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民战争胜利之本

驾着潜艇出航 作者:马玉全 著


人民战争胜利之本

听过这么多的战争故事,有位大学生问:“将军,为什么我们的部队能够连连取得胜利?”

王世昌不假思索地说:“打胜仗首要的是官兵们的英勇顽强,这种顽强的战斗作风,总的说是来自阶级觉悟提高,其次是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进行的是一场人民战争啊。”

王世昌回忆起部队时常进行的“整军运动”,尤其是辽沈战役前夕,每个部队采取诉苦和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方式开展政治思想工作,做好战役前的思想动员。具体来讲是让战士们诉说亲身经历,挖苦根、算细账,诉说受地主资本家的剥削压迫之苦,并用大量事实说明蒋介石是地主资本家的代表,国民党反动军队是蒋介石欺压人民的工具,参加解放军正是为了劳苦大众和自己的解放,将来过上幸福生活。如此政治思想教育,大大提高了战士们的政治觉悟,民族恨、阶级仇牢记心中,为人民而打仗、立功当英雄的思想的思想基础更加牢固,有力调动了战士英勇作战的决心和意志,确保了一个个战役获得胜利。王世昌听到过一名战士的话:

“我说伙计,当兵那会儿我家里穷,时常揭不开锅,人家一动员,我也想弄口饭吃,就参军了。一个阶段里,说真的,真不知道为啥打仗,人家叫冲我就冲,打一仗下来还活着很高兴,嘴里念叨老天爷保佑;自从开展‘整军’教育,我才明白要为人民打仗,战场上阵亡是光荣,为人民大众解放而死值得,贪生怕死可耻,我要争取火线上入党。”

那一次王世昌参加连队召开的诉苦大会,战士当中有几名俘虏兵,那时叫“解放兵”,其中一个是小李。小李上台诉说自己家的遭遇——他老家在河北农村。50多岁的父亲给地主扛长工,起五更爬半夜,累死累活地干,一家5口人还是连饭都吃不饱。父亲累出了病,不治而死。他和母亲草草埋了父亲的尸体,领着两个妹妹来到山西的一家煤矿挖煤捡煤,对付着生活。但是这也没有挽救病重的母亲,她也撒手人寰。该给母亲出殡的时候,小李连一副薄棺材都买不起,还是一帮逃难的穷弟兄凑钱将母亲草草入了土。有一天,国民党军队到煤场抓兵把小李抓走了,他再三哀求说自己还有两个未成年的妹妹,人家也不理,拿枪逼他离开煤场,抓去国民党军队当兵,小妹妹是死是活也不知道……

王世昌(右)天津战役后留影

小李诉苦到这里放声大哭起来。此时台下一片哭泣声。他停住眼泪,说:“解放过来以后,我还不明白为谁打仗;我现在明白了是谁让我受的苦,明白了应该用手中的枪去打谁。今后,我一定在解放军里好好打仗,为人民打仗,为我的亲人报仇!”小李的话引起场上一片掌声,激起了思想共鸣,很多战士流下眼泪,小李站在那里连连敬礼。

这样的诉苦会,是“整军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在战役拉开、国民党军接连溃败、俘虏兵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整军”教育必须进行。这样一来,广大战士提高了政治觉悟,明白了为谁打仗,怎么样打。各部队在组织上还积极发展党员,连有党支部,排有党小组,党员成了核心人物、模范人物、榜样人物,党支部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整军”教育成果表现在战斗上就是战士们求战心切、立功情绪高涨,战场上大喊着“为人民而战斗”,英勇杀敌,一往无前。

王世昌说,部队在鼓舞士气方面,除了政治思想教育宣传,还重视歌曲的作用,令他心灵震撼最大的是那首解放军军歌。他有些激动,陷入战时的回忆。说着说着,他就轻轻哼唱起来: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我们是工农的子弟,

我们是人民的武装,

从无畏惧,

绝不屈服,

英勇战斗,

直到把反动派消灭干净,

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

军歌多么高亢嘹亮,军歌多么振奋、激荡战士的心,每当战事间歇时间,这首军歌便在战士队伍当中轰然响起,似乎变成了英勇冲锋杀敌的利器,大家热血沸腾,同仇敌忾,誓死打败国民党反动派!

将军介绍了这首军歌诞生的历史:1939年秋,《八路军大合唱》完成,《八路军进行曲》即为其中之一。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进行曲》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65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88年7月25日,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签署命令:“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