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少年马克·扎克伯格的成长之路

马克?扎克伯格新传 作者:张俊杰


有人说过,童年的经历几乎可以左右一个人的一生,童年的那些磨练可以成为一个人在未来克服困难的利器。扎克伯格在电脑上的天分毋庸置疑,这也是他获得日后巨大成就的首要条件,而自由、开放式的家庭教育则为他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日后他才能够抵制住金钱和名利的诱惑,专注于自己的梦想。当然,天才也并非没有七情六欲,天才也会有许多趣事。

1.“开挂”的一家人

1984年5月14日,马克·扎克伯格出生在美国纽约附近的一个小镇上,这是一个犹太人的家庭。小时候的扎克伯格是按照犹太教规教养的,到了13岁的时候还举办了犹太人成人礼。但是长大之后,扎克伯格却坚称自己是个无神论者。犹太人的聪明可以说世人皆知,他们在各个领域里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像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马克思,著名的画家毕加索,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大富豪洛克菲特、巴菲特等等都是犹太人。他们的智慧、才华高明得连上帝都要嫉妒。马克·扎克伯格也没有辱没自己犹太人的血统,凭借在电脑方面的天赋,在不到30岁的时候就成为了世界上最年轻的富豪之一。

他的父亲爱德华·扎克伯格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牙医,他的母亲则是一名精神科医生。扎克伯格的家庭在当地算得上是中产阶级了,良好的家庭条件加上父母开放而自由的教育方式,扎克伯格在计算机方面的天赋才得以充分发挥,而这些则为他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扎克伯格的父亲是一个崇尚科技的人,他认为科技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科技也可以有效地为人类服务,他的诊所中一直都使用最先进的科技产品。在扎克伯格出生的那一年,他的父亲耗资1万美元购买了一台电脑,虽然这台电脑的硬盘容量仅相当于现在的2.5%,而且这台电脑买回来之后也只发挥了打印发票的作用。到了1990年,能够与电脑连接的X光机生产出来之后,扎克伯格的父亲立刻为自己的诊所引进了一台,他也成为了最早使用X光机的医生之一。

扎克伯格父亲对新科技的浓厚兴趣自然也感染了几个儿女。扎克伯格很小的时候,对家里的音响产生了兴趣,想要弄明白为什么音响会“唱”出人的声音。有一天,他趁家人外出的时候,一个人偷偷地把音响拆开来研究。回到家的父母看到儿子的“破坏”,他们并没有训斥儿子的行为,反而询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是不是已经弄明白了音响为什么能够“唱”出人的声音?这样的做法相信没有几个中国父母能够做到。其实类似的情况扎克伯格的父亲小时候也做过,不过他拆开的是一台电视机,他想弄明白人是怎么“钻”到电视机里面去的,这也算得上是“有其父必有其子”了。

热衷于新事物的老扎克伯格对于儿女们稀奇古怪的想法很少反对,除非他们的想法过于不切实际,老扎克伯格才会提出自己的反对意见,他的反对当然也是有理有据。如果儿女们的想法充满新奇,他反而会不遗余力地支持。老扎克伯格这种发现并支持儿女长处的教育方式,让他的四个子女在日后都成就非凡,而其中最为杰出的当然是马克·扎克伯格——他唯一的儿子。

老扎克伯格一直认为,不应该强迫儿女按照自己制定的路来走,也不要试着引导他们的生活,而是应该发现孩子们的长处是什么,然后加以支持。这样他们就会对自己的爱好更加富有激情,而激情无疑是一个人获得成功最有效的助推器。

老扎克伯格是这么想的,也一直这么做。他们夫妇对于孩子的选择做得最多的就是支持,但是也给他们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要把自己选择的事情努力做好,这也是对他们唯一的要求。

从一件小事上可以看出,老扎克伯格对子女们的支持有多么不遗余力。在扎克伯格小的时候,《星球大战》这部电影正在热播,扎克伯格在看过这部影片之后,就萌生自己拍电影的想法,并向父亲提出想要一部摄像机。小扎克伯格这一想法并不被姐姐和妹妹看好,她们认为他这是在胡闹。但是父亲老扎克伯格却出乎意料地支持儿子拍电影,并给他买来一部手持摄像机。

随后,小扎克伯格就扛着这部摄像机开始拍摄自己的电影了。扎克伯格把自己的第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影片拍成了恶搞片,影片也只是播放给家人观看,而在观看影片的时候,滑稽恶搞的片子把三个姐妹逗得前仰后合,就连吃饭的时候还在笑个不停。

幼年时期的历练往往会对一个人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小扎克伯格的经历也印证了一句话——“孩童时的历练铸就了一个人克服困难的利器,也打造了其摆渡人生的桨橹。”对于家长来说,支持孩子的历练,培养孩子接受挑战的勇气,对他的奇思妙想给予支持,对他天真无邪的想象力给予保护,要远比把他放在温室里更有助于他的成长,老扎克伯格在这一方面堪称专家。

正是因为老扎克伯格对子女那些稀奇古怪想法的保护,让他们可以毫无顾忌地来检验自己的那些奇思怪想,所以他们童年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这些锻炼成为了他们成长过程中宝贵的经历,也为他们日后取得非凡的成就打下了基础。

