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榜样故事

榜样故事 作者:张福庄 著


榜样故事

虞舜大孝

舜还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又娶了一个妻子,并生了个儿子叫象。舜平常很孝顺父母,关心弟弟。而父亲却不喜欢他,只宠爱后妻和象,三人甚至多次合谋想害死舜。有一次,他们让舜去修补谷仓仓顶,他们就从谷仓下放火,舜只好手持两个斗笠从高高的仓顶上跳下来逃脱了。后来,他们又让舜去掘井,舜到了井下,父亲与象却下土填井,舜被逼无奈,就在井下掘了个地道逃脱了。事后,舜毫不记恨他们,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二十岁时,舜就以孝闻名于天下了。

后来,部落联盟领袖帝尧年事已高,要选继承人,大家一致推举舜。于是,尧就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舜,又让舜管理百官,来观察和考验舜的品德和才能。经过多年的考验,尧将帝位禅让给了他。

文王侍膳

姬昌在父亲季历还在世时,每天都会在早晨鸡叫的时候、正午的时候和晚上穿好了礼服,站到父亲的卧室门外恭敬地问安。听说父亲安好,他就面有喜色,听说父亲身体有点不舒服,他就愁容满面。每次父亲进膳前,姬昌一定亲自去视察饭菜是否太冷了或太热了。等到父亲吃完了饭,把饭菜端了下来,姬昌就问侍从父亲吃得怎样。父亲季历死后,姬昌继承了西伯之位,共在位50年。

拾葚异器

蔡顺,东汉汝南或安城(今属河南省)人。他少年时丧父,对他的母亲特别孝顺。当时正赶上王莽之乱,又遇上天灾,柴米很昂贵,蔡顺只好捡些桑葚来充饥。一天,他在拾葚时,正巧遇上赤眉军,一位军官厉声问道:“你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是供老母食用的,红色的桑葚是留给自己吃的。”那位军官怜悯他的孝心,就送给他三斗白米和一头牛,让他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茅容杀鸡

茅容,东汉陈留(今河南省杞县)人。茅容四十多岁了,靠种田来养活老母。一天,他正在田间劳动,忽然下起了大雨。众人一起跑到大树下避雨,其他人坐得很随便,而且说笑很随意。只有茅容正襟危坐,不说不笑。刚好当时大名鼎鼎的学者郭林宗路过这里,看见茅容与众不同,就来到他面前施礼,二人谈得十分融洽。

雨过天晴,夕阳西下,茅容就邀请郭林宗到他家住宿。做饭的时候,茅容杀鸡煮饭。郭林宗以为他是杀鸡待客。不料等饭做好后,茅容把鸡端给了母亲,而另外拿山里的野菜和他共享。郭林宗十分佩服茅容的贤德,不禁肃然起敬,起身而拜,说:“你真是个贤士啊!你能用丰盛的饮食供奉母亲,却拿山野蔬菜和我共餐,这足以看出你的孝行是出于天性,不会因招待客人而改变。我是自愧不如啊!”于是就勉励茅容读书。后来,茅容果然因道德学问而著名,被人们称为高士。

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杨香十四岁的时候,跟随父亲杨丰到田里去收割稻子。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她父亲扑倒要叼走。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她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冲上前,用尽全身力气掐住猛虎的脖子。猛虎受到惊吓,放下她父亲跑掉了。当地太守将杨香勇救父亲的事迹上报给了朝廷,皇帝就下了一道圣旨,表彰杨香的孝顺行为。

诸娥滚钉

明朝时候,山阴(今浙江绍兴)有一个人叫诸士吉,他有一个小女儿叫诸娥。诸士吉在洪武初年管着粮税的事务,因受人诬告,要判死刑,官府还把他的两个儿子也都关到了牢狱里。当时诸娥只有八岁,看到家里家破人亡,就日夜不停地悲哭。后来诸娥就和他的舅舅陶山长一同到京城里去诉冤。那时候有种限制诉冤的法令,要诉冤屈的人必须先“滚”钉板,否则是不肯重审的。诸娥的志向很坚决,便在钉板上反复打滚,险些死了。官吏们看到后,就重新审问了这个案子,结果只把她的一个哥哥充军到边疆去,还了她父亲和另一个哥哥的清白。后来,诸娥因为受伤太重死了。乡亲们都很敬重她舍身救父的行为,就给她塑了肖像,供在庙里。

