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帝国落日

东方大审判:审判侵华日军战犯纪实 作者:郭晓晔 著


第一章 帝国落日

东京 1945.8

晦暗的巨头会议

偷袭珍珠港大捷。狂妄的东条英机腰佩战刀,踏着铺满美国星条旗的阶梯登上了讲坛。大日本帝国要征服大东亚!要向全世界开战!要成为世界第一巨人!伴着炸弹般的演讲,他展示出一张照片:美国总统罗斯福神情得意地把玩着一个在南方岛屿战死的日本兵头盖骨。听众疯了,飓风般的呼叫声把讲坛抬上了云端。刷地一声,东条英机拔出了寒光闪闪的军刀。刷地一阵风,台下竖起战刀的森林,一片霜雪白光。

曾几何时,这种场面跌落下来,成了小丑的表演,成了被讽刺、嘲弄的话柄。

纪元进入l945年。战争的庞大齿轮仍然钢齿相咬地运转。欧亚两大洲仍漫卷着齿缝间挤轧出的烽火硝烟,腥风血雨。但战争的刀柄已握在人民手中,残酷的刀锋朝向了残酷的法西斯。在欧洲战场,苏联红军迅速向西挺进,美英盟军亦挥师东伐,对柏林形成合围之势。4月30日,德国法西斯头目希特勒自杀,在他的地下室里被烧成焦炭。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8日,纳粹德国无条件投降。

昔日狂肆亚洲和太平洋战场的日本法西斯,在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亦节节败退,“濒临死亡的状态”。

2月19日,美军于硫黄岛登陆,一周后日本守军被全歼。2月25日,东京遭到大空袭,宫内省和皇太后住所被烧毁。3月5日,马尼拉的日军覆没。

3月9日午夜前后,数以百计的美军B一29轰炸机尖啸着掠过东京上空,往下倾泻了数以千计的燃烧弹。一时间火焰滔滔,浓烟滚滚,巨大的火球像狂风暴雨席卷了一幢又一幢建筑物,l800度的炽热气温吞噬了13万人的生命。此后,东京、名古屋、横滨、大阪、神户等工业和政治中心连连遭到大面积燃烧弹的狂轰滥炸,血沃废墟。

3月25日,美军在作为进攻冲绳的跳板的庆良间列岛登陆,4月1日开始强攻冲绳岛。为保住这个守卫日本本土的最后堡垒,日军调集了残存的战舰,在岛上建筑了坚固的工事,组织了“铁血勤皇队”,采用自杀性的“神风”肉搏攻击。尽管穷其赌注,也终未能挽回失败的命运。6月21日,日本输掉了这场本土外的最后、也是最大的战役,损失战斗机2238架,守岛的11万军队全军覆没。

8月6日清晨,一具巨大的降落伞自广岛上空款款下落。刹那间强烈的白光爆闪,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抓住了整个城市,巨大的蘑菇云腾向天空,黑暗的烟火淹没了一切。接着几百根火柱喷发,广岛市沉入汹涌的火海。这是人类战争史上使用的第一颗原子弹。炸死及失踪者计200000人,伤者35000人。

8日傍晚,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召见日本驻苏大使佐藤,通知他“从9日零时起,苏联将认为自身对日本处于战争状态”,苏联对日宣战。9日零时一过,苏军飞机突然空袭关东军各处阵地,接着重型大炮铺天盖地地齐发,百万红军分四路突入中国边界,以绝对的优势与仇恨,向关东军展开了狂飙殛雷般的攻击。关东军兵败如溃。

经过中国人民八年的浴血抗战,在中国战场的侵华日军死伤近200万,兵源无续,物资馈乏,军心萎顿,已成颓疲之师。1945年春,中国正面战场军队开始酝酿对日反攻,拟定了“白培计划”。与此同时,日军开始全面退缩,抽调兵力支援运输通道和日本本土的守备。为隐匿此企图,掩护撤退与转移,日军大本营于1945年4月实施“湘桂撤退作战”。中国军队在美国空军的配合下,奋勇作战,逼迫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下令停止作战。中国军队穷追猛打,至6月3日,给敌以重大杀伤,取得了湘西反攻作战的胜利。嗣后,又一鼓作气收复了南宁、柳州、桂林等南方重镇。反攻序幕拉开后,国民党陆军总部于7月制定了反攻广州的计划,欲以40万大军与日军展开复仇大战,终而议复未果。

