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梦 我的梦

我们的梦想在飞翔:《与梦想握手》续篇 作者:郝利 著


中国梦 我的梦

汤玉武(7)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每个人都怀揣着属于自己的梦想。梦想源于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渴望掌声,渴望成功,渴望实现自身价值,于是我们奋起前行。最近“中国梦”这个词很火,习总书记说,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要让人民共享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中国梦是由13亿中国人的梦汇聚而成的,千千万万个“小梦”融合成中国的“大梦”。要实现中国梦,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个人梦想。

出生在中国向现代社会转型之始的20世纪80年代的我们,跟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成长起来,见证了这片神奇的土地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因此,生活的轨迹不可避免被刻上改革的烙印。单从求学经历而言,从小学的教材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到高考模式的改革,进了大学,培养方式和就业分配又有了改革。一切都是新的,没有案例、经验可以遵循,需要我们自己去尝试摸索。然而正是因为改革,才给了我们80后更多的机会,更大的梦想空间。我们可以自由发挥,打破常规,梦想也更加色彩斑斓,岁月因而充满更多的惊喜。可以说,我们这一代的个人梦是和中国梦一起成长的。

我的梦想起点是在自己的家乡,浙江省内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尽管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与我关联不大,但自己家族在那场浩劫中几经磨难,父辈被剥夺了各种人生发展机会,散落在北京、西安、河南各地,个人梦想无从谈起。即便到了20世纪80年代,在封闭的小山村里,依旧残留着一些旧观念,各种歧视依旧,现在想来甚至觉得可笑。父母因此把自己的梦想延续到了我身上,对我的要求简单而直白,做人要正直,要有出息。这让幼年的我开始有了自己的简单梦想,好好读书,要走出小山村,要事业有成。在成长路途中,由于得到了各种指导和帮助,我的求学之路一直走得比较顺利。而社会的变革,也给了我更多实现梦想的机会。这些经历让我在追梦的路上,学会感恩。有了感恩的心,心态就会更加满足和平和,才会更加从容面对追梦道路上的各种荆棘。

回想自己的求学生涯,一直是在变动中度过。小学六年级,为了考进一所更好的初中,我转校去了邻镇的一所小学,开始一个人在外的求学生活;中学结束,原本按照学区划分应该在当地的高中就读,由于县城里的重点中学招收重点班,于是就考到了这所高中。然而当我念到高二结束,新成立的省级重点高中全县范围内重新招考,于是高中最后一年我又进入了这所全新的高中。进了浙江大学,又恰好碰上学校新校区的建设,于是从之江校区搬到紫金港校区,然后又搬到了玉泉校区。这看似颇为折腾的求学经历,现在回头想想,倒应该说是一件好事:频繁的变动,环境的变更,更多的是让我学会如何能更快地去适应一个新环境。面对如今快节奏、多变的社会工作环境,我更要感谢求学经历中的这一特殊的收获。

虽然环境多变,但自己在这一路走来,追求梦想的努力一直没有改变。大学里的生活,一直是我人生中精彩的一页。想起大一时候的之江校区,在老旧的图书馆自习室如饥似渴翻阅借来的书籍,以至于错过寝室大门关闭时间而偷偷翻窗而进;大二在紫金港校区为了社团活动的如期开展而通宵赶制海报;大三在玉泉校区,加入了新世纪人才学院且有幸成为曹星老师的学生,聆听他的教诲,并与来自全省各所高校的同学互相沟通交流;到了大四本科毕业,自己也被保送至本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在研究生阶段,在导师的关心和指导下,自己得以接触多个房地产课题,为今后进入该行业工作打下了基础。这一切都将是我追梦路上难以忘怀的一页,收获了知识、朋友和成长,忙碌而又充实。

又回想起六年前,自己即将研究生毕业,面临是继续深造还是就业的选择。两个不同的选择,是两条不同的道路。自己所学的工程管理是一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专业,需要掌握土木工程专业技能并结合管理学的知识,还有很多细分的方向值得去研究学习。如果继续深造可以让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加深入,而选择就业,可以在社会大炼炉的实践中不断学习成长。在校园里的六年时间让自己在学识上收获许多,但实践技能还是欠缺许多。衡量再三,最终选择毕业工作,投身社会这所大学校中来。