扎克伯格的大姐兰迪·扎克伯格,毕业于哈佛大学(没有像弟弟一样中途辍学),精通心理学。在弟弟创业的时候,兰迪曾一度是Facebook市场总监和发言人。但是不知道出于什么样的原因,也许是不想总处于弟弟的光芒之下,她在2011年离开了脸谱网,随后创立了自己的公司。现在的兰迪还在做电视真人秀,而且她还上过“美国前50数码玩家榜”,可以说是一个魅力与能力都很出众的姐姐。

二妹唐娜·扎克伯格则是美女学霸,是美国名校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生,她的毕业论文主题是论古希腊的两个诗人,这样的才华也只能让人艳羡了。二妹唐娜和马克有很大不同,她对生活比较讲究,不像弟弟那样总是给人以“邋遢”的感觉。从普林斯顿毕业之后,她创办了自己的美食网站,经营得有声有色。

小妹艾瑞尔·扎克伯格也不甘人后,大学读的是IT专业,毕业之后曾在谷歌就职,后来被硅谷最知名的风投公司KPCB看中,成为这个团队的合伙人之一。

这样的家庭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精英之家,而这一切与老扎克伯格开明、自由的教育方式密不可分。但是在很多人向他取经的时候,老扎克伯格则说自己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教育方式,只是在孩子身上多花了些时间而已。虽然子女们都成就非凡,但是老扎克伯格却依然守着自己的牙科诊所,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如此低调的富豪父亲,如此奇特的富豪之家也确实别有一番风味。

2.医生家的电脑神童

和所有的父母一样,爱德华·扎克伯格也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比如律师或者医生,他想让马克·扎克伯格以出众的口才来获得成功。但是事与愿违,出生在5月14日的马克·扎克伯格好像被不靠谱的星座学说言中了,他们认为在这一天出生的人不善言辞、容易紧张,而马克·扎克伯格确实很容易紧张,尤其是在面对镜头和公众的时候,他的脸上总是挂着些许紧张。但是就是这个不擅长社交的天才,最终却创建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交网络,这不得不说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在发现自己的儿子不会成长为一名律师之后,爱德华·扎克伯格就开始寻找儿子的其他兴趣,最后他发现儿子对电脑很痴迷。在那个年代,即便是对马克·扎克伯格这样的家庭来说,电脑也是奢侈品。但是看到儿子对电脑很感兴趣,老扎克伯格不但不感到为难,反而非常高兴。因为在他看来,电脑在未来将会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而且电脑会极大地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如果儿子能够从小学习电脑,将会为他的成长提供极大的帮助。最后,老扎克伯格几乎是拿出了所有积蓄,为四个姐弟一人添置了一台电脑。这种早期的个人电脑的键盘就像是一台打字机,显示屏非常小,而且还是像半球一样凸出来的屏幕。在操作电脑的时候,就像是在操作一台笨重的打印机。

电脑买回来之后,小扎克伯格非常兴奋。不过老扎克伯格很快发现,儿子感兴趣的不是电脑游戏,而是电脑游戏到底是怎么运行的。这一发现让老扎克伯格吃惊不小,因为在电脑买回来的时候,老扎克伯格还有些担心儿子会迷上游戏,现在看到儿子着迷的是游戏的运行程序,老扎克伯格感到很意外。虽然老扎克伯格大学期间学的并不是计算机专业,对编程也不是特别在行,但是还是担当起了儿子编程的临时老师。

不过,很快老扎克伯格就发现儿子在编程方面有着异于常人的天赋,没过多久,他发现自己的水平根本无法满足儿子的需求。随后老扎克伯格就为儿子买来了有关基本编程的书籍,这些被别人当做天书一般的书籍,在小扎克伯格的眼里却特别有吸引力,并且完全靠自学读完了书籍里的内容。这个时候,老扎克伯格觉得儿子在编程方面有着超人的天赋,所以就打算重点培养儿子的编程能力。

自学了两年编程之后,小扎克伯格进入了中学,他对中学的课程没什么兴趣,经常忘记完成学校的作业,但是对编程还是一如既往地热爱。对于儿子的这些行为,老扎克伯格没有指责,反而为小扎克伯格请了一位软件工程师教他编程的技能。这位软件工程师叫大卫·纽曼。在接到老扎克伯格的邀请之后,大卫·纽曼并没有把小扎克伯格放在心上,他认为,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对电脑恐怕只是初步的了解,也就是懂得开机、关机,或者是懂得一些简单的操作而已。但是当大卫看到坐在电脑前聚精会神学习编程的小扎克伯格的时候,他惊呆了,因为编程是一件非常枯燥的工作,他很难想象像小扎克伯格这个年龄的孩子能够耐得住性子,一动不动地坐在电脑前练习编程。

没过多久,小扎克伯格惊人的学习速度让大卫也觉得很吃力,他就建议把小扎克伯格送到专门的电脑学校去学习编程。而小扎克伯格在这个时候已经可以独立编写较为复杂的程序,甚至开始尝试自编工具软件了。