在辽阔的敌占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出生入死,团结奋战,就像一大把钻入敌人穴脉的钢针,纵横交织,把敌人的白天和黑夜扎得干疮百孔。八年中,人民军队与敌搏杀10余万次,毙伤俘及纳降日伪军l50万。至1945年夏,武装力量已由当初的4万人发展到91万人,民兵220万人;解放区遍布华北、华中和华南各地,总面积达95万平方公里,人口l亿。解放区依靠小米加步枪,也昂起了大炮。

进入l945年,解放区军民全线出击,歼杀敌寇,收复领土,捣毁敌巢,截断交通,攻势波澜壮阔。延安总部于7月7日公布,自上年7月7日至此的抗战第八个周年里,八路军、新四军又毙伤俘日、伪军335000人。

8月9日,毛泽东发出《对日寇的最后一仗》的庄严号令。这划时代的声音在充满苦难和希望的广大国土上激荡:

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应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密切而有效地配合苏联及其他同盟国作战。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应在一切可能条件下,对于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歼灭这些敌人的力量,夺取其武器和资财,猛烈地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

日本统帅集团被逼上悬崖绝壁。他们面临的两种选择,就是他们面临的两种命运:一是顽抗到底,祭出一亿“玉碎”的战幡,把民族推向毁灭;一是接受《波茨坦公告》,立刻结束战争。

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英国首相丘吉尔、苏联统帅斯大林在德国柏林郊外的波茨坦“小白宫”会谈,在这次会谈中通过了《波茨坦公告》。7月26日夜9时20分,以丘吉尔、杜鲁门和蒋介石的联合名义发表。8月苏联对日宣战后,即成为四国对日宣言。

会议的第一天即7月17日早晨,美国新任总统哈里.杜鲁门收到一份仅有6个字的密码电报:“婴JLJl顷利降生”。这是指在新墨西哥州秘密靶场33米高的金属塔顶试爆的原子弹获得成功。英国首相丘吉尔也于当天知悉。他们手中握住了巨大的筹码,对日本的态度变得更加强硬。

《波茨坦公告》指出:“美国、英帝国及中国之庞大陆海空部队,业已增强多倍,其由西方调来之军队及空军,即将予日本以最后之打击,彼等之武力受所有联合国之决心之支持及鼓励,对日作战,不至其停止抵抗不止。”

宣言最后勒令:“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并对此种行动诚意实行予以适当之各项保证。除此一途,日本将迅速完全毁灭。”

公告向日本法西斯发出了最后通牒。日本外务省防空洞里的莫尔斯收报机于7月27日凌晨收悉。

7月27日至8月1日,几百万张五颜六色的公告和传单,与果冻似的燃烧剂间或着,飘满了日本各大城市的夜空。

对于这把“停战的钥匙”,铃木贯太郎首相代表日本决策机构的主导势力,以“不予理睬”断然回拒。

然而,历史不可违抗的意志,决定了日本终将走上结束战争的道路。

8月9日上午10点30分左右,在皇宫文库地下一间18×30英尺的密室里,铃木首相根据天皇的授意,在主持召开最高战争指导会议。与会的有‘骸心内阁”的东乡外相、阿南陆相、米内海相、梅津参谋总长和丰田海军军令部参谋长。

铃木坐于主持席。这位日俄战争时备受爱戴的老英雄,而今年迈昏庸,耳朵重听,睡意朦胧。

“在目前的形势下,”铃木环视一下众人,“我的结论是,唯一的办法就是接受波茨坦公告,结束战争。于此我想听听诸位的意见。”

在幽暗的光线中,首相低沉的语音消失了。会场陷入痛苦的沉默。

实际上,关于战与降,这个“大六人团”已经过激烈的交锋,虽然每个人的内心是复杂的,但大致的倾向形成了三比三的局面。铃木首相、东乡外相、米内海相为主降派。他们以悲观的目光,看到了战争险恶的局势,也看到了国内衰竭的情状。钢铁、煤炭、运输和制造业等生产急剧下降,与前一年比较,飞机仅及其一半,钢铁仅及其四分之一。11岁至60岁的平民每天只配给六两六钱大米。内阁会晤时喝粗茶,首相问迫水书记官长:“不能拿出点好茶97”市场上物价飙升腾贵,黑市横行,民不聊生,工人起而罢工反战,怒骂天皇。当年6月6日日本政府提出的《国力之现状》承认:民心“对指导阶层之信任,渐有动摇之倾向”。

另一方面,阿南陆相、梅津参谋总长和丰田海军军令部总长则坚持强硬态度,阿南是中坚。他们决心实施“狠毒残忍到极点的”总决战计划。他们依仗的赌注是残存的350万军队,l万架飞机,3300艘“人间鱼雷”等特攻船舰。他们还叫嚣要“一亿玉碎”,以无辜的全体日本人民作抵押。

