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雷文作秀 罗敷调情——文坛拍案秦罗敷

文坛拍案:中国文学卷 作者:陈世杰 著


各位看官:

邯郸罗敷塑像

两千多年前,曾经有位淑媛,只是那么轻轻地从田埂上一过,就无声地牵动了人们的目光,立时令在田间耕作的人神魂颠倒。

比她年龄大的,捋捋胡子,啧啧地发出浩浩遗憾:怎么不与她同龄呀,这辈子白活了!

与她同年龄的,马上正正衣冠,希望她多看自己一眼。

耕者也忘锄者也忘,归来方知误了农忙,互相埋怨一场。

而她,只是那么从田埂上轻轻一过。

两千年后,有人说她在田埂上,对着一群陌生的男子玩暧昧,才招致如此严重的后果。你能相信吗?

罗敷者,诗《陌上桑》之主角也。

《陌上桑》一诗,又名《艳歌罗敷行》和《日出东南隅行》,是一篇喜剧性的叙事诗。

但真实的罗敷,人生却是一个悲剧。

人们常说,好美之心,人皆有之。

正因为人皆有之,所以,自古红颜多薄命。

历史上的罗敷,是赵国邯郸的美女,也是古代十大美女之一。罗敷除具有“貌美、歌美、舞美、步美”外,更重要的是“德”美和“心灵”美。她不畏强暴,不慕权势,是一个美丽、纯洁、善良的民间女子。她忠于爱情,热爱家乡,热爱农家生活。当她被赵王迁追至黑龙潭时,为保自己的清白,选择了沉潭遗恨的结局,成为一个贞烈美女,引来无数文人墨客的赞扬。至今,在邯郸市西北十公里三陵乡姜窑村西,还留有著名的遗迹罗敷潭。

罗敷死了,她死于自己的美。或者说,是她的美杀了她自己。

罗敷有多美呢?那个时期技术落后,没有留下玉照,也没有人给她画像,留给今人无穷无尽的遗憾。

好在乐府诗《陌上桑》把她的美貌写出来了,让后人遐思无穷: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座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诗中大意非常好理解,翻译过来就是:

旭日东升,照亮秦家的楼房。秦家有位美丽的姑娘,自名罗敷,长得像花一样。罗敷擅长养蚕,总是到城南采桑。罗敷的用具很美,青丝绳,桂枝柄,提篮美观又大方。乌黑青丝坠一旁,宝珠耳环闪闪亮。紫绫短袄高雅,浅黄丝裙轻晃。行人遇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须惆怅。年轻人看见罗敷,脱帽理冠以待秋波回望。耕地也忘锄地也忘,回来后方知误了农忙,互相埋怨一场。

南边五马车上,拉着个官员模样。遣小兵前来打探,问是谁家姑娘。小兵打探周详:“秦家好姑娘,本名叫罗敷。”官员又问年方,小兵估约姑娘:“二十还不足,十五略以上。”太守心旌猛摇晃:愿请美眉坐车上。罗敷上前严词色:“官家多愚蠢!你本有妻子,我本有丈夫。”

“我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千余骑,领头巍峨我夫婿。如何识得我丈夫?白马王子黑马随。青丝拴马尾,黄金戴马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价值上千万。十五太守府小吏,二十朝廷做大夫,三十朝廷侍中郎,四十一城领头主。皮肤洁白疏朗须,方步轻缓府中趋,从容出入太守府。太守宴聚数千人,无人不道我夫雄。”

诗中所写的这位美眉,住的地方美、名字美、用具美、发型美、首饰美、穿戴美,等等,如果这样去写的话,还不能写出罗敷的美来,更不足以让这首诗流传到几千年后的今天。

这首诗之所以能流传到今天,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这八句:“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八句是从罗敷所引起的效果来写罗敷之美。前面罗列那么多,只是个铺垫。这八句,把罗敷无以复加的美,写得淋漓尽致,跃然纸上,晃在面前。这就是侧面描写,从美所引起的效果来写美的魅力所在。