我是个急性子,说话快,走路快,做事风风火火,相对于美丽温婉的杭州,我更向往大都市的快节奏。于是,毕业工作机会我的首选是上海和香港。说来也巧,在校园招聘时,我最后一直衡量取舍的两个Offer的工作地点竟然就是这两个城市。最终,我选择了现在的公司,一家具备房地产行业从住宅、商业、综合物业开发及地产金融完整行业链的跨国企业,从事地产投资开发工作,工作地点在上海。虽然现在的公司在待遇上不见得比其他企业高,而且内部规章条目繁多,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工作效率;但是企业内部的规范操作、学习平台及稳定性对于一个职场新人而言更为重要。由于是第一届管理培训生,公司在内部学习提升及岗位技能培训上也提供了很多机会,自己在本职工作之外还能接触到很多新的知识,很有充实感。由于企业基本定型,发展速度较慢,但是各方面比较成熟,抵抗外部风险的能力较大。像近几年国内房价不断攀升,国家几番出台调控政策,同时外部经济环境也较为严峻,次债危机、欧债危机轮番上演,房产形势也犹如过山车一般,而公司因为成熟的管理制度、良好的风险管理能力及金融实力,这几年表现一直比较稳健。这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当初的选择。

于总部管理商学院培训

或许,我注定要跟美丽的西子湖结缘。由于杭州公司的成立,一年后,我又回到了杭州。在杭州公司,我的工作内容主要是负责土地市场研究、经济测算、目标地块竞购以及资产管理。这是一个涉及工程、财务、市场知识且需要有前瞻性眼光的岗位,还需要及时了解国家的政策及市场动态。作为一个理工科学生,对经济财务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许多知识都要重新学起。于是我就频繁参加各种培训机会,向同事讨教,并参加其他岗位的轮岗培训,从解决具体工作问题中成长。还记得在2012年,儿子刚出生不久,工作上自己开始全程主导一个项目的投资开发工作,一边还要准备复习迎考一级建造师。白天工作忙完,晚上只能等家人孩子都睡了,方能开始翻阅复习资料,每天过得辛劳但又充满快乐。我相信要想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工作中应该有多付出一点点的心态。而对于新员工来说,更应该如此,必须端正自己的态度,多学多做,提升自己的能力。看着自己参与的项目建设成了一幢幢高楼顺利投入使用,同时又为公司创造了效益,自己收获更多的是成就感。

当然,工作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收获成就感的同时,自己也遇到了许多挫折。还记得自己刚到前期部门轮岗培训时,对房地产前期工作毫无头绪。慢慢才发现,这是个很能锻炼人的岗位,需要跟政府十多个部门沟通项目开发的各项审批。除了要掌握专业技能,了解设计规范,协调公司内外的安排,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有效地与人沟通,合理表达自己的诉求。作为新入杭州的企业,公司外部资源有限,且由于内部操作十分规范,对前期报批要求更高。有一次政府出台了一项新的政策,导致原有的项目设计必须变更,而相关配套部门的操作细则却不一致,出现矛盾,也无参照先例,不同的部门人员互相推诿扯皮,一时项目无法推进。但公司对项目进度及投资安排已经确定,短期无法更改,需要尽快解决问题,推进项目开发。尽管公司管理层也在协助解决这个问题,但具体操作及一线对接的还要我去完成。为了达到原先的目标,我除了要尽快熟练学习掌握设计规范内容,还要在不同部门之间来回奔波,反复沟通。每天的行程都是满满的,晚上还要加班到深夜。有时候守在政府部门一整天就为了跟一个人沟通五分钟的事情,而沟通下来结果却毫无进展。个别部门的工作人员还态度极不耐烦,甚至恶语相向。对于一个刚出校门不久还带着学生气的新人,有时真觉得实在无法接受。有段时间,感觉压力很大,很有挫败感。原来岗位的领导跟我沟通,建议我可以考虑全部重心回到原来岗位,轮岗的工作还有其他人可以接手,不受影响。不过我觉得既然自己接手了这份工作,就应该努力完成,而不是临阵退缩,这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是最好的学习机会,所以还是坚持了下来。最终在各方的努力下,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项目也得以如期推进。由此我意识到,面对困难最需要的是坚持不懈的态度,希望其实就在拐弯处。