还不仅于此,他们还有深入气血的武士道精神强力支撑。哪怕以卵击石,也要杀身成仁。

血腥的总决战计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撤退中国华中、华南日军,毁灭(南)京、沪、杭三角洲内的一切建筑物,毁灭广州、武汉等江南繁华地区。

第二阶段:从事日本本土及中国黄河以南之防御战。

第三阶段:即最后决战阶段,亦即日本、伪满、朝鲜的整个毁灭阶段。包括全力保卫东京,以自杀战术阻抗盟军。如东京陷落,即向盟军投降,而在中国华北、东北及朝鲜的日军仍必须继续决战,直至全军覆没,不许一兵一卒投降。

会场里仿佛埋着炸弹,在刀剑悬顶似的气氛中,潜伏着深刻的矛盾和危机。

此时铃木的眼皮低垂,像在打瞌睡,但却掩饰不住内心的恐慌无着。阿南大将满面杀机,却也透出苦恼和疲惫之色。坐在阿南身边的梅津大将剃着光头,眼睛收成一道缝,厚厚的嘴唇噘起,活脱一个东方的墨索里尼。梅津蛮悍的麻脸上压着铅云。

“只是沉默就能有办法吗?”米内海相打破了沉默,“如果接受了《波茨坦公告》,是无条件承认呢,还是提出我们希望的条件?这个问题,我想必须讨论。”具有长老资格的米内以老辣的政治手腕,压制了主张决战到底的陆军的意见,先入为主地以接受《波茨坦公告》为前提,把会议主题集中到接受公告附加什么条件上来。同时这也是米内对主战派的妥协。《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政府:必须“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

关于附加条件,米内提出四个议题:(1)政体的维护;(2)对战犯的处罚;(3)解除武装的方法;(4)占领军的进驻问题。会议便围绕这四个议题进行讨论。

放在第一位的国体即皇权的维护,与会6人一致同意为“绝对条件”。所谓国体,可以理解为与宗教神话相融合的封建的军事的帝国体制。二是战犯问题,参谋总长梅津认为应由日方自己处理。至于第三条解除武装问题,阿南陆相、梅津总长和丰田军令部总长强调用自主的方法。在讨论占领军进驻问题时,陆相和参谋总长说应交涉占领军不在日本本土登陆,迫不得已时也要“小范围、少兵力、短日期”。

阿南等人逐步形成了以下的四项条件:

一、绝对尊重天皇主权;

二、在外日军不采取无条件投降形式,作为自动撤兵作复员处理;

三、对战争负有责任者由日本自行办理;四、联合国对日本不实行保护性占领。这四条的核心是维护日本陆军的荣誉。会议正在进行的时候,美国轰炸机“博克之车”又在长崎

投下第二颗原子弹,尘雾和碎石飞到5万米高空,10万人在数秒钟内丧命。一名军官拿着刚收到的电报轻轻地走进来,把巨大的震波送到了会场。

会议的气氛是燥热的。铃木、东乡和米内一直阴沉着脸,很少说话。在他们看来,公告里没有明确提出要取缔皇室,能保住皇室就是万幸,其它的议论终究是白费口舌。而保住了皇权,一切希望就没有破灭。他们主张仅以承认天皇地位这一唯一条件接受公告,与主张绝不放弃四项条件的阿南陆相等严重对立。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开到下午一点。议而未决。

下午两点半又召开了临时内阁全体会议。接着上午的议题,以阿南陆相和米内海相、东乡外相为中心,继续进行激烈的争论。

东乡外相说:“日本民族能永远置于皇室的领导下,就不会灭亡。只要维护了政体,所有的痛苦都能接受——这就是拯救日本的道路。《波茨坦公告》不包含是否承认皇室存在的内容。因此除了全部接受公告以图结束战争外,别无办法。”

阿南陆相立即反驳:“保障占领后,言行就会不自由,对方就会为所欲为。战局不分上下,不经互相角逐,不能看作是失败!”

米内海相紧接着说:“作为科学战、武力战,不是明显的失败了吗?局部的武勇传奇暂且不说,自布干维尔岛战以来,所有的会战都失败了。”

陆相气急败坏地吼道:“在会战中失败了,可战争并没有失败!陆海军之间的感觉不同!”他力称若进入本土决战阶段,至少可击退敌人,可于死中求生。

会间,军需、大藏(财政)、农商、运输、内务等大臣陈述了经济国力的状况,见解均极悲观。

内阁会议一直开到夜里l0点半,什么也没定下来就散了。最后的办法只有“仰求圣断”,请天皇作最终的裁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