行者为什么要捋须?欣赏之余,浩浩遗憾扑面而来。从下文看,行者比罗敷要大,不能与罗敷同年生,已经失去竞争力了,只有捋须而叹了。

少年为什么要脱帽?正正衣冠的目的是,想让罗敷看上一眼。证明少年与罗敷年龄相仿,他还有竞争能力,所以他还想努力一下。

至于耕地也忘锄地也忘的那些人,是看傻了,误了农活,回来当然要挨家人的埋怨了。

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时光隧道,把罗敷请到今天的马路上,我敢肯定,她一定会无声地牵着行人的目光,回头率相当相当高,势必造成严重的交通堵塞,以至于有的人非罗敷不娶,给社会带来诸多的“剩男”。

后面请出的使君,只是为了衬托罗敷的心灵美而故意设置的一个人物。某些中学老师讲解说,这个使君官员是个流氓,好像用词不太准确。在今天来看,他实际上是对罗敷进行了隐性性骚扰,离耍流氓好像还有一段距离。

罗敷对他的指责,“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已经非常到位地衬托出罗敷的心灵美了,后面不必再让罗敷夸夫了。夸夫写了十八句,有点蛇足之嫌。

在上面,我们已经见到了罗敷的一言一行。那么,罗敷怎么与今天的“调情”扯上关系呢?这就与《罗敷的爱情变调》有关了。

文中说罗敷的爱情有点变调了,变成21世纪今天的味道了。

21世纪,流行一种叫作“调情主义”的东西,现在已经发展到了“新调情主义”。

调情的那句宣言很雷人:“你有你性感,我有我调情。”

何谓调情?即不说能清楚,说了反而不清楚的那些东西。

作者的描绘,倒是很精彩:

故作亲密状的合影,不用兑现的蜜语甜言,故意加入暧昧成分的打情骂俏,像盘子里的衬菜,虽不能食用,却也赏心悦目,足以做现代人感情世界里的小小调剂。只是这“调情主义”有一特色,是“只溶在口,不融在心”。倘若谁真的把它当成一回事,乃至于郁结于心,耿耿于怀,对不起,你就不必奇怪“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自己”了。

于是,作者的推断就自然而然地站住脚了:

罗敷起码不像个严守妇道的劳动妇女,倒像现代女性将自己“武装到牙齿”之后一定要到地广人稠处等待观众。

于是,罗敷也与文中所描绘的一般,在那么久远的年代,就开始调情了——

遵照“只溶在口,不融在心”的调情原则,罗敷的调情讲究距离,不许靠近,所以她的观众:行者、少年、耕者、锄者,都必须远观,立于一道无形的防线之外,绝不能近亵。耽误了工作,互相怨怒,那是你们的事,我“调情”你,与你没有关系,这个潜规则都不知道,那你就只有“伤心总是难免的”了,而调情者罗敷却安然自在。因为是调情,观众都不能令她将芳心暗许,在她心中构不成“不安定因素”。

罗敷为什么要调情呢?

笔者看了几遍文章,才找到这样一个理由:“高处不胜寒,寂寞固然让她如此美丽,却也不由得灰心丧气。”

于是作者继续慷慨陈词道:

一个有分量的观众出现得适得其时。“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是何等的气派!“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是何等的胆气!优秀的男人敢于穿越防线而不怕冒犯女人,他明白那是女人的期待。如今的世界仍是男性世界,……况且在这个男人的世界里不只居住着一个女主人,使君有妇,一个男人居然想拥有两个女人,是对女性尊严的公然藐视。

……

万般无奈之际,罗敷福至心灵,她描述起自己的夫婿。罗敷有无夫婿无从考证,她若是位贵夫人又怎会到陌上采桑呢?……

女人和男人对峙最终还要借助另一个男人的力量,这首民歌最后还告诉我们这一点。

千年之下,女人的命运一如河流,虽流动不止,却没有根本的改变,世界仍然是男性的,男人和女人在爱情中的位置没有变,从秦罗敷到现代女性,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调情主义,情到深处反伪作无情,制造出距离,准备好退路,不失为保护女人的最好方式。风过耳,且把一切都视作一场调情,落英缤纷随风而逝,那一切又何尝只是一场调情。

