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尧的故事

中国神话与民间传说 作者:明月生 著


第九章 尧的故事

尧帝的诞生

帝喾的妻子庆都生了一个儿子,名叫放勋,也就是尧。说起这个尧的出生,那可真是一件奇事,别说在当时引起轰动,现在说来大家也会感到惊讶。

庆都是陈丰氏的女儿,她和帝喾成婚以后,仍留在娘家住。这年春天,陈丰氏老两口带着庆都,坐上小船在黄河上游览观光。这天阳光分外明媚,轻柔的微风缓缓吹来,几个人看见沿岸的柳树绿了,小草也发芽了,鸟儿快乐的在林间嬉戏,好不惬意。小船就这样顺流而下,他们一路看着笑着,玩得很开心。

刚刚正午的时候,忽然迎面刮起一阵狂风,天上还卷来了一朵红云,在小船上形成了龙卷风,仿佛这旋风里有一条赤龙在飞舞。老两口惊恐万状,怕小船翻在河里,他们看了一眼庆都,她似乎一点都不害怕,还若无其事地冲着那条赤龙笑呢。老两口十分奇怪,就问庆都在笑什么,庆都仍是笑而不语。傍晚的时候,风停了,云也散了,赤龙也消失了。他们才放了心,上岸后,他们急忙找个地方住下休息。老两口似乎被吓到了,都早早地睡下了,只有庆都似乎还沉浸在幸福当中,一直傻傻地笑着。

第二天,他们又上了小船准备回去。船行到昨天出现赤龙的位置,又刮起了大风,卷来的那片红云之中又出现了赤龙,不过这次它的形体小了些,也就一丈来长。因为它并没有加害于人,老两口也就不像昨天怎么害怕了。庆都看到这条龙再次出现以后,明显比刚才兴奋很多,她脸颊绯红的看着那条龙,那条龙似乎对庆都也很感兴趣,在她上方久久徘徊不肯离去。老两口看得诧异,却又不知其中原因。只得催促划船之人快点前行,躲开这条赤龙。可是赤龙就这么一路跟着他们,直到天色将晚,它才驾云离去。赤龙走后,庆都明显有些许失落,怏怏地跟着父母回到家中。

晚上,老两口由于近日比较劳累,早早地就睡了,可庆都却睡不着。她闭着双眼还不由得抿上嘴,笑出声来。朦胧中她听见外边风声大作,也许是因为累了,她渐渐地睡着了。那天夜里,她做了一个梦,梦到了白天出现的那条赤龙。那条龙好像还和她说了什么话,只是她都不记得了。

第二天一早,等到庆都醒来,看到枕头边上放着一张画儿,上面画着一个红色的人像,脸形上锐下丰,八采眉,长头发,而且画上还写着几个字:亦受天佑。她将这幅画藏了起来,此后不久,庆都就发现自己怀孕了。她住在丹陵,过了十四个月,生下来一个儿子。庆都拿出赤龙留下的图一看,儿子生得和图上画的人一模一样。

帝喾得知庆都为他生了儿子,非常高兴,本来准备要将他们母子接回身边。但是,他的母亲恰巧在这个时候去世了。帝喾是个孝子,为母亲的去世哭成了个泪人儿,哪里还有高兴的心情呢。他为母亲一连服孝三年,也顾不下庆都和儿子的事。庆都带着儿子仍然住在娘家,直到把儿子抚养到十岁,才让他回到父亲的身边。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帝尧。

帝尧在帝喾身边慢慢地长大了,帝喾发现尧很善良,为人也极好,而且这个孩子相当有才干,是其他孩子不能及的。等到帝喾年老的时候,他将自己的位子传给了儿子挚。帝挚按照父亲的旨意做了皇帝,可是他发现尧的治国才能要比自己好很多,就有意将位子禅让给尧。帝挚做了十几年的皇帝,治国平平,虽没出现什么大的事情,但国家也没有什么大的发展。思忖再三,他就把皇位让给了尧,就这样,尧就做了皇帝。

