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辑 渐行渐远

灯火阑珊处 作者:阿明


第二辑 渐行渐远

送女儿上学

今年夏天,女儿上小学了。于是,每天送她上学,成了我们家一道新的风景。妻对我说,你平时工作忙,与女儿交流少,应该送她上学,也尽尽做父亲的责任。于是,我们议定每天早晨由我送女儿上学。

上学的路上,我总要问女儿一些学校的事,比如上些什么课,考试了没有,成绩怎么样,女儿都认认真真地回答。她还会很“专业”地告诉我哪一个字该怎么写,怎么起笔,怎么运笔,怎么收笔,说那样写字就“有味道”了,完全不像是一个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口气。有时,她也会小眼一翻:“看你,女儿都上了这么多天学了,你什么都不知道!”我心里不由得有些惭愧。最喜欢她用银铃般的嗓音背诵课文给我听,我惊讶她咬字那么准,感情那么投入。我问自己,怎么就没发现她身上的变化,我对她确是关心得太少了。

从家到学校的路程并不长,所以,我总是尽量走得慢些,好和女儿多说说话。可这小不点儿总是说:“走快点,走快点,要升旗了。”我逗她:“急什么?升旗赶不上就赶不上呗!”女儿小脸一仰,很正儿八经地说:“那不行,不是赶上赶不上的问题,那是表示对国旗的尊重。”看着她那严肃认真的劲儿,我心里暗暗为她骄傲。

有时,女儿会提出自己去上学。我对妻眨眨眼,便答应了。等她一出门,我和妻马上跟出去,在后面远远地望着她。看着她小心翼翼地沿着路的边缘走,看着她小心翼翼地避开过往的车辆,直到她走到校门口我们才完全放心。而她,放学后总会自豪地说:“今天我是自己去上学的!”

学校只让送到门口,女儿朝我挥挥小手,说声“爸爸再见”便奔向教室。我在原地伫立,目送她。从校门到教室那段路有点坡度,看着她背着大大的书包,略有些吃力地爬坡,我的心便潮潮的,想到她这么小的年龄便要走进生活,常常不忍。但,人不能永远停留在童年,总要成长,总要离开父母的羽翅。那么,就让女儿爬爬坡吧,从现在起,让她自己去走好长长的人生之路。

女儿的困惑

女儿小的时候,经常嚷嚷着要我们带她去动物园玩,我们根本不想去,所以总是用这样那样的理由搪塞她。我们想,这样的事不会在女儿的脑中留下什么印象吧?谁知,女儿三年级的时候,写了一篇题为《我的困惑》的作文:

小时候,总是吵着让妈妈带我去动物园玩。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春风浩荡,春雨潇潇,春色无边。我闹着要妈妈带我去动物园,妈妈却说:“现在小动物才从冬眠中醒来,还在犯春困,等天热一热再去吧。”

春天随着落花走了,夏天披着绿叶儿在暖风中跳动着走来了。我对妈妈说:“我们去动物园吧。”妈妈说:“夏天那么热,小动物都躲在窝里了,等天气凉快了再说吧。”

转眼,秋天满缀着一身金黄,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来到了人间。我请求妈妈带我到动物园去玩,妈妈又回答我:“秋天小动物身上的毛都掉光了,它们嫌自己不好看,不肯出来的,等秋天过去吧。”

寒冷的冬天来了,下雪的日子,整个世界仿佛变成了水晶宫。我缠着妈妈带我去动物园,妈妈说:“等春天吧,现在小动物要冬眠了。”

到现在我也不明白,在妈妈心里,什么季节才是小动物出来玩的时候呢?

看了这篇作文,我们才知道,童年的困惑一直印在她的心屏上。最后一句孩子其实在问:“什么时候才是我能出去玩的时候呢?”在我们这些成年人自作聪明地为骗着孩子而得意时,孩子的眼睛却是雪亮的,心灵如明镜一般。这种人生起步时的困惑,会影响孩子看成人、看世界的目光和方式。我们每一个成年人都应当反思,努力保持一颗童心,不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在孩子身上,尤其不能以欺骗的方式剥夺孩子的快乐,而应当以孩子之乐为乐,在感受孩子的快乐中净化我们日益功利的心。

心要漂亮

在杂志上读到一篇文章,题目叫《女人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年轻的亚瑟国王被邻国的伏兵所获,该国的君主承诺只要亚瑟王在一年内回答出一个非常难的问题,就可以给他自由。这个问题是:女人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亚瑟回到国内遍求答案,最后找到一个又老又丑的女巫。女巫说只要亚瑟王答应她和圆桌武士加温结婚,就回答他的问题。加温得知后,愿以此来拯救亚瑟王和圆桌会议。于是女巫给了答案:女人最想要的是主宰自己的命运。新婚的夜晚,加温面对和婚礼上判若两人的美丽妻子惊呆了。女巫说,加温可以选择要她白天和夜晚各呈现出哪一面。

让我们把故事暂且叙述到这里,来看一看读者的不同答案吧。有人帮加温选择女巫白天丑陋夜晚美丽,因为夜晚是自己的,应当与美丽的女人共度良宵;有人帮加温选择女巫白天美丽夜晚丑陋,因为白天在人前要有面子,夜晚自己独对丑陋也无妨。然而,加温的答案是:既然你说女人真正想要的是主宰自己的命运,那么你自己决定吧。结果,女巫选择白天夜晚都是美丽的女人!

我以为,加温的回答是漂亮的、富含智慧的,于是把这个故事讲给10岁的女儿听。可女儿不以为然,她说:“不应该这样回答,加温应当说:‘只要你的心是漂亮的,外貌漂不漂亮无所谓的。’”我为女儿的回答惊呆了,虽然她没有完全顺着女巫的提问回答,却呈现出一个儿童看世界毫不功利、毫不势利的澄澈晶莹。

是的,加温的回答表面上看是尊重妻子自己的选择,其实内心深处也可能有彷徨的,他不想选择她什么时候美丽什么时候丑陋,他潜意识里希望她白天夜里都美丽,所以,他把问题又推回给妻子。明知她是个心灵粗鄙不堪的女巫,他要的却仍然是一个只有美丽外表的妻子,并没有要求她内心变得漂亮。所以,他的心也有不漂亮的地方啊!而女巫,作为对加温娶她的回报,她在夜里变成了漂亮的少女;又作为对加温让她自主决定的回报,选择白天夜里都做漂亮的女人,这种知恩图报,在夫妻感情中,无疑是漂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她的全身心都能变得漂亮。

是的,人不一定要长得漂亮,但心一定要漂亮。

这就是一个孩子的答案。孩子们的话往往在无心中阐述着哲学。他们没有框框,没有成见,他们的眼睛和心灵清澈明亮,那些充满哲理的话从他们纯净的心田中自然流溢出来。凯斯特纳说,要向孩子们学习。我想,向孩子们学习,就首先要永远保持一颗漂亮的心!

父亲加女儿等于诗情

董桥说,父亲加女儿等于回忆。

面对着个子一天天在拔高的女儿,许多时候,我都会恍如梦中,很怀疑面前的女儿是不是从前那个动不动就娇声求抱的小娃娃。当她坐在自己的房间里写作业时,我常常长时间地注视她,既仿佛看到她幼时的神态,又仿佛看到自己童年的身影,一时时光凝固。

从她出生到如今,一天天相伴着走来,是感觉不到她的变化的。而在外人看来,她已经是一个大姑娘了。和她走在路上,常常会有同事惊讶地说:女儿都这么大了呀!同事们的这种讶异,对我来说,是一种情感的提示,既使我满怀欣慰,也使我满怀失落。在我眼里,她永远都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是那个非要吃到吐奶为止的小毛娃,是那个吃了她一口冰棒就会哇哇大哭的小不点儿,是那个哭着喊着要我陪她玩却又经不起逗常常先向她妈告状的小臭孩。对她的这种视点,当然也包含着我对时光流逝、生命老去的惧怕,希望女儿永远停留在童年,希望自己还是那个年轻清瘦、可以和她嘻嘻哈哈的爸爸,而不是现在这样已经微胖、时时要注意树起自己威严的一本正经的父亲。

这样的回忆,这样的想象,是一种欣悦与惆怅轮番袭来的波浪,冲击着有女儿的父亲们心田深处那一块最柔软的感情沙滩,唤起了他们平素不大愿意坦然承认的儿女情。

所以,每当女儿让我抱着她转圈儿,或对我说“老爸,我们俩跳舞玩”的时候,我就会想起余光中先生为长女婚礼写下的诗:“面纱如雾,你的脸庞在雾里/兴奋的眼神带着赧笑/远眺着蔷薇色的未来/而我,虽然一步又一步/也朝前走着,我却在回顾/透过梦幻的白纱如雾/透过一张圆顶的纱帐/里面正睡着一个女婴/我摇着一架小推车,轻轻/摇着也是这样的七月/摇着厦门街深长的小巷/摇着被蝉声催眠的下午”。是啊,在摇车里酣睡的那个脸蛋红扑扑的女婴犹在目前,但用不了多久,就会有一个人取代我,和她一起旋转起爱情的圈儿,和她一起跳起生命的圆舞曲,我终究要把呵护她的责任交给另一个男人。那一天到来的时候,在乐声中挽着女儿朝前走,却和余光中先生一样沉浸在对悠悠往事回顾中的我,当听到那一句“是谁啊来将这新娘交出”的问声时,是否也会迟疑一下才会说——是我?

父亲加女儿等于相望的惊诧。

当女儿问我功课中的一些问题,尤其是数学问题时,我常常答不上来。对小学算术,我一向没有兴趣,小时也是学得马马虎虎。每当这时,这小东西就会一脸讶然地望着我,迷惑地问她妈:“妈妈,爸爸是南大毕业的吗?他怎么连小学的题目都不会做呀!”有时,为了她的一道作业题翻遍书架找资料时,她脸上就会露出一丝狡黠的得意,那分明是在说:“老爸,你也有今天!”

