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道

韩愈文集 作者:(唐)韩愈 著,刘振鹏 主编


原道(1)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2),道与德为虚位(3)。故道有君子小人(4),而德有凶有吉。

老子之小仁义(5),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6)为仁,孑孑(7)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周道衰(8),孔子没,火于秦(9),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入于墨(10),不入于老,则入于佛(11)。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噫!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12)。”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云尔(13)。”不惟举之于其口,而又笔之于其书。噫!后之人虽闻仁义道德之说,其孰从而求之?

甚矣!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讯其末(14),惟怪之欲闻。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15)。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

古之时,人之害多矣。有圣人(16)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养之道(17),为之君,为之师,驱其虫蛇禽兽,而处之中土(18);寒然后为之衣,饥然后为之食;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19),然后为之宫室;为之工以赡其器用(20),为之贾以通其有无,为之医药以济其天死,为之葬埋祭祀以长其恩爱,为之礼以次其先后,为之乐以宣其湮郁(21),为之政以率其怠倦(22),为之刑以锄其强梗;相欺也,为之符玺斗斛权衡(23)以信之,相夺也,为之城郭甲兵以守之;害至而为之备,患生而为之防。今其言曰:“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剖斗折衡,而民不争。”呜呼!其亦不思而已矣!如古之无圣人,人之类灭久矣。何也?无羽毛鳞介以居寒热也,无爪牙以争食也。

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则诛(24)。今其法曰:“必弃而君臣(25),去而父子,禁而相生养之道(26)。”以求其所谓“清净”“寂灭”(27)者。呜呼!其亦幸而出于三代之后,不见黜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其亦不幸而不出于三代(28)之前,不见正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

帝之与王(29),其号名殊,其所以为圣一也。夏葛而冬裘,渴饮而饥食,其事殊,其所以为智一也。今其言曰:“曷不为太古之无事(30)!”是亦责冬之裘者曰:“曷不为葛之之易也!”责饥之食者曰:“曷不为饮之之易也!”

传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31)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32),灭其天常(33),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孔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34)”《诗》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35)。”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而为夷(36)也!

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兵: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麻、丝;其居:宫、室;其食:粟米、果蔬、鱼肉;其为道易明,而其为教易行也。是故以之为己(37),则顺而祥:以之为人,则爱而公(38);以之为心,则和而平;以之为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是故生则得其情(39),死则尽其常(40);郊焉而天神假(41),庙焉而人鬼飨(42)。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43),语焉而不详(44)。由周公而上,上而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

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45)。人其人(46),火其书(47),庐其居(48),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其亦庶乎其可也。”

【注释】

(1)原道:即探求道的本原。

(2)仁与义为定名:名,事物的名称。定,固定,一定。循名而得其实,名实相符,不可移易。仁和义具有一定的实际内容,所以说是定名。

(3)道与德为虚位:虚位,空位。道德是需要实际的内容去充实它,所以说是虚位。换言之,仁义和道德是具体和抽象的分别。

(4)故道有君子小人:君子之道,就是上文所说的含有仁义内容的道。小人之道,是没有仁义做内容的道。

(5)老子之小仁义:老子:“大道废,有仁义。”又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所以韩愈说是将仁义的内容缩小了。

(6)煦煦:和蔼的样子,这里却是指所爱不广博。

(7)孑孑:形容孤立,脱离现实。

(8)周道衰:指周平王东迁以后,政令不能统一全国。

(9)火于秦:秦始皇(嬴政)三十四年,下令烧毁秦国以外的别国历史书籍。不是博士掌管的民间所藏的诗、书、百家语,一律烧毁。

(10)不入于杨,则入于墨:杨,杨朱。墨,墨翟。这两句是指战国时代,人们不是相信杨朱的学说就是相信墨翟的学说。

(11)不入于老,则入于佛:这两句所说的情况是指汉以后直至唐代。

(12)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老者,尊崇老子学说的人。庄子书不止一次说孔子曾向老聃问道。

