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军中大医:黎介寿 黎磊石合传 作者:高铭华 编


2、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父亲英年早逝,在黎介寿、黎磊石俩兄弟心中,埋下了奋发成才振兴中华的种子,尽管他们对未来将选择怎样的路依然十分困惑。靠知识改变命运,改变这个积贫积弱的国家,这种信念激励着他们勤奋攻读,不及其余。

夜阑寂静,劳作了一天的人们纷纷入睡,小哥俩趴在书桌上,就着昏暗的菜油灯光做作业。由于伯父一家负担太重,他们买不起作业本,只能用毛边纸代替。兄弟俩是同班同学,尽管平时关系十分融洽,但遇到学习上的问题,总是争得面红耳赤,直到彻底弄懂为止。

当时,学生上学的费用很低,但即便如此,黎介寿、黎磊石还是缴不起学费。得知学校规定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免去学杂费,兄弟俩欢欣鼓舞。他们宁愿付出比一般家庭孩子多得多的努力,也要使自己的成绩名列前茅,以换取免费入学的机会。因为他们知道,这个机会对于自己来说,太宝贵了。看着伯父黎赞唐日益苍老的面容、由于操劳佝偻着的腰,他们没有理由放松自己的学习。

在长郡中学,黎介寿和黎磊石从初二读到高中。1941年,他们又回到父亲曾经任教的广益中学。无论是在长郡中学,还是在广益中学,教学条件都十分艰苦,很多学生放弃了奔波,选择在乱世中浑浑噩噩随波逐流,但兄弟俩没有选择这样的活法。当学生就要做最好的学生,这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冬天来了,吃午饭的时候,人们经常在操场边看到两个身影,那就是黎介寿、黎磊石兄弟俩。在篮球架下面,他们拿出一个馒头,掰成两半,一人一半,就着白开水匆匆吃下,然后,俩兄弟开始出题互考。艰难困苦,压不倒不服输的人。他们的身体虽然单薄,但知识的力量使其充实起来,并不畏惧来自各个方面的困难。

长郡中学英才辈出,不仅拥有徐特立、王季范、鲁立刚、黎赞唐等一代名师,也涌现出任弼时、李富春、李立三、萧劲光、陈赓、甘泗淇、曾三等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培养出沈其震、张孝骞等专家学者。

在六十多年后的南京,兄弟俩仍然对广益中学和长郡中学这两所有着光荣传统的学校记忆犹新。在这里,他们不仅学到了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学到了做人的准则,收获了人生中第一笔攻坚克难的精神财富。风雨飘摇之中,烽火弥漫之际,他们在艰难的日子里,吮吸着知识的琼浆,追求着人生的理想。

伯父黎赞唐家的日子,终于入不敷出。在那样兵荒马乱的年代,靠一个经常拿不到工资的教师来养活十几张嘴,困难可想而知。再苦再累,仁厚的伯父拼死撑起抚育遗孤的责任,黎介寿、黎磊石、黎中兄妹和母亲黎周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为了补贴家用,黎周霞承接了为当地富户浆洗衣物的工作,收入不高但也算是为这个家尽了一点力。懂事的黎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广西大学,她勤工俭学养活自己,终于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万般无奈,她到学校所在地广西桂林邮局找了份职员的差事,挣点零花钱全都交给母亲。

1942年,伯父黎赞唐那点微薄的薪水,实在供养不起弟弟一家了。为了不让黎赞唐为难,正在读高二的黎介寿和黎磊石兄弟主动辍学了,与母亲黎周霞一起,去广西桂林投奔二姐黎中。

抗战的烽烟,中断了兄弟俩的小学学业;贫穷的生活,又迫使兄弟俩一起高中辍学。为了生计,他们在桂林当过押运员,成天跟车押运货物;当过推销员,整天推销钢笔、复写纸等文具;当过勤杂工,每天马不停蹄地打扫卫生。

但即便生活如此困苦,他们仍然没有放下书本。在飞驰的卡车上,在人来人往的闹市口,在肮脏的马路边,兄弟俩一边为生计打拼,一边为未来苦读,日子就这样一天天捱了过去。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生活磨砺出两块锋利的石头。黎介寿、黎磊石坚信,机会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积贫积弱的中国,不可能永远沉睡下去。终将有一天,他们会从蛰伏中飞腾起来,为这个国家做些什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