在女儿惊讶我连小学的题目都不会做时,我却常常惊讶她的心理成长之速。尽管事实摆在面前,她确实个头已经很高,但我从来没觉得她的心理也在跟着身体那么快地成长,我仍然把她当作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娃娃。可是我错了。有一天,偶然打开她的作文本,才发现,和身体一起长大的,还有她的心灵。尽管她仍然会在我们面前撒娇,但她心灵开始成熟的一面掩不住地在笔下流泻开来。

女儿总是不听妈妈让她多穿衣服的叮咛,为这事不知和妈妈吵了多少次架。她在《起风以后才知道》中写道:“我就这样在母亲的呵护和对母爱的不经意中长大了。有一次,我还是不顾妈妈的叮嘱,穿得很少就去上学了。不料这天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放学后,走到校门口,看到妈妈左手撑着一把雨伞,右手拿着一件外套在等我。这才知道,母爱,就是在起风之时多加的那件外套!”这篇文章表明,尽管她嘴上一再和她妈犯犟,心里却已经懂得母亲对她的关爱了。

她写到了自己的小姨:“今天是小姨的生日,刚从澳大利亚回来的她,已经疲惫不堪了。放学以后,我急匆匆地跑到花店,买了一束玫瑰送给了小姨。晚上,吃完生日蛋糕后,小姨神秘地掏出了一个袋子,原来里面是送给我的礼物,那么多,那么沉,可见小姨对我的爱是那么深!”“小姨每次出差或旅游,总是想到自己的家人,也不知道好好照顾自己,黑眼圈不知在她脸上待了多久了。”“小姨是那样地爱我,我真想对她说:我最爱从小到大一直想着我爱着我的小姨!”我一直以为这么多年来她只是沉浸在小姨总是给她礼物的喜悦中而不知道感恩,现在才知道,她已经懂得了珍惜家人对她的爱,懂得了要学会感恩。

在《放兔记》中,她写道:“有一天,我发现我们家养的小白兔并不精神,整天躺在笼子里无精打采的,这可把我急坏了。我想:它在我这儿有吃有住,不用风餐露宿,为什么不开心呢?妈妈对我说:‘你天天把它关在笼子里,不让它出去,你以为是给了它幸福,其实是害了它,它的家不在这儿,大自然才是它的家啊!’我这才明白,原来小白兔是想家了。它在我们家,我快乐了,可是它并不快乐,我不能以自己的快乐为它的快乐。于是,尽管心中依依不舍,我还是决定让它回归大自然,去寻找自由,寻找它的家。”“我只希望,小白兔跑得越远越好,不要碰到调皮的顽童和贪婪的猎手;我只希望,在蓝天白云下属于自己的那片草地上,在自己的家园里,小白兔永远快乐自由!”什么时候,女儿已经能够对人与其他生命的关系作这样的理性思考了呢?

这种成长对我来说是一种诧然,诧然之后是欣然,欣然之后是茫然。她开始形成自己对世界、对人生、对自然的看法了,她是那样善良,那样朴实,这当然令我一派喜悦。但我同时也想到,不能再把她当作幼童,我必须注意和她的思想交流了。我自然要告诉她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善待别人,帮助她树立起正面的观点。但是,作为父亲,我又不能不把这个世界的另一面告诉她。随着她的长大,很快就会有这么一天,这一天我必须告诉她一个有正负两面的、不尽是美好的世界。否则,一直在家人呵护中长大的她,便会缺乏承受挫折的韧性。但怎样告诉她,告诉到什么程度,我心里没有一点底。我既怕破坏她初涉社会时所有的美好憧憬,也怕她不谙世事而在人生旅途上摔跤,或因简单率直而路途不畅。这件事容我仔细想想。

父亲加女儿等于诗情。

不管明天世事如何,不管前路有多少坎坷多少磨难,父亲和女儿能真切把握的唯有今天,唯有此时此刻的相互拥有。这种拥有,是一首诗,一首骨血交融、相看两不厌的诗。

人到中年的我,生活中会有一些大大小小的挫折,人际交往中会有一些无法避免的磕磕碰碰。但只要女儿放学后小鹿一般欢跳着出现在我面前,一切都烟消云散。看着她童真的笑脸,从不会写诗的我,心中就会洋溢起一种诗情,一种为女儿好好生活、好好奋斗,坦然面对人生挑战的诗情。

没有应酬的夜晚,和女儿坐在一起看电视,或是女儿坐在我和妻中间,这情景,就是一首相依相伴的诗。

漫步在黄昏,女儿穿上崭新的裙子出现在我面前,那喜悦的面庞,清澈的眸子,就是一首纯真清亮的诗。

开了家门,随着一声“不许动”,吓了一跳的我,还没有从惊愕中回过神来,女儿已是笑声一串,这时的她,就是一首趣味盎然的诗。

吃过晚饭,女儿便一头扎进小屋,埋首于功课。这时的她,就是一首静谧安详的诗。

牵着女儿的小手走在路上时,诗情溢满心田。我的脑中会出现另外一幅画面。许多年许多年以后,当我已步履蹒跚,女儿会守护在我身边,扶着我慢慢地走。那时候,老病频仍的我,心中同样会洒满一片诗情啊!

而如今最要紧的,是用我全部的心血,把女儿锻造成自己一生最得意的诗,一首水秀江南、沁人心脾、蕴涵丰润的诗,如同她诗一般的名字——江沁涵。

谁把你的长发盘起

同事在办公室说,幼小的女儿每天缠着要他抱,都被她烦死了。另一个年长的同事插话说:有什么可烦的?抱一次少一次了,以后她长大了,你想抱,她还不让你抱呢!珍惜吧。

我也有一个女儿,所以这番话引起我深深的共鸣。是的,在女儿小的时候,哪一个父亲不烦她的缠人?而在她渐渐要挣脱你的羽翅自己飞翔时,哪一个父亲没有失落、没有怀念?

从前的画面都浮现在眼前。女儿很小的时候,总是整天缠着我,简直像一条黏黏虫。一会儿要我抱,一会儿要我讲故事,一会儿要我陪她玩,一会儿又要坐在我身上。就连晚上去卫生间,她都要我陪着走过去,为她开好灯,她才不害怕。

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她上小学。每天,她一定要我送她上学,到了学校门口还依依不舍地回头张望,她是有点怕孤单呢!有时,我逗她:今天不送你上学了,自己走吧。她的泪珠子就会扑簌扑簌地掉下来,直到我说是逗她玩的才破涕为笑。吃过晚饭散步的时候,她是一定要跟着我的。有时我先吃完了装着马上要走的样子,她就会赶忙扒掉碗里最后几口饭,跟着我往外走。晚上看电视时,她一会儿坐在她妈妈腿上,一会儿坐在我腿上,不管你愿不愿意。那时,她真像我的影子,赶也赶不走。

不知从什么时候,她上卫生间不用我给她开灯了。有时我近乎低声下气地说:“我替你开灯吧。”她会说:“不用,我自己能行。”不知从什么时候,她上学不要我送了,当我几乎央求般地提出要送她时,她总是说“我自己会走”,或是“我约了同学了”。不知从什么时候,她再也不跟我散步了,当我反像黏黏虫一样缠她时,她会说:“不行啊,老爸,我好多作业呢。”不知从什么时候,她看电视不再坐我腿上了,当我怯怯地让她到我身上坐一会儿,她却会一本正经地说:“不可以的,我已经是个大女孩了。”

一天两天,我没有放在心上;天长日久,一种强烈的失落感无可阻挡地袭上心头。我不光是为眼前的种种而失落,我想得更远更远。女儿不过才小学五年级啊,她就开始要走出父母的庇护了。她咿呀学语、仰面求抱的稚态仍在眼前,一转眼,她的许多言行就像一个成人了。那么,要不了多久,她就会上中学,上大学,接踵而来的,便是如我们当年一样地找工作、谈对象、结婚生子,我真的怕真的怕日子过得太快太快!

坦率地说,在女儿今后要面对的人生诸事中,作为父亲,我最关心的是她会遇到一个怎样的伴侣,他能否带给她一生的幸福。每当她一次次地拒绝我送她上学,拒绝跟我散步,拒绝坐我身上,在我脑中萦回最多最久的便是这个问题。我想,不管社会将如何开放,做父亲的总不会放下对女儿的这份担心,这是一种天然的护犊之情。

一次聚会时,一个和我一样拥有可爱女儿的朋友说:“最担心的便是她以后的婚恋,生女儿就是这点麻烦,我要求不高啊,只要他能像我一样爱她就行。”

听着朋友的话,我的眼睛湿润了。但我对他说:“不可能的,朋友,这是两种爱。父亲对女儿的爱是无私的,是不需要任何回报的,而夫妻之爱是需要回应的。”

话是这样说啊,可哪个父亲不希望女儿今后遇到的那个“他”能像自己一样无私地爱她?在女儿渐渐长大的岁月里,哪个父亲不在心里千遍万遍地问:亲爱的宝贝,千人万人之中,会是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谁把你的长发盘起?!

