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西山经

山海经译注 作者:陈成 编


西山经

题解 《五藏山经传》卷二:“此与二三经所志,河、华以西诸山也。”

西1-1西山经华山之首,曰钱来之山[1],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2]。有兽焉,其状如羊而马尾,名曰羬羊[3],其脂可以已腊[4]

羬羊

注释

[1] 钱来之山,吕调阳以为“来”当作“耒”,《五藏山经传》卷二:“钱耒山在河南阌乡县西南辘轳关,弘农河首也。耒,犂辕也;钱,耜金也。弘农两源合东流环曲而北注河,象县犂冒金于耒,故曰钱耒。”

[2] 洗石,郭璞曰:“澡洗可以磢体去垢圿。”《五藏山经传》卷二:“濯足谓之洗。洗石,今名华蕊石,出华陕诸山中,屑之可治足缝出水,故名。非去垢圿之谓也。”

[3] 羬(qián),郭璞曰:“今大月氐国有大羊如驴而马尾;《尔雅》云,羊六尺为羬,谓此羊也。”

[4] 腊(xī),皮肤皴裂。郝懿行曰:“《说文》云:‘昔,干肉也,籀文作腊。’此借为皴腊之字。今人以羊脂疗皴有验。”

释文 《西山经》华山组第一座山,叫钱来山,山上有许多松树,山下多产洗石。那里有一种兽,形状像羊,尾巴像马,名叫羬羊,它的油脂可以用来治疗皮肤皴裂。

西1-2西四十五里,曰松果之山。濩水[1]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中多铜。有鸟焉,其名曰[2]渠,其状如山鸡,黑身赤足,可以已[3]

注释

[1] 濩(huò)水,《五藏山经传》卷二:“濩水,蒲谷水也。”

[2] ,音tóng。

[3] (báo),皮肉凸起、肿起。

释文 往西四十五里,叫松果山。濩水在这里发源,向北流注入渭水,水中多产铜。有一种鸟,名字叫渠,形状像山鸡,黑的身体,红的脚,可以用来平复皮肤凸起。

西1-3又西六十里,曰太华之山[1],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2],其广十里,鸟兽莫居。有蛇焉,名曰肥[3],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4]

注释

[1] 太华之山,吴承志《山海经地理今释》卷一:“太华之山在今陕西华阴县南,距嵩谷河源山约六十里。”即今西岳华山。

[2] 仞,八尺也。

[3] ,音wèi。

[4] 郭璞曰:“汤时此蛇见于阳山下。”

释文 再往西六十里,叫太华山,山形陡峭而呈方形,高达五千仞,方圆十里,没有鸟兽居住。有一种蛇,名叫肥,有六只脚四个翅膀,它一旦出现天下就会大旱。

西1-4又西八十里,曰小华之山[1],其木多荆、杞[2],其兽多[3],其阴多磬石[4],其阳多[5]之玉,鸟多赤鷩[6],可以御火。其草有萆荔[7],状如乌韭[8],而生于石上,亦缘木而生,食之已心痛。

、赤鷩

注释

[1] 小华之山,《山海经地理今释》卷一:“今华州南少华山。”

[2] 荆、杞,参见南2-14注[3]。

[3] ,音zuó。郭璞曰:“今华阴山中多山牛山羊,肉皆千斤,牛即此牛也。”参见南1-5注[5]。

[4] 磬石,郭璞曰:“可以为乐石。”《石雅·乐石》:“古之所谓磬石、乐石、鸣石或石鼓者,皆取有声为义,尤当以灰石或钟乳为多。”

[5] 琈(tū fú),郝懿行曰:“《说文》引孔子曰:‘美哉玙璠,远而望之奂若也,近而视之瑟若也。一则理胜,一则孚胜。’此经‘琈’,古字所无,或即玙璠之字,当由声转;若系‘理孚’之文,又为形变也。古书多假借,疑此二义似为近之。”

[6] 鷩(bì),郭璞曰:“赤鷩,山鸡之属。”宋陆佃《埤雅》卷九:“鷩似山鸡而小,冠背毛黄,项上緑色鲜明,胸腹洞赤,《西山经》所谓‘赤鷩,可以御火’者也。”今名红腹锦鸡,又名金鸡、锦鸡。