至此,罗敷为什么调情,文中的答案很清楚,两个字:寂寞。

逻辑很是简明:从罗敷对其夫君的口述可知,罗敷应嫁给了大户人家。但从其出现在野外采桑看,罗敷所嫁不一定是大户人家,或不一定有夫君。因为大户人家的妻子,不可能亲自在野外采桑干农活。

这就出问题了。罗敷究竟是什么家庭背景呢?她突兀地出现在野外,仅仅是采桑吗?抑或寻找目标,伺机调情?

如果是大家闺秀,如果有夫婿,为什么罗敷一个人,也没有带丫鬟佣人,偏偏就出现在了野外陌上,让行者、少年、耕者、锄者、使君等一大拨观众亲眼看到了?闫文的答案是,罗敷为了排遣寂寞,一个人跑到野外,对着陌生人调情。

按照时下的审美标准,一个女子,尤其是一个美眉,会调情,能调情,擅长调情,这已经成为社会流行的时尚了。

不要对我说,女人是天生的反调情主义者。

张爱玲《谈女人》,谈出一个事实:如果你不调戏一个女人,她说你不是一个男人;如果你调戏她,她说你不是一个上等人。男子夸耀他的胜利,女子夸耀她的退避,可是,敌方之所以进攻,往往全是她自己招惹出来的。

当然,自己招惹出来了,如果自己还有心思发展,呵呵,那定将是一场柔情蜜意的双赢了。

有人质问:女人,你真的不承认你第一次的主动调情吗?

还记得第一次遇见心上人,电梯间你俩不期而遇吗?在眼光交汇的那一瞬,你突然觉得心头一阵小鹿乱撞,红晕浮上双颊,并且口干舌燥起来。下意识告诉你,这是个会为你生命增添色彩的男人。于是,你轻蠕双唇,含情脉脉地看着他,漾出一个甜蜜笑容后,甩头转身离开。你优雅地迈着步伐,款摆曲线,可以感受到背后的他,正以灼热眼光吐露倾慕。于是,你知道,自己的调情策略,已大获全胜,正为一段新恋情拉开美妙的序幕。

《她们谋生亦谋爱》对秦淮八艳的解读,确实智敏过人,洞悉人心。其所推断,设身处地,合情合理,让人叹服。于是,以作者之眼光来观照罗敷,则罗敷自然也就打上了今之时代的色彩。在作者看来,美眉罗敷也系调情高手,而且胆还那么大。一个人,跑到野外荒郊,去跟陌生人调起情来。其调情张狂豪野,也让人畏怜三分。

话又说回来,即便以今天的调情规则、调情标准观照古人,则罗敷调情似乎也不能成立。

今之时尚女郎,逢场调情,如同隔夜剩饭,陈年剩茶,早不新鲜。但让现代美女,在大街小巷、机关单位,对着“群陌”调情,那可是新鲜热辣的新闻,笔者孤陋,无缘一睹。当然,除了歌楼酒馆、化装舞会、网络闲聊、声色艳舞场合外。

也就是说,今日“只溶在口,不融在心”的调情,有一个前提要件是:“熟与近。”这就是:首先需要认识,并且非常熟悉;其次还要关系亲近,为人处世风格接近,才敢开玩笑调情。一般情况下,这两点都需具备方才妥当,但无论如何至少必具其一。

今日的“时尚”调情,当然可以张扬一些,可以在很多地方,时不时地来上一句“Hi”。当然,这要与工作、身份、场合等相适应。好了,会成为亲和力、率直、开朗、幽默、倜傥洒脱,有艺术气息的代名词。如果不好,就会与态度不严肃、挑逗、轻浮,甚至作风败坏画上等号。

但无论怎样地放肆,今人也不敢像罗敷那样,在一不认识,二不熟悉,三关系不近的一群陌生男人面前,那么恣意地调情。

但是,依书中高见,在那么久远的年代,罗敷就开始调情了。罗敷的调情,算是哪一类呢?在古代小说和古代的电影里面,我们会经常看到,那就是:妓女拉客。罗敷很会开拓客户,跑到田间地头去拉客了。

这个结论确实很滑稽!

