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玉楼春

宋词三百首 作者:诸葛忆兵 著


玉楼春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1]。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2]。

注释

[1]縠(hú胡)皱:轻纱的皱纹。

[2]“且向”句:语本李商隐《写意》:“日向花间留晚照”。

辑评

清·王士禛《花草蒙拾》:“‘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当时传为美谈,吾友公勇极叹之,以为卓绝千古。然实本《花间》‘暖觉杏梢红’,特有青蓝、冰水之妙耳。”

清·沈雄《古今词话·词辨》上卷:“人为‘闹’字甚重,我觉全篇俱轻,所以成为‘红杏尚书’。”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点评

这首词歌咏春天。起句以叙述的语气缓缓写来,已经压抑不住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以下就是“风光好”的具体发挥与形象写照。那盈盈春水,漾动着波纹,仿佛是在向客人招手示意。“波纹”、“绿杨”都象征着春天,但是,更能象征春天的却是春花,上片最终咏出了“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绝唱。“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有色有声。下片再从词人主观情感上对春光美好做进一步的烘托。词人身居要职,官务缠身,很少有时间或机会从春天里寻取人生的乐趣,故引以为“浮生”之“长恨”。于是,就有了宁弃“千金”而不愿放过从春光中获取短暂“一笑”的感慨。既然春天如此可贵可爱,词人禁不住“为君持酒劝斜阳”,明确提出“且向花间留晚照”的强烈主观要求。这要求是“无理”的,却能够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春天的珍视,对光阴的爱惜。

附录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七引《遁斋闲览》:“张子野郎中以乐府擅名一时,宋子京尚书奇其才,先往见之。遣将命者谓曰:‘尚书欲见“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乎?’子野屏后呼曰:‘得非“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邪?’遂出,置酒尽欢。盖二人所举,皆其警策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