小扎克伯格想要编写的第一个工具软件是要把家里的电脑连接起来,后来他的家人们把这个软件叫做“扎克网”。在小扎克伯格把这个想法告诉家人的时候,他的姐妹们认为他在胡闹,一家人住在一起,需要的时候互相喊一句不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搞这么复杂的事情。但是小扎克伯格却一门心思想要完成自己的第一个作品,并没有把姐妹们的话放在心上。

很快,扎克伯格就把这个叫“扎克网”的程序编写了出来,程序编写完成之后,小扎克伯格把家里的电脑以及诊所的电脑都连接了起来。这样,不光家里人可以坐在自己的屋子里聊天,诊所里来了病人,接待员只要在电脑上敲几个字,老扎克伯格在房间里就能知道了。电脑连接起来之后,老扎克伯格再也不用忍受接待员大呼小叫的骚扰了。

由于是第一次独自编写程序,难免会出现漏洞,老扎克伯格曾说过:“这个程序存在漏洞,而且经常出现崩溃的情况,但是我们还是用了一年,这个即时通讯给我们带来快乐和方便。”值得一提的是,小扎克伯格搞出这个“扎克网”一年之后,美国在线才正式发布它的即时通讯软件,而微软推出MSN、腾讯推出QQ则比“扎克网”晚了三年。虽然这个软件只用了一年,但是这一举动也足以显示出马克·扎克伯格在电脑方面的超前意识,也充分展现了他在电脑方面的洞察力。

当然,编写程序是一个耗费时间的工作,为了写出一套程序,往往需要一个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对程序进行修改、调试,这对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小扎克伯格却展现了他非凡的毅力。

当然,小扎克伯格在这个时候毕竟还是一个孩子,所以好玩的天性时有显露,不过他的好玩也只是通过电脑来做一些恶作剧去捉弄自己的姐妹们。他有时候会侵入到小妹唐娜的电脑里,然后在唐娜的电脑屏幕上打出“你的电脑已经被病毒控制,再过30秒将会自行爆炸”,然后屏幕上就会出现倒数的计时器。坐在电脑前的妹妹通常会被吓得跳起来,大喊着“马克”,跑到楼下找哥哥求救。等到了哥哥的房间里,看到的是笑得倒在床上的马克,这时候唐娜才知道被哥哥捉弄了。

当然,马克·扎克伯格并不是除了电脑就一无所知,在家人和朋友眼里,他简直就是一个全能选手。除了有非凡的电脑才能,在学校里他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虽然经常不做功课,但是成绩依然出众),他就读的学校是当地的常青藤附属中学;他是所在学校击剑队的队长;他还热爱古典文学,对奥赛德、伊利亚特等史诗可以信手拈来……和周围那些同龄人比起来,小扎克伯格在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展露出自己“神童”的一面了。

3.电脑神童初露锋芒

在大卫·纽曼无法再指导儿子编程之后,老扎克伯格接受了他的建议,把小扎克伯格送到了小镇附近一所叫仁爱学院的大学去学习计算机。小扎克伯格每周四晚上来这里上一堂课,每次都由老扎克伯格亲自接送。在送小扎克伯格进学校学习的时候,计算机的授课老师还以为是老扎克伯格来这里听课,看着旁边的小扎克伯格,老师说道:“您不能带着小孩子来上课,这样会影响其他人的。”爱德华·扎克伯格笑了笑,对老师说道:“我想您是误会了,来这里听课的是我的儿子,我是来送他的。”老师看了看小扎克伯格,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还是点了点头。

不过到了课堂上,老师才发现这个十几岁的孩子并非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他发现小扎克伯格不像其他的小孩子,让课堂上其他的东西分散了注意力,而是完全集中在老师教授的知识上。老师讲解的每一条代码,编程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漏洞有哪些,小扎克伯格都会记得清清楚楚。另外,一旦发现自己不懂的内容,小扎克伯格会立即追问,有时候他追问的问题,在一些成年人的眼里都是很深奥的难题。这位老师才真正认识到了小扎克伯格在电脑方面的天赋,而且一再赞扬这个神童。

很多天才都有偏执的一面,马克·扎克伯格身上也存在这种特质,而且在幼年的时候就已经显现了出来。对于同年龄段的孩子,如果想要说服他们或者组织他们去做某件事,只要很果断地对他们说“不”就可以了。但是这样的说辞对小扎克伯格却没有丝毫作用,要想说服小扎克伯格必须拿出实质性的证据,或者让他自己亲身经历一番,否则他绝对不会轻易表示认同。对于这个严谨而执拗的孩子,马克·扎克伯格的母亲曾担心他沉迷于电脑会自我封闭,而且她还曾反对过儿子过度接近那台电脑。因为她想自己的儿子能像普通的孩子那样,有一个正常的社交关系,能够和普通的孩子一样淘气、玩耍,她害怕儿子过于迷恋电脑而影响了他的健康成长。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马克的母亲并未发现儿子因为电脑而出现心理疾病。马克虽然酷爱电脑,而且性情里有些偏执,但是孩子喜欢恶作剧的天性却一点不比其他同龄人少,而且他的恶作剧比同龄人显得更加高端。在2000年元旦的夜里,马克和姐姐兰迪一起通过电脑切断了家里的电闸,在一片漆黑里,他们的父亲大呼家里的电脑中了“千年虫”病毒,但是在看到一对儿女憋着笑的样子,老扎克伯格才明白肯定又让两个小鬼捉弄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马克·扎克伯格的电脑水平也不断提高,到了中学的时候,他的电脑水平已经比周围的同学高出了许多。一个很明显的表现就是,当他的同学们还在研究游戏如何通关的时候,扎克伯格已经开始着手改进游戏了,而且游戏也成为了扎克伯格与同学交流得最多的话题。

