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沧桑的桥

在他乡—沧桑的桥 作者:经典文库编委会 编


沧桑的桥

邸玉超

古桥是文化的竹简,是横卧的墓碑,是沟通时间与空间的形而下,是交流历史与未来的形而上。

“赵州桥儿什么人修,玉石栏杆什么人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走,什么人推车压了一溜沟……”四十年前,祖母时常哼着这首歌哄我睡觉。“赵州桥儿鲁班爷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压了一溜沟。”上学了,在课本中学习了《赵州桥》,知道民歌《小放牛》取材民间传说,赵州桥的真正设计者和参与建造者是隋朝的工匠李春。

中国石拱桥的历史非常悠久。《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其实,在我生活的龙城朝阳,也有一座很古老的桥——金代天盛号石拱桥。天盛号金代石拱桥被誉为“关外第一桥”。这座桥位于凌源三家子乡天盛号村,横跨古河床,为五柱头四栏板单孔石拱桥。桥身长五米,宽四点七米,高三点四米,桥孔跨度两点九米。桥有上下拱,上拱呈半圆形,下拱呈半椭圆形。桥身两侧砌出八字拦水翼墙。桥面以九十多块折扇形石条砌成,白灰灌缝。束腰用铁链固定。桥拱两面有圆脸石,每段上面有直径二十八厘米的浮雕大莲花一朵,花朵八瓣五蕊,外用三十颗圆莲花圈在中间,上下各用五厘米粗的弦纹衬托。桥拱中部嵌有修桥志石一方,楷书刻有“维大定十年,岁次庚寅五月,辛亥为朔己卯日,龙山县西五十里狗河川孙家庄刘百通亲笔记,非百通独立而成,赖二刘同心而建,二刘者刘五、刘海”字迹。此桥特点是采用了上下拱的砌筑方法,以加强桥梁稳固性,使上下拱成为一体,河水从孔道流出。设计独具一格,美观大方。

据考证,大定十年是金世宗完颜雍的年号,为公元1170年。狗河即渗津河,辽金时代称狗河,元以后至今称为渗津河。因此桥建在天盛号村东,故定名为天盛号金代石拱桥。天盛号金代石拱桥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关外最古老的石拱桥,它的发现,对研究我国桥梁史、朝阳地貌变迁和塞外交通等情况都具有重要价值。此桥已于1984年收入《中国名胜大辞典》,为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襄平老家,也有好多座规模不算太大、历史也不很久远的石拱桥,那些桥上留下了我的无数足迹和手迹。那些桥只是几块青石板相搭而成,石板上有暗绿的苔藓,石缝斜伸一枝细柳。我不知道这些桥是谁凿石而搭,铺于何年何月。桥下水流越来越细,直到干涸。人们因为要走路才搭桥,水消失,也就忘了桥。我们因为喜欢水而喜欢桥,又因为喜欢桥而渴望水。桥处于险恶之上,置于阴霾之中。没有水,心灵就会成为风化石,每一次些微的颤动,都会剥落一层悲哀。在桥与水之间,总会生长一种永恒的绿色植物。

我走过了许多桥,我是伴着各种桥长大的。因此,当我醉倒桥畔,便成为另一种桥,把桥与水,把许许多多相关的事物连在了一起。多一座桥,就多一条路,多一条路,就少一份悲哀。如果我站着会成为墙,我会坦然醉倒,成为桥。一个人不能趟过所有的河,一个人也不能踏过所有的桥,缺憾与完美之间,总会呈现一种如幻的物态,让人产生逾越的意念,在桥畔。

没有桥是水的悲哀,没有水是桥的悲哀,没有桥没有水是人的悲哀。在宇宙的万般明灭之中,总有超长的方圆,孵化出种种规律,或者是一种命运,一种必然。在桥畔,在河畔,在成为桥与岸的同时,成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风景。你在问了许多为什么之后,终于没有懂得为什么是为什么。

在桥畔永远不会失去信念,作为一种存在,已经呈现出价值,因而悲哀不属于我们。于是,醉倒桥畔,在天与地之间,倒成等号。

近来,读了《徽州古桥》。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图书”,充分体现了“读图时代”的特点。著作者拍摄的徽州古桥图片非常精美,很有艺术水准。文字老到,行文不急不躁。徽州历史在这些斑驳的古桥上延续着,徽州文化在这些古老的石桥上凝聚着。那一次,我买下了《中国文化遗珍·徽州卷》丛书的全部:《徽州古牌坊》《徽州古村落》《徽州古祠堂》《徽州古桥》《徽州古书院》《徽州古戏台》,花了一百六十元人民币,买书时感觉很贵,读后感觉很值。

但愿有一天能去徽州的古桥上走走。历史不仅仅需要读,也需要触摸。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