慢慢放飞

女儿小学毕业了,为择校的事我们颇费踌躇。家门口就有一所还说得过去的中学,若是就近上学,不仅方便,而且女儿还能和我们朝夕相处。但,和所有的父母一样,我们希望女儿能得到更好的教育。毕竟,初中可以说是人生竞赛场的第一条起跑线,我们不敢马虎。于是,我们最终选择了一所离家很远的民办学校。

选择的过程对我们来说并不轻松,不是理智上,而是情感上。女儿长到13岁,从未与我们须臾稍离。骤然将她放置在一个我们不可视不可触的空间内,心里总是不舍。她独自一人,可知饿了加餐饭?可知秋凉添寒衣?头疼脑热有谁怜?忧愁苦闷向谁诉?这些问题一直在我们的脑中萦绕。

未知女儿弱小的心如何看待我们的决定,为了让她接受,我们带她去看了学校。我们一遍遍地告诉她,校园环境何其美丽,生活条件何其优越,师资力量何其雄厚。而且,我们每周还会去探视一次,周末就回家了,既仍旧可以和父母共处,又可以过新鲜而充满友谊的集体生活,还可以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听我们絮絮叨叨时,孩子的眼光兴奋而又犹疑,憧憬而又不安。我们知道,与其说我们是在说服女儿,不如说是在说服自己。

这期间,我们参加了两场婚礼。我们发现,男方的父母总是笑意盈盈,女方的父母却忍不住会落泪。这泪,既是喜泪——欢喜于女儿有了好的归宿,也是悲泪——悲伤于女儿就要离开自己身旁。当司仪问一位有着两个女儿的父亲,这次小女儿出嫁有什么感想时,一番祝福的话后,老先生动情地说:“说实话,我真舍不得,我的想法可能有点自私,大女儿嫁到了北京,这次小女儿嫁到南京,家里就剩我们老两口了。”他虽极力掩饰情感,但闻者无不动容,我们这些有女儿的父亲想得更多更远。于别人,可能是更不舍女儿,而我则更坚定了让女儿住校独立生活的决心。因为,沉浸在与女儿朝夕相守幸福中的我猛然悟到,女儿总是要与我们渐行渐远的,总有一天要离开我们的羽护,与她所爱的人振翅高飞。我们何不早一点适应这样的别离?

开学前,要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女儿出发时,我不在家。听妻说,她们俩都落泪了。起初两天,我们真不适应女儿不在身边的生活。家里安静了,却也冷清了;整洁了,却也空落了。妻原先午睡时嫌女儿吵,现在没有女儿吵反而睡不着了,每天就是盼着女儿晚上来电话。女儿第一天来电话说,同学们都想家了,都哭了。从她后来几天来电话的声音中,我们听出她渐渐习惯并喜欢上了集体生活,我们的心慢慢放下了。

这一周的军训,是我们与女儿不在同一个空间、相互适应的过程。而她从此以后的住校生活,更是我们对女儿总有一天要不在我们身边这一事实的适应过程。现在,我们开始适应与女儿一周见一次面的生活;当她考上大学后,我们便要适应与她几个月见一次面的生活;倘若她今后不在南京工作,我们便要适应与她一年见一次面的生活;而假如她嫁到异乡,我们便要适应与她几年见一次面的生活。与其以后老弱的我们要用很大的定力来适应女儿骤然飞离的日子,不如趁我们还年轻,理智还足够强大,从现在开始就慢慢放飞女儿。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意在聚合,只有一种爱指向分离,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心理学这样晓谕天下的父母。

那么,就让女儿慢慢展翅飞翔吧。在这慢慢放飞中,我们会慢慢适应女儿不在身边的落差,自己慢慢填补生活的空白,而女儿的羽翅也会被磨炼得更加坚强。为了女儿能搏击今后人生路上的种种风浪,做父母的又何惜忍受思念和孤独——只愿我们的女儿向着理想勇敢飞翔,越飞越高。

写给女儿(1)

信一

女儿:

初中生活已经度过一个月了,不知你有怎样的感受?新的环境是否习惯?学习生活是否适应?同学关系是否和谐?每过一个月,希望你都能回顾总结一下,看看自己哪些方面有进步,哪些方面差距还比较大,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和完善。人只有经常思考和总结自己的所作所为,才能不断地进步。你很快就会在语文课本里学到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论语》,孔子有个学生叫曾子,他说过这样一段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我每天多次自省,替人谋划事情我没有忠于职守吗?与朋友交往我没有讲信用吗?老师传授的知识我没有复习吗?(注:“三”在古代汉语里是虚指,是多次的意思,不似现代汉语里的实指。)我们当然不一定要“日三省吾身”,反省的也不一定是这些内容,但的确需要发扬曾子这种勤于反省、勇于自我剖析的精神,隔一段时间就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作一个冷静客观的分析,衡量得失,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利再战。

爸爸和你一起来总结这一段的学习、找准下一步的方向好吗?

开学后进行了几次单元测验,你的成绩没有我们想象的理想,也一定没有你自己期望的那样满意。但我们并不着急,更不会给你压力。一两次考试说明不了什么,再说对于中学生活你和同学们都有一个适应过程,有人适应得快,有人适应得慢。但你自己不能听之任之,要很好地总结一下,问题出在哪里,是还没有适应由小学向初中的转折?是学习还不够专心致志?是想家分散了注意力?是粗心的毛病没有改掉?是基本概念没有弄懂而又羞于问老师?等等。找出了问题的症结,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克服,你就会不断超越自我。为了你学习取得更大的进步,爸爸给你提几点建议:

一、树立一种精神: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的精神

学习是非常艰苦的脑力劳动,这种艰苦性,决定了我们必须静下心来,凝神屏气地学,专心致志地学,不能有丝毫的走神和懈怠。你书桌的镇纸上,写着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先生以心到为首,可见心到是眼到、口到的前提。心思没有完全倾注到书本上,眼睛就不会聚焦到书本上,口唇就不会发出心之所系、目之所视的声音。这一点,你一定要牢牢地记住。

对你们这一代人来说,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地学习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用明朝文学家宋濂的话说,你们“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就是说,你们有父母提供的良好生活条件,有学校提供的优越学习环境,有老师朝夕在身旁,书本资料也都齐全,什么都不用自己操心,还有什么理由做不到专心致志呢?所以,家境贫苦却学有所成的宋濂又说:“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有了如此好的条件而学不好,肯定不是天资不够聪明,必定是不够专心啊!

记得开学前,我对你说过一句话:要皱着眉头看书。这是爸爸的一位中学老师教导我们的,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无非就是要求学生专心,但我当年真的就是这样做的。当我们手执一本书时,就是要皱紧眉头,就是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地把书本上的每个字“吸”进眼里,“吃”进肚里,让每一点每一滴有用的知识都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还有,不要想家。家只有几里之遥,你又不是远在他乡,爸爸妈妈离你很近。记住一句话:家不会因为你不想念而缺少任何东西,但知识会因为你的分神而翩然飘走。知识飘到哪里去了?飘到那些需要它、一心一意想学习它的人那里去了!

二、掌握一种方法:因科而异、科学学习的方法

学习和做任何事情一样需要方法,既有总体的方法,比如文科都需要读记背,需要广泛涉猎课外读物,理科则需要多做习题,多动手做实验,等等。而每门课更有不同的方法,这不同的方法是由两方面决定的:一是每门课的内容、特点不一样,方法当然不应该雷同;二是每个人的学习习惯、学习经验不同,会对同一门课有不同于别人的学习方法。不掌握方法的学习是死学习,学到的知识是死的,换一个题就傻眼;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学到的知识才是活的,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总体上,你要弄懂课内的知识,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搞好预习、复习和阶段小结。更要注意根据各科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实际,不断摸索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它成为你进入更幽深更美丽知识宫殿的“金钥匙”。爸爸给你的建议是:

语文要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重在阅读分析和写作上下功夫。语文有哪些基本知识?现在对你来说,就是文学常识(含作家作品、文化知识等)、语法知识、文言文知识等。而一个人的语文能力,最终是体现在他的阅读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上。阅读分析就是看人家的文章是怎么写的,怎么架构的,怎么表现主题和塑造人物的,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和语言来烘托主旨。这样的分析就是为了帮助我们写作,帮助我们搭好自己文章的“房子”框架。从一个人写的文章中,最能看出他的语文学得怎么样,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生动、形象,层次是否清晰,要表达的思想是否鲜明,修辞是否得当,等等。所以,在学习别人文章的基础上,你一定要坚持多写。初学写作,你要记住一是写简单句,避免写长句,简单句不容易出语病。写文章没有错别字、文通句顺、标点正确是第一条!二是在此基础上,努力把句子写漂亮,适当用点比喻、排比、反问等手法,会使文章更生动。三是层次一定要清楚。刚开始写作,先试着写四五个自然段,每段只说一个意思,每段的意思不要重复,最好是逐步深化。可以举例,但不要篇幅太长。开头要简洁,结尾要干脆有力。

英语要在掌握语法的基础上,重在读、译、写上下功夫。有些人认为语言是靠模仿的,所以,学不学语法不重要。我始终认为,这个问题要全面地看。如果是母语,模仿的作用肯定要大于语法的作用;但如果不是母语,一点语法不学似乎说不通。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我们也没有模仿的语言环境,所以,掌握语法是很重要的。但语法也不要死学,要结合文章学,所以,背诵课文是最好的方法。通过背课文可以一举多得,单词、词组、句型都记住了,我们记住的是一个整体!单词和词组一定要放在课文中背,不能拉出来孤立地背,那样既费力,又不容易记住。反复读课文、天天读课文是学英语最好的方法。然后,把课文译成中文,再从中文倒回去译成英文看看,自己犯错误了吗?同样的句型多出几个翻译题给自己做做,试着用英语给学过的文章写个小结。写英语作文,更要写简单句,把意思说清楚就可以了,复杂的句型现在你还驾驭不了。坚持这样做做看,相信你必有收益。

数学要在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公式的基础上,重在应用上下功夫。中学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多,这是必须搞清楚的,但真正要使它们成为你自己得心应手的工具,还是要多用。所以,一定要多做题。题做多了,就会熟能生巧,就像通过这个朋友认识另外的朋友一样,你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见了面就能叫出名字。中学数学当然比小学的算术复杂多了,但某种程度上说,它又更简单了,因为解决问题的手段越来越多了。以后学了几何你就会知道,同样一道题,可以有好几种解答方法。你题做得越多,手越来越熟,乐趣就会越来越大。自己还要善于总结,哪种题型一般是用哪种方法解答。你坚持这样做了,就会觉得数学的宫殿神奇而有趣,就会越来越入迷。

历史要在掌握基本史实的基础上,重在分析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上下功夫。学历史,首先要掌握基本史实: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意义、影响、经验、教训,等等;一个历史人物的朝代、生平、历史贡献、历史局限,等等。在此基础上,要善于类比、联想、对照,看看类似的历史事件之间有无联系,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有哪些,杰出历史人物有无可以对照评价的地方,以往的历史事件对我们今天的社会有无借鉴和启迪意义。多思多想,历史就活了起来。

