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 聒静状态的语言思维最接近灵魂的表达

心灵的圣殿 作者:兰溪 著


序 聒静状态的语言思维最接近灵魂的表达

——序兰溪散文集《心灵的圣殿》

王宗仁

散文比别的文学样式更直接更无情地拒绝虚假、虚伪。虚假指故事人物,虚伪当指感情。因为散文永远是作家本人的生活史和心灵史,因而它传递给读者的必须是个体的生命体验。“这一个”三个字对散文作家来说更需要时刻牢记。时下,生活中的假冒伪劣东西总在泛滥,虚情假意的散文也混杂其中。强调散文的情真意真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

这就是我读了兰溪的散文集《心灵的圣殿》后很想表达的一个愿望。虽然是从兰溪的散文引发而来,但我同时也想借此机会说给那些曾经想和我探讨散文写作的一些朋友。

我从兰溪的散文《风过庭兰》谈起。白玉兰,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一种花,它的婷婷玉立,它的淡雅素朴,它的清香渗心,无不让人纯洁和坦荡,甚至倾倒。把白玉兰作为写作对象的作者确实不少,尽管写法不同,语言的练达、含蓄也各有千秋。但是折射出来的意境却大同小异,很少有走出上面提到的人们对兰花的那种共有的感知。换句话说,众多的褒扬白玉兰的散文给读者带来的审美总是停留在人们共有的断面上。前不久,我在镇江与一些作者漫谈散文创作,好些同志都提到了审美疲劳。如果有数十篇甚至更多的散文在无病呻吟地重复同一个浅层次上的意境,读者产生审美疲劳那是必然的。

兰溪的精明不仅仅在于她写玉兰花时选择了一个很别致的切入口,更令人感佩的是她锁定这个点,不断地延伸它的内涵。这样就总给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爽心悦目之喜。她妙笔生花为读者刻画了一个洗耳一新(独特全新)的白玉兰。

她偏不去写花,却不动声色地在白玉兰的叶子上大做文章。看似离题万里,实则是响锤重敲。花总是靠绿叶扶植,这连几岁孩娃都晓得。但是白玉兰的美恰恰是没有绿叶衬托,它皓洁、饱满、孤独地开放,是那种“不拥挤、不喧闹,文文静静地又不可遏止的绽放”。兰溪言:没有绿叶的花使人的灵魂得以净化与升华。她由此联想到单身女性,她们像这白玉兰独自开放,无绿叶衬托。孤单也许有点,但洁身自好。寂寞也许难免,但很宁静。人生有各种各样的选择,既然认定了一种,就无怨无悔地走下去。兰溪认为单身女性散发着“试比群芳真皎洁”的魅力,我绝对相信。这篇散文如果仅仅写到这里就刹笔,意蕴未尽的缺憾是显而易见的。兰溪的聪明在这时候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月光如水的夜晚她发现美丽的白玉兰的花瓣凋落了一地,为此她心疼,怜惜。她不甘心,清晨又来到白玉兰身旁,惊喜地看到“那美丽花瓣凋谢的地方,一片片绿叶在枝头绽放,露出笑颜。”她恍然大悟,按捺不住地对白玉兰吐露心声:“兰,没有你的凋落,就没有新绿的诞生。你的美丽虽然是短暂的,一个美丽的遗憾,你的芬芳却是永存的。”凋谢与新生,短暂与永存,这些原本抽象的生硬词句,由于作者很自然地附在了白玉兰这个形象的事物上,就营造了一个生命的宿营地,开阔了人生的境界。这时我们完全有理由对白玉兰说:你的颜色就是源于大地的亮光,你的飘落为春筑起了婚床,你的身体是美和力量的骨骼。同样,我们也可以把这赞美之词赠于自尊、自重、自强、自立的单身女人。

