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德黑兰的第一个白昼

左伊朗 右中国:余粟哈梅德的爱情传奇 作者:刘东平 王凡 著


德黑兰的第一个白昼

天亮之后,余粟才看清了德黑兰的面目。

这是一个被群山环抱的城市,东西北三面全部被绵延的厄尔布尔士山脉包围,只有南面开阔平坦。即便是在炎炎夏日,依然可以看到山峰顶部的积雪。

地势开阔平坦的城南,是老城区。居住在那里的基本是平民,楼宇陈旧而密集,行人如织。据2015年的统计,伊朗全国人口约7800余万,而生活在德黑兰的人,就超过了850万,几乎占全国人口的1/9。

城市的中部偏北,是新城区,这里的建筑就比较现代。而再往北,则有一片片豪华的别墅和幽雅的小庭院,一直修到了山坡上。这里相比城南,就幽静多了,街道也干净宽敞,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据说城北的居民大部分是地主、富商、官员和中高级知识分子,被视为是富人区。伊朗的旧王宫萨德阿巴德王宫,也在这北边的山坡上。

也是到了白天,余粟才发现,德黑兰市内交通的拥堵,和自己的故乡北京真有一拼,车流塞途。虽然胡乱穿行变道的情况并不多见,但行车蠕动的缓慢,也着实让人着急……

德黑兰的人多,私家车也多。这与伊朗是个盛产石油的国家,以及国家的某些经济政策有些关联。

德黑兰的地标性建筑——自由塔

为了让国民分享国家油气资源丰富的实惠,伊朗不仅汽油价格便宜,而且每个家庭每个月还可以从政府那里领取到60升的免费汽油,所以伊朗有着大量的私家车。但也许是由于西方对伊朗经济制裁的缘故,伊朗街上跑的车多是些低档的廉价车,而且大都比较陈旧。

如此说来,昨天夜晚进入德黑兰是幸运的。若是换到白天,从伊玛目霍梅尼机场到哈梅德的家,会不会要走上两个40分钟,亦未可知。

走到街上,余粟惊奇地发现,德黑兰的公共汽车站分立着两个站牌,男士在一个站牌下排队,女士在另一个站牌下排队;车来了,男女分别从两个不同的门上车。在公共汽车里面,有个隔离栅栏,男女被栅栏分开在两边乘坐。有的车,女士坐车前半部分,男士在后半部分;有的车则相反。

有的公交车,中间是没有栅栏的,但男女乘客仍然自觉地分前后乘坐。而且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有时车上只有一两位女士,此刻即使车上的男人再多,也都老老实实地挤在另一半车厢内,不会扩张到女士们的领地;有时则是女士们拥挤着,而男人那边空空荡荡。

按照预先安排,余粟和哈梅德在到达德黑兰的第二天,就要参加一个旅行团,参观游览伊朗的几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克尔曼,亚茲德,设拉子,伊斯法罕,卡尚,等等。

此时,中国大陆几乎还没有普通的游客来伊朗旅游。这些城市的名字,余粟只是在与哈梅德的伊朗朋友接触时,偶尔听他们提起过,有的则在过去连听说也没听说过。

在德黑兰的短暂停留,已经让余粟感到新奇不已,还要走出德黑兰开始八天的漫游,又会有怎样的奇遇呢?这让从小就对世界充满探知欲望、青年时期便到海外求学的余粟,对即将开始的伊朗境内游充满了期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