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阅读红色“禁书”《西行漫记》

《儒藏》春秋:汤一介传 作者:李娟娟 著


5.阅读红色“禁书”《西行漫记》

一转眼,汤一介来到云南已经是第4个年头,几年中,一个充满了“成长烦恼”的调皮男孩,经历了“跳级”和“留级”的“荣”和“辱”,也体会了学习的收获和快乐,少年汤一介正在慢慢长大。然而汤一介的中学时代还远没有结束,正在成长的中学生汤一介仍然是一个对世间充满好奇和稚气未脱的少年。因此这个时期汤一介和4个要好的同学一起阅读红色“禁书”《西行漫记》以及离家出走西去延安的事也就不足为奇了。这是汤一介在云南的中学岁月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也曾是当年西南联大附中引起“轰动”的一件事。

那是在1943年的春天,正在西南联大附中读初二的汤一介和同学游宝谟、曾宪洛、胡旭东以及上初三的余绳荪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有一天,余绳荪很神秘地告诉汤一介说,他找到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这一下就引起了爱读书的汤一介强烈的好奇心。而且余绳荪还告诉他,这本书不单有意思,更不容易的是一般人根本找不到,就是找到了,也不能让别人知道,因为这本书讲的是中国共产党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汤一介听了,更恨不得马上就把这本书抓到手。

有余绳荪的如此“鼓动”,几个好朋友很快就都知道了这本神秘的红色“禁书”。大概是出于共同的好奇心,5个中学生很快就一致决定,找一个谁都不知道的地方,大家一块偷偷阅读这本书。

在他们的“带头大哥”余绳荪的一通张罗后,几个小兄弟终于在他们租到的一间小屋里聚齐了。余绳荪也终于拿出了那本神秘的书,汤一介终于看清,这本神秘的“禁书”名字就叫《西行漫记》,作者是一个叫斯诺的美国人。

余绳荪打开了《西行漫记》,开始认真地为伙伴们读书。大哥越读越有精神,小兄弟们越听越上瘾。随着余绳荪手中的《西行漫记》一页一页的翻动,那个美国人笔下的故事也越来越精彩。5个少年不知不觉走进了《西行漫记》,无论是第一次听到的“红军”和“延安”,还是那个漫长而又神奇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故事,似乎都深深吸引了充满幻想的几个“叛逆”者。

回想起当时5个人的如此行动,汤一介觉得当年之所以这样“狂热”,除了对“二万五千里长征”和“延安”的好奇心外,他们几个对当时的西南联大附中训导主任共同的“心怀不满”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当年西南联大附中的训导主任因为同时还兼任着联大附中的童子军教官,所以5个少年经常受到这位训导主任的“训”和“教”,这不仅让孩子们觉得他们受到了不应该的“另眼相看”的待遇,更让他们对这位训导主任兼童子军教官一致“非常不满意”。

年龄相仿,又有共同的好奇心和共同的“憎恶”对象,5个少年更加亲密,也更加对学习不感兴趣。因此不难想象,租一间小楼,读一本别人找不到旷世奇书,对于他们这几个满脑子都是“反叛”思想的中学生来说,真是既新奇、愉快,又有一种说不出的诱惑力。

没过几天,几个男孩子对《西行漫记》就从好奇变成了入迷。为了《西行漫记》,他们甚至经常逃课,从学校偷偷溜出后就一头扎进那间租来的小楼,大家在一起共同分享《西行漫记》的新奇,也在一起幻想。看来,那个美国人的《西行漫记》已经把他们搞得神魂颠倒。

经历了一阵疯狂和幻想后,“带头大哥”余绳荪又开始“鼓动”了。那一天,余绳荪很郑重地对他的小兄弟们说:“既然《西行漫记》这样吸引我们,不如咱们亲自去一趟延安,只有看一看,才能知道那里到底是什么样。”

余绳荪的话得到了大家的双手赞成,余绳荪还告诉大家,自己已经看好了地图,出行路线也差不多定了下来。几个小兄弟更加兴奋狂热,恨不得立时拔脚出发,开始那美妙而神奇的“西去之旅”。只不过此刻狂热的“大哥”和“小弟”们似乎都没有想到,他们一心想奔往的延安和他们一直都神往的爬雪山过草地,只凭他们的好奇和幻想,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当然他们更不会想到,前面等待他们的,竟是一场“梦和幻想”的破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