[7] 萆(bì)荔即薜荔,又名爬山虎,常绿攀援灌木,旧时常与形似的络石藤混称。

[8] 乌韭,旧说有说即麦门冬,也有说生长石上,不知为今何物。

释文 再往西八十里,叫小华山,山上的树木主要是荆棘、枸杞,兽类多是牛,山的北面多产磬石,南面多产琈之玉,鸟类多赤鷩,可以防火。草有萆荔,形状像乌韭,但生在石头上,也有缠绕树木而生的,吃了可以治疗心痛。

西1-5又西八十里,曰符禺之山[1],其阳多铜,其阴多铁。其上有木焉,名曰文茎,其实如枣,可以已聋。其草多条,其状如葵,而赤华黄实,如婴儿舌,食之使人不惑。符禺之水[2]出焉,而北流注于渭。其兽多葱聋,其状如羊而赤鬣。其鸟多鴖[3],其状如翠[4]而赤喙,可以御火[5]

葱聋

注释

[1] 符禺之山,《五藏山经传》卷二:“禺性憨愚。遇者以筒竹授之则持而笑,笑则唇自蔽其面,因得脱走,此符禺山水之所取象也。”参见南1-1注[8]。

[2] 符禺之水,《五藏山经传》卷二:“水在今郿县西南曰苍龙谷北,流少东至县西入渭。”

[3] 鴖,音mín。

[4] 翠,即翠鸟。

[5] 可以御火,郭璞曰:“畜之辟火灾也。”前条赤鷩可以御火,郭璞并未出注,本条却出注强调是畜养它来防火,用意不详。

释文 再往西八十里,叫符禺山,山的南面多产铜,北面多产铁。山上有树名叫文茎,它的果实像枣,吃了可以治疗耳聋。山上的草多是条草,形状像葵,花是红色的,果实是黄色的,像婴儿的舌头,吃了可以使人不迷惑。符禺水从这里发源,向北流注入渭水。兽多是葱聋,形状像羊,颈上的毛是红色的。鸟多是鴖,样子像翠鸟,嘴是红色的,喂养这种鸟可以预防火灾。

西1-6又西六十里,曰石脆之山,其木多棕、柟,其草多条,其状如韭,而白华黑实,食之已疥。其阳多[1]之玉,其阴多铜。灌水出焉,而北流注于禺水。其中有流赭[2],以涂牛马无病[3]

注释

[1] 琈,参见西1-4注[5]。

[2] 赭,参见北2-2注[3]。

[3] “以涂”句,郭璞曰:“今人亦以朱涂牛角,云以辟恶。马或作角。”

释文 再往西六十里,叫石脆山,山上的树木多是棕树、柟树,草多是条草,形状像韭菜,花是白色的,果实是黑色的,吃了可以治疗疥疮。山的南面多产琈玉,北面多产铜。灌水在这里发源,向北流注入禺水。水中有流赭,用它涂在牛马身上可以不得病。

西1-7又西七十里,曰英山,其上多杻橿[1],其阴多铁,其阳多赤金。禺水出焉,北流注于招[2]水,其中多[3]鱼,其状如鳖,其音如羊。其阳多箭、[4],其兽多[5]、羬羊[6]。有鸟焉,其状如鹑,黄身而赤喙,其名曰肥遗,食之已疠[7],可以杀虫。

鱼、肥遗

注释

[1] 杻(niǔ),《诗经》、《尔雅》都有记载,但古人一直不很清楚到底指什么树,宋郑樵《尔雅注》:“此俗呼朴树,其木如檀,子大如梧桐子而黄。”则指今天榆科植物朴树。橿(jiāng),旧说是用来造车的硬质木材,同样没有明确所指,今人通常认为是壳斗科植物尖叶栎。

[2] 招,音sháo。

[3] ,音bàng。

[4] 箭,箭竹,也称刚竹,竹的一种。高近丈,节间三尺,坚劲,可制箭。(mèi),郭璞曰:“今汉中郡出竹,厚里而长节,根深,笋冬生地中,人掘取食之。”

[5] 牛,参见南1-5注[5]。

[6] 羬羊,参见西1-1注[3]。

[7] 疠,郭璞曰:“疠,疫病也,或曰恶创。”

