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启蒙教育家张冀牖

浪花集 作者:张允和,张兆和 著


启蒙教育家张冀牖

“五四”运动以后,引进“德先生”“赛先生”,从此中国面貌一新。

两年以后,苏州乐益女中开办,十七年共培育学生千余人。倡办者张冀牖先生虽然早已仙逝,可是报刊上还常有文章怀念“乐益”,感念先生!

就事论事,当时吴中办学成风,“教育救国”乃一时之时尚。“横看成岭侧成峰”,乐益女中也并非龙头,怎么贵公子出身的张先生却成了吴中的先贤呢?

叶圣陶先生的一封信透了底,“乐益”第一个引进革命党人,从此中共在苏州有了立脚点。先生慧眼识英雄,难能可贵。

他独立办学,没有丝毫奴颜媚骨。不接受当局拨款,不要教会一分资助。每年有十分之一的免费生,招贫寒子女入学,把乐益办成新式中华女校,容纳各种先进思想。尊重教师的人品学识,尊重学生个性和人格。保持教育的先进性、纯洁性、大众性。

他舍宅为校,倾家办学,不避家族的诟骂。信奉蔡元培的“三不主义”,身体力行,不做官、不纳妾、不打麻将,还加一条不沾烟酒。对子女教育耐心平等,讲明只留知识,不传家产。

他办学校的方针不平庸,十分先进。他做的校歌“讲肄弦咏、乐融融;益人益己,与世进大同”。校训——“蓄志办女学,助长女权”,“为民族社会,切实服务”。

我们不禁要问,20年代的张冀牖也是青年人,在黑暗沉沉的旧中国,以上的新思想,从何而来呢?原来他的祖父当过直隶总督,又是“洋务”中的儒将。书房中有洋专家、洋装书,花园里有“昆曲家班”,还把家产从田庄转移去办实业,这是一次战略大转移。而张冀牖把家产投向教育,是第二次战略大转移。张家三代人才走完这条智力投资的路,思想飞跃到近代的启蒙主义。

以蔡元培先生为首的“教育救国”运动,是一股解放的力量,一种没有教条的思潮。它的特征,就是对教育的尊重,对个性的尊重,对女权的尊重,张冀牖都做到了,所以虽然只活了四十九岁,却成了吴中一代贤士。合肥张家在苏州一支出十位专家,在全国各地培育出了一大批。这大概与他们有一位开明的祖上有关,又经过三代人的不懈努力,第四代才与千余名吴中桃李一起开花结果,教育真是一个伟大的系统工程。

余心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