有一次,马克·扎克伯格听到几个同学在讨论某一款游戏,讨论其中的关卡应该怎么通过。这款游戏他不久之前刚刚玩过,不过由于太简单,他玩了一次之后就扔在了一边。但是看到同学们在讨论这款游戏,也就凑了过去,把自己的经验和同学们分享了分享。回到家之后,几个同学按照马克·扎克伯格的建议再玩这个游戏,通关变得非常顺利。这次之后,周围的同学对马克·扎克伯格显得特别热情,经常找他讨论游戏,而这时候他就会显得非常兴奋,与平日里略显冷漠、生硬的他大不一样。

后来扎克伯格还将小伙伴电脑中的游戏进行了修改,在修改的过程中他还借鉴了从妈妈那里学来的心理学,使得游戏的趣味性与挑战性大大提升。对电脑游戏的修改,一方面满足了同学们对游戏趣味性与挑战性的需求,同时也让扎克伯格迅速与同学们打成一片,而且也间接锻炼了他的编程能力。

在中学的那段时间里,扎克伯格有很长一段时间迷恋上了对电脑游戏的修改、翻新,到了后来,扎克伯格的母亲也开始帮着儿子对游戏进行修改。当然,他的母亲并不是在电脑技术上提供帮助,而是在设计游戏环节的时候,给出一些心理方面的建议。但是在和儿子一起设计游戏环节的时候,扎克伯格的母亲惊喜地发现,他对同龄人的心理居然把握得非常准确。因此,经过他修改的电脑游戏,总能在关键的时候提起玩家的兴趣,让他们不断接受挑战。没过多久,扎克伯格会修改游戏的消息就传了出去,他的朋友和朋友的朋友纷纷来找他给自己修改电脑游戏。虽然修改电脑游戏会耗费扎克伯格不少时间,但是他却对此乐此不疲,而经他修改的游戏也从来没人让朋友们失望过。

如果扎克伯格能够沿着这条路走下去,那么他很可能会成为一名不错的游戏设计师。但是很显然,扎克伯格的志愿并不在此。在他升入高中以后,就不再满足于这些简单的修修补补,而是开始自己设计一些实用的软件。

高中时期,扎克伯格在计算机方面最为出色的成绩是与朋友一起开发了一款名为“Synapse”的MP3播放插件。这款软件可以根据使用者的歌单来分析使用者喜欢哪一类音乐,然后根据使用者的喜好自动生成播放列表。

这样的功能在当时来说绝对是超前而强大的,但是在设计出这款软件之后,扎克伯格并没有用它赚钱,而是把软件放在了网上,供人们免费下载。结果这款软件很快传播开来,扎克伯格也因此而名声大噪,多家媒体争相报道这位只有17岁的少年。扎克伯格和他的朋友也迅速引起了包括美国在线和微软在内的众多知名公司的注意,微软更是直接开出了近百万美元的年薪来招纳扎克伯格。当扎克伯格的朋友因为这个消息兴奋得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扎克伯格却干脆地拒绝了他们的要求。这一匪夷所思的答复让众多IT界的精英大跌眼镜,但是扎克伯格却像往常一样继续着自己的生活,就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多年以后,在一次采访当中,有人问起他当时为什么会拒绝这些公司的邀请,扎克伯格的回答更让人惊讶,他说道:“之所以会拒绝他们,是因为在他们要求会面的那个时间,我没有办法起床。”不过事实是否真的如此,还是一句戏言就不得而知了。

4.牛得一塌糊涂的室友

年仅18岁的扎克伯格拒绝了微软公司的高薪聘请,这个决定在当时让很多人大跌眼镜,但是现在看来,扎克伯格的这个决定无疑是正确的。扎克伯格本人是一个崇尚自由的人,如果当时接受了微软的邀请,虽然他本人在强有力的技术、人力、资金等方面支持下可能会设计出更具实用性的软件,但是这些东西毕竟要在微软的框架内完成,这对于喜欢自由发挥的扎克伯格来说无疑是戴上了枷锁,他的创作热情也势必将大打折扣。另外,服务于他人的公司,设计出来的软件也必定会打上这些公司的标签,如此一来,也就没有了今天的马克·扎克伯格和Facebook。

十几岁的少年拒绝了全世界最知名的软件公司,这在任何人看来都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但是扎克伯格却真的做出了这一“不合理”的选择。然而事实往往就是这样,那些看似不合理的事情到最后却会带来出人意料的结果。而且喜欢自由自在的扎克伯格在这个年龄段也确实不适合去这些公司接受束缚,所以他选择了求学深造。

