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回

小米多诗词王国漫游记之李白密码 作者:余闲


第二回

成都:雏凤初啼清丽声


公元721年,李白21岁

“李白……李白……”苏颋看着眼前气质不俗的少年,觉得这个名字似曾听说,在脑子里搜索许久,忽然“啊”了一声,“你就是与东严子隐居岷山的李白?”

“正是在下。”李白十分意外,苏颋这样的高官居然听过他的名号,这让他不由得有几分飘飘然。

苏颋问左右:“你们听说过那段趣闻吗?”

一位上了年纪的官员说:“听说过,据说东严子和这李生养了上千只禽鸟,极通灵性,只要他们一声哨响,鸟儿们就会飞到手掌中啄食。广汉太守大为惊叹,曾经亲自拜访,想举荐他们去考试,进而出仕做官,却被他们婉拒了。”

“真有仙人气象啊!”苏颋冲着李白不住点头,“刚才我的亲兵不懂礼数,冲撞了各位,我一定严加管教。”

他做了个手势,顿时有侍从上前,将那位兵士捆绑起来,抽了一顿马鞭,这才推搡着走了。围观的人都大声叫好。

苏颋又对李白说:“公子路见不平,挺身而出,而且身手不凡,真有侠士风范。不知你刚才所使的是什么剑法?招招新奇,让人眼花缭乱哪!”

“不敢,不敢!此剑法名为五行剑法,由高到低,分为金、木、水、火、土五层。晚生不才,才学到第二层火行剑法。”

“难怪招式凌厉,剑气如火。苏某十分佩服。今日巧遇,不知能否赏光,到楼上一叙?”

李白又深深作了个揖(yī)。

“不胜荣幸。”

苏颋哈哈大笑,上前握住李白的手,亲亲热热地就往酒楼走去。下属们看长史大人对这个后生如此亲近,又是诧异,又是嫉妒。

米多等三人还愣在那里,看到李白要走,就赶紧跟上去。苏颋的手下上前制止,苏颋却说:“这三个孩子刚才受了惊吓,也请上楼来吃些点心,安安心,定定神。”

于是大伙儿一起走上楼去,按照宾主的位置坐下了。苏颋的下属官员尽是些司马、参军之类,都有品级,只有李白是平头百姓,所以只好陪坐在末席,米多、王大威和舒娅则坐在李白旁边。

大家看到米多等三人衣服怪异,都觉得新奇。幸好此时是唐朝,民族融合,万国来朝,什么奇装异服都有,所以他们倒也并不意外,只当米多等人是外族小孩儿。

苏颋问道:“李公子的祖籍何处啊?”

李白往天上拱了拱手:“晚生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是汉朝名将李广之后,十六国时期西凉武昭王李暠(hào)的九世孙。”

此话一出,四座立刻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脸上满是不屑之色。

“啊呀,这样论起来,他还是我朝皇上的同宗呢!哈哈哈……”原来,唐高祖李渊就是李暠的七世孙。也就是说,李白和唐高宗李治同辈,当朝皇帝李隆基还得管他叫爷爷呢!

“这年轻人,真会往自己脸上贴金。”

“唉,如今市井之中,自称皇家宗室者甚多,真是不成体统啊!”

李白听到这里,眉宇之间已隐隐显出几分怒色。苏颋见状,哈哈一笑,举起了酒杯:“原来公子是名门之后、皇家同宗,失敬失敬。来,我敬你一杯。”

李白也不谦让,举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继续说下去:

“隋末多难,我先祖流落到西域,隐姓埋名,住了近百年。在我5岁时,天下安泰,父亲万里迢迢带我来到蜀(四川省的简称)中。我五岁诵读六十甲子,10岁阅读诸子百家,15岁写诗作赋、练习剑术,今年我已是弱冠之年(20岁),自认为诗赋已不逊色于司马相如。”

这番话一说完,四座又是哗然。几位老先生已经不住地摇头叹息,说这后生实在狂妄。

苏颋原先只认为李白是侠士,擅(shàn)长剑术,不料还会写诗作赋,虽然有些狂妄,但他一想,既然是奇人异士,性情自然不同于常人。苏颋来四川之前,唐玄宗早有吩咐,说四川自古多英才,让他小心探访,积极为国举贤。而眼前的少年李白,意气风发,若真的文武兼修,岂不是大大的奇才?

一念及此,苏颋马上问道:“公子可有大作,让我等拜读一番?”

