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承继浙学优秀传统 促进当代学术繁荣

彷徨歧路:晚晴名士李慈铭 作者:卢敦基 著


承继浙学优秀传统 促进当代学术繁荣

《中国地方社会科学院学术精品文库·浙江系列》序

浙江学术有很多优秀的传统。

首先一点,浙江学术富有批判精神。汉代中期以后独尊儒学,当时的儒学有两个特点:一是墨守章句之学;二是盛行谶纬迷信。浙江人王充“退孔孟而进黄老”,对传统儒学提出尖锐批评,提出“神灭无鬼”的新说。他所开创的学术新风气对后来魏晋玄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唐宋以后,新儒学产生,程朱理学、陆王心学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学术流派。浙江产生了“浙学”,即以吕祖谦为代表的金华学派,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以及以陈亮为代表的永康学派。他们倡言事功,充分强调“利”的正当性。在南宋三大儒学流派中,他们于朱、陆两家之外独树一帜,不但成为宋学不可或缺的一支,也对此后浙江文化的塑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宋之后,程朱理学定于一尊,至明后期,余姚人王阳明提出“致良知”的新说,突破朱熹“天理”的绝对性,肯定了“人欲”的合理性。晚明文学艺术界有一股提倡人性解放、不拘一格抒发性灵的社会思潮,王氏之学,有以导之。至清代,考据之学成为当时的学术主流。浙江学者,不但为后人贡献了大量考据学上的成果,而且产生了章学诚这样的反潮流的学术大师,他强调“六经皆史”,标榜“浙东学术”的独特个性,与吴、皖两家相颉颃。至于清末,学风再变,程朱理学与经世思潮重新抬头,浙江不但产生了龚自珍这样的新思潮的代表人物,还产生了孙诒让、黄以周、俞樾这样的朴学大师,号“清末三先生”。综观中国学术发展史,浙江学人在其中的地位清晰可见:他们未必是某一时期学术发展的主导者,却常常是某一时期主流学术的批判者;而他们所开创的学术新风,又常常引导着下一时期的学术新方向。浙江学人的这种批判精神,本质上就是一种创新精神。

浙江学术的另一优秀传统是对现实问题的高度关注。南宋“浙学”思想家们主张重商富民,正是这一学术传统的体现。到明清时期,浙江学人的现实主义精神得到进一步发展。浙东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黄宗羲,不但在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在政治上更是对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前所未有的批评,成为中国思想史上一个不朽的标杆。清代浙江学术的地域风格已经形成。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讲“浙东贵专家,浙西尚博雅”。浙东学派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历史研究上。清代文禁极严,明史研究是一个在政治上非常敏感的学术领域。浙江受文字狱之祸极深,著名的“明史案”便发生在浙江。当时很多历史学家为了避祸,在研究中有意避开这一禁区,专攻古史考证。而浙江学人,敢于逆流而上,浙东学派尤以明史研究见长。黄宗羲撰《弘光实录》、《行朝录》、《明儒学案》,选编《明文海》;万斯同一生专治明史,独力完成《明史稿》五百卷;邵廷采撰《东南纪事》、《西南纪事》、《明遗民所知录》;全祖望著《鲒埼亭集》,撰集碑记,表彰浙东抗清不屈之士。浙东学人的明史研究,表面上是研究历史,实际上反映的是现实政治问题,他们的学问,表面上是史学,骨子里是政治学。在这一点上,浙江学术的现实主义精神可理解成是一种革命精神。至于近代,一代国学大师章太炎,他的学术成就固以朴学见长,但在他的学术理论中,“种族革命”的特色表现得特别浓厚。这与浙东学派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都体现了一种对现实不回避的态度与勇气。

浙江学术的第三个传统是包容的态度和开放的精神。浙江的地理位置,正处于中国的中间地带。在历史上,永嘉南渡、安史之乱、黄巢起义、靖康之变,数次大事件引发的移民浪潮,都对浙江学术传统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南宋“浙学”三家,婺学(金华学派)的吕祖谦本来就是北方世家;永嘉学派,源自北宋“永嘉九先生”,他们与“二程”有师承关系。各种区域文化的交汇碰撞,造就了浙江学人包容的、学习的态度。浙江又地处沿海,在明清以后“地理大发现”的国际背景中,又成为“西学东渐”的前沿。早在明末,就有杭州人李之藻,从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习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知识。近代以来,在西方学术科目的引进和建立中,浙江学人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沈家本在法学上,蔡元培在教育学上,马寅初在经济学上,都堪称是一个学科的开创者或奠基人。蔡元培在执掌北京大学期间,以“兼容并蓄”治校,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培育了土壤。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鲁迅以“拿来主义”的态度译介西方文学,并用新方法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学史研究。在此过程中,中国的旧学问开始转型。海宁人王国维是一个对中国现代学术转型有着巨大影响的国学大师,在哲学、文学、史学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在哲学上,他是中国最早介绍德国哲学家康德、叔本华等人哲学思想的人,他的《红楼梦评论》是中国最早运用西方美学对《红楼梦》进行学术批评的著作;在文学上,他著有《人间词话》,提出“境界”与“意境”说;在史学上,王国维是最早对甲骨文进行识读且取得突破性成就的学者之一,他首创“二重证据法”,将甲骨文与存世文献进行对照分析,使商朝历史成为信史。

浙江先贤的学术传统,是我们不朽的楷模。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坚持以科研为中心,坚持以浙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加强应用研究,突出浙江特色,强化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服务和为全省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功能,为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作出贡献。为了更好地发挥传承文明、创新理论的功能,推进“精品工程”和“人才工程”的实施,从2001年起,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设立浙江省省级社会科学优秀学术著作出版资金,陆续推出一批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科研成果;从2004年起,又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合作编辑出版《中国地方社会科学院学术精品文库·浙江系列》丛书,使科研成果的出版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扩大了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的学术影响。

这些学术成果,有的重视社会调查,重视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关注浙江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有的致力于乡邦文献的整理、地方史事的钩沉以及区域文化的理论探讨;当然,其中不乏越出地域之囿、站在学术前沿的创新之作。这些成果,或许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有些问题在学术上还有争论,有的还有待社会实践以及学术自身的发展来检验,但它们有鉴别、有批判、有创新,这正体现了浙江学术的优秀传统。

林吕建

2009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