2002年秋,长着一张娃娃脸,顶着浓密棕色卷发的扎克伯格来到了哈佛大学,灰色T恤、蓝色牛仔裤和一双凉鞋,配上略显呆滞的表情,让扎克伯格显得有些另类。而这一身装扮后来竟成了扎克伯格的标志性着装,即便是在冬天,他也经常穿一双橡胶凉鞋。哈佛是全美最为知名的高等学府之一,也是全世界的顶尖学府,可以说是精英们向往的圣地。哈佛为学子们提供了最为自由的学习环境,众多精英的天赋也确实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这种自由的学风也正中了喜好自由的扎克伯格的意。

进入哈佛之后,扎克伯格再次做出了出人意料的决定——他没有选择自己擅长的计算机专业,而是选择了心理学专业。其实细想一下,扎克伯格选择心理学专业也不难理解。一方面,扎克伯格的母亲是一名心理医生,他从小耳濡目染;另一方面,扎克伯格虽然不擅长交际,但是他却很渴望与人交流。而扎克伯格认为,只有了解到了别人心里在想什么,交流才会变得更顺畅。当然,扎克伯格虽然选择了心理学,但是他依旧沉浸在电脑世界之中,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坐在电脑面前钻研、学习。即便在满是精英的哈佛大学,扎克伯格在电脑方面过人的才能也迅速展现了出来,他身上那些独特的魅力也吸引了一众志同道合的好友。

进入哈佛之后,扎克伯格住进了名为柯兰的宿舍楼里,他的寝室号码为H33。这间寝室是整栋宿舍楼里最小的套间,套间分为两个卧室,卧室小的只能放下一张上下铺的床和一张小书桌,扎克伯格就是在这么狭小的空间里做出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交网站,而且从这最小的套间里还走出了几名亿万富翁。

当时和扎克伯格同住一间卧室的年轻人叫克里斯·休斯,大学期间主修同志文学和历史。克里斯·休斯是一个非常有理想的人,而且能力出众,在Facebook初创时期,他曾是网站的发言人,而且对于网站的设计、管理等方面也给扎克伯格提供了不少意见。虽然克里斯在2007年离开了Facebook,但他确实是Facebook最早的创始人之一。

在2008年,克里斯·休斯还担任了奥巴马总统候选团队的在线主管,创办“我的奥巴马”网站,帮助奥巴马赢得了更多年轻人的支持。有人曾说过奥巴马是美国第一位互联网总统,对于这一称呼,克里斯功不可没。

在入学的时候,两个人并没有想到自己未来对世界的影响会是如此之大,当时两个人更在意的是如何把那张上下铺的床拆了,因为两个人都不喜欢这种上下铺的床。最后两个“天才”总算把上下铺改成了两张单人床,虽然让原本就很狭小的空间变得更加拥挤,但是两个人却感到轻松了很多。

住在他们隔壁的是达斯汀·莫斯科维茨和比利·奥尔森,莫斯科维茨是一个非常有经济头脑的年轻人,在大学期间主修经济学。他比扎克伯格晚出生八天,在哈佛的时候经常顶着有些搞笑的爆炸头。莫斯科维茨是Facebook第一位首席技术官,后来还成为了Facebook的工程副总裁,他也是Facebook的第三名员工。

2008年,莫斯科维茨离开了Facebook,创办了一家开发在线协作和信息分享的软件公司Asana,并在2013年被选为全美最年轻的亿万富豪。莫斯科维茨虽然在2008年退出了Facebook,但是直到今天,他仍然是Facebook的大股东之一,而且他当初创业的资金,也是靠出售Facebook的股份来筹集的。

在这四个人中,比利·奥尔森的成就比较小,但是他天性乐观、喜欢搞怪,是一名不错的业余演员。而且Facebook最初的创意,有一部分就是奥尔森提出来的。

与三位室友相比,扎克伯格在社交方面确实有不小的差距,而且不熟悉扎克伯格的人还以为他是一个特别冷漠的家伙,因为扎克伯格的脸上总是出现介于害羞与傲慢之间的神情,让人捉摸不透。但是他的三个室友在相处中却了解了这个电脑天才,知道他只是不擅长交际,却也很乐观、幽默。当然,如果遇到扎克伯格感兴趣的话题,他就会滔滔不绝,说个不停,别人反而很难插进去话。如果不是他感兴趣的话题,他往往会用简单的话语敷衍,有时候仅仅是“哦,是”等单个词。由于不喜欢谈论不感兴趣的话题,在这样的场合中,扎克伯格有时候也会出现神游天外的情况——对别人的话充耳不闻,脑子里反而想着自己在编写的程序。

另外,和爱因斯坦、比尔·盖茨这些天才一样,扎克伯格在生活上也是不修边幅,比较邋遢。在他的书桌上和室友的书桌上,经常会有他喝完的啤酒瓶,或者吃完零食的袋子,而他自己却从不收拾。有时候,莫斯科维茨的女朋友会过来帮忙收拾一下。当然,他的几个室友也差不多是这种情况。有一次,扎克伯格的母亲来学校看儿子,当看到宿舍的脏乱之后,连连向莫斯科维茨道歉,说扎克伯格在家的时候有保姆照顾,所以他不懂得照顾自己。

