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丘上的铜像

日本的童话 作者:果麦文化 出品;(日)小川未明,新美南吉 著


山丘上的铜像

丘の銅像

小山丘的脚下,坐落着一个美丽、宁静的村庄,村庄里住着一位名叫汉斯的诗人。

汉斯经常站在小山丘上,眺望着美丽的村庄,放声歌唱。他也经常来到牧场,凝视着温顺的羊群,写下诗句。举国上下,没有一个人不知道汉斯的诗。

有一次,国王从小村庄旁边经过,听说汉斯住在这里,便特地赶来看望这位著名的诗人。连国王陛下都如此尊重汉斯,村里人对汉斯的崇敬,自然更不必说了。因此,当汉斯垂垂老去、升入天国之后,村里人商量一番,决定为汉斯铸造一座铜像,永远纪念这位诗人。

三个月后,山丘上的榆树下,矗立起一座堂皇的汉斯铜像。铜像和汉斯一般高,面容和身姿都和汉斯生前一模一样。村里人每次抬头望见铜像,就会想起汉斯生前在牧场的栅栏旁,久久地凝视羊群时的情景。

很多年过去了。

汉斯在世时还是小婴儿的那一代人,如今,他们的头发已经像雪一样白,正照料着自己的孙儿。他们一边照看孩子,一边哼着汉斯写下的摇篮曲。当孙儿们缠着他们讲“从前的故事”时,老人们就把诗人汉斯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那之后又过了很多年,村庄里再也没有人知道汉斯了。但是,汉斯的铜像依然站在山丘上,微笑着俯视村庄。

有一天,一个村民来到教堂,向牧师问道:“山丘上的那座铜像,到底是什么人呢?”

年老的牧师回答道:“那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名叫汉斯。在我爷爷的爷爷的年代,哦,还要更早一些,他住在这个村庄。”

当时,这个国家暴发了一场凶猛的瘟疫。瘟疫像巨鸟的黑色阴影,降临到山丘下的美丽村庄,村里不断地有人死去。如果不是一位名叫赫德的伟大医生拼命抗争,村里人或许会一个不剩,全部死于这场瘟疫。正是这位赫德医生,发现了瘟疫的致病细菌,将人们从病魔手里拯救出来。不仅是村庄的人们,整个国家的人都得救了。所以,人们的喜悦简直无法描述。

16

然而,正当大家沉浸在喜悦之中时,赫德医生却因为疏忽,致使病菌进入了眼睛,不幸逝世了。

村里人聚集到一起,商量道:

“像赫德医生这么伟大的人,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

“为赫德医生立一座铜像吧!”

于是,大家决定为赫德医生铸造一座铜像。但是,刚刚经历过瘟疫,整个村庄一贫如洗,没有人能拿出钱来。没有钱,自然没办法建铜像,大家都一筹莫展。

这时,鞋匠老爷爷提议道:

“有了,我们把山丘上的那座铜像,直接改成赫德医生的铜像就行了。大家说呢?”

大家都觉得,这个主意太高明了。这就完全不需要花钱了,况且,原来那座莫名其妙的铜像,还是没有了最好。

一个星期后,山丘上的铜像的下巴上,新添了一副胡须。因为,赫德医生的下巴是有胡须的。每当村里人抬头望见铜像,就会满怀感慨地想起赫德医生在池沼边搜寻药草的身影。

接下来的十年间,村里只有一个人罹患过这种可怕的传染病。人们连忙熬了赫德医生教给大家的药草,让病人服了下去。只过了两三天,病人就痊愈了。于是,人们把这种药草命名为赫德草。

春天来了,赫德草发出绿色的嫩芽,秋天到了,赫德草又枯萎凋零。就这样,几十年、几百年的岁月流逝而过。山丘下那小小的、美丽的村庄,还和从前一模一样,可是,村里的人们却面目全非。再也没有人知道赫德医生,提起赫德,人们只会立刻想到一种草。山丘上那座蓄着胡须的铜像,也没有人知道那就是从前的赫德医生。

可是,铜像和从前毫无分别,静静地站在榆树荫下,含笑望着村庄。

后来,这个国家和邻国之间爆发了激烈的战争,村庄里许多健壮的年轻人都上了战场。战争迟迟没有结束。邻国的国土广大,人口众多,源源不断地将新兵送上战场,这个国家渐渐显现出战败的征兆。巨大的爆炸中,众多战士像狂风中的纸片似的纷纷倒下。就在祖国面临战败的生死关头,一位名叫佩德罗的年轻指挥官,在马背上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华。在佩德罗的指挥下,战士们重振士气,终于击溃了强大的敌人。

然而,战争结束时,人们发现,佩德罗已经和他的战马一起阵亡了。人们传颂着“佩德罗,佩德罗”,年轻的佩德罗顿时声名鹊起。这位佩德罗不是别人,正是从山丘下的美丽村庄里走上战场的年轻人中的一个。