(13)吾师亦尝云尔:吾师,儒者指孔子。这句说,儒者以为,孔子确曾说过这样话,承认他自己向老子问过礼,并且把老子的话引来教他的弟子曾参。

(14)不求其端,不讯其末:求端讯末,是追问始末,探索全面的意思。

(15)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古之教者,就是下文所说的“先王之教”,实指儒教。今之教者,是佛教、道教和“先王之教”并立。

(16)圣人:是指通达事理的人。

(17)相生养之道:相互合作,维持生存和生活的方式和规律。

(18)中土:土质深厚,适于耕植的中原地带。

(19)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处,居。木处,相传洪水时代,人民在树上架巢而居。颠,颠仆。土处,就是穴居野处。

(20)赡其器用:赡,给足、充分供应的意思。

(21)为之乐以宣其湮郁:乐,音乐。宣,宣泄,发舒。湮郁和抑郁相同,情志抑塞不舒。

(22)怠倦:怠惰,不勤奋。

(23)符玺斗斛权衡:符,古代遣使、调兵等所用凭证。玺,玉制的印信,古时通用,到秦时成为皇帝专用印信的名称。权,秤锤。衡,秤杆。

(24)则诛:诛,作责罚解,是承上文臣民而言,责以“应得之罪”的意思。

(25)弃而君臣:而,作“汝”“你”解,下两句亦同,僧人见皇帝不拜,不行世俗上臣见君的礼节。

(26)去而父子,禁而相生相养之道:是说僧人弃世出家,断绝亲属和社会关系,不娶妻,不生子,不生产,不劳动等等。

(27)清净寂灭:佛家以离一切恶行烦恼为清净。寂灭是梵文“涅蘖”的义译,据说修行到这个地步,其体“寂静”,离一切“相”,所以说是寂灭。

(28)三代:夏、殷、周。

(29)帝之与王:帝,五帝。司马迁说: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王,三王:夏禹、殷汤、周文王。

(30)曷不为太古之无事:曷,何,为什么。

(31)有为:有作为。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2)而外天下国家:外,推而远之、遗弃的意思。

(33)天常:就是封建社会人类关系种种结合的总称。

(34)《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古代把北方的少数民族称作狄,这里也是作为一般外国通称。诸夏,中国。亡,同“无”。这两句是说,夷狄虽然也有君主,却没有所谓礼义;中国也有没有君主的时候,例如周厉王被人民放逐以后,周公、召公共同管理国政,号称共和,却仍旧是“礼义之邦”。

(35)《诗》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古代西方的少数民族称作戎。荆就是楚国。舒是服属于楚的小国,今安徽舒城地区。春秋时代,周朝把荆、舒当作“夷狄”看待。膺,打击。惩,惩罚。

(36)胥而为夷:胥,相引的意思。

(37)以之为己:以,用。之,指“先王之教”。为,治。己,个人自身。

(38)爱而公:就是所说的“博爱之谓仁”。

(39)是故生则得其情;是说有“天常”,人和人的关系“合乎情理”。

(40)死则尽其常:是说人人终其天年,丧葬都节之以礼。

(41)郊焉而天神假:古代祭天在南郊(城外称作郊),因此就称祭天作郊。假,意义和“来”字相同。

(42)庙焉而人鬼飨:庙,宗庙祭祀的意思。人鬼,指已逝世的祖宗等。飨同享,饮食。古人迷信祭祀时神鬼会“来”“吃”祭品。

(43)择焉而不精:是说材料丰富而欠简择,不全是精华。

(44)语焉而不详:是说说得过于简略,还欠详细。

(45)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佛、老之道,不塞不止,则圣人之教不流不行。

(46)人其人:是使道士僧徒返还四民队伍之中,各就本业。

(47)火其书:凡是宣传佛、老教义的书,统统烧毁。

(48)庐其居:把所有寺观,利用为住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