地理要在掌握基本概况的基础上,重在分析地理现象的形成、发生、现状、影响和走向上下功夫。刚开始学地理,一定要把地理现象的基本概况搞清楚。要把大部分的地理知识都落实到地图上,就是说,学地理,手不能离地图,回顾地理知识时,脑中要有一张鲜活的地图。随着学习的深入,要学会分析问题了,一种地理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对其他地理要素有影响吗?它今后的走向是什么?这样才能把地理学通学活。历史和地理还可以参照学,比如说,一个历史事件的成败,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有无关系?某个著名的城市,出现过哪些著名的历史人物?某个城市有怎样的历史、地理形成过程?联系起来学,知识就能融会贯通。

三、坚持一种追求:究根问底、彻底学懂的追求

学习总会碰到不懂的问题和难题,一要克服羞涩心理。不要怕难为情,要多问老师,多问同学,哪怕这个同学总体上成绩不如我,但只要这个问题上比我懂,他就是我的老师,我把他懂的东西学来,我就会比他更强。学问学问,一学二问,要在学中问,问中学。一定要有这样一种执着的追求:每一个问题我都要弄懂,弄不懂就决不罢休。有了这样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才能真正学到知识。二要克服自我放松的思想。永远不能对自己放松要求,遇到难题想以后再说吧,或是别人也有不懂的,不着急。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把问题解决掉,否则问题越积越多,就会积重难返。自我放松终将害了自己。

四、保持一种心态:愉快学习、自信自强的心态

做任何事,都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学习也是一样。要怀着愉快的心情来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你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世界会在你面前展开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宽广的景象,这难道不令你兴奋吗?知识积累多了,才会有好的素质、好的气质。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腹中有物,就会自然而然在外表上显出与众不同的气质和神采!做一个这样的人,难道不令你愉悦吗?学习不要有压力,但一定要有动力。为了做一个有知识、有思想、有内涵、有作为的人,你一定要自信自强。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相信自己能行,能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钻研解决难题,不断超越自己,取得新的进步。

中学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希望你振奋精神,在新的起跑线上,努力再努力,加油再加油,为了理想勇敢拼搏!

爸爸

2006年9月28日

信二

女儿:

再过两个月,你就满16岁了。即将迈入16岁之时,你又成为一名高中生。此时此刻,我很想对你说些什么,对你说说从前,说说现在,说说将来,说说一个父亲对女儿的嘱咐和期望。

时间过得真快啊!16年前的一个秋天,护士把眼睛还没睁开的你抱到我面前的情景清晰如昨。我真的不敢相信我已经有了女儿,不管科学如何解释生命的诞生,我仍对生命的神奇充满了敬畏之情。你一天天地长大,模样在悄悄地变化。翻看你16年来的一张张照片,我常常感到恍惚,对你是不是那个护士抱给我的孩子感到怀疑。难道,一眨眼间,你真的已成为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吗?现在的你,是那个向妈妈嗷嗷求哺的婴儿吗?是那个向爸爸撒娇索抱的幼儿吗?

我说这些,并没有怀疑科学、怀疑生命的意思。我只是想告诉你,生命真的是太珍贵了,时间的流逝真的是太急速了。我相信,从小学到现在,你的老师们会不停地告诫你光阴的可贵,“一寸光阴一寸金”在你已是耳熟能详。然而,真正理解到时间的宝贵往往要到爸爸这个年龄。我年少时,常常把老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劝诫当作吓人的幌子,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嗟叹也引不起我任何的忧惧。然而,当如今初霜已染上双鬓,再回首,多么想重新做一回学生,多么想坐在中学的课堂里,和你一起做同学啊!

所以,女儿,爸爸希望你真切地抓住现在属于你的每一分每一秒光阴,不要到成年后也有爸爸今天的懊悔和感叹。“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是我们祖辈的切身体会啊!诗人席慕蓉说,十六岁的花季只开一次。青春是美好的,青春也是短暂的,切莫辜负这如花怒放也会如水流逝的大好年华啊!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这只有一次的生命该如何度过?爸爸不想给你讲多少大道理,我只想对你说,首先要爱学习,只有知识才能使生命美好而充实。如今你在父母身边,衣食无忧,但总有一天你要离开我们羽翼的庇护独自展翅飞翔。一个人要立足于社会,最重要的是有真本事、硬本领,而学习是增长本领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现在在校园里,你要专心致志地学习,以后离开了校园、走上了社会,也仍要如饥似渴地学习,把知识当作如空气、阳光一样须臾不可或缺的东西。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信息时代,新知识日新月异,学习永无止境,增长才干永无尽头。只有与时俱进地学习,才能报效祖国和人民,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生命才能不断臻于“更上一层楼”的美丽境界。

学习是为了做事,也是为了做人。所以,爸爸要对你说的第二点就是要好好做人。在这只有一次的生命里,要追求真善美,要诚信待人、坦诚做人。不少家长对孩子分数的要求之高,达到了畸形的地步。而我,固然希望你在功课上有好的分数,但更期望你在做人上能够得高分,这是一辈子的事。爸爸对你提出12个字的期望:谦虚做人、乐于助人、宽容待人。一个人越谦虚,他的内心容量就越大,他的发展空间也就越大。要乐于帮助同学一道进步,一道克服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要善于利用别人的长处与他们交往,善于从其他同学身上学习好的东西,对别人的不同性情、不同志趣持包容的态度。很难想象,一个自私得连同学的难题都不愿意去帮助解答的人,一个冷漠得见同学摔倒了都不会去伸手扶一把的人,一个骄傲得取得一点成绩就目中无人的人,一个狭隘得别人超过了自己就嫉妒的人,今后走向社会会是一个受欢迎的人,一个能不断取得新的成就的人。你一定要从现在开始就塑造健全的、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人格。你一定要记住,你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打造自己的形象,塑造自己的心灵,刻画自己的将来,不可不慎重,不可不认真。一定要把做人与做事、与学习文化知识统一起来,把“知”与“行”统一起来,做一个道德修养、思想境界、知识水平、处事能力相融合、相统一、相贯通的人。

爸爸还想对你说的是,爸爸这样要求你,也一定这样要求自己。要求你好好学习,我也一定把终身学习的理念付诸行动;要求你好好做人,我也一定把诚实做人的信念坚持到底。我和你是父女,也是朋友,爸爸愿意和你一起成长。

既然是朋友,还要说几句朋友的话。作为两代人,我们之间会有一些常人所说的“代沟”。比如,你喜欢流行歌曲,我喜欢传统歌曲;在其他许多事情上,我们的看法也会有差别。我觉得,“代沟”是一种客观存在,并不可怕,生长、生活在不同年代的人对事物有不同的看法是完全正常的。但不管我们两代人之间有多少差异,有一点我们总是相通的,那就是爱和理解。我相信,只要我们多一点包容,多一点理解,多一点沟通,60后的我,与90后的你,一定能成为“忘年交”。你有这个信心吗?

女儿,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挑战和转折。高一正是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希望你勇敢迎接人生新的挑战,勇敢追求心中的理想,用辛勤的耕耘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世界是我们的,更是你们的。

从16岁开始,塑造好自己的心灵世界,塑造好自己的人生天地——爸爸这样期待你,这样祝福你!

爸爸

2009年9月11日

儿女青红又一时

女儿上了一所民办中学,住校。每周我都要和妻一起去看她一次,常常是妻在楼上女生宿舍忙乎,我就坐在楼前的长椅上等她下课归来。这时,会生出些许恍惚迷离。我的思维仿佛脱离了自身的形体,清晰地看到少年和青年的自己从身边走过。

校园的景色总是一样的青绿,校园的旋律总是一样的欢快。在岁月之河的那一端,我不是正和小伙伴们三三两两结伴走来吗?我不是正和同学们嬉戏玩耍吗?我不是正在小路上迎着初升的太阳晨读吗?我不是正在操场上奔跑,在弥漫着汗味的空气中穿行吗?曾经那样年少的我,倏忽之间怎么就做了一个孩子的父亲,要坐在她的校园里来缅想往事了呢?

吃过晚饭,我会送女儿到教学楼下,然后有意在那里多逗留一会儿,寻找昔日的感觉。夜幕初降,月华如水,晚自习还没开始,到处是孩子们欢愉的笑闹声。老师们渐次走进教室,在每一个孩子的桌前停留,关切地问这问那。教室里的白炽灯向黑夜放送着洁白的光亮。铃声响了,霎时一片寂静。走在这月光与灯光交汇的青春地带,古人的诗句在耳畔萦绕:“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我清醒地意识到,现在早已不是自己坐在教室里的季节了,教室里坐着的,是我的孩子。我多想告诉孩子们:今天,你们青春的光亮正在这里交聚着,但青春之灯不会永远闪亮啊!珍惜你们的所有,莫辜负这如花怒放且也会如水流逝的大好年华啊!

菁菁校园,也是亲情校园。在这样一个热得反常的秋天,父母们忍着蚊虫的叮咬,耐心地等待着孩子放学。他们手中都提着大包小包的衣服和食品。远远地见到孩子来了,大人们的脸上绽开了笑容。递过手中的东西,又是千叮咛万嘱咐。调皮的儿子接过东西就跑,母亲急得在后边连声喊:“一定要洗澡啊!”已经和女儿道过再见的父亲又回头说:“晚上要降温,记得加衣服啊!”父母对儿女,永远是这样的不放心!

我给母亲打电话说起校园的感受,母亲问:“你给女儿带吃的东西时,有没有想起你上大学时我们给你带吃的?”我说记得的。我说的是真话,我没有骗母亲。我想起我和弟弟在南京读书时,父亲每次来,总是会用铝制的饭盒带来我们最爱吃的红烧鱼。那时候,心里会有些感动,但远不如今天回望时这样掀起感情的波澜。我只是把菜从城东带到城西,而父亲每次要从无锡经由公共汽车、列车,再经由南京的公共汽车带到学校,一路上,他的心中涌起的又是怎样的潮水呢?从千里之遥的地方带来,这一条鱼的运价是何其昂贵,而个中饱含的情意又怎可估价?当我们自己为儿女操心的事越来越多,越来越琐屑,我们对父母的理解才会越来越深。休说中国的父母太过护犊啊,这样的民族传统中,蕴含着多少令西方人艳羡的亲情?