“我军的胜利,都是佩德罗的功劳。”——这一消息传到了小村庄,村子里顿时沸腾起来。人们望眼欲穿,盼望着佩德罗和他的伙伴们早日凯旋。

山丘上的铜像旁边有个放哨人,他每天眯着眼睛眺望远方。可是,放哨人的视野中,始终没有浮现出胜利而归的年轻人的身影。终于,一天傍晚,红红的夕阳将微弱的光芒投向大地,路上出现了一个孤零零的身影。那人拄着拐杖,拖着长长的影子,一步一步地走了过来。他就是村里出征的年轻人之一,是酒馆老板的儿子。

酒馆老板的儿子告诉大家:“上战场的年轻人都死了,佩德罗也阵亡了。”听到这个消息,村里人像看了一场哀伤的戏剧之后那样,连连摇头,窃窃私语。

“多亏了佩德罗,我们国家才取得了胜利。佩德罗是我们的英雄。”

“为佩德罗建立一座铜像吧!”

“对,就这么办。”

人们议论纷纷。

不过,要为佩德罗建立铜像,必须铸造一匹马。因为佩德罗是骑马驰骋在战场上的,而且,他又和战马一同阵亡。可是,要铸造一座马背上的佩德罗铜像,费用实在太大,肯定没法凑齐那么一大笔钱。于是,一位小学老师想出了一个高明的主意。

那就是,可以将山丘上原有的铜像直接改成佩德罗,只需要新铸一匹马就好了。我们可能觉得这主意没什么稀奇,毕竟,以前人们就曾经把诗人汉斯的铜像直接改成赫德医生,现在只是如法炮制。可是,要知道,现在人们根本不晓得有过这么一回事。他们既未听说过汉斯,也未听说过赫德,更不必说汉斯铜像变成赫德铜像的往事了。

大家一致同意了小学教师的提议。为了铸造战马,他们挨家挨户地募集捐款。

“多亏了佩德罗,国家才能取得胜利。佩德罗战死了,和他的马一起阵亡的。佩德罗是多么优秀的年轻人啊。为了建立佩德罗铜像,请捐一些钱吧。”

筹款人如此这般地说着,一户一户走遍了村庄。许多村民欣然捐出了钱。

然而,村里还有许多父母,他们也在战争中失去了自己的儿子。当筹款人请这些父母捐钱时,他们愤愤不平地说:

“什么呀,一口一个佩德罗、佩德罗。难道只有佩德罗一个人为国捐躯吗?我儿子也光荣地战死了。说什么佩德罗和战马一起阵亡,那又怎么样?他还有马骑,光是这个就舒服多了。我儿子连马都没有,全靠着两条腿,受尽了辛苦,最后还战死了。要是给我儿子立铜像,让我出多少钱都行。给什么佩德罗立铜像,一分钱我也不出!”

因为这个缘故,募捐来的钱并不像起初想象的那么多。所以,虽说人们一开始计划造一座与真马同样大小的铜像,最后却只能造一座像狗一样大小的了。

大约过了一个月,小山丘上出现了一座奇特的铜像。那是一座年轻军人的铜像,双腿跨着一匹小小的马,站立在山丘上。马太小了,而人又太大,使得马看上去就像钻在人胯下的一条狗。

年轻军人就是赫德医生变成的佩德罗。佩德罗下巴上没有胡须,人们就把赫德医生的胡须弄掉,取而代之的,是在佩德罗唇上新添了一副挺翘的凯撒胡,颇具军人的风采。

每天一早一晚,村里人仰望那一人一马的铜像,想起在纷飞的炮火中,佩德罗策马奔驰,大呼“前进!为了祖国!”然后,人们说一声“噢,感谢上帝”,开始吃早餐或晚饭。

佩德罗的忌日是十月四日。每年到了这一天,村里的人们都会停下工作,来到教堂诵读《圣经》。这一天被称为“佩德罗日”。

就这样,很多年过去了。佩德罗的事迹仿佛门上的一根钉子似的,已经被人们淡忘了。小学生们在学校里,听老师讲起“从前有一个名叫佩德罗的伟大战士,凭借他卓越的指挥才能,使我军获得了重大胜利”。

有一天,小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小山丘上远足。一个小学生指着榆树下的铜像,问道:

“老师,这个人不是佩德罗吧?”

“佩德罗怎么可能这副样子?你看这人,嬉皮笑脸,腿下还跨着一条狗,佩德罗可不是这种怪模样。佩德罗就像亚历山大大帝,是气宇轩昂的军人。”老师说道。

小学生们都觉得,老师说得很有道理。

佩德罗本人虽然被遗忘了,但“佩德罗日”还留在村里人的生活中。就像汉斯和赫德虽然被遗忘了,但赫德草和汉斯的摇篮曲却依然存在。

不过,至于这一天为什么叫作“佩德罗日”,却没有一个人知道。即便是村庄里最博学的牧师,对此也是含含糊糊。当人们问起来,牧师说,好像是从前有位基督的弟子,名叫佩德罗,这一天可能是他出发去希腊传道的日子。

