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宫之奇谏假道

中国古典散文精选注译:哲理卷 作者:傅璇琮 主编,邓安生,李玉奇 注译


宫之奇谏假道〔1〕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2〕。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3〕。一之为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4〕,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5〕,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6〕,大王之昭也〔7〕。大伯不从〔8〕,是以不嗣。虢仲、虢叔〔9〕,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10〕。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11〕,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絜〔12〕,神必据我〔13〕。”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14〕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15〕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16〕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17〕,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18〕,神其吐之乎?”

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19〕。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冬十二月,丙子朔〔20〕,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21〕。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

【注释】

〔1〕选自《左传·僖公五年》。宫之奇:虞国大夫。假道:借路。这里专指军队借路,通过别国领土。

〔2〕晋侯:指晋献公。名诡诸,前676年至前651年在位。复:又,指第二次。鲁僖公二年(前658),晋献公曾以良马玉璧向虞借道伐虢,灭虢邑下阳(在虞都之南)。虞:国名,周武王所封,为周大(tài音太)王之子虞仲的后代所居,其地在今山西平陆县东北。虢(guó音国):国名,又名北虢。周文王封其弟仲于今陕西宝鸡附近,号西虢。北虢是虢仲的别支,在今山西平陆。

〔3〕玩(wàn音万):习惯而不留心。指放松警惕。

〔4〕辅车:面颊与牙床。

〔5〕宗:同一宗族。晋、虞、虢都是姬姓国,周大王是它们的共同祖先。

〔6〕大(tài音太)伯、虞仲:大王的长子、次子。周以大(tài音太)王为始祖,其子三人,即泰(大)伯、虞仲、王季。

〔7〕昭:古代宗庙庙次,始祖的神位居中;子在左,称为昭;子之子在右,称为穆。大王于周为穆,穆生昭,故泰伯、虞仲称昭。

〔8〕大伯不从:大伯,即泰伯。他知道太王想传位给他的小弟弟季历,就和虞仲一起出走到荆越。泰伯自号句(gōu音勾)吴,成为春秋时吴国的始祖。

〔9〕虢仲、虢叔:虢的开国祖,王季的次子和三子,周文王的弟弟。王季于周为昭,昭生穆,故虢仲、虢叔为王季之穆。

〔10〕盟府:主管盟誓典策的机关。

〔11〕桓、庄:桓叔和庄伯。桓叔是晋献公的曾祖,庄伯是晋献公的祖父。鲁庄公二十五年(前669),晋献公尽诛同族群公子。

〔12〕享祀:祭祀。享,把食物献给鬼神。絜:同“洁”。

〔13〕据:依附。此指保佑。

〔14〕“皇天”二句:今见伪古文《尚书·蔡仲之命》。

〔15〕“黍稷”二句:今见伪古文《尚书·君陈》。

〔16〕“民不”二句:今见伪古文《尚书·旅獒》,“民”作“人”,“繄”作“其”。繄(yī音衣),语气词,用法与“其”同。

〔17〕冯:同“凭”,与“依”义近。

〔18〕馨(xīn音心)香:芳香气味。这里指黍稷。

〔19〕腊:年终举行的一种祭祀。这里用作动词。

〔20〕丙子朔:丙子日,这一天是(十二月)初一。

〔21〕丑:虢公之名。京师:周的都城。

【今译】

晋献公再次向虞国借道征讨虢国。虞大夫宫之奇谏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虞国必将随之灭亡。不能引发晋国的贪心,对敌寇不能掉以轻心。上一次允许晋兵借道就已过分了,还可以来第二次吗?谚语所说的‘面颊与牙床互相依存,嘴唇没了牙齿要受冷’,大概正可以用来说明虞与虢的关系了。”

虞公说:“晋国是我的同姓国,怎会害我?”宫之奇回答说:“泰伯、虞仲,都是大王的儿子。泰伯不从父命出走,因此没能继承王位。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儿子,当过文王的卿士,在王室有功勋,因功受封的典册藏在盟府中。晋连虢都将要消灭,怎么会怜惜虞呢?况且要说晋怜惜虞,(虞与晋的关系)能比桓叔、庄伯更亲近吗?桓叔、庄伯两族有什么罪,晋献公却拿他们作为杀戮的对象,不就是因为感到有威胁吗?至亲而以宠势相逼,尚且将他们杀害,何况以国势相逼呢!”