其实,采桑的罗敷,就那么惊艳地从陌上红尘轻轻一掠,就无声地牵动了人们的目光,无关风月,无关寂寞。

就那么轻轻一掠,让那么多男人犯下了无声的、有声的错误。

唉,是罗敷之美本身就是个错误,还是作者误读,罗敷才调情呢?

真想同意作者的观点,罗敷就是在调情。

真想沿着《陌上桑》美丽的诗行去寻芳觅踪,再悄悄问一声:“罗敷,今天你调情了吗?”

无奈只能隔着冰凉的时光隧道,空呼一声:“罗敷,拜托,快来光临我的陌头陇上!”

但当笔者从上面的文字中醒来,才发现身处我们今天的时代。略捋粗腮,方觉标题词不达意,并非作者误读,罗敷才调情。错就错在这个时代!

因为:“据说今天很暧昧。”因为生在这个时代,我们离“婚姻很远”,离“暧昧很近”。正如笑淑女小说《婚姻很远,暧昧很近》所言:

这是一个社会转型的时代;这是一个竞争加剧的时代;这是一个盛产剩女的年代;这是一个流行暧昧的年代。我们的价值观、感情观、婚恋观开始变异;我们变得浮躁、脆弱。

剩女,这个遭遇婚姻尴尬的群体,在职场上沉重拼搏;在情感上小心翼翼,一不小心还会掉入暧昧的陷阱,欲爱不能,进退两难。

于是大家就继续暧昧着……这真是一个懵懂暧昧的时代,随手在网络搜一下,仅以《暧昧》命名的歌曲就达八种之多,而且内容首首各异,角度曲曲新奇,如王菲的《暧昧》、侯湘婷的《暧昧》、杨丞琳的《暧昧》、郑秀文的《暧昧》、任雪晨的《暧昧》、阿弟仔的《暧昧》、风中采莲的《暧昧》、黄莺莺的《暧昧》等,类似《暧昧的称呼》《暧昧空间》《一刻暧昧》这样的标题就更多了。这之中,王菲的歌曲《暧昧》影响稍大,歌词也较为委婉:

眉目里似哭不似哭

还祈求什么说不出

陪着你轻呼着烟圈

到唇边讲不出满足

你的温柔怎可以捕捉

越来越近却从不接触

茶没有喝光早变酸

从来未热恋已相恋

陪着你天天在兜圈

那缠绕怎么可算短

你的衣裳今天我在穿

未留住你却仍然温暖

徘徊在似苦又甜之间

望不穿这暧昧的眼

爱或情借来填一晚

终须都归还无谓多贪

犹疑在似即若离之间

望不穿这暧昧的眼

似是浓却仍然很淡

天早灰蓝想告别

偏未晚

歌曲中把“暧昧”的细节、心情、状态表现得已经淋漓尽致了,但因对“超越友情而未达爱情的感情,一直维持到最后,结果会怎样”没有说白道透,但觉不够尽兴。笔者于是搜索其他探讨“暧昧”的文章、网页跟帖和描写“暧昧”的小说,发现最为疯狂的是某网站“暧昧吧”的总结,很是有模有样,深入浅出,又莫测高深。兹录于此,以飨读者:

字典解释式 暧昧:①(态度、用意)含糊;不明白:态度~。②(行为)不光明;不可告人:关系~。③男女肉体关系还处于想象阶段。④男女关系还未发展到恋人关系,但是行为举止和恋人关系差不多。同义词:含糊、含混、暗昧。反义词:明显、分明、公开。

