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林伯渠:跨越两个世纪的革命家

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 作者:何明 主编


林伯渠:跨越两个世纪的革命家

林伯渠(1886~1960),原名祖涵,字邃园,号伯渠,湖南安福(今临澧)人。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21年在上海加入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共最早的党员之一。1923年起历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总务部副部长,中国国民党第一、第二届中央执委会委员,第二届中央执委会常务委员兼农民部部长;担任过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副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常委,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秘书处长,革命委员会委员兼财政委员会主席。1933年进入中央苏区,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届临时中央政府国民经济部部长、财政部部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员会委员、中共陕甘宁边区中央局和中共西北中央局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第二届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共第六、七届、八届中央委员,中共第七、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历史关头立场稳

1886年3月20日生于湖南省安福县(今临澧县)凉水井村的一个书香世家。1905年,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和反袁斗争。1914年7月在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参与湘南护法战役,与孙中山交往甚密。在旧民主主义革命屡遭失败、处境艰难的情况下,为了实现自己救国救民的初衷,林伯渠决心去探索中国革命的新出路。1921年,经李大钊、陈独秀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image

1922年开始酝酿的第一次国共合作,为中国革命打开了新局面,推动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革命新高潮的到来。当时林伯渠担任国民党中央总务部长,积极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

他经常向孙中山宣传、转达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主张、成为中国共产党同孙中山联系的一座桥梁。1924年1月国民党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完成了国民党的改造。在这一过程中,林伯渠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他利用同孙中山的密切关系,安排李大钊、陈独秀等同孙中山会晤。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同孙中山的会晤,就是由李大钊写信给林伯渠作介绍,林伯渠居中联系的。对此,吴玉章曾作诗赞扬:“十月光照万方,联俄联共好主张。中山改组国民党,还仗伯渠作桥梁。”

北伐期间,他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副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他在第六军中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注意提高军队的素质,使军队的战斗力得到加强。第六军向江西进军,于1926年10月打下南昌,林伯渠按照中国共产党的指示,力主先打南京。1927年3月第六军攻克南京。在攻克南京的当晚,各帝国主义国家在南京的军舰竟炮轰南京的革命军队与和平居民,制造了轰动世界的“南京惨案”。事后,蒋介石为了讨好帝国主义,反诬林伯渠为“宁案要犯”,悬赏捉拿“罪魁祸首林祖涵”。

image

1954年9月2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体代表合影。前排左起:董必武、周恩来、李济深、刘少奇、毛泽东、宋庆龄、张澜、林伯渠

在国共分裂迫在眉睫的时刻,林伯渠坚持共产党员应有的立场,坚定地站在革命人民的一边。

手举马灯照万人

长征路上夜行军中,红军战士常常可以看到一位年近半百的老人,穿着普通战士的灰色军装,提着一盏明亮的马灯,站在险隘的路口,叮嘱着同志们“小心,小心!”他,就是时任临时中央政府财政部部长的林伯渠同志。

长征中,林伯渠同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等老同志一起,经过千难万险,进行了艰苦的行军。同时,他还担任着没收征发委员会主任和总供给部长的职务,做了大量的后勤工作。每到一处,他首先要做的就是召开会议,找人商谈,研究部署筹集与分配粮款的问题。

他还对部属约法三章:一切缴获要归公,该分配给群众的给群众,该留给部队的留给部队。个人不能私分一点物品;不准吃土豪家的东西;不准在土豪家煮东西吃。

长征路上,年近半百的林伯渠每天带着他的5件宝贝——棍子、草鞋、粮袋、马灯和军包,与同志们一道以顽强的毅力坚持艰难的行军。组织上配给他的一匹马早已让他转让给伤员使用。他的马灯也从不个人占用,夜晚遇到特别难走的路,他就一手提着小马灯,一手拄着拐杖,在险隘难行的路上举灯照路,让同志们走过去,还交代后面的同志要注意险路。每次遇到溪流沼泽,他几乎都要用他那根棍子走在前面探路,引导大家安全通过。

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

延安军民大生产运动期间,时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的林伯渠不仅是大生产运动的领导者,同时也是边区大生产运动的带头人。

无论酷暑隆冬,他经常深入群众中间,亲自调查了解,帮助群众解决各种困难。同时,他还身先士卒,带头参加生产劳动,开荒、种菜、割草,样样都干。延水两岸的沟沟峁峁,留遍了他辛勤的足迹,收获季节,他和同志们一道分享丰收的喜悦。当时,边区群众都亲昵地称他“林老头”,赞扬他是“人民的老勤务员”。虽然他已经年近六旬,但仍然常骑着毛驴到边区各县视察工作,亲自了解基层情况。

image

1956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代表们投票选举中央委员会。右起:林伯渠、彭德怀、张闻天

image

1958年5月21日,毛泽东和林伯渠试坐我国制造的第一辆小轿车“东风”牌小轿车

由于林伯渠长期兢兢业业工作,扎根在群众之中,受到了边区各界人民的拥戴。边区的生产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正是由于林伯渠等边区领导人的身体力行,亲为表率,与边区人民同甘苦,共患难,解放区才顺利渡过了难关,为日后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林伯渠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1954年9月,他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上,他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林伯渠同志在担任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一职之后,极力主张人大代表要下去视察工作,了解人民的意见和要求,了解当地的实际工作状况,以便于推动和鼓励各级政府正确及时地解决一些重要问题。他倡导,把定期视察工作作为党和国家机关联系群众、调查研究的一种工作制度。

1955年5月下旬,作为湖南选区代表的林伯渠率先到湖南地区视察。在视察期间,他的视察日程表总是排得满满的。他所获得的材料,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两个笔记本。从肥料来源到耕牛情况,从副业生产到开荒现状,从灾情状况到生产自救,再到市场情况,通过视察,他获得了生动而又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取得了发言权。当时湖南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提出了“多余多购,少余少购,不余不购”的口号,他认为这一口号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争取的办法应当是“依率统购,依法减免”,“增产不增税”。

这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作风,有力地推动了湖南地区的工作。

1960年5月29日,林伯渠在北京逝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