虞公说:“我祭祀鬼神祭品丰富洁净,鬼神一定会保佑我。”宫之奇回答说:“我听人说过:鬼神不亲附人,只依附德。所以《周书》上说:‘上天对人没有亲疏的不同,只保佑那些有德的人。’又说:‘黍稷等五谷祭品并不馨香,只有光明的德行才馨香。’又说:‘人们拿来祭祀的物品没有变,只有有德的人的祭品才算真正的祭品。’果真如此,那么没有德行,就会人民不和睦,鬼神也不会来享用祭品了。鬼神所依附的,只在有德的人。如果晋人灭掉虞国,使自己的德行发扬光大来向鬼神进献黍稷,鬼神难道会把吃下的黍稷吐出来吗?”

虞公不听宫之奇的劝阻,答应了晋国使者的请求。宫之奇带着他的宗族离开虞国,说:“虞国不能举行腊祭了。晋国灭虞就在灭虢的这次军事行动之中,它不必再举兵了。”……

冬季十二月,丙子日初一,晋兵灭掉虢国,虢公丑逃到周的都城。晋兵返回,在虞国住宾馆,于是趁机袭击虞兵,灭了虞国。

子罕以不贪为宝〔1〕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2〕,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3〕,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注释】

〔1〕选自《左传·襄公十五年》,题目是编者所加。子罕:宋国大夫。

〔2〕不可以越乡:指经过乡里时被盗贼劫夺杀害。

〔3〕里:周代以五家为邻,五邻为里。这里泛指乡里。

【今译】

宋国有人得了块璞玉,将它献给子罕。子罕不接受。献玉的人说:“我拿它给玉工看过,玉工认为是宝物,因此才敢拿它来进献。”子罕说:“我把不贪心当作宝物,你把玉当作宝物。假如你把玉给了我,你我就都丧失了宝物,不如我们各人持有自己的宝物。”献玉的人叩头禀告说:“小人我怀藏玉璧,不能经过乡里,请你收下以免我一死罢。”子罕把献玉人安置在自己的里巷内,叫玉工替他雕琢成美玉,使他富有了然后再让他回自己的家乡。

子产不毁乡校〔1〕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2〕:“毁乡校如何?”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3〕,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4〕?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5〕,不如吾闻而药之也〔6〕。”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

【注释】

〔1〕本篇选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郑国大夫,名公孙侨,字子产。执政二十余年,使处在晋、楚双重压迫下的弱小郑国获得安定,成为春秋时代著名的政治家。乡校:乡间的公共场所,既是学校,又是乡人聚会议事之处。

〔2〕然明:郑国大夫,姓鬷(zōng音宗),名蔑,字然明。

〔3〕忠善:尽心尽力为善。《说文》:“忠,敬也,尽心曰忠。”

〔4〕遽(jù音剧):急,迅速。

〔5〕道:同“导”。

〔6〕药:疗治,整治。

【今译】

郑国的百姓们常到乡校里闲逛,议论执政者的得失。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毁掉乡校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要毁掉乡校?老百姓早晚工作完毕回来到那里休息,议论当政者的好与不好,他们认为好的,我便实行;他们认为不好的,我便改正。这就是我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乡校?我听说只有尽心为善来减少怨恨,没听说靠耍威风来堵住怨恨。难道不能用耍威风来很快制止怨恨吗?但防怨就像堵塞河流一样,大决口所造成的灾害,伤害人必多,我就不能够拯救了,不如开个小口让河流畅通,不如我听取百姓的议论而医治弊病。”然明说:“我从今以后知道您的确可以成就大事了,我确实没有才能。如果真照您说的去做,那郑国就有了依靠,岂止我们这些做官的有所依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