动作图解式 男女之间十大暧昧动作:十大暧昧动作之打一拳;十大暧昧动作之打招呼;十大暧昧动作之电一下;十大暧昧动作之送飞吻;十大暧昧动作之抛媚眼;十大暧昧动作之摸一下;十大暧昧动作之挠痒痒;十大暧昧动作之咬一口;十大暧昧动作之紧依偎;十大暧昧动作之拥抱你。

举例喻说式 其实暧昧是彼此有感觉,然而,这种感觉不足以叫你们切切实实地发展一段正式的关系。这种感觉就是:

暧昧是比好朋友再亲一点,但比情人远一点。

暧昧是一方永远不说,另一方就永远装作不懂。于是一方永远沉默,一方永远装傻。

暧昧是,除了情人节之外,其他的节日大家都交换礼物。

天冷时、感冒时,半夜睡不着时,遇到问题解决不了时,都是暖昧容易光顾时。

暧昧是常常挣扎彼此关系,你怕透明化之后,你既得不到一个情人,却又失去了一个知心好友。

暧昧是,每天大家都会互传手机短信,无规律地偶然约会。

暧昧是,你常常在QQ上等他上线,会不时去他的BLOG看看有没有更新,而且你会留意字里行间,他对你有没有什么暗示。

暧昧是,你会编一条围巾给他,但大家从没有开始过。

暧昧是,两个人没有承诺过什么。但虽然如此,你愿意付出的,比有承诺的情侣更多。没有责任,但你却很渴望去承担,不问回报。

暧昧是一扇门,你可以停留在门外,也可以踏进房子里面。门永远不是终点站。

理论探讨式 暧昧这种关系存在于友情之间,是一种很特别的朋友,是一种默契的朋友,不近也不远,不多情也不无情。

这是个暧昧横行的年代,感情出现第三个种类,比友情深比爱情浅,游走于二者的边缘,这就是暧昧。是什么时候开始本应是明明朗朗的爱情成了一场鏖战,谁先动心谁就满盘皆输万劫不复。是谁把简单复杂化?

暧昧,是可以推脱责任的游戏,没有承诺就无须负责;暧昧,是勇敢者的游戏,无畏的人才能在角逐中进退自如。

暧昧始终不是爱情。两个人再如何好也不要改变既定的和谐,也别幻想着角色的转换,否则只有痛苦和失望。如果未曾谋面的话,就更不该冒这个险了!就把它当作一种友谊,好好地放在保温箱里,给它取个动人的名字叫暧昧。

笔者看了上述诸多关于“暧昧”的“研究”,才如梦初醒。无论是研究暧昧,抑或暧昧研究,都真真切切地告诉我们,原来这是一个“暧昧”铺天盖地的时代,只要有空气存在,就有暧昧存在。瞬间,我读懂了电视报道中,为什么一只羊与一只猪形影不离,为什么一只鸟与一只猫出双入对,等等,光怪陆离,五颜六色,五花八门,原来它们也在暧昧呀。

于是,我也明白“罗敷调情”的奇思妙想了。在暧昧的年代,什么事都是可以发生的,况调情乎?

以此推之,罗敷不仅在调情,而且也在暧昧着。确切地说,她是在和农民兄弟们调情、暧昧呢。

再确切地说,应该是这个时代在暧昧,在调情,所以……

这正是:

罗敷无心逗群陌,今人有意送秋波。

秦月汉关依然在,都是暧昧惹来祸。

  1. 《陌上桑》是汉代的一首乐府诗,最早见于南朝沈约编撰的《宋书·乐志》,题为《艳歌罗敷行》。南朝徐陵编辑的《玉台新咏》也收载了该诗,题为《日出东南隅行》。宋朝的郭茂倩编辑《乐府诗集》,将该诗收入《相和歌辞》。——笔者注
  2. 闫红.她们谋生亦谋爱[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174.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