尧帝的治国奇迹

帝尧是一位治国有方、节俭、朴素,为百姓着想的好皇帝。他的节俭程度,说出来可能都不会有人相信。据说,他住在用茅草盖的房子里,房梁就是直接从山上拿下来的粗糙木头架上的,这木头甚至都没有进行刨光。他平时吃的是糙米饭,喝的是野菜粥,穿的是粗布麻衣,天气冷的时候,他再在外边加一件鹿皮披衫来挡风。这位皇帝平时使用的器皿就是一些土碗,土钵子,屋内也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当人们得知帝尧生活这样朴素后,都不由得感叹道:“恐怕就连守门的小官,过的生活都比尧好上很多吧!”可是尧一点都没有因为物质生活的匮乏而停止追求的脚步。他兢兢业业,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人们安居乐业,生活富足。

尧帝像

尧顾念人们的程度也是其他皇帝不能及的,很少有人能做到他这种程度。在尧的国家曾经有个人因为没饭吃,饿肚子了,帝尧知道以后,惭愧地说:“是我没有治理好国家呀,居然还有人没饭吃饿肚子!”如果有人因为贫穷没有衣服穿,而受冻了,帝尧肯定会说:“是我的过错,使他穿不上衣服的。”在帝尧的国家中,如果有人犯了错误,他必定会说:“是我没有感化好他,才使他陷入了罪恶的泥坑。”帝尧对待罪犯,从来不使用各种刑具,对他们进行身体上的摧残,他总是用自己的善良来感化他们,所以犯罪率越来越低,人们也越来越善良。尧就是这样,把所有的责任都担在自己的肩上。在他做国君的一百年中,即使人们遇到了旱灾没饭吃,即使旱灾之后又发生了水灾,冲毁了人们的房子,大家也毫无怨言,因为他们知道尧会带领大家克服困难,走出困境,重新过上好生活。对这样的一位好国君,大家只会衷心的爱戴他,又怎么会有怨言呢。

一天,在尧的宫殿里,其实就是那简陋的茅草房中,发生了一些吉祥的征兆,例如喂马的草料变成了稻子,凤凰飞到了天井中……可能是尧的行为感动了上帝,才发生了这种事吧。有两件事,使帝尧受益匪浅。

在帝尧的茅草房前面,有几级台阶,台阶的缝隙里长着一种草,叫“历荚”。这种草非常奇特,每个月的初一,就开始长出第一个豆荚,以后每一天都会长一个,直到生长到第十五个。从第十六个开始,每天就落下一个豆荚,到月末就全落完了。假如月小只有二十九天的话,最后一个豆荚就会焦枯地挂在上边,不落下来。这个历荚按着月历,每个月都会重新表演这么一番。人们看到豆荚的生与落,就知道了这天具体是哪天。这个奇妙的豆荚,就成了尧的日历,给他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还有一种生活在碗橱中的草,叫“萐蒲”,这个草也相当奇妙。它的叶子形状像一把把扇子,能够自然地摇动,一摇动就有习习的凉风吹过来。它就利用吹出来的风驱逐苍蝇和虫子,还可以使夏天碗柜里存放的食物不会因为天气的炎热而变得酸臭。这个草的作用,类似于现在用的冰箱,这也给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这些事情的发生,可能是因为尧太节俭了吧,他从不关心自己,而是把所有的精力都献给了国家和百姓。为了鼓励他的行为,上帝就给了他这些有用的物品,使他工作起来能更加方便。

尧王访贤

帝尧有十个儿子,长子丹珠为人骄横,欺压百姓,非常不成器。当洪水肆虐的时候,他没想帮尧治理洪水,而是每天乘船出游,好不快乐,从没有想过要去关心人们的疾苦。洪水退去以后,丹珠每天还是坐船出游,美其名曰“陆地行舟”。拉船的人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他不但不让大家停下来休息,还催促他们快点拉。人们恨他恨得牙根都痒痒,但是却拿他没有任何办法。他还时常欺负自己的弟弟们,所以他的弟弟们也很讨厌他。

