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天丧予!天丧予:孔子对颜回的不舍

樊登讲论语:先进 作者:樊登 著


天丧予!天丧予:孔子对颜回的不舍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噫”是一个感叹词,在今河南、山东一带,还有这样的口音,类似于“哎呀”“哎哟”。

颜回去世之后,孔子发出感慨:“噫,老天爷这是要我的命!要我的命!”孔子说这句话时是非常痛心的,这是一个老人家发自内心的感慨。

当时的孔子七十一岁,已经行将就木了。孔子为什么会认为颜回死了是老天爷要他的命?

我分析原因有三:

第一,颜回是孔子的衣钵传人。孔子教了这么多的学生,他说“吾未见好学者如颜回也”,没有一个人像颜回这么好学。能够做到“不迁怒,不贰过”,做到“三月不违仁”的,也只有颜回。

孔子是一心想把衣钵传给颜回的,甚至跟子贡说,“吾与女弗如也”,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都不如颜回。然而,这位理想衣钵传人在孔子还在世的时候走了。

第二,孔子把颜回当作学问上的知己。这种感受也容易理解。比如,当我们对别人说了一个观点,马上就被对方质疑的时候,即便我们最后把这件事解释清楚了,依然觉得对方不是自己的知己。对于很多学生的提问,孔子虽然可以解释明白,但他只能把对方当作自己的学生,因为对方并不愿意思考,只是让他给出答案。

那什么是知己?就像俞伯牙和钟子期那样。伯牙弹完了琴,钟子期听了,不会问“你在弹什么,你给我解释一下其中的意思”。如果这么问,那钟子期只是一名普通的听众而已。钟子期能轻易地听出曲子的高妙之处,听出哪段“峨峨兮若泰山”,哪段“洋洋兮若江河”,这就叫作知己。

孔子说“回也不愚”“无所不说”,代表孔子把颜回当作学问上难得的知己。如今知己走了,孔子内心的痛苦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正如俞伯牙、钟子期分别之后,因为没有知音,伯牙就不再弹琴了。

第三,因为孔子把颜回当成孩子,对颜回视如己出。师生俩的年龄相差了整整三十岁,正好是父子之间的距离。在《论语》中,孔鲤只出现了几次,面目并不太清晰,言语也不多,我们并不知道孔鲤和孔子之间的情感状态如何,但是,我们能从很多描述中看出孔子对颜回的“父子之情”。

白发人送黑发人。孔子已经七十一岁了,他的衣钵传人、学问知己、视如己出的孩子先他而去。孔子的痛,锥心刺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