释文 再往西七十里叫英山,山上多杻木、橿树,山的北面多产铁,南面多赤金。禺水在这里发源,向北流注入招水,水中多鱼,形状像鳖,叫声像羊。山南面有许多箭竹和竹,兽类多牛、羬羊。有一种鸟,形状像鹌鹑,身体是黄色的,嘴是红色的,名字叫肥遗,吃了可以治疫病,可以杀死寄生虫。

西1-8又西五十二里,曰竹山[1],其上多乔木,其阴多铁。有草焉,其名曰黄雚[2],其状如樗[3],其叶如麻,白华而赤实,其状如赭[4],浴之已疥,又可以已胕[5]。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阳多竹箭[6],多苍玉[7]。丹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多人鱼[8]。有兽焉,其状如豚而白毛,大如笄[9]而黑端,名曰豪彘[10]

人鱼豪彘

注释

[1] 竹山,《五藏山经传》卷二:“竹山,在今渭南县东南四十里,俗名箭谷岭。”

[2] 雚,音huán。

[3] 樗(chū),臭椿。

[4] 其状如赭,郭璞曰:“紫赤色。”则“其状”并非指形状而言。赭,参见北2-2注[3]。

[5] 胕,音fú,浮肿。

[6] 箭,郭璞曰:“篠也。”竹箭名篠,见于《尔雅·释地》:“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东南物产不应见诸《西山经》,故此竹箭仍应是上文所说的箭竹,参见西1-7注[4]。

[7] 苍玉,《石雅·琳琅》引此文苍玉及水玉,曰:“明水玉与苍玉流分而源合也。《翻译名义集》卷八云,颇黎此云水玉,即苍玉。案颇黎亦水精属,则苍玉、水苍玉固皆其类也。又称水碧脂或碧玉。”

[8] 人鱼,郭璞曰:“如鱼四脚。”古代有鲵、、魶、孩儿鱼等名称,描述的主要特征是声音像婴儿的哭声,爱上树。今一般认为指两栖纲有尾目动物。

[9] 笄(jī),古时用以贯发或固定弁、冕的饰物。

[10] 豪彘,即豪猪,又名貆猪,啮齿目动物,全身有刺。

释文 再往西五十二里,叫竹山,山上有许多乔木,山北面多产铁。那里有一种草,名叫黄雚,形状像樗树,叶子像麻叶,花是白色的,果实是红色的,有点像赭土的颜色,用由它浸泡的水洗澡可以治疥疮,还可以治疗浮肿。竹水在这里发源,向北流注入渭水。山南面有许多竹箭,多产苍玉。丹水在这里发源,向东南流注入洛水,水中多产水晶,又有很多人鱼。有一种兽,形状像猪,毛是白色的,像簪子一样粗大,末端黑色,名叫豪彘。

西1-9又西百二十里,曰浮山[1],多盼木,枳叶[2]而无伤[3],木虫居之。有草焉,名曰薰草[4],麻叶而方茎,赤华而黑实,臭如蘼芜[5],佩之可以已疠。

注释

[1] 浮山,《五藏山经传》卷二:“浮山,在蓝田县南牧护关,灞水所出,即秦岭北麓也。”

[2] 枳,参见西3-1注[7]。

[3] 伤,刺。

[4] 薰草,《广雅》卷十:“薰草,蕙草也。”古代香草种类繁多,名实混乱,很多无法与今植物名称对应。

[5] 蘼芜,香草。即今伞形科植物川穹。

释文 再往西一百二十里,叫浮山,上面生有很多盼木,叶子像枳树但没有刺,树中生有木虫。有一种草,名叫薰草,叶子像麻叶,茎是方的,花是红色的,果实黑色,气味像蘼芜,佩戴在身上可以治疫病。

西1-10又西七十里,曰羭次之山[1],漆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上多棫[2]、橿[3],其下多竹箭[4],其阴多赤铜,其阳多婴垣之玉[5]。有兽焉,其状如禺[6]而长臂,善投,其名曰嚣。有鸟焉,其状如枭[7],人面而一足,曰橐[8],冬见夏蛰,服之不畏雷[9]

注释

[1] 羭(yú)次之山,《五藏山经传》卷二:“山在盩厔县南,有黑水三泉奇发,言归一渎,西北合就水入渭,即漆水也。山之西北即盩厔河,象羭,此水为其次也。”