一天夜里,当整个村庄都沉入了梦乡时,一条狗在浓雾深处汪汪地吠个不停。第二天早晨,人们听说昨天夜里,强盗闯进了村里最有钱的地主家。强盗只有一个人,蓄着挺翘的凯撒胡须,活像圣诞老人似的,顺着熄了火的烟囱潜入了地主家,所以脸看上去仿佛铜像一般。强盗啪啪地敲地主卧室的门,地主还以为女佣有什么事,没有理睬继续睡觉。

“谁能想到,那是强盗哪。”事后,地主对人们说。

强盗从地主家抢了一捆钞票,正要从大门出去,却被勇敢的看门狗奈哈特发现了。奈哈特对着强盗狂吠,强盗发了慌,赶紧逃走。看门狗紧追不舍,最后,强盗杀死了看门狗,自己逃之夭夭。忠诚的看门狗奈哈特勇敢地抓捕强盗,直到献出自己的生命。

地主感动极了。他忽然想起,那强盗的模样跟铜像非常相似。地主由此想到,一定要为忠犬奈哈特立一座铜像。地主和村里人商量,大伙儿认为很有道理。这么英勇的守门犬,理应让它的事迹流传后世。

“所以说,诸位,做事就要靠商量嘛。”地主对大伙儿说,“至于现在山丘上那座莫名其妙的铜像,请交给我来处理吧。我要在那座铜像的原址上,建立忠犬奈哈特的铜像。”

有人立刻想道:“哈哈,这个贪心的地主,肯定想把原来的铜像毁掉,用那些铜再铸新的。”可是,很多人都租种着地主的田地,要是提出反对,万一地主要自己归还土地就糟了。于是,大伙儿都低着头,默不作声。

过了约莫一个月,听说山丘上的忠犬铜像完成了。村里人像赶集一样,兴冲冲地聚到了山丘上。

铜像上严严实实地盖着雪白的布,看那铜像的规模,如果是一只狗的话,未免太大了些。

不一会儿,地主身穿燕尾服,头戴大礼帽,手里拿着竹鞭,出现在铜像的台子上。他唰地揭下白布,原来白布下面并不仅仅是忠犬的像,甚至还有一座强盗的铜像。

“大家好,心地善良的乡亲们。”地主说道,“为了清楚地描绘那个夜晚的情景,也为了表现忠犬奈哈特是如何勇敢战斗的,我把强盗也放在了铜像里。请诸位仔细看,这就是强盗。他的面孔多么凶恶,还蓄着直挺挺的凯撒胡。”

说着,地主用鞭子头指着凯撒胡须。

“哎呀,多么可怕的家伙!简直像恶魔一样。从来没见过这么吓人的胡子。”

村民们看着佩德罗的胡须,窃窃私语。——没错,强盗铜像就是从前的佩德罗像。

“诸位,请仔细观看,这就是奈哈特,我的爱犬,而且还是忠犬。这勇猛的姿态,很棒吧?此刻,它正要咬向强盗的腿。请仔细看,这是眼睛,这是耳朵,这是前腿,这是后腿。”

村民们盯着奈哈特那扑向强盗的身影。

“诸位,奈哈特真是一条优秀的狗。它四肢修长,脖颈挺拔……”地主用竹鞭指着狗的脖颈,那里还残留着鬃毛的痕迹。这座狗的铜像,正是佩德罗战马的铜像稍稍改动后的样子。

17

“最后还有一件事,前一阵子我糊涂了,忘记告诉大家,今天必须在此说明。那就是,我并非白白地被抢走钱,自己却一声不吭。诸位,请上前一步,瞪大眼睛,仔细观察强盗的脑门。”

佩德罗的额头,哦,现在是强盗的额头上,深深地刻着一道伤口。那伤口很长,而且足有五厘米深,显然是一道致命伤。

“我把钱递给强盗,用左手悄悄拿起斧子,造字地给他来了一下,正砍在强盗的脑门上。”

就这样,忠犬奈哈特的铜像立在了山丘上。从那以后,当村里人夸赞一条好狗的时候,就说“奈哈特那样的狗”。

然而,忠犬奈哈特也好,强盗也罢,以及地主的记忆,都抵挡不住流逝而过的漫长时间。不知不觉中,这些记忆像月夜中的影子一般,从村庄里消失得无影无踪。唯有“奈哈特那样的狗”这一说法流传了下来,但奈哈特究竟是何来历,人们却一无所知,也并不想知道。这与汉斯的摇篮曲、赫德草,以及佩德罗日,恰恰是同样的道理。

教堂是村庄里最古老的建筑,彩绘玻璃已经被熏黑,基督降生的壁画旁边,粘着一个多年以前的燕子窝。钟楼的楼梯吱嘎作响,听着让人心惊胆战,谁也不敢踩上去。于是有一年,人们凑到一起,商量着重建教堂。此时村庄已经变得很大,很久以前赫德医生寻找药草的地方,现在都建起了房屋。而且,由于多年和平,村里人的生活非常富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