彩鸾救父

元朝时候,有个叫徐彩鸾的女子,读过很多书,很有才学。至正年间,强盗们来打浦城。徐彩鸾跟随父亲徐嗣源逃难,父女俩拼命跑,徐嗣源还是被强盗追上了。强盗要杀了徐嗣源,彩鸾不顾自己的安危,从躲藏的地方走出来,流着泪对强盗们说:“这是我的父亲,你们就杀了我吧,我愿代替父亲去死。”强盗们一见有年轻女子站出来,便丢下徐嗣源,都来逼近徐彩鸾。彩鸾大声对父亲说:“父亲快逃!女儿是明白大义的,一定不会让他们污辱!”然后就向另一个方向跑去。彩鸾一直跑到了桂林桥,强盗们也追了上来。徐彩鸾见无路可逃了,便从地上捡起一根炭,在桥头的板壁上题了一句诗:“惟有桂林桥下水,千年照见妾心清。”题完诗后,她把强盗们大骂了一顿,毅然投河自尽了。

木兰从军

花木兰(公元412—502),北魏宋州虞城(今河南商丘市虞城县)人,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

花木兰从小跟着父亲骑马射箭,练就了一身好武艺。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木兰见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于是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木兰说服了家人,披上战袍,跨上骏马,渡过黄河,翻过燕山,来到了前线。

战争持续了十二年,木兰为国家立了大功,成了赫赫有名的将军。

战争结束后,木兰回到了家乡。她脱下战袍,又穿上了心爱的女装。前来探望木兰的将士们都惊呆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那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一位年轻的姑娘!

伯俞泣杖

韩伯俞,汉代梁州(今四川、陕西、甘肃一带)人,生性孝顺。母亲对他十分严厉,有时因他做错了事而发火,就会用手杖打他。每当这时,他就会低头躬身地等着挨打,不加辩解也不哭。直等母亲打完了,气也渐渐消了,他才和颜悦色地低声向母亲谢罪,母亲也就转怒为喜了。

到了后来,母亲上了年纪,一次因为生气又举杖打他,可是打在他身上一点也不重。伯俞忽然哭了起来,母亲感到十分奇怪,问他:“以前打你时,你总是不言声,也不曾哭过。现在怎么这样难受,难道是因为我打得太疼吗?”伯愈忙说:“不是不是,以前挨打时,虽然感到很疼,但是因为知道您身体康健,我心中庆幸以后母亲疼爱我的日子还很长,可以常承欢膝下。今天母亲打我,一点儿也不疼,可见母亲已年老体弱,所以心里悲哀,才情不自禁地哭泣!”韩母听了将手杖扔在地上,长叹一声,无话可说。

老莱娱亲

春秋时,楚国有位隐士,名叫老莱子,已年过七十了。老莱子非常孝顺父母,对父母体贴入微,千方百计讨父母的欢心。为了让父母过得快乐,老莱子特地养了几只美丽善叫的鸟让父母玩耍。他自己也经常引逗鸟,让鸟发出动听的叫声。

一次,他专门做了一套五彩斑斓的衣服,走路时也手舞足蹈,父母看了乐呵呵的。

一天,他往屋里打水,不小心跌了一跤。他害怕父母担心,故意装着婴儿啼哭的声音,还在地上打滚。父母还真的以为老莱是故意跌倒打滚的,见他老也爬不起来,笑着说:“莱子真好玩啊,快起来吧。”

汉文尝药

汉文帝刘恒(公元前202—公元前157年),是汉高祖的第四个儿子,他的母亲是薄太后。

文帝生来很孝顺。他日日夜夜奉养母亲薄太后,从来没有懒惰过。薄太后曾经卧病三年,文帝服侍他母后的病,总是殷勤备至,看护得很周到。夜间睡觉的时候,从没有脱过衣服,眼睛也不敢闭好。给母亲煎的汤药,总是先要亲自尝过了,再送到薄太后面前,请母后吃。为此,文帝仁孝的名声传遍了天下。

亲溺器

黄庭坚,北宋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人,著名诗人、书法家。

黄庭坚自幼孝顺父母。做太史时,虽然公务十分繁忙,但每天忙完公事回来,他一定会亲自陪在母亲身边,以便时时感受母亲各方面的需要,精心侍候母亲,事事力争都达到母亲的欢喜满意。