[2] 棫(yù),郭璞曰:“白桵也。”即蔷薇科植物单花扁核木。

[3] 橿,参见西1-7注[1]。

[4] 竹箭,参见西1-7注[4]。

[5] 婴垣之玉,郭璞曰:“垣或作短,或作根,或作埋,传写谬错,未可得详。”吕调阳校作“婴之玉”,《五藏山经传》卷二:“婴之玉亦作婴珉之玉,即今白石英也。婴,幼女项饰也;珉,幼子项饰也。,古文作,从,即古乳字,石英之端似乳也。”

[6] 禺,参见南1-1注[8]。

[7] 枭,参见南3-10注[4]。

[8] 橐,音tuó féi。

[9] “服之”句,郭璞曰:“着其毛羽,令人不畏天雷也。”《山海经》中有许多“服之”,有的指佩戴,有的指食用,也有很多无法知道到底指那种情况,只好任选其一。

释文 再往西七十里,叫羭次山,漆水在这里发源,向北流注入渭水。山上有许多棫、橿,山下有许多竹箭,山北面多产赤铜,南面多产婴垣玉。有一种兽,形状像禺,手臂很长,善于投掷,名字叫嚣。有一种鸟,形状像枭,长着人脸,一只脚,名字叫橐,冬天外出活动,夏天蛰伏,佩戴其羽毛可以不怕打雷。

西1-11又西百五十里,曰时山[1],无草木。逐水[2]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中多水玉。

注释

[1] 时山,《五藏山经传》卷二:“时山,即太乙山,今名大岭,狗加川水出其东,即家水也。”

[2] 逐水,郭璞曰:“或作遂。”吕调阳校作家水,《五藏山经传》卷二:“家从豭省,牡用豕也,狗加川水象之。”

释文 再往西一百五十里,叫时山,没有草木。逐水在这里发源,向北流注入渭水,其中多产水晶。

西1-12又西百七十里,曰南山[1],上多丹粟[2]。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兽多猛豹[3],鸟多尸鸠[4]

猛豹尸鸠

注释

[1] 南山,《五藏山经传》卷二:“南山在兴平县南。秦岭自西东走,群支曲折散出,唯此山正南行二百里讫于宁陕,故独受南称。赤水出于其南,即丹水也。”

[2] 丹粟,参见南2-1注[7]。

[3] 猛豹,郭璞曰:“似熊而小,毛浅,有光泽,能食蛇,食铜铁,出蜀中。”

[4] 尸鸠,布谷鸟。尸鸠也写作“鸤鸠”。

释文 再往西一百七十里,叫南山,山上有许多丹粟。丹水在这里发源,向北流注入渭水。山上兽类多猛豹,鸟类多尸鸠。

西1-13又西百八十里,曰大时之山[1],上多谷[2]、柞[3],下多杻橿[4],阴多银,阳多白玉。涔水[5]出焉,北流注于渭。清水出焉,南流注于汉水。

注释

[1] 大时之山,《五藏山经传》卷二:“山在宝鸡益门镇之正南,当煎茶坪之东南,为秦岭之首。其北清水河所出,南即褒水、西次二源所出也。”

[2] 谷,参见南1-1注[7]。

[3] 柞,郭璞曰:“栎。”按郭璞所注,当指壳斗科植物麻栎。另有名叫柞木,属大风科植物。下文中8-1称麻栎为“杼”,疑此处当指大风科植物柞木。

[4] 杻、橿,参见西1-7注[1]。

[5] 涔(cén)水,《五藏山经传》卷二:“褒水四源平列,相去各二十馀里,或三十里,并南流而合,如人竖指之状,故谓之涔。涔从岑,山小而高,象人竖指也。”

释文 再往西一百八十里,叫大时山,山上有许多榖树和柞树,山下有许多杻、橿,山北多产银,山南多产白玉。涔水在这里发源,向北流注入渭水。清水也在这里发源,向南流注入汉水。

西1-14又西三百二十里,曰嶓冢之山[1],汉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沔;嚣水[2]出焉,北流注于汤水[3]。其上多桃枝钩端[4],兽多犀、兕[5]、熊、罴[6],鸟多白翰[7]、赤鷩[8]。有草焉,其叶如蕙[9],其本[10]如桔梗,黑华而不实,名曰蓇蓉[11],食之使人无子。

