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蝶恋花〕

小山词 作者:果麦文化 出品;晏几道 著


〔蝶恋花〕

卷絮风头寒欲尽。

坠粉飘红,日日香成阵。

新酒又添残酒困。今春不减前春恨。

蝶去莺飞无处问。

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恼乱层波横一寸。斜阳只与黄昏近。

初捻霜纨生怅望。

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

午睡醒来慵一饷。双纹翠簟铺寒浪。

雨罢蘋风吹碧涨。

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

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

  • 霜纨:洁白的团扇。
  • 秦娥:因秦女善歌,故而指代歌伎。
  • 一饷:同『一晌』。
  • 翠簟:碧绿色的竹凉席。
  • 寒浪:凉气。
  • 蘋风:微风。
  • 绿云:女子一头秀发,黑如翠黛,浓似乌云,故称绿云。
  • 新月:女子蛾眉。
  • 弯环:亦指女子蛾眉。

庭院碧苔红叶遍。金菊开时,已近重阳宴。

日日露荷凋绿扇,粉塘烟水澄如练。

试倚凉风醒酒面。雁字来时,恰向层楼见。

几点护霜云影转,谁家芦管吹秋怨?

  • 绿扇:荷叶。
  • 见:同『现』。
  • 护霜云:冬天的傍晚时常出现的阴云,初似鲤鱼斑,越积越浓而终无雨雪,谓之护霜云。

喜鹊桥成催凤驾。天为欢迟,乞与初凉夜。

乞巧双蛾加意画,玉钩斜傍西南挂。

分钿擘钗凉叶下。香袖凭肩,谁记当时话。

路隔银河犹可借,世间离恨何年罢。

  • 凤驾:仙人的车乘。
  • 双蛾:女子双眉。
  • 分钿擘钗:将钗与钿分开各持一半,将来作为相见的信物。

碧草池塘春又晚。

小叶风娇,尚学娥妆浅。

双燕来时还念远,珠帘绣户杨花满。

绿柱频移弦易断。

细看秦筝,正似人情短。

一曲啼乌心绪乱,红颜暗与流年换。

  • 绿柱:绿色的筝柱。
  • 秦筝:古筝。

碾玉钗头双凤小。

倒晕工夫,画得宫眉巧。

嫩麹罗裙胜碧草,鸳鸯绣字春衫好。

三月露桃芳意早。

细看花枝,人面争多少。

水调声长歌未了,掌中杯尽东池晓。

  • 倒晕:古代一种画眉的式样。
  • 嫩麹:近乎酿酒用的酵母的颜色,是一种浅黄和浅绿的混合色。

醉别西楼醒不记。

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

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

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

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 吴山:江南山水。

千叶早梅夸百媚。

笑面凌寒,内样妆先试。

月脸冰肌香细腻,风流新称东君意。

一捻年光春有味。

江北江南,更有谁相比。

横玉声中吹满地。好枝长恨无人寄。

  • 内样妆:宫廷新妆样式。
  • 东君:司春之神。
  • 一捻:一点点。
  • 横玉:笛子。

金翦刀头芳意动。

彩蕊开时,不怕朝寒重。

晴雪半消花䰒造字,晓妆呵尽香酥冻。

十二楼中双翠凤。

缥缈歌声,记得《江南弄》。

醉舞春风谁可共,秦云已有鸳屏梦。

  • 造字:蓬松。
  • 十二楼:本指仙人住所,这里指女子闺阁。
  • 秦云:喻指长安歌女。

笑艳秋莲生绿浦。

红脸青腰,旧识凌波女。

照影弄妆娇欲语,西风岂是繁华主。

可恨良辰天不与。

才过斜阳,又是黄昏雨。

朝落暮开空自许。竟无人解知心苦。

  • 凌波女:步履轻盈的女子,喻指荷花。
  • 繁华主:主管繁华的神灵。

碧落秋风吹玉树。翠节红旌,晚过银河路。

休笑星机停弄杼,凤帏已在云深处。

楼上金针穿绣缕。谁管天边,隔岁分飞苦。

试等夜阑寻别绪,泪痕千点罗衣露。

  • 翠节红旌:翠绿的旄节,红色的旗子,形容牛郎织女乘坐的仪仗车驾。

碧玉高楼临水住。红杏开时,花底曾相遇。

一曲《阳春》春已暮,晓莺声断朝云去。

远水来从楼下路。过尽流波,未得鱼中素。

月细风尖垂柳渡,梦魂长在分襟处。

  • 《阳春》:曲调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