尧把这些事情看在眼里,只是无奈,这个丹珠太难管教了。随着尧的年纪越来越大,他必须考虑让谁来继承他的位子。丹珠显然不行,国家要是交给他,很快就会民怨沸腾,人们也不会过上好日子。其他的儿子还小,难当重任,大臣中也没有合适的人选。经过仔细思考,尧决定自己出去寻找继承人。

尧访贤到了垣曲的皋落,酋长向尧推荐舜,还讲了许多关于舜孝敬父母,疼爱弟妹,忍辱负重,助人为乐的故事,这些事深深打动了尧王的心。然后,尧王又来到垣曲的乐尧,大族长们也都推荐舜,说舜既贤孝又有才干。尧听完后,心中已有几分欢喜,觉得舜可能就是自己要找的贤能之人,他决定亲自去见见舜。

这一天,尧来到了历山,就是舜居住的地方。在那里,他看见一个年轻人正驾着一头黄牛和一头黑牛在犁地。这个人手中没有拿鞭子,而且每只牛的屁股上都绑着一个簸箕,这让尧感到很奇怪。当时,有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担着一担柴从远处走来了。小伙子看到以后,急忙放下手中的农活,跑过去接了老人的担子,一直帮老人挑到山下。等老人走到尧面前时,他拱手问道:“老人家,这个小伙子是你儿子吗?”老人说:“不是,他是我们的小首领舜,我是他的百姓。”尧又问:“那既是首领,还帮你担柴?”老人笑着说:“这你就不了解他了,我们的小首领和别的首领可不一样,他见谁有困难就帮助谁,还不用别人替他干活,你没见他正在犁地吗?”

尧听了老人的话,点了点头,回过头去,对舜说:“看来大家说的真是没错,我早听说你是一个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好人,今日一见,果不其然。”舜笑笑说:“老伯过奖了,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其实也都不是什么大事。”尧看到小伙子这么谦虚,被他感动了。突然又想起牛屁股上的簸箕,尧又问舜其中的原因,舜说:“牛虽然是牲畜,但它为我耕地已经很辛苦了,我怎么能用鞭子打它呢。再说,我要是打了黄牛,黄牛痛,猛地向前拉,而黑牛还按部就班的话,不但耕地乱了套,牛也得受苦,没什么好处。在它们屁股上绑上簸箕,打黄牛,黑牛也听见了,打黑牛,黄牛也听见了,都拉快了,谁也不受挨打的苦。”

尧王听了,觉得舜真是个仁慈、细心的人,就称赞道:“有道理,有道理。”尧要舜带他随便看看,舜很爽快地答应了。他带尧转过历山,展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万亩良田。庄稼长得十分茂盛,黑乌乌绿油油的,非常喜人。尧王看到眼前的景象,喜出望外,对舜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在和舜交流的这段时间里,尧感觉舜真的就是他要找的人。于是,他就向舜说出了自己的身份,舜得知面前的这个人就是帝尧以后,又惊又喜,慌忙给尧跪了下来,说道:“陛下乃是贤明君主,今日得见真是三生有幸。”尧笑着将舜扶了起来,并向舜说明了自己的来意,舜连连推辞,谦虚地认为自己不能胜任。但是尧却执意要带他回去,舜最终还是答应了。

舜跟着尧来到了都城,他果然不负厚望,在群臣面前对答如流,他回答的问题涉及治国的各个方面,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舜都对答如流。大臣们无不被他的才华折服,这样的人才打着灯笼都难找。于是舜就继承了尧的帝位,成为了舜王。

丹朱化鸟

在黄河北沿的范县濮城东五十里,有个地势较高的村子叫丹珠堌堆。尧的大儿子丹珠的坟墓就在这里。尧的大儿子因为瞎了一只眼睛,人们都叫他“单珠”,后来人们就叫他“丹珠”。

尧有十个儿子,这十个儿子脾性各不相同,尤以大儿子丹朱与尧的差异最大,也是最不让尧省心的一个。尧是有名的贤德君主,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可是他的大儿子丹朱却与尧完全不同,不仅丝毫不体察百姓的疾苦,而且还骄横暴虐,任性妄为。对于这个儿子,尧也是异常苦恼。虽然对其多次教化,但却毫无用处。丹朱仍然我行我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把他逼急了,他就甩手走人,甚至还用言语顶撞过尧。