白翰

注释

[1] 嶓,音bō。

[2] 嚣水,吕调阳校作嚚水,《五藏山经传》卷二:“灞水即嚚水也,岭之正南曰红岭砦,为今甲河所出,东南会色河注汉水。”

[3] 汤水,《五藏山经传》卷二:“灞水北历辋川,西北会浐水,又西北会狗加川水。狗加川即下经之家水,北纳温水,合灞、温水即汤水也。”

[4] 钩端,郭璞曰:“桃枝属。”桃枝是《尔雅》中一种竹名,戴凯之《竹谱》不同意以桃枝为竹的说法,理由是《山海经》所指桃枝是木类,《尔雅》的桃枝在草类。然而《山海经》称桃枝、钩端时或木或草,且古人对于竹也或称为木或称为草,原无一定,即便在《山海经》本身也是如此,如中11-43称其木多,中12-8称其木多竹箭箘,而“其草多竹”的说法又屡见。因此这里的桃枝、钩端,仍应是竹类。《广雅·释草》:“,桃支也”,其字也属竹部。

[5] 兕,参见南3-2注[2]。

[6] 罴(pí),熊的一种。俗称人熊或马熊。

[7] 白翰,郭璞曰:“白鵫也,亦名鵫雉,又曰白雉。”又作白雗,即今雉科动物白鹇。

[8] 赤鷩,参见西1-4注[6]。

[9] 蕙,兰草一类的香草。

[10] 本,根。

[11] 蓇(gū)蓉,杨慎《山海经补注》:“今名花骨空,凌霄花之类。”

释文 再往西三百二十里,叫嶓冢山,汉水在这里发源,向东南流注入沔水;嚣水也在这里发源,向北流注入汤水。山上有许多桃枝、钩端,兽类多是犀、兕、熊、罴,鸟类多是白翰、赤鷩。有一种草,叶子像蕙,根像桔梗,花是黑色的,不结果实,名叫蓇蓉,吃了使人不育。

西1-15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帝之山[1],上多棕、柟,下多菅、蕙[2]。有兽焉,其状如狗,名曰溪边,席其皮者不蛊[3]。有鸟焉,其状如鹑,黑文而赤翁[4],名曰栎,食之已痔。有草焉,其状如葵,其臭如蘼芜[5],名曰杜衡[6],可以走马[7],食之已瘿[8]

注释

[1] 天帝之山,吕调阳校作天带之山,《五藏山经传》卷二:“天带之山在固原州,西踞苦水河首,水两源,南流若倒带,故名。”

[2] 菅,又名菅茅、苞子草。茎可以编绳织鞋、覆盖屋顶。蕙,参见西1-14注[9]。

[3] 蛊,参见南1-8注[3]。

[4] 翁,鸟颈部的毛。

[5] 蘼芜,参见西1-9注[5]。

[6] 杜衡,香草名。

[7] 可以走马,郭璞曰:“带之令人便马。或曰,马得之而健走。”便马,擅长骑马。其功用不知是针对人还是针对马。

[8] 瘿(yǐng),古代所说的瘿只是针对外形而言,凡软的、不溃烂的肿块都可称瘿,遍体可生,而颈部较多见。按照现代医学的观点,古人所称的瘿有不同的病理。

释文 再往西三百五十里,叫天帝山,山上有许多棕树和柟树,山下有许多菅和蕙。有一种兽,形状像狗,名叫溪边,用它的皮当坐卧的铺垫可以预防蛊病。有一种鸟,形状像鹌鹑,有黑色的花纹和红色的颈毛,名叫栎,吃了它的肉可以治疗痔疮。有一种草,形状像葵,气味像蘼芜,名叫杜衡,马吃了能跑得更快,人吃了可以治疗肿块。

西1-16西南三百八十里,曰皋涂之山[1],蔷[2]水出焉,西流注于诸资之水;涂水出焉,南流注于集获之水[3]。其阳多丹粟[4],其阴多银、黄金,其上多桂木。有白石焉,其名曰礜[5],可以毒鼠。有草焉,其状如槁茇[6],其叶如葵而赤背,名曰无条,可以毒鼠。有兽焉,其状如鹿而白尾,马足人手[7]而四角,名曰[8]如。有鸟焉,其状如鸱而人足,名曰数斯,食之已瘿[9]

数斯

注释

[1] 皋涂之山,《五藏山经传》卷二:“皋涂之山在今秦州清水县北陇城关。其北马落川所出,西流注苦水河;南则长家川所出,西南注集翅河,并南入渭。”