在校园里,听到大人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孩子都这么大了,我们老了。”是啊,自己走在校园里的清瘦身影如在眼前,幼时背诵课文的童音犹在耳畔,父亲带来红烧鱼的鲜香滋味尚留舌尖。转瞬间,孩子已成了当年的自己,我的女儿和弟弟的女儿都已长大成人。我们正一天天老去,我们的父母更是愈臻老境。然而,感伤之余,我们更多的是欣悦。就在这春秋代序中,民族的血脉得以代代相承,人类的事业得以薪火相传。元好问诗云:“书来聊得慰相思,清镜平明见白髭。明月高楼燕市酒,梅花人日草堂诗。风光流转何多态,儿女青红又一时。涧底孤松二千尺,殷勤留看岁寒枝。”真的,没有什么事比一代代人的成长更让我们、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先辈感到欣慰的了。

放学了,女儿和她的同伴笑意盈盈地走来。我忽然想起,两千多年前,当孔子让他的学生们谈谈志向时,曾点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一声叹息:“吾与点也!”孔子之所以赞同曾点的看法,自然是因为这一幅和谐的画面符合他的治国理想,但暮年的他是否也从中感受到了冠者和童子成长的欢愉,感觉到了一种自然、轻盈的春意?在这样风华正茂的时节,女儿相伴三五同学,穿着美丽的校服,沐浴着晚风,一路欢歌,快乐地走向长大和成熟的明天,这不正是一幅童子咏归的生动画图吗?这幅画图不正是欢快的青春歌行吗?父母的所有企盼,就在这“儿女青红又一时”中实现着;人类的所有希望,就在这“儿女青红又一时”中孕育着啊!

成长的诗行

女儿虽然上了初中,但在我们的眼里,她还是个孩子。双休日一回到家,还像小时那样缠着我们撒娇。但翻开她的周记本,我却惊讶于她的悄然长大。她用质朴的语言,记录下了自己的所思所想,让我恍悟:原来,成长如花开一样无声,也如花开一样芬芳。

“同学们回来了,那昔日的校园也就回来了。那沉默已久的操场顿时热闹了起来,那宁静的教学楼又回荡起了此起彼伏的琅琅书声,那空无一人的食堂又飘起了诱人的香味。”朴素的语句倾诉着女儿对校园的热爱。走在中学的校园里,她会突然思念起小学的同学:“这几天,突发一个念头:以前的朋友们还好吧?也许是有些寂寞才想起他们。想放下手中的事情打个电话,但终于没有打。因为想到大家都是中学生了,一定有许多自己的事,就不去打扰他们了。回想起以前在一起上学,放学,在小花园里玩耍的情景……情不自禁地开心起来。”由对昔日小伙伴的思念,她转而想到:“现在,我是否应当珍惜和同学们相处的这三年呢?虽然没有小学六年那样长的相处时光,但这三年一定会更愉快,建立起更加深厚的感情……三年后,无须拍毕业照,我也会永远记得同学们清晰的面庞,与他们相处的快乐时光会在我脑中反复回放。”虽然女儿还无法深刻地表达关于聚散的人生感受,但毕竟她用仅有的这一点点阅历在思考人生了,在回味友谊了。

涉世之初的心,还会想些什么?月华流泻的夜晚,无法入睡的孩子,聆听着公交车的声音,思绪驰骋在想象的世界:“我在想,那车上坐着什么人呢?是加班归家的人,他们坐在车上,望着窗外的景色,也许早就开始坐立不安了,他们急切地盼着早点到家,和家人在一起,更想看看进入梦乡的孩子的脸蛋,听听他们安睡后的呼吸。车上坐着什么人呢?是从外地打工归家的人。他们大包小包,既狼狈又疲惫,只想快快回到那间老屋,看看久已不见的父母亲和兄弟姐妹。车上坐着什么人呢?是补课归家的学子们,他们连连打着哈欠,下了晚自习饥肠辘辘,只想早点回家吃碗泡面,然后上床睡个安稳觉,抛弃一切烦恼,快乐地畅游在梦境中……啊,车上坐着的全是归家的人啊!原来,家对每一个人是那么的重要!家永远是我们最惦念的地方,是能给我们一切的地方,是我们温暖的港湾。”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女儿是在想家呢!怜惜之外,我更欣慰于她能由己及人,想到夜深那些思家归家的人。当她有了更多的人生履印,她会对“家”有更深的感悟,也会对离家的旅人有更深的关注。

女儿爱写诗,这首诗虽然文笔稚嫩,却充满了青春的豪情:“假如生活重新开头/美好的日子不能靠等候/编织生活美妙的乐章/就算再次经历挫折/你将一无所有/也要继续奋斗/马不停蹄向前走。”女儿曾说,老师让每个同学都写一首《十班颂》——十班,是女儿所在的班级。她自信地说:我一定能写好。我终于在她的周记本上读到了这首诗:

扬起自信的风帆
看,青春阳光的十班
天蓝蓝
映衬出我们的笑容更加灿烂
十班的陪伴
让菁菁校园不再孤单
我们凝聚的点滴把生活装扮

扬起希望的风帆
看,永不懈怠的十班
天蓝蓝
我们把理想之花浇灌
经历过风雨的我们
不会将前进的步伐放慢
坚信美好的梦想与我们为伴

扬起快乐的风帆
看,活力洋溢的十班
天蓝蓝
我们的校园生活五彩斑斓
偶尔的忧愁伤感
只是成长中的小小片段
听,我们依然把欢乐之歌唱得动听婉转

啊,不变的十班
今天只是拥有隐形的翅膀
终有一天一起飞翔

我被这首热情奔放、充满自信的诗十足地打动了。何止是这首诗呢?在这本周记上,女儿写下的每一句话都是成长的诗行。我祝愿她像自己写的那样,快乐面对生活,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都能把理想之歌唱得动听婉转,让自己的人生永远涌动着无垠的诗情。

对你的爱越来越像海

女儿上初中了,住校了。住校,是我很坚定地提出来的。我想,既可以让孩子得到锻炼,我也清闲了,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读书和写作。女儿不在家的日子,我笑妻子手足无措,只能按着遥控器看那些无趣的节目,每时每刻盼着女儿电话来,整个是失魂落魄。而我似乎还够坚强。

可是,我渐渐发现自己多了一点爱好,而且是那种属于炫耀的爱好。我经常打开手机,看里面存放的女儿的照片。同学朋友聚会时,我也忍不住让他们看这些照片。他们都说:“你女儿真漂亮啊!让我们再看看。”于是,我就一遍遍地让他们看。其实,我知道,真正想看这些照片的,就是我自己,我这个当爸爸的。

原来,脸上无所谓的我,心早已空了。

看电视时,我经常眼睛看着屏幕,大脑却陷入空白。有时反转来问妻:“刚才电视上说什么呢?”妻茫然:“我正想问你呢!说了什么?”这才知道,各坐沙发一端默默看着电视的我们,心却飞向了同一个地方——那里,有我们的女儿。

周六和周日是我们家的节日,因为女儿要回来。周一到周五,我们基本不开伙,双休日的伙食却是丝毫不会马虎的。在这样寒冷的冬天,老母鸡汤是必须有的,鸡汤能防治感冒,而且是女儿的最爱。其他的菜在反复盘算之后,也总会买得略多一点,生怕女儿吃不好呢。我就那样看着女儿狼吞虎咽,心中涌起无尽的怜爱。我一遍遍地问她好不好吃,她一个劲儿地点头:“好吃,好吃,比学校的好吃!”妻说我唠叨,谁知这唠叨里含着对女儿怎样的不舍呀!

周日下午六点,女儿要坐校车回校,所以五点钟前就开饭了。我不想吃得太早,就看着女儿吃完,再和妻一起送她去车站。一次,妻说:“你不用去送啊,正好时间差不多了,你就在家吃饭吧,省得等会儿再热。”我脱口而出:“不就是想和女儿在一起多待一会儿吗!饭菜回来热热没关系的。”妻于是对女儿说:“你看你老爸多可怜,就是想和你多待一会儿。”女儿看看我,什么话也没有说。但我知道,表面柔静的她,心田里有自己的感情浪潮,她会懂得:爸爸爱她。

在我们把双休日当节日的时候,女儿却并不轻松。作业太多,往往要做到晚上十点以后。我不言语,但心很痛,为女儿,也为如今的孩子们。我以为是完全没有必要布置这么多作业的,但我不能给孩子灌输这样的思想,我知道学校和老师也有他们的无奈。现在的孩子太辛苦了,而学习,本来就应该是一件愉快的事。女儿的成绩并不差,但也不是出类拔萃,我却并不太在意。同学问我:“你自己当年成绩那么优异,为什么对女儿的学习成绩那么宽容?”我朴素的想法是,在我少年时那个清贫但也单纯的时代,没有多彩的娱乐,没有快乐的念想,一切都苦,所以也就一切都不以为苦,学习也是如此。但如果将过分的刻苦强加到今天的孩子们身上,那就不可能成为一件以苦为乐的事,因为尽管他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所学的知识远为复杂,面临的竞争压力远甚于当年的我们,初中的学习还仅是个开始。我只希望她能认真听课,认真完成该做的作业,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就行。知识和心智的进步,都是一个不断积蓄并有所收获的过程,如果我现在就给她施加太大的压力,即刻就急于要收取“利息”,让她整天疾首蹙额枯对书本,今天的她就会少了许多少年的快乐。我不愿意。