丹朱喜欢和朋友们四处游玩。尽管父亲不让他到处乱走,但他还是有办法悄悄溜出来。尧忙于政事,总不能天天看着他,也只好由他去了。每次出门,丹朱都要带上大量的随从供他驱使。他的脾气很差,只要有一点儿不顺心的地方就迁怒于人,虐待随从们。随从们受尽了屈辱,但却敢怒而不敢言。即使在家里的时候,丹朱对随从们也是想打就打,想骂就骂,有时他还会想出一些歪点子来折腾随从们。

壁画中宁静的尧舜时代

《史记》载,舜在20岁时就以孝闻名。30岁时,尧询问可用的人才,四岳诸侯都推荐舜。经过一番长期的考察,尧对舜很满意,就把帝位禅让给了舜。

看到丹朱如此任性妄为,弟弟们都对他很不满。每当弟弟们对他提出异议,他总要以自己的身份来压制他们。可是弟弟们对这个哥哥早就已经没有丝毫的尊敬,因此全都不服他的管教。为此,兄弟之间常常出现纷争,彼此的关系颇为紧张。尧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希望找到一种可以改变丹朱性情的方法,后来,他发明了围棋。开始的时候,丹朱确实被这个新鲜的玩意儿吸引住了,可没过多久,他就失去了兴趣。他觉得还是和朋友们一起四处游荡最开心,所以又出了家门。

尧对丹朱已经彻底失去了信心,他认为自己已经管教不了这个儿子了,所以也就放任不管了。作为尧的长子,丹朱是王位理所当然的继承者。可是他又怎么能担当如此的重任呢?尧已经暗下决心,待其退位之后,便将王位传给贤能的舜。但他也知道,丹朱必然会不服气。为了防止他寻衅滋事,他将丹朱放逐到了南方的丹水去做诸侯。对于这样的安排,丹朱当然很不痛快。但此时以他的能力,还不足以与他的父亲对抗,所以也只能收拾行李去往南方。

在途经中原的时候,丹朱在一个叫做三苗的部族停留了数日。这个部族的首领与丹朱的关系很好,他们很为丹朱打抱不平,于是决定发动政变,替丹朱争回王位。得知三苗叛乱的消息后,尧并没有慌张,更没想过要放弃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亲自率领军队平定了三苗的叛乱,取得了绝对性的胜利。三苗的部众打了败仗,再也无法在中原立足,就跟随丹朱一同到南方的丹水定居下来。

在丹水养精蓄锐多日,丹朱与三苗首领决定卷土重来。于是,一支以丹朱为首的军队成立了,他们决定择日进攻中原,推翻尧的统治。没想到事情败露,消息走漏,传到了尧的耳朵里。尧再次带领大军出征,以平定南方的叛乱。尧的到来有些突然,当时丹朱和三苗的军队还没有做好准备。不过丹朱的军队长期生活在水边,善于水战,而尧的军队则要逊色一些。因此,在起初的交战中,尧的军队不仅没有占据上风,而且还损兵折将打了败仗。

尧命令大军退后稍作休整,以便他思考退敌之策。既然他的水军不占优势,那就先从陆上进攻吧!三苗的军队都是陆军,他们是抵不过尧所率领的军队的。如果能率先攻下三苗的军队,那么三苗与丹朱的联盟就会破裂,这样再去攻打丹朱就容易多了。在与三苗的对抗大获全胜以后,尧又设计击败了丹朱的水军。叛乱再一次被平定了,尧满意地带着军队回到了中原。虽然他没能擒获丹朱,但这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结果。他也不希望亲手斩下儿子的头颅,就算再不成器,也毕竟是自己的儿子,做父亲的还是心有不忍。

