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老子·《道德经》篇

中国成语故事:诸子智慧 作者:周玉洁


老子,姓李,名耳,是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老子的思想体现在《老子》一书中,这本书又叫《道德经》或《道德真经》。《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三部思想巨著。

本篇成语均出自老子的《道德经》一书。

大音希声 最美的声音

学成语

“大音希声”(dà yīn xī shēng)出自《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大音:美而宏大的音乐,比如天籁。

希声:老子曾说“听之不闻,名曰希”,这里的“希声”和“此时无声胜有声”中的“无声”类似。

大音希声:那种宛如天籁一般美好宏大的音乐,总在似有似无、无声胜有声的境界里。

读故事

老子把音乐和声音的美,划分为三个档次。他把这三个档次的声音之美分别称作“人籁”“地籁”和“天籁”。

老子认为,“人籁”就是人类使用竹笛和箫管吹奏出来的乐声;“地籁”是大地上的山川河谷与树洞、山洞、墙洞等洞穴被风吹拂或河水流经其中所发出来的声音;而“天籁”是这世界上最美的声音,它不仅包括人籁之声、地籁之声,还包括自然界万事万物所发出的和谐之音。比如,海浪的翻滚之声,溪流的淙淙之声,树木和草叶被风拂过发出的窸窸窣窣之声,以及野兽的咆哮、昆虫的鸣叫和婉转的鸟啼等。天籁之音包容天地万物的声音,汇成世间最美的音乐。

然而,天籁之音却总在似有似无中,需要用心去聆听和感知,那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大自然的合唱。

有人听不见天籁之音,专程跑去问老子:“请教先生,天籁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声音?”老子答道:“听之不闻其声,视之不见其形,充满天地,包裹六极。”

老子的意思是说,你听天籁,却听不见它的声音;你看天籁,却看不见它的形状。可它却在天地之间存在,无所不容,无所不包。

那人又问:“既然天籁之音如此博大宽广,那为什么我听不见呢?”

老子笑答:“大音希声。”

老子的意思是说,最博大宽广的声音,往往难以捕捉和把握,需要用心灵去聆听,因为它处于无声胜有声的境界里,已经超越了我们惯常对音乐和声音的感知,需要特别用心才能感受到。

成语小提示

学过这个成语后,不妨经常到大自然中,闭上眼睛,用心聆听和体会大自然所发出的天籁之音——鸟鸣、蛙叫、犬吠、鸡啼,在现实中去体会、感悟什么叫大音希声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