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恰好与个人的成长同一节奏。工作这几年,正是地产行业发展迅猛时期,各路资金流入这个行业,房地产项目纷纷投资建设,各种机会和诱惑眼花缭乱。许多公司为了招募专业人才而开出的待遇跟职位的确让人心动。平时各种招聘会到处可见,猎头公司也主动招揽,尤其是对大企业的员工。自己一度也在一家公司开出的丰厚待遇跟职位面前动摇了。对比自己现有的待遇,就产生了不满足感,进而对自己的工作开始抱怨,也影响到了工作积极性,于是考虑跳槽。

然而,当逐渐冷静下来,认真分析自己的情况后,我最终还是放弃了这次跳槽的机会。作为一个入行不久、职业技能还有待完善的员工,最重要的是积累专业技能。除了丰厚的待遇和职级,现在的公司在规模、行业地位、专业水准及稳定性等方面都要优于那家公司。而自己目前在公司所处的岗位也还有很多东西值得进一步学习,有些学习机会是别的公司无法提供的。再说,虽然公司待遇一般,但还是能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公司领导也比较重视我。这一切,都是难得的机会。

从毕业到现在,我一直在现在的公司工作。我并不是反对跳槽,只是觉得自己还是一名尚在学习成长期的员工,不能只为了眼前的薪水而跳槽。如果总是因薪水而耿耿于怀,不能自已的话,就无法看到薪水背后的成长机会,更不能领会到从工作中获得技能和经验的快乐。这样的结果,只会逐渐将自己困在装着薪水的信封里,不停地比较、抱怨,从而失去工作动力,最终失去竞争力。我坚信,只要不断积累,提升能力,总有兑现价值的一天,而且获得的肯定会比失去的多。

现阶段,我在工作上又将面临一个全新的挑战,除了投资开发部门的工作之外,还要负责一个新项目的全面建设管理工作。尽管自己就读的是土木工程专业,但自毕业以来,一直是在投资开发岗位工作,对于现场建设管理还是比较生疏的。而且一个项目的开发建设,涉及质量把控、安全防范、进度控制、成本核算及市场营销推广等多个环节,这些都需要我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摸索。可以预见,这一过程中将面临的挑战会很多,但这丝毫不能动摇我时刻准备解决困难的信心。

参观新加坡规划展览馆(左四为笔者)

信心,源于我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因为它承载着我的梦想。这是一份有着广阔发展空间的职业,尽管这些年来,由于房价高起,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许多人为了能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在奔波拼搏,房地产行业因此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几经国家调控。但是不可否认,正是房产行业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了城市的基础设施的完善及相关行业的发展,也满足了人民改善居住品质的要求。今年“两会”上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提出要加快推进城镇化的进程。城镇化将成为新一轮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大量的农业人口集中向城镇转移,这要求相关的配套服务及保障更加完善,并要惠及每一个公民。未来面临着巨大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房地产企业作为参与未来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应承担着更大的责任。在追逐利润的同时应该更多地考虑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此外,还要考虑如何推出适合广大中低层收入人群的产品,让他们实现住房梦想。这些都是房企和相关行业在未来几年需要完善的地方,也给我们从业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让我们可以去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梦想。

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近期一部热播电影《中国合伙人》里的场景,三个追梦青年,在时代的激流中,经历了青春浪漫、求学拼搏以及创业的艰辛,始终没有放弃心中的梦想,最终收获事业的成功和对人生的感悟。电影里关于梦想、尊严、挫折以及不折不挠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甚至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但我们都有自己的中国梦,而且坚信,通过不懈的努力,电影里梦想达成的场景我们一样可以复制。

这是一个梦想绽放的时代,每个人都是梦想家。中国梦,从我的梦开始,这不是庄周梦蝶,也不是南柯一梦,需要我们每个人脚踏实地地前行。只要坚信方向正确,并且继续步伐坚定、心无旁骛地走下去,相信梦想就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