李白不慌不忙地将杯中酒饮尽,解开碎花布的包袱,取出几篇文稿呈递上去,竟像早就预备好的。

苏颋对此倒不意外,他是相门之后、文坛领袖、政坛高官,常有年轻人以文章拜谒,期望得到他的举荐。

他翻开第一篇《明堂赋》,一看而知,是李白拟《昭明文选》而写的赋作。所谓《昭明文选》,是南朝梁武帝的太子萧统所编,精选先秦至南朝梁100余位作者的700余篇诗文,后人将其视为写文章的范本。

苏颋毕竟是行家,他很快就发现,李白的赋作虽然文采华美、结构完整、格式谨严,但通篇都在堆砌辞藻,并没什么新意。

苏颋一目十行地看过去,只是礼节性地点了点头。这让李白颇感失望。随后,苏颋读到了几首诗,脸上浮现出喜悦的红光,竟不由念了起来。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

(犬吠融进了溪水的淙琤,)

桃花带露浓。

(露珠滋养着桃花的红润。)

鹿

(树林浓密偶尔闪过鹿影,)


(溪畔已正午听不见钟声。)

野竹分青霭(ǎi),

(野竹划破了薄暮的青雾,)

飞泉挂碧峰。

(飞瀑高挂在碧绿的山峰。)

无人知所去,

(没人知晓道士去向何处,)

愁倚两三松。

(我愁倚松树也不能相逢。)

09

念完了,苏颋还不住地点头,对众人说:“诸位,这首诗虽短,却暗藏乾坤。首联是诗人缘溪而行,沿途溪水淙淙,犬吠隐隐,桃花带露,点明这是一派清晨美景。颔联是诗人进入林中小道,偶尔能遇见麋鹿,真乃桃源仙境。他一路玩赏,花了几个时辰,临近道院时,时间已是正午。道院此时应该敲钟,周围却十分安静,显然道士已经外出。既然如此,本该就此回去,可颈联写的是竹分青霭、泉挂碧峰。既然有青霭,说明已是黄昏,他在山间又逗留了一下午。在尾联中,诗人寻访道士不遇,倚靠松树,虽然不免惆怅,但诗中完全是一派淡泊高洁,真是回味无穷呀!”

李白的脸上终于浮现出喜色。

苏颋又翻到下一页。“还有这首《登峨眉山》,写得很有仙气。‘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嗯,登上峨眉山,在云间吹箫,在石上奏瑟,脸上似已有烟霞之色,尘世烦扰全然消失,读之让人神游物外啊!”

他将李白的诗赋给下属们传阅。满座都是饱学之士,自然能读出其中的妙处,加上长史大人夸赞,他们也就纷纷点头了。

“李生之诗,造语清奇,意象旷远,读来有神游天外之感。”

“清丽自然,难得一见哪。”

李白自然是得意的,但并不谦让,也不激动,似乎一切都在意料之中,自顾自地又饮了几杯酒。

对此,米多、王大威和舒娅也并不吃惊。毕竟,千年之后,李白的大名依然无人不知,而这些官员呢,就算是苏颋,生前高官厚禄,但死后也如一粒灰尘,被历史的巨风吹散了。

苏颋听完了下属的称赞,对他们说:“这位李生才华横溢、文采清丽、下笔流畅,实在是难得。虽然功力尚有不足,但已经独具风格,如果能广之以学,假以时日,定能与司马相如比肩。”

李白听苏颋说他的文采还比不上司马相如,不免有几分失望,但细细品味,又觉得切中要害。他近来写诗作赋,技法上虽然越来越得心应手,但总觉得仍在原地打转,不能做进一步的提升,心里正一直困惑呢!于是,李白收敛了轻狂的态度,虔诚地站起来,对着苏颋深深地作了一揖。

“怎样才能‘广之以学’,还请苏大人赐教。”

苏颋看他真诚,觉得孺(rú)子可教,就微微一笑,缓缓说道:“我看你的诗文中常有访道归隐之意。你看,去戴天山访的是道士,在峨眉山上想遇到的是骑木羊成仙的葛由。你有归隐求仙的志向,当然很是高洁可贵,可少年人应当胸怀四方、雄视古今、建功立业,怎能长居一隅(yú,角落),做井底之蛙呢?”

这些话的语调温和亲切,但在李白耳中却如电闪雷鸣一般,震得他愣在当场。

原来,最近诗文停滞不前,乃是视野狭窄、心胸不阔所致啊!之前自己嚣张跋扈,刚作了几篇诗文,便以为超越了司马相如,实在是夜郎自大了。

真该好好反思了。

李白一时感激莫名,收拾好包袱,对着苏颋深深拜了下去:“大人今日所言,晚生必当铭记于心。”说完,他转身走下酒楼。

米多等三人哪里知道他的心路历程,一看他离开,赶紧追了上去。

舒娅大喊:“李白,等一等。”

米多正要怪她直呼其名没有礼貌,李白已经回过头来,这才想起还有三个孩子,就问道:“你们家住哪里,要我送你们回去吗?”

米多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王大威直接地问了出来:“您知道五芒星密码吗?”

李白愣了愣:“五芒星,密码?这是何意?”

王大威也不知该怎么解释了。米多想到,五芒星密码是在李白的诗歌里,可现在李白还很年轻,许多诗都还没有写出来,又怎会知道当中蕴含的密码呢?

唯一的办法应该是继续追随他。

于是米多问道:“先生,您接下来要去哪里呢?”

李白拍了拍背上的包袱:“听苏大人的话,回匡山(在今四川江油市)读书,再游历四方。”

舒娅立即喊道:“我们也去!”