女儿小时候的脸总是胖嘟嘟的,所以她的小名叫“胖胖”。上小学后,她渐渐瘦了下来。上初中后,下巴更是明显尖削了。我的心痛不会放在嘴上,却在心底埋着。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只要女儿健康,只要女儿长大能好好做人,能自食其力,能有一个幸福的归宿,我就心满意足。学习上的兴趣让她自己去选择、去发展,结局如何,我并不太过看重。在她年少的此刻,女儿灿烂的笑容是我最大的幸福。

每周二,我们会去学校看女儿。吃完饭后,我都要送她去自习室。路上,她常跟我讲一些学习上的事,有时对自己又没有考好流露出很着急的神情。我总是在楼梯口分别的时候,轻轻搂一下她的肩。我是想对她说:“女儿,努力了就行,爸爸不会怪你,爸爸对你的爱就是父亲对女儿的爱,不是对你分数的爱。”女儿上了二楼,会俏皮地对我招招手。我想,她一定懂得了我的意思,会更加轻松地去面对下一周的学习。

我是一名海军军官,对大海有着特殊的感情。每当想起女儿,我都会想起一句歌词:“对你的爱越来越像海,分不清潮来潮往应该不应该。”对女儿的爱,就像对大海的爱,是没有也无需理由的。海是博大,海是包容,海是汹涌。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爱就这样深藏心海,潮来潮往,奔涌澎湃。

真的,亲爱的女儿,对你的爱越来越像海。

黄花正年少

那天聚会时,一位朋友为了调节气氛,自告奋勇要为我们献上一首歌。没有想到的是,还很年轻的她,唱的竟是一首老歌——电影《少林寺》的插曲《牧羊曲》。“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欢快晓畅的歌声把微醺的我一下拉回了从前的时光,仿佛伸出手去就能真切地触摸到年少的我初听这首歌时滚烫的面庞、急速的心跳。

啊,是上世纪80年代了。这部题材独特的《少林寺》使大小影院座无虚席,《牧羊曲》也唱遍大江南北。我没有看过这部电影,却爱上了郑绪岚演唱的这首明快深情的歌。郑绪岚不漂亮,但她是甜的、柔的,也是热情奔放的,由她来演绎这首兼含女儿柔情和巾帼豪情的歌,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喜欢这首歌,不仅仅是因为它的优美旋律,更是由于那几句让正处于青春期的我心醉神迷的歌词:“莫道女儿娇,无瑕有奇巧。冬去春来十六载,黄花正年少。”少年的我常常怀想:“黄花正年少”是怎样的一种美呢?也许就是郑绪岚那种青春的活力、柔美的笑容?在今后某一个缘定今生的时间里,我会遇到怎样一个青春年少的“她”?

十六七岁的少年,对异性都会有这样的好奇,都会怀藏这样隐秘的心事吧!

逝者如斯。在不舍昼夜的时光流逝中,关于女性的一切答案自然都解开了,我也渐渐淡忘那些曾经轻轻唱过、为之脸红心跳的歌了。而当今晚重听,竟又不期然抚摩到了自己少年时的心情,复杂的情愫涌满心头。

今晚重听这首歌,不由得惊觉时光无情。初听这首歌时,自己恰是十六七岁,对十六七岁的少女充满憧憬,充满探究的渴望。而今晚沉浸在同一首歌中的我,已过不惑之年了。十六岁永不会回返,十六岁的情愫只能在碌碌奔波之余偶尔咀嚼。

今晚重听这首歌,不由感佩岁月有情。十六岁的我,无法为神往中的十六岁少女画像,“她”对我来说只是几缕心绪,几多思情。而今天,对我来说,想到十六岁的少女,却只有一个特定的、鲜活的“她”。几乎是不假思索,一个念头就跃然脑海:我的女儿不正是十六岁吗?真的,冬去春来,我那坐在小小座椅里的小不点儿女儿,已经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了!这不是岁月对我的恩赐吗!今天,我脑海中十六岁少女的影像便是女儿的影像了,少年的我对少女的热情转为一个中年父亲对下一代的慈爱了。于是,这首歌欢快的旋律在我的心头更加欢快,这是电影中少女成长的旋律,也是我心爱的女儿成长的旋律啊!

“腰身壮,胆气豪。常练武,勤操劳。耕田放牧打豺狼,风雨一肩挑。”时代不同了,我的女儿不用再练武操劳、耕田放牧,但她的人生路上仍然会遇到雨雪冰霜、沟壑坎坷。我希望黄花正年少的她勤学习、多求索,不畏艰难、不惧辛劳,长大后能够用自己的肩膀担起人生的风风雨雨。

“冬去春来十六载,黄花正年少……”

盼你长又怕你长

随着中考的来临,女儿的课业越来越重了,每天吃了晚饭,就一头扎进成堆的作业里,头埋得那样低,鼻尖几乎要碰到课本。这时,我会对她说:把头抬起来一点,否则眼睛会更近视的。可她根本没有时间来搭我的腔,只听到笔与纸“唰唰”摩擦的声音。有时,我会走过去问她要不要喝水,她会头也不抬地说:“不要,不要来烦我,作业来不及做了!”我也只能无奈地叹口气走开。

弄不清楚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这样苦,这样累,小小的年纪眉头紧锁,似有深愁。有一次我问女儿:“为什么好久没看你笑了呀?”女儿回答说:“我们班的同学都不会笑了,懒得笑。”听到她的回答,我很想跟她说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要快乐地去学习。但,看到她桌上横堆竖砌的书本,实在开不了口。

于是,多想女儿赶快长大啊!在弹指一挥间,赶快考上高中,赶快考上大学,赶快找到工作,赶快成家立业。在时间的魔法中,她减少了攀爬和挣扎的苦辛,我们减少了等待和盼望的焦灼,从此一无心事,悠闲度日。我真的愿意用一夜的白首来换取女儿无痛的成长。

情急之中,这样的念头总会在我的脑中闪回。然而,思绪镇定之时问自己:如果这一天果已来临,会不会有所失落?是真的愿意女儿的明天快快到来,还是愿意女儿的今天慢一点,再慢一点?

我分成了两个自己。不忍女儿受沉重课业煎熬的我,急切地希望今天瞬间成为过往。而不忍女儿渐行渐远的我,不仅不希望明天的到来,甚至期盼时间能出现奇迹,让女儿重回童年的时光,让她还是那个绕膝撒欢的小胖胖。

那时,她会无时无刻跟着我,咯咯笑着说:“爸爸,反正你到哪儿我到哪儿,你有什么办法啊?”而现在,她哪里有时间、有心情来这样捉弄她的老爸?

那时,每当我上菜场买菜,会问她:“去不去?”她摇摇头。我逗她:“再考虑一遍?错过了就没有机会啦!”她还是摇摇头。我拿出撒手锏:“买奶茶给你喝!”她马上咧开小嘴像鸡啄米一样不住点头,还生怕我跑掉,连连说:“等等我,等等我,我换鞋!”而现在,我又能用什么来“骗”她放下手中永不停顿的笔呢?

那时,每当吃过晚饭去散步,站在门边朝她一招手,她就欢蹦乱跳地跟我出门,在操场上走了一圈又一圈也不肯回家。而现在,每当让她陪我散步,她总是一个劲地摇头:“你还是自己去吧,我要做作业。”

那时,每当我想和她合伙对妻子搞恶作剧,她总是带着一脸坏笑,成为我最得力的“小帮凶”。而现在,当我想与她合谋“吓唬”或“蒙骗”妻子时,她会用南京话来一句:“阿无聊啊?”

我知道,光阴无法倒流,那么,让时光今天的脚步放慢一点,哪怕只是一点点也好啊!今天,她虽然不会对我软磨硬缠,虽然用一杯奶茶再也无法“诱惑”她,虽然不会陪我去散步,虽然不会与我一起做童趣的游戏,但至少,她的脸上还依稀可见童年的模样,可以勾起我亲切的回忆;她的一日三餐还需要我们操持,我们可以在她对菜肴的无比享受中感觉到她还是个孩子;她学业上有许多事还需要我们操心,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她还离不开我们,她离长大还有一段遥远的路程。这种“在一起”“离不开”的感觉是何等甜蜜啊!

而真到了她亭亭玉立、展翅飞翔的那一天,所有与她共有的日子都将成为温暖也必定是忧伤的怀念。成长的苦痛终于消逝了,等待的焦虑终于无踪了,然而,一个无法不接受的事实是,她却离得开我们了,有了自己的爱和自己生活的她,也跟我们不在一起了。

我懂的,孩子的成长总会伴着艰辛;我懂的,孩子的长大总是无可阻止的事实。天下的父母都懂的。然而,盼儿长又怕儿长,这矛盾的情怀总是萦绕所有为人父母者的心头。

既盼你长,又想你快乐;既盼你长,又想时光停留,谁能给出两全其美的答案,谁能满足父母们这痴情的心愿!

渐行渐远

妻拿着晚报,指着其中一张少女的照片说:“猜猜她是谁?你认识她吗?”我说是哪个演员吧?妻说:“不对,是容韵琳!就是澳门回归时唱《七子之歌》的那个小女孩!”闻听此言,我的眼前立即浮现出那个神情有点木然,还大大方方走了音却深得国人喜欢的小女孩。真快啊,一晃都10年过去了!

8岁的容韵琳出现在我眼前时,7岁的女儿就那样鲜活地来到我面前。2000年,为庆祝澳门回归一周年,我单位举办文艺晚会,离退休老干部们出的节目就是合唱《七子之歌》。他们也想在幼儿园找个小女孩领唱,于是我那嗓音甜润的女儿就被选中了。

演出的那天,按照事先的设计,是“不见其人,先闻其声”,当女儿“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清脆的童音响起,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然后,穿着牛仔背带裤,头发分梳两边、戴着发卡的女儿迈着略微机械的步伐,慢慢从舞台一侧走出,全场又响起了一片笑声。同事们高喊着她的小名给她喝彩,女儿紧张得一直把话筒放在嘴边,从头到尾都没有放下,真是逗极了。

怎么,一晃9年过去了吗?我不禁把目光投向正埋首功课的女儿。是啊,她已经16岁了,个子已几乎和妻一样高,长发披肩,再也不是那个带点羞涩、带点懵懂的小女孩了。容韵琳和我们隔着巨大的时空,她的长大显而易见。但是,和我们朝夕相处的女儿,她每时每刻的渐变我们却浑然不察,仿佛她从来就是现在这个模样的。然而,今天的回忆带来的今昔对照,却让我生出几分恍惚:昨天那个唱《七子之歌》的小女孩,今天这个已开始备战高考的少女,究竟哪一个才是我的女儿?