按理说,这些不修边幅、不注意细节的室友很难得到别人的认可,但是这四个室友却相处得很融洽。而且扎克伯格这个不擅长社交的人,却隐约成为了他们的领导者。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扎克伯格过人的才能;另一方面是因为扎克伯格独特的魅力,低调、乐观,有些玩世不恭,但是又有着很强的亲和力,所以跟他接触一段时间之后,几个室友就被这个大男孩吸引住了。

对于扎克伯格做的一些项目,几个室友也很乐意参与其中,并给出自己的意见。当然,这三个室友起初对电脑并没有那么大的兴趣,但是在扎克伯格的影响下,他们也逐渐爱上了电脑。莫斯科维茨自学了编程,还是天才级别的,所以后来才成为了Facebook的首位技术官。而且对于什么样的在线服务对顾客更有意义,如何能够让网站更有吸引力,莫斯科维茨有着天然的敏感,他对扎克伯格的项目着实提供了不少好的建议。休斯原本对于编程并不感兴趣,但是在他们的影响下也加入其中,而且很快就到了痴迷的程度。当然,奥尔森也是如此。

在牛人辈出的哈佛校园,柯兰宿舍的几个大咖逐渐在哈佛校园掀起一股“风浪”,而扎克伯格的大名也在不久之后传遍了整个哈佛,虽然并不是什么好名声,但是大家都知道哈佛继比尔·盖茨之后,又出了一位电脑天才。

5.“代码猴子”与哈佛选美网站

T恤、牛仔裤、凉鞋是扎克伯格一贯的穿衣风格,也可以说是他的标志。在哈佛读书的时候,扎克伯格还经常穿一件印有“代码猴子”字样的T恤。事实上,扎克伯格虽然选择了心理学,但是依然热衷于编写各种程序。不过那时候扎克伯格编写的都是一些简单、好玩的程序,有一些是用来帮自己应付考试的软件。

扎克伯格在大学期间选修过一门叫“奥古斯时代艺术”的课程,但是他却压根没有去上过课。等到临近考试的时候,扎克伯格才拿出这本书,把课程上的图像生成图片,整理之后上传到局域网上,然后再通过邮件把链接发给了选修这门课程的同学。这些同学们登录局域网之后,即根据自己的认识对这些图片进行评论。最后,扎克伯格对这些评论进行整理、研究,就这样,从来没有上过这门课的扎克伯格竟然通过了考试。

到了2003年,扎克伯格已经是哈佛二年级的学生了。进入大二之后,扎克伯格编写了一个叫“课程搭配”的软件,这个软件的编写花费了扎克伯格一周的时间。在编写这个程序之前,扎克伯格把一个两米长的大白板搬进了宿舍。这样的白板通常是编程人员用来激发灵感,或者把自己心里想的程序暂时记载在白板上,然后再搬到电脑上来验证。

扎克伯格在编写“课程搭配”的时候就是这样,经常拿着记号笔在白板前面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他在这块白板上把“课程搭配”软件的一些方程式和符号写下来,或者画出一些在别人看来是乱七八糟的线条。在编写投入的时候,他一会上前写几个方程式,一会后退抱着胸认真思考着,等有人来的时候,他就得把白板推到前边来腾出过道。当来人走过去之后,他就把板子再推出来继续演算。当然,两米多长的白板没法放在卧室,扎克伯格只能把板子放在客厅里。

对于这个白板,莫斯科维茨的印象非常深刻。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他曾说过:“马克非常喜欢那块白板,他经常把自己脑海里的那些刚刚形成的雏形放在白板上,把自己的想法呈现在白板上。当他不在白板前写方程式的时候,就会坐在电脑前把自己的方程式进行推演、验证。在做软件的时候,他经常这样,乐此不疲。”

扎克伯格在做这个“课程搭配”的时候只是抱着好玩的心态,来为自己找些乐子,所以项目整体上看还略微有些幼稚。哈佛的同学通过这个程序在扎克伯格设计的网页上点开一门课程,就可以看到有谁选择了这门课程,然后再点击一下这位同学的名字,就可以找到这位同学选择了哪些课程。

扎克伯格设计这个软件的时候,是为了帮助哈佛的学生选课,但是他们在使用的时候却变成了另外一种情况。哈佛的学生,尤其是男学生用这个软件来查看自己中意的女同学选了哪些课程,然后自己也跟着选择这些课程,“课程搭配”俨然成为了他们“泡妞”的神器。不过这个软件在上线之后也确实变得很火爆,因为它这种开放而自由的选课方式,十分符合哈佛学生的需求。因此在上线之后,很快就有数百名学生使用了它。