从《风过庭兰》以及兰溪其它一些散文、随笔中,我们不难看出她对于生活的观察、思考以及表现,是很认真的、细致入微的,总会有一些独到之处,这一点非常可贵。

兰溪的散文,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率直、纯真。其表达之坦率、内容之纯净、感情之真挚,给人以情真意切、纯真清新之感,丝毫没有矫情做作,更没有华丽的辞藻。如《小楼昨夜又东风》《盟约》《冰冻纯真》等,读来如沐春风,如雨滋润,清爽甘甜。

作者在“心灵独语”“空谷回音”等其他板块中同样抒发了唯美的高雅情愫。如《梦幻芭蕾》、《樱桃红了》、《梦中的婚礼》等作品,都带给人纯净率真、冰清玉洁般的感受,使疲惫的心灵得到纯美的享受。

更为可贵的是兰溪的散文,充满悲悯情怀,对地球、对弱势群体满有怜悯与关爱。如《慈悲天使》《有爱,就有一切》《牺牲的爱》《为孩子祈祷》等作品,无不深切呼唤真情,讴歌无私的大爱。

人情的冷漠,灵魂的堕落,道德的沦丧令人忧患。兰溪的作品,大多以灵魂救赎,净化心灵,提升精神境界,唤起人类的良知为己任,如《飘自天堂的甘露》《高尚的灵魂》《精神之美》等,深刻揭示出心灵深处的内省和忏悔,对人类生活终极目标进行了深入的关注与思索。她深读圣乐蕴含的意义,感悟圣乐能“洗涤心灵的尘垢,使人自惭形秽,抱愧蒙羞,对罪过痛恨、自责。圣乐是音乐的最高境界,把美和爱发挥到极致。它来自天籁,飘自天庭,是天与地、海与山合奏出的最美的乐章。”她忠告人们:“一个挑担人,上了船后,只管把担子放到船上,否则仍自己担着,岂不是自寻烦恼、自找苦吃?领悟了生命的全部欢乐和痛苦的奥秘,去呼应生命大气磅礴的抒情,一种博大的爱将使你的生命充满新空气”;在《安息吧,天堂中的母亲》中,她写道:“天地有大美,人间更需要大爱,大爱止于至善”等等,我们都可以看出兰溪是用真诚的心、挚热的情写作的,她实现着精神的融会,思想的神聚。

作者将心灵的丰富感受与身心的深刻体验完美结合,告诉人们为爱而活着,以善过生活,这是本书特有的精髓,也是贯穿全书的脊梁。作品展现出的文学美是如此深邃而高雅,带我们进入美的壮观、美的超凡脱俗,美与爱的深深怀抱。

文学贵在创新,切忌雷同,与别人雷同与自己雷同都是没有出路的,这是文学的本质决定的。我历来认为,散文之美美于思想,思想即意境,就是作品中最能引起读者深思和联想,从而达到共鸣的“穴位”。当然也可以视为文章的主题了。但是如果有人将散文的思想仅仅理解为政治标准,那绝对是一种天大的曲解。这就像有人误认为坚持主旋律就必须排斥艺术化一样不可取。散文的思想性是由每个作家形成的风格决定的,风格当然是指文风了,但是我不排除人格。在诸多的风格中最让我欣赏的风格是质朴沉静。人处在恬静的状态中,就能在浮躁、聒噪的氛围中有一种特殊的敏察能力,很善于倾听,引发情感,就产生了感觉。静态中变成的语言思维,最接近灵魂的表达。有人将这称作“独白”,这个词我最迷恋。“独白”就是每个作家与世界沟通的惟一方式。人情世故使我们懂得了爱恨,懂得了生活,懂得了思索,也懂得了期待。

兰溪在文学创作上才迈开脚步行走不久,她取得的成就值得我们庆贺。毕竟她还要走很长的路,遇到许多她不曾预料的坎坎坷坷。不怕寂寞,只要忠诚,就会燃烧!

2009年5月于北京望柳庄

(作者是我国一级作家,著名军旅作家,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