我用这个问题问妻子,妻子拿来一张女儿3岁时的照片。照片上,女儿拘谨的神色证明她当时必是躲着相机,很不情愿地“被照相”的。她的小手胖乎乎的,手臂更是圆滚滚的,妻问我:“比猪蹄如何?”我说:“真是丝毫不逊色啊!”我更困惑了,照片上这个胖胖乎乎的小女孩,和眼前这个素手纤纤的少女,究竟哪一个才是我的女儿?

我用这个问题问女儿,女儿拿来一张她小学毕业时的照片。照片上,女儿的头发在脑后扎成一束,很害羞地笑着,大家都说她照得像个日本小姑娘。看她天真笑着的模样,我真的想不起,她曾经有过这样的容貌,时间不过才过去了3年多啊,我怎么就淡忘了?我更困惑了,照片上这个腼腆的小女孩,和正与我们“平等对话”的少女,究竟哪一个才是我的女儿?

我的理智很快就回来了。我知道,13年前照片上的尴尬女孩,9年前唱《七子之歌》的紧张女孩,3年前照片上的“日式”女孩,和现在这个一袭长发、落落大方的女孩,都是我的女儿。丰子恺先生说得好:“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渐,隐藏了时间的流逝和女儿长大的痕迹,使我们恍觉一切都恒久未变。

其实,一切都在悄然变化中啊!女儿长大的印迹随处可见。早晨出门时,走在前面的她会手拉着单元的防盗门,等我走出来后轻轻关上——小时候,她怎知为我开门呢!吃饭时,她会为我们布好碗碟——上中学前,她还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吗!双休日她出门散步,我要陪她去,她坚辞不允——上小学时她还缠着我带她去散步呢!妻出差时,我在家洗衣服,她一本正经地关照我要内、外衣分开洗——她几时有了这样的概念了呢!我带她出去吃饭,欲用手把粘在一起的锅贴分开,她用筷子一叉,对我说:“你笨死了。”这样的话从前只有我指责她呀,什么时候轮到她笑话我了?

孩子长大的过程,就是与父母渐行渐远的过程,这是最让为人父母者情伤的吧。虽然造物主用“渐”在欺骗着我们,但我们也要感谢造物主用“渐”麻痹了我们,使我们仿佛置于与儿女共处的凝固不变的时空,不觉儿女渐长渐大,不觉儿女渐行渐远。

麻痹必然只是暂时的,“渐”的积累终将引起质的变化。小学毕业时的女儿渐行渐远了,唱《七子之歌》时的女儿身影渐远渐无穷了,刚上幼儿园时的女儿已在平芜尽处的春山了,摇篮中的女儿则更是在春山之外了。就是面前正在和我们言笑着的女儿,她何不是正一刻不停地走向青春的深处呢!我就这样在岁月的这一头,追怀着时间的那一端,在不停地遥想中,在现实与过往的闪回中,注视着女儿一个个隐去的背影,为她的长大成人而欣悦笑慰,为她的渐行渐远而黯然神伤。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龙应台如是说。

那么,亲爱的女儿,既然我们有缘成为父女,既然我们追不上时间的步伐,就让我们今生的每一程都彼此深情目送。但愿在我的注视中,你的人生之路永远开满鲜花;而有了你的目送,我的耳边会一直回响着你清亮的童音:“请叫儿的乳名……”

今天,女儿十八岁

今天,11月6日,是女儿的十八岁生日。

已经忘记自己的十八岁生日是怎么过的了,从前人们对于生日都不是很重视的,是没有条件烛光摇曳歌声飞扬的,至多是全家吃一碗阳春面吧。而现在的孩子不同了,看得出女儿早已萌动的兴奋和期待。她有意无意地说,今年要过阳历和阴历两个生日。想必,她懂得了十八岁对于人生不同寻常的意义吧?站在青春新的起点上,她年轻的心会想到些什么呢?

此刻,当女儿穿着红色的新衣款款走进餐厅,略带羞涩地和每个人打着招呼,我的目光却越过眼前亭亭玉立的她,清晰地看到了她的初始岁月。我想起了十八年前的今天,当我从护士手里抱过她,她的双目紧闭,我无法相信还那么年轻的自己已有了女儿;我想起了家门口挂起的片片“女儿旗”,那时的我是多么盼望她快快长大,告别这些湿漉漉的日子;我想起了每天傍晚骑着自行车带幼小的她出去兜风,穿着红色小肚兜的她不时仰头朝我灿灿笑着;我想起了她刚会走路时为了在外面多玩会儿,竟然甩开我的手气鼓鼓地“拂袖而去”;我想起了贪吃的她坐在方凳前吃着一大碗西瓜,吃着吃着就睡着了;我想起了每当我出去散步她不肯跟着时,我就用买奶茶来哄她,她总是无法阻挡这巨大的诱惑;我想起了送她上小学的第一天,理着小平头的她,稍带吃力地爬着那个小坡……一切的一切都在眼前,时光的帷幔一开一合之间,她的个子在长,她的模样在变,在我们不经意间,渐渐长成了眼前这个十八岁的漂亮女孩;在我们不经意间,她已经爬过了一个又一个坡,要去领略人生更美的风光了。

长大是渐渐的,成长是无声的。长大犹如含苞,成长恰似花开。十八年里,原本混沌无知的孩童变得冰雪聪明,现在她嘴里说出来的许多名词我反而懵然不晓了。十八年里,只会绕膝撒娇的幼女变得体恤细腻。双休日补课归来,她常会给我们带杯饮料;父亲节和母亲节,父母的生日,她总是会献上小小的礼物;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每当我做好饭菜,她就会把碗筷布得整整齐齐。今天,当她吹灭生日蜡烛,许下自己的心愿后,她又把第一块蛋糕给了最疼爱她的外公。外公今天给她写的条幅里有一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相信已懂得注重细节的她,总有一天会取得属于自己的成功。

今天,女儿十八岁,我感伤,因为长大意味着分离,意味着她渐行渐远,意味着我和她共有的时空将越来越少。

今天,女儿十八岁,我欣慰,因为长大意味着飞翔,意味着她羽翅渐丰,意味着她正在塑造属于自己的天空。

女儿,在你十八岁之时,我热烈地祝贺你!希望你记住,十八岁只是长大,只是成长的起点,成长永无止境,成长伴人一生。你要爱学习、爱正义,有道德、有爱心,迎风雨、迎挑战,永远不要停止追求真理和知识的脚步。即使到了我这个年龄,甚至到了比我更老的年纪,仍然要成长,要修身,我愿意和你一起成长成长再成长,使自己的人生不断臻于圆润丰满。我相信,一个终身在追求成长的人,当他有一天化成了空气化成了泥土化成了风,也会散发出不同于常的芬芳。

女儿,在你十八岁之时,我真诚地祝福你!希望你记住,十八岁前的人生虽然阳光明媚,十八岁以后的人生不会一路锦绣。在这十八年里,我没有给你一丝课业的负担、分数的压力、学琴弄画的重荷,你也未辜负我的期望,成了一个始终带着笑容的阳光女孩。在你今后的人生路上,我依然不会给你任何负荷。唯愿你记住,你的人生是属于你自己的,你不为包括我在内的任何人而活,只为你自己而活。你要始终有健全的人格、乐观的心态,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开心稳健地走好自己的路。

女儿,在你十八岁之时,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一年后,能看到你迈进大学的校门,走向成长的新殿堂;

女儿,在你十八岁之时,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有一天,你轻挽着我的手臂,在悠扬的乐声中,我把一袭婚纱的你交给你心爱的他;

女儿,在你十八岁之时,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若干年后,你们仨常常一起回来,让老爸再给你做最爱吃的菜;

女儿,在你十八岁之时,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许多年以后,当我已老得哪儿也去不了,视线也已模糊,在落日的黄昏,你能依偎在我身旁,为我朗读我所有写给你的文字……

童心

前几天,在地铁站口看见一个小贩在卖小兔子,一个个雪白的小兔子放在淡紫色的小笼子里,煞是可爱。于是想起女儿幼时养兔子的情景,她是那样喜欢兔子!很想给她买一个,又怕妻责怪,于是作罢。

回家跟女儿说,女儿的眼神里分明流露出一种神往。女儿大声说:“妈妈,有卖小兔子的!”正在卧室忙乎的妻也大声回了一句:“都18岁了,还要玩兔子啊?买回来谁养啊?”女儿的眼神立即变得可怜兮兮的。我朝女儿眨眨眼,示意她别说了,女儿会意地点点头。

昨天下班时,我又遇到了那个小贩。原来,他卖两种兔子呢!一种是纯白的,一种是蓝色的眼睛、蓝色的耳朵,俗称“熊猫兔”。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一只熊猫兔,把它带上了地铁。

没想到,这也许是第一次坐地铁的小兔子,成了地铁上的一道风景,人们的目光纷纷朝它聚拢而来。在等列车时,一个少妇问我:“请问兔子在哪里买的?好养吗?要喂什么?养大了怎么办?它的蓝眼睛多可爱啊!”我就凭着自己从前帮女儿养兔子的一点点经验,回答着她的问题,像个“专家”似的,哈。我想,她一定经不住这种“诱惑”,没准立马就会给自己的孩子买一个吧!

站在地铁上,不住地听到身旁的人说:“看,看,小兔子!”我就想,一身西装的我,手里拎一个小兔子,是不是有点滑稽?不由得有点脸红。但这种不自在很快就消失了。在新街口换乘2号线后,我找到一个座位,于是把小兔子放在地上。没想到,引来那么多的人围观。两个五十多岁的男人更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问这问那,还俯下身来逗弄它玩。其中一个问我:“给孩子买的啊?孩子多大了?”我很不好意思地说:“快18岁了。”他说:“有童心好啊!童心多可爱啊!”