“你们?”李白愣了一愣,“此地离匡山虽近,但少说也有三百余里。你们都回家去吧!爹娘牵挂着你们呢!”

说完,李白一扭头,走进了隔壁客栈。出来时,他已经骑上高头大马,对他们一拱手,看街上无人,就一挥马鞭,骏马四蹄翻飞,转眼没了踪影。


随着李白消失,周边的街市也慢慢退去,成了遥控器屏幕上方的全息影像。而周边又恢复成一片雪白。他们回到了五芒星的前面。

米多看了看腕表,时间是8:30。刚才他们在虚拟世界里逗留了三个多小时,在现实世界里则过去了十分钟。

“我有一个想法。”舒娅忽然说,“有一本书说曾经说过,五芒星是有魔力的,五个角分别对应着水、火、地、风、灵。你们说,密码会不会就是这个呢?”

说完,她也不管米多等人的阻止,伸手就开始写字,嘴里还念着:“水是白的,火是红的,地是黑的。风呢,也应该是白的,不过绿也行,春风又绿江南岸嘛!还有黄色,象征人类的灵性,也说得过去。”

然而,当她全部写完,大门却没有丝毫动静。再看那些圆环上,“风”“水”“地”“灵”四个字缓缓消失,只有“火”字保留了下来。

王大威说:“好像只答对了一个。”

舒娅很困惑:“密码要么全对,要么全错,怎么会对了一个呢?”

王大威说:“会不会字写得太潦草了?”

舒娅又端正地写了一遍,但情况依旧。

米多看着五芒星和“火”字愣愣地出神。他在想,爷爷既然说密码与李白有关,那刚才的场景会不会有所提示呢?而李白那闪烁如火光的剑花,此时在米多脑海里不停地浮现出来。

五行剑法……火?……五芒星……五行……

米多将这些元素都拼凑起来,脑中忽然闪过一点亮光。

“我觉得密码有可能是五行。”

“为什么呢?”王大威问道。

“你忘记了吗?上次我们和爷爷告别时,他给我们看过一个五角星,其实也就是五芒星,说那代表着五行,是天地间五种最基本的要素。舒娅说五芒星代表风、水、灵、地、火,思路其实没错。只不过,她不知道爷爷喜欢国学,即便设定密码,也不会借用西方神秘学,而肯定会使用中国传统符号哇!”

“我也马上就要想到了。”舒娅不服气地说。

米多兴奋起来,伸出手指,要输入密码,却又忽然迷惑了。五个圆环,五种颜色。那五行各自对应什么颜色呢?按照常识推断,他们认为红色对应“火”,黄色对应“金”,白色对应“水”,绿色对应“木”,黑色对应“土”。

米多一一写上去,但大门依旧纹丝不动。

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到底错在哪儿呢?密码不是五行?或者,五行的顺序填错了?

舒娅说:“米多,我们应该跟上李白,才能得到更多的提示。”

“可上哪儿找他呢?”王大威问。

舒娅说:“我们去下一站等李白吧。”

《李白诗选》的行程图中显示,下一站是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他揿下按钮,遥控器上出现了江陵高大的城楼。旁边还有一个时间:公元725年,李白25岁。

米多仔细一算,那是五年之后了。他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再见到李白时,他们要是一点没变,李白会不会觉得奇怪呢?

舒娅说:“他会以为我们是不老神童。”

王大威说:“对,把我们当神仙供起来,整天吃香喝辣。”

玩笑归玩笑,他们也觉得有些不妥。毕竟,等到下一站,再下下一站,说不定已是二三十年后了,到时候再与李白相见,他们要是模样还没变,又该怎么解释呢?

米多思来想去,也没有办法。“总不能在这儿浪费时间,还是先赶去江陵,再见机行事吧。”

于是,他们又穿入全息影像中去了。


这时,距离他们不远处,一个身材高大的黑衣人默默注视着他们,耐心地听着他们对话,看到他们要走,就从衣袖里取出一个遥控器。它的外观与楚杏白的那只颇为相似,只是更为精致小巧。

他将遥控器对准米多等三人,揿下了一个按钮。


弱冠   冠,帽子。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蓄留长发。男子20岁时,要举行成人礼,将头发盘成发髻,称为“结发”,然后戴上帽子,以示成年,但此时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后世“弱冠”就泛指男子20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小测试

下列选项中对《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一诗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两句展现出一派桃源景象,同时还点出了入山的时间是在中午。

B.颔联两句写景又含蓄地叙事:以“时见鹿”反衬不见人;以“不闻钟”暗示道院无人。“不闻钟”与题中“不遇”遥相呼应。

C.尾联两句“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诗人通过问询的方式,从侧面写出“不遇”的事实,又以再三倚松的动作写出“不遇”的惆怅。

D.全诗虽然写的是“不遇”,也写了内心的惆怅,但整体而言,诗中有种潇洒从容、向往归隐的意趣。

答案:A

分析:显而易见,此诗首联中有“桃花带露浓”一句,点明时间是清晨,而非中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