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华龚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名人与家训 作者:刘鑫 著


金华龚氏名人与家训

龚永吉(1399—1471),字天民,号澹斋,浙江义乌龚大塘村人。龚泰子。官至大理寺卿。为官40余年,两讨麓川、五征川夷,南征北战,戎马生涯20年;平冤狱、决疑案,公正廉明,人称“龚青天”。

寒窗苦读承遗志

龚永吉生于明建文元年(1399)六月初三。其父龚泰秉节尽忠,于南京金川门投城殉难,时龚永吉年仅4岁,正嗷嗷待哺。龚泰殉节后,母亲傅氏带着他和两个姐姐扶柩回乡,依靠叔父龚寿为生。

龚永吉自幼聪明伶俐,喜好读书。长辈见其秀异无比,都暗自欢喜,谓龚氏后继有人,平日对他十分钟爱。7岁时,入学攻读《四书》《五经》,过目不忘。他谙晓大义,发誓继承先父遗志。龚寿之子龚征士亦经常勉励他说:“我家世代书香门第。且父辈均有报效国家之良臣,我们应努力学习,以继承先人遗志。”因受家庭的熏陶,龚永吉少年老成,言行举止,宛若成人。人们都称赞他气度不凡,日后必成大器。

年稍长,龚永吉即被选入县学为生员。其从兄龚征士则经常来往于县城和家庭间,送菜送衣,问寒问暖。龚永吉出仕后,龚征士又挑起全家生活之重担,步其父龚寿的后尘,龚永吉与龚征士,仍效续着父辈的人生相携楷模。二人虽为堂兄弟,但情义胜过同胞。

龚永吉入县学后,学习更为勤奋,诸子百家之书,无不涉猎。行文务求真实,从不用浮浪之语去牵强附会。每次考试,总是名列前茅。县学掌教胡同春称赞说:“此子深得圣人文章之要领,日后前程不可估量,不能等闲视之。”龚永吉除发奋读书外,还颇工书法,他尤善楷书,深悟王、钟笔法之精要。

永乐十八年(1420),龚永吉中浙闱乡荐。次年,赴京会试,未中,入太学。在太学中,以才华著称,名动六馆。宣德元年(1426)四月,被授予兵部职方主事。龚永吉出仕后,清正勤谨,卓有政声,终于引起了兵部尚书王骥的关注。日后,他成了王骥的得力助手。

南征北讨立丰功

朱棣率“靖难师”夺皇位时,其次子朱高煦立下了汗马功劳。朱棣封他为汉王,坐镇云南,他不肯去。改封坐镇青州,他又不肯行。赖在北平(今北京)不走,并以李世民自居。朱高煦自恃功大,日益骄横,连朱棣也不放在眼里。他蓄养亡命之徒,私造兵器。朱棣为防不测,便将他贬谪到山东乐安州。永乐二十二年(1424),朱棣驾崩,由长子朱高炽即位,即历史上的仁宗皇帝。谁知朱高炽只做了一年零十一天的皇帝便一命呜呼了。于是由儿子朱瞻基即位,即历史上的宣宗。

朱高煦被贬谪后,心中忿忿不平。他利用皇帝频繁交替之际,竟然效仿其父起兵“靖难”。宣宗听从大学士杨荣之言,御驾亲征乐安州。时龚永吉刚授职不久,因为被王骥看重,被授命于同年八月护驾征讨乐安州。朱高煦的军队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王师旗开得胜,很快便凯旋班师了。

龚永吉因护驾有功,被宣宗器重。宣德二年(1427),被举荐为会试掌卷官。宣德三年(1428)六月,被授命管辖朝内外的武官。宣德五年(1430),三年期满考绩上乘,升阶承事郎。

宣德十年(1435)二月,朱瞻基驾崩,由年仅9岁的儿子朱祁镇即位,亦即历史上的英宗。正统元年(1436)二月,龚永吉升武选清吏司郎中。

时宦官王振乃朱祁镇年幼时即朝夕侍侧的太监。故朱祁镇对他格外宠任,言听计从,并称他为王先生,命他掌司礼监。王振因此狐假虎威,凌驾于大臣之上,开始了明朝的宦官专权局面。他大肆加害廷臣以显示其势力。适值王骥奉旨筹边,迟延未复。王振乘机诬陷王骥图谋不轨,代英宗下旨将王骥下狱。龚永吉因是王骥的得力助手,在劫难逃,被贬谪至陕西平凉。平凉地处边境,生活十分艰苦,人皆为之不平。但龚永吉毫不介意,忍辱负重奉命赴任。

正统二年(1437),北国犯边,军情危急。在太皇太后的直接干预下,王骥被释出狱,官复原职。英宗要他负责抵抗外来侵略的军事行动。王骥又极力保举龚永吉辅佐副总兵都督赵安、兵部侍郎柴车出征。英宗准奏,即命快马至平凉宣读诏书。龚永吉奉命在平凉与赵安、柴车合兵一处,过海子赤林、渡流沙河,直抵铁门关。在与北国交兵中,他献计献策甚多,并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屡立战功。同年六月,因功著而官复原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