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戎装铁马的军旅岁月

世界极客任正非:华为战记 作者:李东洋,何静


戎装铁马的军旅岁月

一个书生和一个战士之间,就是一个理想的距离。任正非一步就轻松地跨越了过去。任正非1974年入伍,正式穿上了军装,成为辽阳化纤建设工地基建工程兵部队的一员。基建工程兵部队是我国独有的特殊兵种,承担着国家大中型工程建设的任务。

任正非入伍之初,从事石油裂解开始的油头八个装置的自动操纵工作。当时有400~600多个法国专家,在现场亲临指导。任正非在后来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曾经这样回忆道:因为其时中国比较贫穷,国家的理想就是每一个老百姓都能穿上化纤的衣服。中国人那时认为化纤的衣服很挺,不打皱,很好看。那个化纤厂建好以后中国就改革开放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人认为棉布比化纤好。化纤有个缺点,不透气,一旦着火以后,沾在身上烧,会很危险。这个厂没有实现给每个中国人提供化纤打扮的梦想,后来转变为做包装袋质料,而不是做衣服了。

任正非入伍不久,由于技术突出,就当上了通信兵,随后被抽调到贵州安顺地区的一个飞机制造厂,参与一项军事通讯系统工程工作。任正非上进好学,刻苦钻研,有多项技术发明创造,还有两次曾经填补国家空白。由于任正非的出身问题,虽然他的发明不断,却从未受到过嘉奖。想要入党,更是奢谈。飞机制造厂的工作虽然艰苦,但火热的青春和艰苦环境的碰撞,更能激发起绚丽的火花。即使在条件艰苦的戈壁滩上,也能长出一朵爱情的小花来。任正非当兵期间结了婚,有家的男人,就好像一叶孤舟,终于找到了可以停泊的港湾。任正非结婚的时候,经济很拮据,但他的弟弟和妹妹们,还是努力为他凑了一百块钱。这一百块钱,虽然不多,但这是任家兄弟姐妹之间最浓、最真、最深的情谊!

1976年,“文革”结束。社会生活、科学研究,一切都走上了正轨。任正非的各种荣誉,也随即接踵而来。1978年3月,年仅33岁的任正非来到北京,出席了全国科学大会,6000人的代表中,仅有150多人在35岁以下,可见任正非当时很受重视,他的前途,应该是一片光明。任正非后来出席了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任摩逊也为儿子的成就感到自豪,他还做了一个相框,将任正非和党中央领导合影放进去,并将相框高高地挂在了自己家的墙上。可是随着1982年的到来,任正非的从军之路,终于走到了尽头。根据国民经济调整和国家体制、军队体制改革的要求,党中央最后决定,撤销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部队。

裁军,退伍?任正非没有想过,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真的让他有些茫然了。任正非早已经熟悉了军队中研究室和军营这两点一线的生活,让他转业去地方,他一下子怎能适应得了。由于任正非是部队里的技术骨干,部队的领导也非常希望能将他留下来,并准备将他的工作单位转到另外一个科研基地。任正非先听取了爱人的意见,领着一双儿女先到基地参观一下,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再做去留的决定。

任正非当时已经有一儿一女,小儿子被他抱在怀中,尚不懂事,可是他的大女儿,看完科研基地以及周围连绵的群山,却说了一句让他心情复杂的话:“爸爸,这地方好荒凉!”任正非婚后,夫妻双方长期两地分居。他可以留在军队的科研单位,继续自己的研究工作,但他的一双儿女也要陪着自己,在这个荒凉的山区生活和学习,这确实有些说不过去。任正非思前想后,最后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那就是转业。为了孩子的前途,任正非只能和部队说再见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