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二 风起柳絮 一身诗意

寻找语文的诗意与远方 作者:董一菲


序二 风起柳絮 一身诗意

多年前,因初为人母,错过了一次美丽的仰望。但同事一句“她何以美丽成诗?”让我止不住去读一个如诗的名字——董一菲。

从此,一菲老师的文字和视频让我穿越半个中国去想象。牡丹江,是豪情北国怎样温婉的城市?会让一年十二月花开雨落、风起雪降的一菲课堂是怎样地在全国诗意盎然、活色生香?甚至,她每天步行上班的一抹河边小径,她说自己爱买的花衣裳都在我想象的世界里活泼泼地荡漾。

于是,读书,读一菲老师,不可或缺。

近日,一菲老师的一部新书稿《寻找语文的诗意与远方》,因其厚爱,得以先睹,并嘱我作序。这突然的幸福简直让我喜不自胜,却又因自己才疏学浅惶惑不安,怕辜负了这美丽的信任。于是,用眼睛和心灵更加深情地去触摸书稿中的每一个汉字,试图更加走近她,读懂她。

“语文天生美丽,而美和诗意是我语文的宗教。”

中学语文教师,永远都在“蒹葭苍苍”“山高月小”的晨读里开始一天的生活。五千年的温情世界、万物有情的地脉山川、平平仄仄的诗词曲赋只要被一位挚爱语文的老师带进教室,和着教师血脉的体温氤氲开去,这就是爱,是美,是诗意。

一菲老师引用朱光潜先生的一句“要养成纯正的文学品味,必须从诗歌入手”。她每日将曲槛疏树、吴钩紫电、秦楼汉月一一引进课堂,让孩子们读诗、诵诗、品诗,将青春铺染成一首韵味悠长的中国诗。一菲老师把经史子集掬到孩子们面前,用她几十年的学养与功力,爱与温情,并用了她春风融融的眼神,使记录了几千年汉文化基因的文字沁入孩子们的心田。于是她说了这样一段话:“文本既是灵动的也是沉睡的。它灵动在文字里,也沉睡在文字里,是教师与文本的相遇,激活了内在的生命情感、才华、热度、品格、风采,是教师的强大直觉感知得到并点燃文本潜在的美与思。”

我们在这里可以读到毛泽东笔下的“湘江”,一菲老师会飞驰想象娥皇女英殉情的眼泪,湘夫人“目眇眇兮愁予”,而她更会告诉我们在毛泽东笔下是斩截,是坦荡无忌,是磅礴辽远。一个“碧”字,她会用最敏锐的目光看见它不仅有颜色,还有质地,有水的灵动,那是诗人的一番情怀、一番华美。

一曲《长恨歌》,一菲老师会在最后写道:“天可荒地可老,而人世间的这种恨却绵延不绝。千古的恨,千秋的绵长,于是包容覆盖了所有人生人性的残缺,也融入了诗人的大悲悯。”

即便在机场因雪候机,她也能将一场“多事儿”的雪诗意地审美:“天地氤氲,雨雪霏霏,是最美的时候,比天地玄黄更亘古、更诗意,比地老天荒更执着更大气……”

一菲老师的笔下与课堂还有太多这样诗意盎然的抒写,她总以一种恰到好处的语调和悦纳万物的深情,带学生,带我们走入杨柳依依的水湄、鹿鸣呦呦的旷野,她总能让春雨杏花、晓岸新月那么熨帖地走进人心。让我们每一个分享她文字与课堂的人欢欢喜喜,觉得眼前一切鸟兽虫鱼都与自己沾亲带故。

她把诗带进课堂,把课堂变成一首蕴藉的诗。

她用诗的眼睛看待生活,把生活摇曳成错落有致的诗。

我和所有人都一样,想知道她何以能够这样诗意地栖居。

她的这些话也许是最好的回答。

“阅读是生命的礼赞,阅读使我们的生命由匍匐走向站立的高贵,使我们超拔于俗世红尘的喧嚣。”“阅读让我们的生命精致而又风雅,阅读让我们的仪态举止优美富有书卷气,阅读让我们更像一个礼仪之邦的谦谦君子,阅读让我们懂得花语和草魂。”“阅读会帮助我们完成精神的超拔与突围,阅读会让我们改变和世界相遇的态度。”“阅读给我们沸血的肝胆和看云的闲情。”

一菲老师一年阅读的书目便足够让人一生优雅,但她读书从童子功开始,且从未释卷。一个让书香美丽了灵魂的语文教师,怎会不把自己的学生一批批领进最神圣又最有趣的书香殿堂。

让我们静静地听一听她的孩子们阅读过的书名吧。

《古希腊神话与传说》《飞鸟集》《百年孤独》《乞力马扎罗的雪》《社会契约论》《昆虫记》《红楼梦》《史记》《周易》《诗经》《世说新语》《顾城诗集》……实在太多,难以尽述。

一菲老师深切意识到当代中学生已经“很难与书籍为伴,静静地读书,静静地成长”。她多次引用了温儒敏先生的一句话“让孩子连滚带爬去阅读”。她认为:“一个中学生能够将手边的任何一个有字读物抓起来就读得津津有味,读得‘出生入死’,要比他懂得马克思的《资本论》,黑格尔的《小逻辑》,老子的《道德经》,更令人欣慰。因为这标志着一个人有着强烈的阅读愿望,这种内驱力要大于一切的专业阅读。”

“让孩子们读书爱书是一个教师不可辜负、不可怠慢的使命。”一菲老师的这句话简直可以写进课标。

当年孔子曾言“不读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我们是一个古老而浪漫的民族,“天雨粟,鬼夜哭”而诞生的汉字智趣灵异,它有声,有色,有形,有味,它可独立,可连缀。于是,《诗经》里总会唱出浪漫的情歌,诸子散文光彩迷人,竹林七贤若在咫尺之外饮酒,一个落第书生可让枫桥不朽。这样的历史文化中绵延的子孙们怎可不读书?

不读书,市井阡陌的酸甜苦辣,朝露如珠玑、晚霞似锦绣的审美何以品得出?不读书,人生漫长,总有一些凄风苦雨,如何抵挡?总有岁月孤寂惆怅,不让书来陪伴,何以解忧?

一菲老师说,要有阅读才会有“中国人的心灵”。

我只是读了她的文字,从未见过,此刻却在遥远的蜀地再一次忍不住去想,她的每一缕笑容里定会都是诗意!

一菲老师便是这样读书和教人读书。

方正的教室并未阻碍她的诗心诗意,日日洒落的粉笔被她舞蹈成雪花,她将北国的冰霜审美成霸气却温柔无边,她让层层尘封喋喋老调的典籍闪耀出璀璨的光芒。

牡丹江的雪花,是因她而起的柳絮。

因她而起的柳絮,被她美成一身诗意。

耿荻秋

2016年3月18日于蓉城

耿荻秋,成都七中高中语文教师。2011年四川省赛课特等奖(第一名)。2013年全国赛课一等奖。2012年新课改国培计划为四川省骨干教师献课,获得高度好评。2013年被人民教育出版社聘请为赴云南主讲教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