[2] 蔷,音sè。

[3] 集获之水,吕调阳校作集蒦之水,《五藏山经传》卷二:“集蒦,鸷鸟下集也。集翅河合东南诸水西南流而入渭,厥状肖之。”

[4] 丹粟,参见南2-1注[7]。

[5] 礜(yù)石,今名砷黄铁矿,别名毒砂,主要成分为硫砷化铁。

[6] 槁茇(bá),香草名,即中3-2藁本。

[7] 人手,郭璞曰:“前两脚似人手。”

[8] ,音yīng。

[9] 瘿,参见西1-15注[8]。

释文 往西南三百八十里,叫皋涂山,蔷水在这里发源,向西流注入诸资水;涂水也在这里发源,向南流注入集获水。山的南面有许多丹粟,北面多产银和黄金,山上多桂树。有一种白色的石头,名字叫礜,可以用来毒杀老鼠。有一种草,形状像槁茇,叶子像葵,背面是红色的,名叫无条,可以用来毒杀老鼠。有一种兽,形状像鹿,尾巴是白色的,后肢像马,前肢则像人手,有四个角,名字叫如。有一种鸟,形状像鹞鹰,脚像人脚,名叫数斯,吃了它的肉可以治疗肿块。

西1-17又西百八十里,曰黄山[1],无草木,多竹箭[2]。盼水[3]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玉。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苍黑大目,其名曰[4]。有鸟焉,其状如鸮[5],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鹦[6]

注释

[1] 黄山,《五藏山经传》卷二:“黄山,兰州靖远县东百七十里之沙石原也。”

[2] 竹箭,参见西1-7注[4]。

[3] 盼,郭璞曰:“音‘美目盼兮’之‘盼’。”郝懿行曰:“郭既音盼,知经文必不作盼,未审何字之讹。”吕调阳因其水形校作“棼”。《五藏山经传》卷二:“其南曰屈吴山,有水西北流,会东来之大觜口水,又西北注红岭堡水,即赤水。堡在会口之北少东,水出其东南流,有一水源特远,自红井子之东北,西南流经井北,又西注红岭水而西南与屈吴山水会合。诸水形象分麻开其指,故谓之棼水也。”

[4] ,音mǐn。

[5] 鸮,即鸱鸮科动物斑头鸺鹠,俗称猫头鹰。见西4-10。

[6] 鹦,鹦鹉的另一写法。

释文 再往西一百八十里,叫黄山,没有草木,有许多竹箭。盼水在这里发源,向西流注入赤水,其中多产玉。有一种兽,形状像牛,颜色青黑,眼睛很大,名叫。有一种鸟,形状像猫头鹰,青色的羽毛,红色的嘴,长着像人一样的舌头能说话,名叫鹦

西1-18又西二百里,曰翠山[1],其上多棕、柟,其下多竹箭[2],其阳多黄金、玉,其阴多旄牛[3]、麢、麝[4];其鸟多鸓[5],其状如鹊,赤黑而两首四足,可以御火。

旄牛

注释

[1] 翠山,《五藏山经传》卷二:“翠山在镇营西北古城土司地,庄浪河出其南,东流循长城而东南而南注黄河。古浪河出其北,东流而循长城而东北出塞,潴为白海。两源形似鸟翠,故山受其名。”

[2] 竹箭,参见西1-7注[4]。

[3] 旄牛,参见南1-5注[5]。

[4] 麢(líng)麝,郭璞曰:“麢似羊而大,角细,食好在山崖间;麝似獐而小,有香。”麢,今称羚羊。

[5] 鸓,音lěi。

释文 再往西二百里,叫翠山,山上有许多棕树和柟树,山下多竹箭,山的南面多产黄金、玉,山的北面有许多旄牛、麢和麝。鸟类多是鸓,形状像鹊,红黑色,两个头四只脚,可以防火。

西1-19又西二百五十里,曰騩山[1],是錞[2]于西海,无草木,多玉。淒水[3]出焉,西流注于海,其中多采石[4]、黄金,多丹粟[5]

注释

[1] 騩(guī)山,《五藏山经传》卷二:“马人立谓之騩。(经中名騩山者四,皆水形象马人立。)騩山,自大通河以西、湟水以东皆是也。”

