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苏州府冯氏的书香梦

江苏历代名人传记丛书:冯梦龙 作者:马步升,巨虹 著; 宋林飞,王庆五 编


第一章 苏州府冯氏的书香梦

一、籍贯之争

《苏州府志》中有一篇关于冯梦龙的小传,言简意赅:“冯梦龙,字犹龙,才情跌宕,诗文丽藻,尤明经学。崇祯时,以贡选寿宁知县。”虽然明清文献中关于冯梦龙的籍贯问题有着并不一致的记载,但仔细核对相关记载,我们还是能得出一个相对统一的结论:冯梦龙是苏州人。众所周知,苏州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历史文化辉煌灿烂的锦绣水乡。《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郁蓝生的《曲品》、王国维的《曲录》、吴梅的《顾曲麈谈》等书中都记载冯梦龙为吴县人,而在朱彝尊的《明诗综》、黄文旸的《曲海总目提要》以及佚名《苏州诗抄》等书中,却记载他是长洲人。《苏州府志》之中的两处记载也不统一,《人物传》里说他是吴县人,《艺文志》里他又成了长洲人。但是他的籍贯属于苏州,是没有任何争议的,争议在于冯梦龙到底是吴县人还是长洲人。冯梦龙在自己编选和创作的作品中,姓名之前所签署的籍贯也比较纷乱,“姑苏”“东吴”“古吴”“吴国”“吴门”“吴趋”都曾出现过。陆树仑考证得出:“凭此,不仅知道冯梦龙是长洲人,且可以知道是住在葑门附近。所以,冯梦龙是长洲人,可成定论。”(《冯梦龙研究》,第4页)陈曦钟指出“冯家居住在苏州的葑门附近,属长洲县所辖”(《冯梦龙》,第2页)。傅承洲认为“冯梦龙家住长洲县,户籍应在长洲,故自称长洲县人,吴县籍很可能是其祖籍。历代文献或说他是吴县人,或说他是长洲人,都能成立,但说他是长洲人更准确一些”(《冯梦龙与侯慧卿》,第2页)。

在冯梦龙自己写就的志书《寿宁待志》中,他于卷下的《官司》部分介绍寿宁历任知县时自称是“直隶苏州府,繇岁贡于崇祯七年任”,其中的“吴县籍长洲县人”让人确实有一点费思量。他是籍贯在吴县、居住在长洲县的人吗?我们继续追寻答案。在已收入《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的《曲律叙》中,冯梦龙的署名为“天启乙丑春二月既望,古吴后学冯梦龙题于葑溪之不改乐庵”。古来葑溪知何处?所谓葑溪,位于苏州府城东南角,另有葑门,本为春秋时吴国的都门,即后来苏州府的东城门。根据冯梦龙的好友董斯张在《吹景集》卷五《记葑门语》中的记录,冯梦龙家就住在苏州府的葑门、葑溪一带。唐万岁通天年间设置了长洲县,在此之前,葑门、葑溪归吴县管辖;在此之后,葑门、葑溪划归长洲县管辖。那么,我们认同傅承洲的研究结论,冯梦龙应该是祖籍吴县,户籍与生活生长全过程都在长洲县的人。当然,从他主要生于斯长于斯的环境而言,说他是长洲人似乎更加准确一点。

苍龙巷冯梦龙故居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除了风景秀丽之外,苏州府自古以来便地灵人杰。文学史上一个个熠熠生辉的名字,一个个才冠当时的人物,给苏州添上了照耀古今的光芒。苏州是春秋时期吴王阖闾的阖闾大城,是三国时东吴的都城。“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那位因创作《节妇吟》《野老歌》而妇孺皆知的中唐诗人张籍是苏州人,他留存下来的乐府诗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问题;“独行独坐亦独酌,独玩独吟还独悲”,《独夜》诗里这位孤寂孤傲的江湖散人,就是擅长诗歌与小品文创作的晚唐作家陆龟蒙,他也是苏州人,他用自己手中的笔为当时的那个“暗世界”增添了几许亮色,揭露时弊而锋芒毕露,《野庙碑》《怪松图赞》都是他的优秀作品;《岳阳楼记》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是宋代苏州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词作境界开阔,为苏轼的豪放派词导夫先路;“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的叶梦得,是南北宋之交的苏州吴县词人,也是辛派词人的先驱之一;“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这种静谧温馨夏日田园生活的记录者范成大,与陆游、杨万里、尤袤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他也是吴郡(苏州)人,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为其赢得田园诗人的称誉,而日记《揽辔录》和出使金国的七十二首纪事诗则体现了他身为主战派的爱国壮志与情怀。

明代的苏州籍文学家就更多了。“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这首气势豪迈而挥洒自如的《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是留存了两千余首诗的苏州籍明初第一诗人高启众多作品之中的一首代表作,高启也是明初“吴中四杰”中成就最大的一位。到了明代中叶,苏州更是活跃着一批多才多艺的文人名士:吴门画派之首,热衷山水画且自成一家的沈周是苏州人,他的诗作语言通俗而含义隽永,可谓诗画双绝,一首《煮粥诗》,尽得平凡淡泊生活的无尽滋味:“煮饭何如煮粥强,好同儿女熟商量……莫言淡薄少滋味,淡薄之中滋味长。”至于祝允明、文征明、唐寅、徐祯卿等“吴中四才子”,即是今日热闹非凡地反复呈现在影视剧中的“江南四大才子”,他们也都是苏州人,其中徐祯卿是吴县人,而其他三人都是长洲人。祝允明、文征明、唐寅,“名士”风度更加明显,人生的噱头更多,名士风度不仅风靡他们生活的时代,且透过历史的烟云,风靡数百年后的今世。他们才华横溢,他们能诗善画擅长书法,他们追求个性自由,他们淡泊名利,他们放荡不羁,他们不拘小节,他们风流潇洒,以“唐伯虎点秋香”为代表的,与他们有关的故事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传唱、改编附会,不仅津津乐道,且相率景从,隔代模仿,使他们成为永远的名士。“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唐寅的这首《言志》诗,算是说出了三人共同的志向与心声。徐祯卿中过进士,是明代“前七子”的中坚力量,声誉仅次于李梦阳、何景明,《明史》用“熔炼精警”来概括他的诗风。“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他的这首《在武昌作》,语言清丽而情韵隽永,代表了他的一贯诗风。

一个地方的文学氛围与文脉的传承非常重要,其地域特色也与其文学发展及文学家的出现息息相关。徐朔方在《汤显祖评传》中曾经说过:“正如元代杂剧作家大都是北方人,明清传奇作家的籍贯集中在以苏州为中心的太湖四周,即苏州、常州、松江、南京、杭州、嘉兴、湖州一带,稍远的浙东、皖南、赣东北是它的外缘。汤显祖的家乡不在苏州,而在赣东北。这对他的戏曲后来受到吴江沈璟、长兴(湖州)臧懋循、长洲(苏州)冯梦龙的非难和改编大有关系。如果汤显祖连江西人也不是,那他成为一代传奇大家就难以想象了。”这段话是有关汤显祖的籍贯及其戏曲创作的,我们可以借此证明地域与文学家之间的密切关系。通俗文学大家和出版家冯梦龙出生在苏州,貌似偶然,其实却是必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