坐在我身旁的一个女孩终于忍不住了,怯怯地问我:“叔叔,能把兔子给我玩玩吗?”我看她比我女儿要大两三岁呢,一定是被小兔子引发了久违的童心了!我把兔子递给她,她有些害怕地问:“会咬人吗?”我说:“不会的,你放心玩吧。”她接过去,开心地逗着它。我到了目的地,女孩才恋恋不舍地把兔子还给我。

是啊,有谁规定成人不能养兔子呢?今天,向这小兔子汇聚而来的目光告诉我,在这日复一日拥挤的人群里,有许多人还保持着一颗真挚的童心!

两个女人的“战争”

都说母亲和女儿是“冤家”,对此我真是有切身体会。从女儿慢慢长大以后,她和妻的摩擦从来就没断过,为穿什么衣服,为让不让吃什么,为早饭吃不吃,为买不买什么东西,等等,一切的一切都可以成为这两个女人争吵的理由。

女儿稍小时,每当她俩吵嘴,女儿就会眼泪汪汪地把眼睛转向我,妻就会大声呵斥:“看什么看,看了你爸就会帮你啊?”这就把我和女儿的嘴都堵上了。有时候,她们俩都会找我评理。这时候,我的“权力”就大了,我就会“视情”处理,看我愿意啦。反正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有什么大是大非啊!如果我愿意帮妻,我就会对女儿说:“不要指望我帮你,我认识你妈比认识你早几年呢,感情不一样。”如果我愿意帮女儿,我就会对妻说:“不要认为我认识你早就会帮你,我和你没血缘关系,和女儿有血缘关系。”哈,女儿的脾气就像妻,倔得很,不吵才怪!再说,女人说变就变,女人之间的事说不清楚,还是不要去搅和好,稀里糊涂一推了事,我该干什么干什么去!

其实,她们确实不要我插手,很快就会和好。常常听妻对女儿说:“来,我们和好吧。”随着女儿“哇”的一声大哭,她们就拥抱在一起了,这就意味着和好啦!这也就意味着新一轮的战争又要开始啦!

这么多年看惯了她们俩争吵—和好—再争吵—再和好的可笑循环,我已经熟视无睹,见怪不怪了。常常是我从厨房端最后一个菜上来,看她们俩忽然不说话了,刚才还好得跟一个人似的呢!我就知道战争又在瞬间爆发了。于是我问女儿:“怎么了,吵架了?”女儿鼓着嘴,手一指妻:“你问她!”我转向妻:“怎么了?”妻没好气地说:“你问她!”嘿,我才不问呢!待吃过饭,她们会分别向我诉说原委,但我发现,她们俩说的往往不一致。所以我就想,两个有血缘关系的女人刚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都会有两种说法,那么所谓历史——那么多不相干的人一起干的事——事隔多年由压根儿没参与的人写出来还能是真的?有点不敢相信。

近年来,随着女儿越来越独立,两个女人之间的“战争”格局还是有所变化,一是不再搞和好仪式了,会在时间的某一点自动和好。二是僵持的时间长了。昨天是周六,女儿一大早就去扬州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那时我还没起床。下午五点时,我问妻:“女儿什么时候回来啊?你有没有发信息问问啊?”妻淡淡地说:“还早吧。”我就有点奇怪,要是往常,她早就信息发个不停地问到哪儿了,晚上想吃什么啊。今天反常嘛!六点多钟,门铃响了,女儿毫无表情地站在门口。吃饭期间,她和妻没讲一句话,我心里就明白了。吃过饭,我问这两个女人:“早晨吵架了?”妻这边说“是”,女儿那边眼泪就“哗哗”地流下来了。我问妻:“怎么回事?”妻说:“她一大早就问我要照相机,没充电怎么给她啊?她就说我有下床气,她才有下床气呢!”女儿说:“我昨晚就问你要的!”妻说:“你是问我要不要带相机,没说一定要,我就说不要带了,你也没坚持要带嘛,怎么怪我呢?”我一听,就让女儿赶紧去洗澡了,这时候,要分别做做思想政治工作了。

我对妻说:“这件事主要是你不对,女儿昨天问你要时,你就该给相机充电了,社会实践当然要带相机,你怎么能不给她带呢?”妻说:“她没坚持嘛!”我说:“她之所以用探询的口气问你,就是怕你不给她带,这说明你平时对她搞‘一言堂’惯了,说明我们家的民主渠道还不够通畅。”妻说:“别讲你那套大道理!她有本事今天小衣服不要我洗!”我指指阳台让妻看,女儿正在晾自己的衣服呢!我心想:嘿,人家真不要你洗了,你神气个啥?女儿晾完衣服走进客厅来,我对她说:“这件事主要是你妈不对,但你也有错,以后正当的诉求要勇于表达,不要模棱两可,知道了吗?”女儿板着脸一声不吭。见我的思想工作毫无效果,我只好回房看书去啰!

这是我们家两个女人时间最长的一次“战争”了,从昨天早晨算起,到现在已经三十多个小时过去了,两人还没有任何和好的迹象。不过,时间不会太长了,我已经分别约了她俩晚上去吃涮羊肉,她们俩都好这一口,人总是有弱点的!热腾腾的火锅、香喷喷的羊肉会使她们和好的!

我不信还治不住这两个女人了!

目送

年终,我最忙的时候,女儿也到了中学生活最紧张的关头。为了让她发挥自己的优长,我们让她兼报了传媒专业。从12月开始,她就到一所一所学校去考,有时一天奔波于两三个学校之间。常常是清晨6点不到,我们一家三口就都起床了,然后各自奔赴自己的目的地。

那天,女儿要去南艺参加专业考试,正好和我上班同路。早晨,我们三个人一起登上了去汉中门的地铁,然后从汉中门转车到草场门桥。由于睡眠太少,女儿显得没精打采,我怀着别一种心情,也默然无语。到了南艺门口,她们娘俩和我告别,汇入考生和送考家长的人流中。我目送着她们,看着女儿渐行渐远,越走越远,淹没在拥挤的人群里。跃入脑海的不是“高考”二字,不是“长大”二字,而是触目惊心的“分离”二字!

伫立在南艺门口,女儿颀长的背影把我的思绪也拉得很长很长。我仿佛看到她的身后跟着一个理着短发的小女孩,背着大大的书包吃力地爬上一个小坡,那是上小学的她;我仿佛看到她的身后跟着一个扎着马尾巴的小姑娘,下了校车笑着向我走来,那是上初中的她。原来,她长大的全过程回忆起来就是这一瞬间啊!儿女长大的过程又何尝不是与父母渐别的过程?身体在长,心理在变,空间在隔,让做父母的悲欣交集,纠结不已。

是什么时候我从“长大”的表象后看到了“分离”的真相?是在她上初中的时候吧。因为是住校,所以每周末女儿才能回家来。我那时恰巧又转业在家待业,思念女儿的心也无可转移。每天吃过晚饭,我和妻就那样默默地看着电视,谁也不说话,其实心不约而同地飞向了女儿的学校。从那时起,我突然悟到,儿女长大的过程既是羽翅渐丰的过程,更是与父母慢慢作别的过程。父母的心中既有欣悦,更有不舍。这种既有期盼又兼无奈的心情,说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还乱。

也许是高考的远离终究不同于中学住校的暂别?也许是已到中年深处的我更易怀旧感伤?在女儿开始走进考场的这个冬天,在高考的预演已然进行的这个冬天,分离的感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南艺是我几乎天天走过的地方,但我从来没有对它产生过如今天这样复杂的情愫。当我走过它的大门,看到黑压压的考生,就会想到,女儿也是其中的一员,这里有可能就是她与我们分别的驿站啊!

理智的我清醒地知道,已经18岁的她是应该渐渐与我们分别,走自己的路,过属于自己的生活了。然而,情感的我希望她永远是那个与我们同在一个屋檐下,在我们面前撒娇淘气的小女孩。这个冬天,每天清晨,在我迎着寒风奔向职场的途中,我想得最多的问题是:今夏之后,当她不在身边了,我们会做些什么?我们空落的生活靠什么来填充?我想得最远的问题是:真正的分离很快就会来临,恋爱、就业、成家这些原先似乎很遥远的事,很快就会以加速度进行,我们这个三口之家没有了女儿,还是个完整的家吗?她离开了我们能适应吗?她今后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呢?不舍、留恋、空寞、怅惘交织袭来,不由得眼眶潮湿。一个父亲对女儿即将远离的五味心情,就这样在冬日的清晨独自滋生,无计消除。

想起了我对朋友的调侃。当朋友的孩子考上了大学,说夫妻俩从此无所事事时,我说:“你们可以重新谈恋爱啊,过你们的两人世界啊!”闻者一起大笑。现在轮到我自己了,却悟到,过两人世界谈何容易啊!恋爱时毕竟没有这一个与我们有血缘之亲的“他”或“她”,当孩子与我们已血肉相融近二十年,想要在意念里撇除他们,专心致志地去“谈恋爱”,去享受两人世界,怎么可能!

然而,儿女的长大终究无法避免,亲人的分离也终究是生活常态。我深知,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能是相聚一时,不可能相守永远。造物主设置人生成长的每一个驿站,就是为了让人类不断适应渐渐的、小小的离别,使我们的内心蕴藉深厚,从而对最终的离别怀有一种旷达和洒脱。

所以,女儿,不同于你上初中时,这次,我将坦然接受你与成长同行的离别,鼓励你以独立的品格修学修德修行,打拼出自己的一方天地,而把依依之情留给孤独的自己。

所以,女儿,我虽然留不住你渐行渐远的脚步,但在你今后每一个我目所能及的驿站,我都会默默地注视你、祝福你,就像今天我在南艺的门口目送你,目送你走向属于自己的明天……


(1) 本文是作者在女儿初一、高一时分别写给她的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