丹朱大败以后,带着剩余的部众逃到了南海。此时的他已经无颜再活在人世,便跳到南海中自杀了。死后,他的灵魂变成了一只鸟。这种鸟有着猫头鹰的外形和好似人手的脚爪,后人为它取名为朱。据说朱鸟停留的地方,必有人要遭到放逐。至于他的子孙后代,则在南海附近聚集成了一个国家,名为罐头国。罐头国的人长相怪异,他们虽有着人类的脸庞,却长着一张鸟嘴。他们的背上长有一对翅膀,但却只是摆设,不能用来飞翔。不远处,是三苗族后裔聚集的三苗国。三苗国的人也生有一对翅膀,只是长在腋下,且非常小,也不能用来飞行。

皋陶断案

皋陶,又写做皋繇,出生于公元前21世纪,他活跃在“三皇五帝”时期,是父系氏族社会晚期的政治家。后世史学界和司法界公认他是中国司法的鼻祖。他辅佐大禹理政、治水和发展生产,在华夏族和东夷各民族的融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以他的思想体系为核心的“皋陶文化”是上古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

皋陶出生在“少昊之墟”,大约在今天的山东曲阜一带,相传为东夷部落的首领。皋陶的相貌非常奇特,青绿色的脸,就像一只削了皮的瓜,他的嘴巴长长地伸了出来,像马嘴,据说这是至诚的象征。他学识渊博,能洞察人情,舜就举用他为掌管刑法的官,称大理(以后的大理寺就延此而来)。

皋陶当法官可谓精明能干,铁面无私,无论多么复杂的案子到了他手里,都能迎刃而解,是非黑白他都能辨得清清楚楚。皋陶使用一种叫解豸的怪兽来断案。解豸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额头上长有一角,俗称独角兽。虽然这独角兽长得难看了点,但是它却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一睁,就能辨是非曲直,识善恶忠奸。它如果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锐利的犄角把他触倒在地,然后吃下肚子;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解豸就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甚至会将罪该万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

所以皋陶为大理时,天下能够无虐刑,无冤狱,那些卑鄙的小人,或做了坏事的人都非常害怕他。皋陶铁面无私,执法如山。他经常带着解豸到民间走动,为老百姓审案断案,深受人民的爱戴。

有一次,他又带着解豸来到集市上巡视。从远处,就能听见喧嚣吵闹的声音。他很好奇,就加快了脚步,赶上前来。只见一位妇女头发散乱,躺在狼藉的地上,旁边一个无赖口吐狂言,漫骂不止。皋陶见此情景,一声怒喝,无赖吓得立马无语,眼睛都直了。他早就听说这个相貌奇特的大理官和他的神兽非常厉害,没想到今天让自己碰上了。他就一下子跪在了地上,喊道:“大人,是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了。”皋陶走上前去,扶起躺在地上的妇女,轻声地安慰了几句,又怒目投向那个无赖。只见无赖仍旧跪在地上磕头,口中还不停地说道:“大人,饶了我吧,我再也不欺行罢市了,我再也不敢了!”皋陶满脸威严,义正辞严地说:“你若保证以后再也不做恶事,不欺负百姓,我便饶你一次”。说着,拍了拍旁边同样怒目圆睁的解豸:“该如何惩罚他?”只见解豸用蹄子在地上踏出一个圆圈。皋陶朗声笑道:“好,你就在这圆圈内跪上三天三夜吧,这就是你的监狱。”这个无赖只得照着皋陶说的做了,真的在那个圈里跪了三天三夜。从那以后,这个坏蛋也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他再也没干过一点坏事,相反还经常帮助别人。

从此,“皋陶造狱,画地为牢”就成为了一段司法佳话,被流传下来,皋陶也被尊称为狱神。

击壤老汉的议论

尧在位期间,真是日理万机,整天都在为国事操劳,也给百姓们创造了很好的生活环境,百姓们都很爱戴他。但是说来也很奇怪,也有并不感激他的怪人。

传说,有这么一个老汉,他已经八十多岁了,身体依然还很健康。这个老人童心未泯,总喜欢在大路上玩丢木块的游戏,每次一玩就是半天,而且腰不疼,腿不酸的,大家都很羡慕他。在当时,这种游戏被人们叫做“击壤”。游戏是这么玩的:先把两个木块削成上尖下阔的形状,大概和鞋子的形状差不多。一块放在地上,一块拿在手里,站在三四十步远的地方,把手里拿的木块掷向地上放的木块,打中地上的就算赢了。在当时,小孩子们最喜欢玩这种游戏了,街头巷尾,到处都是玩游戏的孩子们。

