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初露锋芒

军中大医:黎介寿 黎磊石合传 作者:高铭华 编


第五章 初露锋芒

1、医学人生,扬帆起航

1948年6月28日,24岁的黎介寿、22岁的黎磊石结束了5年的大学生活,来到了南京中央医院做实习医生。

中央医院,顾名思义,是国民政府政要看病的地方,地位显赫,技术一流。这一年,医院在全国招收40名实习生,黎介寿和黎磊石是以中正医学院名列前茅的成绩考取的。除了兄弟俩,还有北京协和医学校、燕京大学和金陵大学等学校的学生尖子。

站在中央医院门口,面对“井”字形的门诊大楼,黎介寿和黎磊石的心情特别畅快,人生的航船将从这里起航。

走进人事科,里面坐着一位中年秘书,兄弟俩虔诚地将录取通知书递了过去。

人事秘书抬头看看,两人身材虽然不高,但国字脸,大眼睛,高鼻梁,长得眉清目秀、一表人才。再看看录取通知书上的名字,疑惑地问:“你们是不是兄弟俩?”

黎介寿回答:“是的,我是哥哥,他是弟弟。”

人事秘书赞叹地说:“一家出了两个大学生,而且都分到了中央医院,不简单啊!”

黎磊石自豪地说:“我家里有四个大学生,除了我俩,我的大哥和二姐也是大学生。”

“啊!”人事秘书一脸惊讶。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很多人都吃不上饭,哪还有机会读书,而黎家四个孩子不仅读了书,而且还都考上了大学。他又问:“你们的父母是干什么的?”黎介寿说:“我的父亲去世了,他在世的时候做过老师。母亲是普通的家庭妇女。”

人事秘书说:“那你们家庭条件并不好啊?”黎磊石自嘲地说:“是的。这些年,我们兄弟俩一直在流浪。”

也许是同情,也许是好感,登记后,人事秘书说:“你们去外科实习吧。”学医的都想当外科医生,兄弟俩相视一笑。毕竟年轻,心里有什么想法都挂在脸上。其实,这样的安排再正常不过了,实习医生轮流到各个科实习是医院的规定,他们被分到外科,只不过占了一点先机而已,三个月后他们又会被轮流到其他科实习。

但是,这个时候的黎介寿和黎磊石,对自己的前途充满着期待,全身都是激情,像山火一样,不点都会燃的。

医院坐落在绿树掩映的中山东路,四层高的病房大楼红砖青瓦,卓尔不群,它是由著名建筑学家梁廷宝设计,1929年由国民政府和爱国华侨胡文虎、胡文豹出资修建的,是中国第一个国立西医院。医院设有外科、内科、妇产科等八个科,共有800多名医护人员,其中专家40多位。外科是医院的大科,由普通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四个科室组成,主任是许殿乙。

黎介寿和黎磊石走进外科主任办公室,许主任正在低头看病历,他们恭敬地站在主任面前,黎介寿说:“我俩是今年来的实习生。”许主任抬头看了看他俩,客气地说:“欢迎你们!我们这里正需要大学生。你们是人才,好好干吧。”他们就这样成为中央医院的人了。

接下来的事情,让黎介寿和黎磊石有点意外。负责安顿他俩的医生把他们带到住处,只见一个大铁皮房,两米来高,又旧又破,里面放着七八张小铁床。这是抗日战争时期美国难民署援建中国的难民房。这位医生说:“医院没有钱给医护人员盖房子,只能让你们受点委屈了。”

正是盛夏时节,南京是国内“四大火炉”之一,兄弟俩走进房内,好家伙,真像火炉一样,起码也有40多度。到了晚上,兄弟俩想睡觉,可用手一摸凉席,滚烫滚烫的,实在是睡不下去。

这时,一位好心人看他俩在铁皮房外转了一圈又一圈,就建议道:病房大楼的楼顶凉快,可以到那儿睡。黎介寿和黎磊石抱着一床凉席来到医院的房顶,还没有躺下,蚊子就嗡嗡地飞了过来。哥俩手脚并用,想驱赶它们,可蚊子哪会听他们的。这天夜晚,他们几乎和蚊子战斗了一夜。

对此,黎磊石牢骚满腹,“一个堂堂的中央医院,医务人员竟然还睡难民房。”当时,国民党一心跟共产党打仗,哪有精力搞建设,总统府里的高官们,都在为家小的吃喝和出路发愁,中央医院又能怎样。

尽管一晚上没有睡,第二天早上七点不到,黎介寿和黎磊石就进了病房。兄弟俩都是苦出身的人,不怕吃苦,就怕没有苦可吃。

从这以后,黎介寿、黎磊石每天早上六点半,就准时来到病房,一直干到晚上七点才下班。他们知道,这里的实习对于自己来说太重要了。干得好,就能留下来。这家是全国最好的大医院,哪个做医生的不希望在这里发展,除非他的脑子进水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