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汉声高振彻九霄

高振霄三部曲:史迹 作者:高中自,裴高才,王琪珉 著


汉声高振彻九霄

陈炜

《高振霄三部曲》之《史迹》即将付梓之时,高振霄嫡孙、中国金融作家协会副秘书长高中自先生以作者身份邀我作序,于他,意态诚恳;与我,首度作序不知从何下笔。思量良久,受传主名“振霄”、字“汉声”启发,谈谈高振霄精神对于当今的时代意义。

为先贤树碑立传,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之一,目的是将那些为家族、宗族、乡里、国家做出贡献的人的事迹、思想、品格、精神等记录留存下来,为后世楷模,以激励后辈。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汉声”,在高振霄及其同代仁人志士身上传承,激荡着那个年代。今天,我们为高振霄立传,就是要把高老先生身上体现的时代信仰、家国情怀、忠贞高义和英雄气概等精神品格,接过来并在我们的身上传承下去,为今天的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己之力。

高振霄的政治信仰始终在时代的制高点。高振霄的政治信仰随中国时局发生三次重大变迁,始终如一坚守在时代的制高点。一是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为政治信仰。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同盟会,办《夏报》,发汉声,创建了德育会。后来推进德育会与共进会合并,促成共进会与文学社联合,成为武昌首义的发起组织和领导机关。辛亥革命爆发时,高振霄任湖北新军政府都督府参议、总稽查。他等八位总稽查的英勇事迹亦被当时百姓喜闻乐见的“章回小说”传颂,称其为“武昌首义八大金刚”之一,后被嘉奖“辛亥革命甲种功臣”。二是以建立宪政、维护共和为政治信仰。推翻满清政权后,高振霄坚定拥护孙中山三民主义建国纲领,为建立共和政体不遗余力。为确定公历十月十日为中华民国国庆日,引经据典,据理力争,被誉为“双十节首造者”;以起草委员会委员长名义组织起草讨伐徐世昌、吴佩孚檄文,一场打倒割据军阀,武装统一全中国的北伐革命在中国大地蓬勃展开;与张知本等四人为孙中山研究并起草《五权宪法》,孙中山曾在《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中规定“国民政府本革命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以建设中华民国”;1925年孙中山逝世,高振霄致唁电:“孙公手造民国,启迪颛蒙劳身,焦思护法救国,扫历朝之积毒,开东亚之曙光于此……”高振霄20余年追随亚洲第一共和人、中华民国国父中山先生。三是以全民抗战、民族图存为政治信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南京政府考虑高振霄是同盟会、国民党元老,德高望重,又年事已高,安排他退居敌后。高振霄执意不肯,寄信给湖北家人说:“无国哪有家,为拯救中华,驱逐日寇,视死如归”。他以上海洪帮头领及“抗战策反委员会”委员的特殊身份再次投入到拯救民族危亡的抗日斗争第一线。他拥护“国共合作”,拥护共产党倡导的“动员一切力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主张,在上海积极参与营救“救国会”“七君子”等仁人志士活动,并设法约见、游说共产党、国民党、清洪帮会党及工人、学生等各方爱国人士,配合国民党政府组织“江浙行动委员会”(下设“特别行动队”)上万人的抗日武装,配合国民党军队在上海近郊牵制阻击日军强行登陆。同时,还营救了李先念、张执一等共产党高级将领及中央派往延安学习深造的12名共产党青年干部等大批爱国志士。高振霄一生紧跟时代潮流三次迁跃,始终坚守信仰且都在时代高位并至死不渝。

高振霄的一生始终充满浓烈的家国情怀。高振霄为高氏宗谱书写“振兴中华,福利民众”八个大字,既表达了他的人生追求,又告诫高氏子孙要“牢记民众福利,努力振兴中华”。他是一介书生,集作家、记者、报人一身,博古通今、文笔畅达,颇负士大夫气节。他创办了《夏报》《扬子江小说报》《民风周刊》《惟民》等报刊,先后发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评论、纪实、议案数十余万字。他还与章炳麟、冯自由及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等社会贤达组织社会团体,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开启民智、文化救国。在中国近代风云变幻、腥风血雨的近半个世纪中,从创建、联合革命团体、办报、组织发动辛亥革命,到参加改进团、二次革命、护国、护法、北伐革命,后来转入“实业救国”,与社会贤达一起内谴国贼、外争国权,最后重返抗日战争一线,献身于抗日救国战争。不论何时,终身践行“振兴中华,福利民众”之志。

高振霄的一生闪耀着忠贞高义的人格光芒。高振霄的一生经历了清朝末期、辛亥革命时期、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北方政府与南方政府对峙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等历史时期。他曾三次历任中华民国鄂军都督府、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广州南方护法政府及其国会“三府重臣”“三会议员”。仅在广州南方护法政府期间我们看到:巴黎和会、太平洋会议在即,当日本勾结北方政府企图继续占领中国青岛领土并对其主权虎视眈眈之时,高振霄向国会提案拟派孙中山等南方护法政府代表赴会并再次进言:“我国日受强邻之压迫,北京拍卖主权,国几不国,今此一线生机,尤为我国生死之关系,速派得力代表迅赴列席,实为至要”;当孙中山再次受排挤、护法遭破坏时,高振霄坚定地站在孙中山等少数派一边,提交《关于组织军事委员会行政委员会的提案》,与护法中坚成功推举孙中山为民国非常大总统,为促进南方政府对内取代北京政府,对外取得国际承认的合法化不遗余力;北伐成功,南京中华国民政府成立,当一些官僚、政客、学阀们纷纷讨功要晌时,高振霄功成身退,淡出政界,表现出不居功、不求赏,志洁行芳的高风亮节。高振霄始终忠义当头,忠义于自己的祖国、忠义于自己的民族、忠义于自己的人民、忠义于自己的信仰,在他的一生中,这种忠义立场从未动摇,忠义思想从未改变。中山赞其品格:“不堕初志、至可钦佩”,国民政府题匾“忠贞体国”“精忠报国”,《申报》赞其日:“高风硕德足资楷模”。

高振霄表现了在国家、民族危亡时刻挺身而出的英雄气概。武昌首义爆发当日晚,高振霄与张振武、陈宏诰等革命党人当即成立“执法处”并组织“稽查队”,连夜起草并颁布《刑赏令》,后又出台“军令八条”,遍贴全城,沿街演说,维持秩序;武昌首义翌日清晨,高振霄第一时间赶赴“谘议局”组建新政府,成立了参谋部、军需部等重要政府机构;阳夏失陷,武昌危机,在“军中无首”情形下,高振霄等总稽查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地以刘公总监察名义守城,组织“敢死队”坚守武昌,最终迎来南北和谈及辛亥革命的最后胜利;“七七事变”后,高振霄再次投入到拯救民族危亡的抗日斗争第一线。1938年2月,高振霄被日军抓捕并遭严刑拷打,逼供共产党和爱国志士的名单及其住所,高振霄坚贞不屈;1943年冬,日军特务头目带领日本随从,赤裸裸的拿着重金,前往高振霄寓所以高官厚禄收买又遭其拒绝;1945年春,日军再次威逼高振霄出任上海市长伪职被拒后,酒中投毒,高振霄心知肚明,却毅然端起酒杯一饮而下,三天后于1945年3月23日逝世。一介书生,慷慨赴死。

《列子·汤问》有日:“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高振霄离我们虽已经70余载,其人弗去,士人风骨承唱的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汉声”,在祖国上空回响,在人民心中缭绕,令我辈敬仰续唱。

(陈炜:中国金融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秘书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