可这老汉偏也喜欢混在孩子群里玩游戏,每次玩得还很高兴,孩子们也都乐于和他玩。一次,老头又在路上玩得起劲时,一个在一旁看热闹的路人非常感慨地说道:“咱们的皇帝尧,真是个少有的好皇帝呀,看这太平盛世,人人安居乐业,生活多么幸福啊。看这老头子玩得多开心,你看他还像个孩子般的天真烂漫。”大家纷纷点头,认为这个人说得很正确。可这老头在一旁听了,非常不高兴,停下来就跟这个路人理论:“我不知道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我和尧可没什么关系。我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己种菜种粮,我有饭吃那也是我自己种出来的。就连我喝的水,也是自己挖的井。现在我倒想问问你,我生活得很快乐,这和尧有什么关系吗?即使没有尧,我还依然这样生活。”那个人想了想,觉得老头说得也有道理,他在一旁竟无言以对了。

其实老头说的并不是完全正确的,要不是尧治国有方,天下太平,老头怎么能有这么惬意的生活呢?他不知道感恩,还如此振振有词,实在是不应该啊。

许由和巢父

尧的儿子丹珠凶狠残暴,因此尧不打算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他准备寻找一个德才兼备的贤人来作国君。在没找到舜之前,尧听说许由很有才干,是治理国家难得的人才。尧就决定亲自去拜访许由,他一个人辗转了很久才找到了许由的住处。尧看到许由的时候,认为自己真是找到贤人了。这个许由不仅长得一表人才,英俊潇洒,而且为人行事也甚是得体,这更坚定了尧让位给他的决心。

尧向许由说明了他要禅让帝位的意图。许由是个孤傲清高的人,他连忙摆手,说道:“我许由何德何能担此重任,您还是另找高明吧。”尧走后,许由趁着天黑连夜跑到了箕山。这箕山脚下有个颖水,景色秀丽,许由就在这个地方住下来了。

尧见许由不肯接受帝位,还躲了起来,知道自己再去也不太合适,就派了身边两个大臣去找许由。许由见尧又派人来找他,很不高兴,但是又不能赶他们走,只得勉强接待。来人对许由说:“尧知道你不肯接受帝位,但是他想让你去作九州的州长。”清高的许由听到后极其厌恶,连忙跑到了颖水边上掬水来洗自己的耳朵。

此时,他的朋友巢父正好牵着一头小牛到颖水边上饮水,他看到许由这个怪异的行为感到很奇怪,就问他其中的原因。许由说:“前段时间尧找到我,要把帝位传给我,我不答应,就跑到了颖水躲了起来。但是,今天他又派人来找我,让我去作九州的州长,我讨厌他们老是来烦我,说这些我不爱听还惹人恼的话。所以,我就到颖水边上来洗洗耳朵。”巢父听了他的话很不以为然,从鼻孔里小声地哼了一下,说道:“得了吧,老兄,你要是一直居住在深山穷谷,存心不想让人们知道的话,那怎么还会有人来烦你呢?你整天在外边东游西荡,就怕别人不知道你,有了好的名声,别人找你做官,你却跑到这里洗耳朵,别装清高了,把水污染了,可千万别脏了我小牛的嘴巴!”

说完,巢父就径自牵着小牛到上游喝水去了。许由听了巢父的话,一气之下,干脆就隐居到了箕山之上,从此再也没有出来过,他死后也葬在了箕山之上。现在,箕山上还有许由的墓,山下也有个牵牛墟,颖水旁边还有一个泉叫犊泉,这泉边的石头上还有小牛的足迹,那就是巢父从前牵牛饮水的地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