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合作社产业扶贫贵在机制创新

激情,在脱贫攻坚一线挥洒 作者:本书编写组


合作社产业扶贫贵在机制创新

人民网记者◎李彤

个人感言

30天的温暖和收获,让我从村民身上看到有种变革叫“摆脱贫困”,从基层干部身上看见有种责任叫“敢于担当”,从返乡人身上看到有种感动叫“乡土情结”。

从陌生面孔到亲切笑容、从站着看到跟着干、从写别人的故事到当成自己的事写,驻村工作和生活让我受益匪浅。在为扶贫事业贡献一份力量的同时,这又何尝不是一次重新认知生活、认识自我的人生历练。

当前,不少贫困村为发展产业新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对接财政扶贫资金的重要平台。由于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相近、种植传统和大户能人相似,合作社如何做到“一村一品”差异化发展,避免无序竞争“千社一面”,是农村发展经济、稳定脱贫值得思考的内容。

记者在广西北海市合浦县发现,该县在合作社产业扶贫上进行机制创新,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发挥龙头企业资金、信息优势,通过技术指导、统一回收农产品,缓解了贫困户生产发展的后顾之忧;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以村支书或支部委员为合作社带头人,让群众做的事、基层干部带头干,把人聚起来、富在产业上。

视频截图

在合浦县山东村榄子冲合作社,社员何道媛每天来得最早、走得最晚。平日劳动时与她搭话也不理睬,埋着头抓紧时间采摘辣椒。尽管一只手有伤残,但她采摘的数量总是比别人多。用她的话讲“合作社给人安全感,让日子过得更红火”。

合浦县的模式更像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不同阶段。在初期解决的是脱贫问题,相比较贫困户零散发展产业,合作社抵抗风险、能人带动效果更明显,对贫困户稳定脱贫作用更大;当合作社发展走上正轨、相对成熟后,通过政府规划引导、引进龙头企业,在合作社间进行整合,能够完善生态循环农业、做强产业规模、帮助脱贫致富。

不可否认,我国有些贫困地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同质化现象,除了社名不一样外,从规章制度到发展产业相互模仿的不在少数。更有些是为了脱贫而成立,但在选择产业、对接市场方面缺乏思路。

如何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脱贫攻坚中“稳定器”“新引擎”的作用?除了创新机制外,还要充分调动贫困户的参与积极性,完善合作社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仅让贫困户拿到固定的股金和劳务的薪金,还要能够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培育增收新模式。

农民专业合作社贵在“专业”、重在“人才”。仅靠村里几个种养大户的“土经验”,已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生产和管理要求,无法保障社员稳定收入。应在制度层面激励高校毕业生、企业家、农业科技人员等人才回乡下乡创业创新,将现代科技、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引入农村。

人民网记者李彤在劳动

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序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引导。尽管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撒手不管,更应积极引导、管理和服务。要明确合作社注册、指导和服务管理的部门,统筹规划发展方向、市场定位和具体举措,对规范运营、效益突出的给予表彰,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市场氛围,推动农业现代化路子走得更稳健,为贫困户持续增收提供保障。

驻村故事:易养则养易种则种 广西山口镇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