母亲有特别爱卫生的习惯。黄庭坚为了避免因为仆人清洗便桶不够干净,让母亲心生烦恼,他就坚持每天亲自为母亲刷洗便桶,数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

佩杰孝母

孟佩杰,1991年出生,山西省临汾市隰县人。她5岁时生父因车祸去世,生母又有重病,无奈将她送人领养,不久生母去世。5岁的孟佩杰由养母刘芳英照顾,三年后养母刘芳英因病瘫痪,不久后,养父不堪生活压力离家出走,此后便杳无音讯

8岁的孟佩杰开始为生计操劳,承担起侍奉瘫痪养母的重任。每个月俩人就靠养母微薄的病退工资生活。孟佩杰每天在上学之余要买菜做饭,替养母洗漱梳头、换洗尿布、涂抹药膏。就这样日复一日地照料养母,任劳任怨,不离不弃。

2009年,孟佩杰被距离家乡百公里外的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录取。她不放心瘫痪在床的养母,决定“带着母亲上大学”,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继续悉心照料着养母。

十二年,4000多个日子,孟佩杰不仅在生活上照顾了养母刘芳英,更重要的是,她让刘芳英渐渐找回了生活下去的责任和勇气。

2011年,孟佩杰因孝心在网络上走红,后被评选为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背妈上班

陈斌强,1976年出生,浙江省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

陈斌强9岁时父亲因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07年,妈妈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家住县城的陈斌强,每周都会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到了周末,又将母亲“绑”回家中照料。开始同事们都不太理解,说:“这样带在身边照顾,一两天倒可以,一年两年怎么吃得消?”可陈斌强做到了,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而且,从没有因此而影响自己的工作。

陈斌强获得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等荣誉称号。

孝行天下

王凯、王锐两兄弟,黑龙江省兰西县人。

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也为了满足晕车的母亲的旅游梦想,年近六旬的王凯、王锐兄弟俩,自制“感恩号”板车,徒步拉着年近八旬的母亲,先后两次从老家出发,历时近两年的时间,行走共计37000里路,游遍全国,甚至还到了台湾。这一路非常辛苦,也非常传奇,他们的举动感动了沿途很多人,他们的旅程被称为“孝行天下”。

醒母动天

朱清章,1950年生,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石拐区矿务局退休职工。

1975年冬天,朱清章的母亲突发脑溢血,成了“植物人”。父亲又因工伤患了震颤麻痹综合征,年轻的朱清章独自撑起了这个家。后来,朱清章得知了自己被抱养的身世,但是他没有丢弃这对养育过自己的苦命夫妻。

1977年,张凤英嫁给了朱清章,和他一道承担起了伺候两位老人的责任。

1997年,瘫痪在床14年的父亲去世了。两年后张凤英患胃癌也离开了人世,朱清章一下子垮了下来,但母亲还在,需要他的照料。他坚强地挺了过来。

2004年中秋节,奇迹发生了,母亲竟然伸出手拉住了他,用两个手指头捏起一块鸡蛋,示意要他吃进嘴里。母亲的手能动了,朱清章高兴得流下了眼泪。

2006年的一天,朱清章在火炉上烧了一壶水后,便出去劈柴。20分钟后,当朱清章回到屋里时,惊奇地发现母亲正一只手提着水壶站在火炉边,含糊不清地责怪他:“水都烧开了,你干什么去了?”从此,这位在床上一躺就是30年的老人终于能下地行走了。

后来,这位80多岁的老太太不仅能生活自理,还能生火、做饭,一家人其乐融融,尽享着天伦之乐

2011年,朱清章被评选为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

割皮救父

“孝义兄弟”刘培、刘洋,两人大学毕业后均在武汉工作,分别是海天教育武汉分校职工、武昌机务段火车司机。2013年6月中旬,父亲刘盛均在工厂工作时发生意外,全身96%的皮肤被重度烧伤,生命垂危。虽然知道大面积取皮存在风险,但刘培、刘洋兄弟俩都试图说服对方,用自己的皮肤去挽救父亲。就在双方争执不下时,哥哥刘培乘弟弟上班时,偷偷签下了手术单,抢先将身上10%的表皮移植给了父亲。

