正文

前言

狐狸的留日生活与青葱岁月:一个女博士的真实生活 作者:沐鑫 著


前言

我相信人生中的每一步都是冥冥之中注定的,就好像去日本,似乎也是上天的有意安排。记得我上英语本科时,第二外语选修的是日语。当时我就想,如果将来有机会出国,最好先去日本,再去英美国家。因为毕竟英语从小到大一直在学,基础相对厚实,而日语如果一旦放下,很快就会忘记。如果能去日本留学,不仅可以在专业领域有所拓展,而且还可以巩固和提高日语。没想到,我的想法在几年后果然成真。2004年2月,我研究生毕业留校的第2年,友人突然告诉我一个消息,日本文部省和我国教育部的一个博士项目正在报名。于是,用了一天时间匆匆填完了所有的报名表格,几天后参加日本大使馆的面试,几乎在一个星期的时间里就获得了赴日攻读博士的机会。然后懵懵懂懂像做梦一样地就踏上了开往长春的列车,到东北师范大学留日预备学校学习日语。

经过5个月的集中培训,2004年10月5日,我与同批20余名赴日攻读博士和博士后的同学登上了飞往日本的航班。当进入北京国际机场闸口向家人挥手告别的一瞬间,泪水不禁涌入了眼底,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人的我终于要自己远行了。伤感、不舍像一团浓雾紧紧地笼罩着我。还好,有同行的留日预备学校同学陪伴,一路上并不孤单。经过3个多小时的飞行,飞机降落到了日本成田机场。一到机场,日方接待人员便安排我上了开往横滨的机场大巴。由于同批人员只有我一个人在横滨,所以当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乘坐大巴时,个中滋味难以表达。孤独、不安、忐忑在心中弥漫,茫然地望着窗外陌生的景色,不知未来迎接我的将是怎样的生活……

在横滨车站迎接我的是横滨国立大学的日本志愿学生。看到她手中举着写着我名字的牌子,我的不安也稍稍得到缓解。用着不流利的有限的日语进行交流之后,她把我带到了横滨国立大学的留学生会馆,一个距离学校5分钟路程的地方。安排我进入会馆预留的房间并告知第二天的安排后,那个志愿者就告别了。日本的学生会馆与我们的大学不同,都是每人一个10平米左右的房间,房间内有洗手间和灶台。会馆没有食堂,学生基本上都是从附近的超市和商店街买东西,回来自己做饭吃。冰箱、微波炉、电视、电热水壶、做饭的炉子等家用电器和设备一般都是自己配备,幸运的话,可以从毕业的前辈那里得到不少东西。我的房间里除了一张床和书柜、椅子外,没有其他东西。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也无法与家人打电话或者通过网络联系,那种无助的感觉生平第一次尝到。由于我对周边环境不熟悉,会馆里也没有认识的前辈,置身于空荡荡的房间,连一口热水也没有。不过还不错,日本的自来水是可以直接喝的。于是,啃着从中国带的面包,喝着自来水就着泪水,我吃完了在日本的第一顿晚餐……

几天后,当我终于从中国商城里买到电话卡,能够给父母打电话了,在电话接通的一瞬间,眼泪毫无征兆地稀里哗啦流下来,怎么也止不住。以至于我父母以为我是被前几天新泻地震(当时横滨大约有5级的地震)吓哭的。他们哪里知道一个人初到异国他乡的感受啊!

虽然近10年过去了,但每当想起第一天到日本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在之后的近4年时间里,慢慢地适应了日本的学习和生活,并且如期拿到了法学博士学位,其间既有欢乐也有痛苦。不过,毋庸置疑,4年的留日生活将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旅程。

本书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留日生活”部分,记录我在日本最后一年的生活和学习情况。通过这些日志,希望读者能够从女博士的日常生活点滴之中了解女博士学习、生活之一斑,也从中了解到您所不熟悉的日本和日本平民;第二部分“初为人母”记录了我回国后发生的一些事情和初为人母的感受。同时,作为对自己青春时期的纪念;第三部分收录了我少女时期写的一些朦胧诗,以怀念那段美好、纯真的岁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