这款软件的火爆,让扎克伯格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也让哈佛的学子认识到了这个电脑怪才的不凡。在这期间,扎克伯格还设计了一款叫“哈瑞·刘易斯的人际六度空间”的软件。哈瑞·刘易斯是哈佛的计算机教授。扎克伯格把哈佛校报上关于刘易斯教授的文章摘了出来,再根据这些文章来分析刘易斯教授的人际关系,然后把关于刘易斯的这些文章作为基础,以此来展开相关的人际网。如果想要查询一个人跟刘易斯教授有什么关系,只要把他的名字输入进去,软件就会自动绘出这个人与刘易斯教授的关系,当然,这个人必须是哈佛校内的人员。

其实从“课程搭配”“哈瑞·刘易斯的人际六度空间”这两款软件我们就可以看出来,通过图片、评论、文章等来寻找人际关系,这些Facebook的元素已经开始在扎克伯格设计的软件中体现出来,只是那个时候完整的概念还没形成。

在这年的10月,扎克伯格还创立了Facemash网站,这是一个“Hot or Hot”的应用程序,也是Facebook的前身。

而Facemash能够上线则仅仅是因为一场恶作剧,当时的扎克伯格不知道是因为什么事情变得异常烦闷,也不知道是因为失恋了,还是因为被朋友冷落了,总之他就像是一只充满气的气球,涨得难受,千方百计寻找发泄的途径。

一天晚上,喝了几罐啤酒的扎克伯格打开了自己的手提电脑,然后就开始飞快地敲击键盘,寻找发泄的目标。几分钟之后,一个念头闪现在他的脑海里:入侵哈佛的宿舍楼,根据里面的“花名册”,把宿舍楼里学生的照片下载到自己的电脑里。

说干就干,哈佛的网络管理算是比较严密的,但是却挡不住扎克伯格。他首先入侵的是自己所在的柯兰宿舍楼,没费吹灰之力就把整栋楼所有的照片下载到了自己的电脑里。在随后的几个小时里,扎克伯格“扫荡”了哈佛的另外几栋宿舍楼,除了两栋很难搜到照片的宿舍楼幸免于难外,有9栋宿舍楼的照片被扎克伯格搞到手。

看着各式各样的照片,扎克伯格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一些,然后他继续自己的工作,按照“花名册”他标出了这些学生的姓名、体重以及其他一些信息。在他忙碌的时候,同寝室的几个室友发现了他的行动,也加入了进来。惯于搞怪的奥尔森提出了一个建议,编写一个程序,把这些学生的照片放到网上,然后让哈佛的学生对两个同性进行评价、打分,评出哈佛校园的一哥一姐。

其他几个人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他们说干就干,花费了几个小时的时间,Facemash就这样被他们搞了出来。完成网站之后,几个家伙又打开几罐啤酒庆祝了一番。也许是意识到了自己的行为有些不妥,所以扎克伯格并没有把网站的链接发给太多人,只是给了一些比较不错的朋友。但是事情的发展很快就超过了扎克伯格的想象,Facemash上线仅仅5个小时,就有数百名学生登录了网站,对上面的2万多张照片进行了打分、评价。十几个小时之后,哈佛的计算机服务部门检测到了不正常的流量,于是开始追查原因,最后发现是扎克伯格搞的鬼,然后就冻结了他的电脑账号。

原来,扎克伯格隔壁寝室的一名学生在关注了Facemash之后,发现自己在一段时间里被评为了人气最高的男生,于是就把网站的链接分享给了其他朋友,结果一传十、十传百,访问Facemash的人呈现出了井喷式的增长。

关注的人气上来之后,扎克伯格的麻烦也来了。哈佛大学的两个女子组织——拉丁美洲女子组织和哈佛黑人女子协会向校方提出了投诉。他们认为扎克伯格创建网站,把学生的照片放在网上供人评价,是对女性极不尊重的表现。哈佛校报也对扎克伯格提出了批评,认为他这是“暴力黑客攻击”,还称他是“野蛮编程”。

随后,哈佛校方召集了Facemash几个相关人员,对他们进行批评,并宣布了对扎克伯格的处分——留校察看,而其他几个人校方却并没有给予处罚。但是扎克伯格对这一处分并没有放在心上,而且他也不认为自己是错误的。在后来的采访中他还说道:“这是一次很有价值的尝试,说不定还会扩展到其他学校去。”事实上,后来确实有不少学校模仿了扎克伯格的“哈佛选美网站”。国内的武汉大学在2012年就有学生搞出了“武汉大学Facemash”来选出最帅男生和最美女生。

Facemash虽然上线一天就被关闭,但是扎克伯格的大名却传遍了整个哈佛,只不过并不是什么好名声。但是在这个时候,扎克伯格已然清楚地认识到,人们对周围的事物有着莫名的关心,通过周围的这些事物可以把陌生人联系起来,创建这样一个网站的念头也开始出现在他的脑海里。

6.The facebook

留校察看不是一个很好的名声,但是扎克伯格对名誉、金钱天生就不在意。他曾说过,建造网站并不是为了盈利,把网站建得有趣要比挣钱更重要。这就是扎克伯格,玩世不恭而又蔑视平庸。所以,虽然他顶着一个留校察看的处分,但是却依然我行我素,做着自己喜欢的那些事情。