与此同时,为了替父亲筹集巨额手术费,弟弟刘洋毅然将交完首付几个月的一套新房变卖,所得20余万元全部用于给父亲治疗。

8月10日,当父亲再次需要进行移植手术时,弟弟刘洋抢着签下了手术合同。

2013年,刘培、刘洋当选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

儿媳捐肝

张建霞,1982年生,河北省行唐县龙州镇西关村村民。

2007年4月,张建霞的公公被医院确诊为早期肝癌。医生告诉他们,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是肝移植,但要等待有配型合适的肝源。

就在一家人因肝源问题一筹莫展时,张建霞瞒着家人做了化验,在确定能为公公做肝移植时,她平静而坚决地对丈夫和公婆说:“用我的,我是O型血”。公公婆婆坚决不同意。张建霞劝说道:“爹、娘,别人能捐,我就能捐。你们不同意,就是不把我当自家人。如果因为没有肝源我爹不在了,我能给爹捐却没捐,一辈子也不会心安的。”

在建霞的坚持下,医院将她2/3的肝脏成功地移植给了公公,延续了老人的生命。

2009年,张建霞当选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

孝养七老

王百根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初,河北省文安县史各庄镇口上村人。

良好的家庭教育使王百根从小就养成了尊老敬老的道德品质。由于他是他们那一个家族唯一的男丁,几个家庭就守着一根独苗,所以取名叫“百根”。那些年月,爷爷去世早,留下奶奶;二爷二奶奶、三爷三奶奶成家后也都无儿无女;在百根12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因病去世,撇下母亲;叔叔结婚一年后去当兵,一直下落不明,剩下婶子。照顾一家人的重担便落在了年幼的百根身上。从此,他便与这七位老人相依为命,走上了长达66年的孝义之路。

在王百根的悉心照料下,老人们都心情愉快,身体健康,直至黄发鲐背,无疾而终。王百根的母亲84岁去世,三奶奶87岁去世,婶子98岁去世。老人们在世时没有任何遗憾,有的只是发自内心地对王百根的感激和挂念。村里人说,前几年老人们在世的时候,来王百根家,总会看见一个炕上坐着三个老太太,心里都会觉得暖暖的。

年过八旬的王百根说:“七位亲人我都养老送终了,我的任务完成了,我这辈子没什么遗憾了。”

  1. 斗笠(lì):遮阳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宽的边。
  2. 部落:由若干血缘相近的氏族结合而成的集体。
  3. 领袖:国家、政治团体、群众组织等的最高领导人。
  4. 年事:年纪。
  5. 禅(shàn)让:帝王把帝位让给别人。
  6. 杞(qǐ):周朝国名。
  7. 正襟(jīn)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8. 肃(sù)然:十分恭敬的样子。
  9. 手无寸铁:形容手里没有任何武器。
  10. 充军:古代的一种流刑,把罪犯押送到边远地方当兵或者服劳役。
  11. 浦(pǔ):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多用于地名)。
  12. 嗣(sì):接续,继承。
  13. 惟(wéi):单单;只。
  14. 妾(qiè):旧时女子谦称自己。
  15. 巾帼(guó):巾和帼是古代妇女戴的头巾和发饰,借指妇女。
  16. 赫(hè)赫:显著盛大的样子。
  17. 承欢膝(xī)下:迎合人意,博取欢心,特指侍奉父母使感到欢喜。
  18. 隐士:隐居的人。
  19. 斑(bān)斓(lán):灿烂多彩。
  20. 殷(yīn)勤:热情而周到。
  21. 涤(dí):洗。
  22. 隰(xí):低湿的地方。
  23. 不堪(kān):承受不了。
  24. 杳(yǎo)无音讯:没有一点消息。
  25. 生计:维持生活的办法。
  26. 磐(pán):大石头。
  27. 旬(xún):十日为一旬,一个月分上中下旬;十岁为一旬。
  28. 徒(tú)步:步行。
  29. 工伤: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受到的意外伤害。
  30. 抱养:把别人家的孩子抱来当自己的孩子抚养。
  31. 癌(ái):上皮组织生长出来的恶性肿瘤。
  32. 天伦(lún)之乐: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
  33. 垂危:病重将死;(国家、民族)临近危亡。
  34. 筹(chóu)集:筹措聚集。
  35. 一筹莫展:一点儿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儿办法也想不出。
  36. 黄发鲐(tái)背:指长寿老人,也泛指老年人。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后常指老年人。鲐背,鲐鱼背上有黑斑,老人背上也有,因此常借指老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