[2] 錞(chún),郭璞曰:“錞犹堤埻也。”汪绂曰:“錞犹蹲也。”郝懿行曰:“(郭注)埻字疑衍,堤盖埤障之义。”《五藏山经传》卷二:“其山本自河源之巴颜哈喇山分支历青海北而来,其支峰南出为海中之二山,曰察汉峰,曰魁孙拖罗海。然自东溯之,则自两水会口而西北而西而南达于海中,故曰錞于西海。錞者,屈注之义也,古谓滑稽为淳于,其和鼓之器县而沃水,亦以滑稽出其水,因亦曰錞于也。”滑稽、淳于,酒壶一类的器物。“錞于”二字《山海经》五次出现,其中三次都是某山“錞于”某水(海),汪以通假解说最为简捷,但嫌缺少理据;吕说最为详尽,却略嫌迂曲,但大意总是某山在某水旁。

[3] 淒,郭璞曰:“或作浽。”《五藏山经传》卷二:“浽水,哈尔济河也,出东北山西南流八十馀里注之,湟水出其东,象手形,故是水曰浽也。”取“挼”有摩娑义,用于水名,则换作氵旁。

[4] 采石,郭璞曰:“石有采色者,今雌黄、空青、碧绿之属。”《石雅·辨疑》:“采石以多色著,而异乎文石之以多文著者也。”参见北1-1注[5]。

[5] 丹粟,参见南2-1注[7]。

释文 再往西二百五十里,叫騩山,坐落在西海边,没有草木,多产玉。淒水在这里发源,向西流注入大海,其中多产采石、黄金,有许多丹粟。

凡西经之首,自钱来之山至于騩山,凡十九山,二千九百五十七里。华山冢[1]也,其祠之礼:太牢[2]。羭山神也,祠之:用烛[3],斋百日以百牺[4],瘗用百瑜[5],汤[6]其酒百樽,婴[7]以百珪[8]百璧。其馀十七山之属,皆毛牷[9]用一羊祠之。烛者百草之未灰,白席采等[10][11]之。

羭山神

注释

[1] 冢,郭璞曰:“冢者,神鬼之所舍也。”俞樾《读山海经》:“毕氏《校正》曰:‘《尔雅》曰,山顶曰冢。’《释诂》曰:‘冢,大也。’愚按,郭说固望文生训,而毕说亦未安。用山顶之说,是犹曰‘华山,顶也’;用‘冢大’之说,是犹曰‘华山,大也’,以文义论皆属不辞。今按下云‘羭山神也’,两句为对文。冢犹君也,神犹臣也,盖言华山为君而羭山为臣。”

[2] 太牢,古代祭祀,牛羊豕三牲俱备为太牢。

[3] 烛,古代的烛是用干枯的植物如芦苇、麻茎等浸灌耐燃而火焰明亮的油脂用于照明,也就是下文所说的“百草之未灰”,相当于后来的火把,这种火把缩小以后就是油灯的雏形,在战国时期的文献中有记载。而现在所说的蜡烛则大约在魏晋时期才出现。

[4] 牺,古代祭祀用的纯色牲畜。

[5] 瑜,美玉。

[6] 汤(tàng),郝懿行曰:“今人呼温酒为‘汤酒’本此。”

[7] 郭璞曰:“婴谓陈之以环祭也。或曰婴即古罂字,谓盂也。”

[8] 珪,即圭,古代玉制礼器,长条形,上尖下方。

[9] 牷,色纯而形体完整的祭牲。

[10] 等,等差,古代祭祀礼仪用不同的祭物、仪式来区分受祭者的贵贱尊卑。

[11] 纯(zhǔn),边缘,镶边。这里是说众山神尊卑不同,都用白席,但席子的镶边用不同的色彩来区分它们的不同等级。

释文 《西山经》一组,从钱来山到騩山一共十九座山,二千九百五十七里。华山是众神之君,祭祀的礼仪为:用太牢。羭山是华山的臣属,祭祀它的礼仪:用烛,斋戒一百天,用一百种纯毛色的牲畜,埋一百块美玉,烫上一百樽酒,还要环绕陈列珪和璧各一百块。其馀十七座山的山神,都用一头完整纯色的羊祭祀。所谓烛,就是没有烧过的百草。白色的席子周边按山神的等级镶上相应的色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