Facemash风波过后没多久,三名高年级的学生找到了扎克伯格。他们是泰勒·温科吾斯和卡梅隆·温科吾斯兄弟以及他们的朋友蒂维雅·纳伦德拉。温科吾斯兄弟是大四的学生,也是奥运赛舰艇队的主力选手,他们为哈佛大学赢得了很多荣誉,也算得上是哈佛的风云人物,尖子生中的尖子生。

温科吾斯兄弟和他们的朋友蒂维雅·纳伦德拉当时正在做一个叫“哈佛联谊会”的网站。他们认为哈佛的学生彼此之间认识的机会比较少,因此想要创建一个网站来方便哈佛学生之间结识彼此。他们想要的网站构架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约会,一个用来联谊。哈佛的学生在网站上注册之后,可以把自己的照片、个人信息、兴趣爱好等放在自己的主页上,以此来吸引其他学生的注意,或者找到情投意合的人,这是他们做这个网站的目的。

不过,温科吾斯兄弟和蒂维雅·纳伦德拉都不懂编程,而原先负责程序的学生因为一些事情退出了这个项目,所以他们急需新的编程高手加入。在Facemash风波中,他们看到了扎克伯格在电脑方面出众的才华,于是就邀请扎克伯格加入他们的项目。扎克伯格对这两兄弟也有所了解,只是平时大家所处的圈子不一样,所以并没有交集,但是在听了两兄弟的构想之后,爽快地答应了他们。

确定合作之后,两兄弟把以前做出的部分交给了扎克伯格,扎克伯格也答应他们尽快做出技术方案。但是在做了一段时间之后,扎克伯格越来越清晰地感觉到,自己应该做属于自己的网站,因此就没有把技术方案交给温科吾斯兄弟,这时的他已经有了甩开温科吾斯兄弟独立创建网站的想法。

后来,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自己的一个好友爱德华多·萨维林,他们是在哈佛犹太学生联谊会上认识的,因为两个人的气质比较相符,有许多共同的话题,所以很快成为了好朋友。爱德华多家境很好,而且他自己也很有经济头脑,高中时期就通过石油交易挣到了30万美元。当他听了扎克伯格的想法之后,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项目,而且他相信,扎克伯格在电脑方面不会让他失望,于是爱德华多主动提出负责这个网站的启动资金。很快,他就往扎克伯格的账户里打了1000美元,扎克伯格也承诺,爱德华多拥有这个网站30%的股份,他自己占70%。

2004年1月11日,扎克伯格向域名公司支付了85美元,注册了“The facebook.com”一年的域名使用权(那个多余的The在第二年的9月份才被他们拿掉),他们还从纽约州租好了服务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2004年2月4日,The facebook正式上线了。网站上线之后,扎克伯格自己先注册了4个账户,其中前三个用来测试网站能否正常运行,第四个自己用,第五个和第六个分别是克里斯·休斯和达斯汀·莫斯科维茨,第七个就是爱德华多。

在确定网站可以正常运行之后,几个好友把网站的链接以邮件的形式发给了柯兰宿舍楼的左邻右舍们。柯兰宿舍楼大约有300人左右,邮件发出去没多久,就有几十个人注册成为了用户。随后,注册人数开始大幅增长,上线不到一周的时间就有1000多人参与了注册。这个网站很快在哈佛引起巨大的轰动,不光是学生,连教职工也参与了进来,他们每天都要数次登录自己的账号,分享自己发现的有趣的事情、图片,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好友。

对于网站的经营,扎克伯格当时并没有放在心上,他做出这个网站是因为觉得有趣、够酷。但是爱德华多则认为他们应该成立公司来管理这家网站了,在和扎克伯格商量之后,也就是网站上线三个月后,爱德华多把The facebook注册成了一家有限责任公司。

The facebook的爆红引来温科吾斯兄弟的不满,他们认为扎克伯格剽窃了自己的创意。但是扎克伯格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自己的The facebook与温科吾斯兄弟的“哈佛联谊会”根本就是两回事。“哈佛联谊会”只是为了方便哈佛的男同学和女同学交往,而The facebook则是在构建新的人际关系,两个观念根本就不存在相似性。但是温科吾斯兄弟和蒂维雅·纳伦德拉则始终认为扎克伯格是一个“小偷”,而且还很卑鄙地阻碍他们的网站上线。

双方从The facebook上线开始就大打口水仗,最后温科吾斯还聘请了律师将The facebook和扎克伯格告上了法庭,最后以扎克伯格付给温科吾斯兄弟6500万美元为代价,双方才结束了这场争论。

对于扎克伯格是否窃取了温科吾斯兄弟的创意并没有明显的证据,但是拖延“哈佛联谊会”上线则确有其事。在诉讼期间,扎克伯格在网上的一部分聊天记录被搜了出来,在聊天记录里他曾清楚地说过要做一些事情搞掉那个网站。这些聊天记录也暴露了扎克伯格性格中阴暗的一面——背后伤人。

不管怎么说,The facebook正式上线了,虽然在当时只允许哈佛校内的人员注册,但是它的发展潜力已经实实在在表现了出来。使用The facebook的人数大大超出了扎克伯格的想象,The facebook这个“国度”的膨胀速度也让世人震惊,而扎克伯格则成为了这个“国度”里的年轻国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