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出版说明

唐诗杂论 作者:闻一多


出版说明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 由于历史环境的激荡,中西文化之碰撞,使传统的学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涌现出一批大师级的学者。经过他们不懈的努力,为我们留下足以垂范后世的经典之作。直到今天,大师们的开拓性成果,依然是多门学科研究的起点。年青一代研读到大师们的著作,受益是多方面的。

闻一多(1899—1946)先生正是这一时期一位重要的大师。在今天的青年人眼中,闻一多首先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和民主斗士,事实上,他更是一位著名的学者。早年,闻一多留学美国,学习美术和文学,先后在青岛大学、清华大学任教。曾加入新月社,致力于诗歌创作,著有诗集《红烛》《死水》。他的诗风在形式上边求格律化,讲究音乐美、绘画美。后来从事学术研究,在《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及唐诗、神话、古文字等诸多研究领域中,做了大量开创性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郭沫若先生曾经这样评价闻先生的研究工作:“眼光的犀利,考索的赅博,立说的新颖而翔实,不仅是前无古人,恐怕还要后无来者的。” 就闻先生的学术成就而言,这种评价绝非溢美之词,是对闻先生治学最为准确的概括。

《唐诗杂论》是闻一多先生的一本名著,其中的文章大都发表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报章杂志上,后来汇编成册。书中内容涉及类书与诗的优劣,宫体诗的堕落与自赎、文章体裁、著名诗人、诗人年谱以及诗歌的翻译等多方面的内容,故名之曰杂论。这本小书是闻一多先生站在一个崭新的角度,以历史的眼光分析研究唐诗的结晶。对唐朝一些著名的诗人“初唐四杰”、孟浩然、贾岛、岑参、杜甫、李白等人的诗歌成就有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和分析。文章论述精辟,引用的诗歌皆具有代表性;语言生动形象,兼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引人入胜,读来颇为惬意。与传统的学术研究相比,本书从诗人的角度看待、研究诗歌,因此能够多所创见。作为一部开拓性的著作,它在唐诗研究中的历史地位在今天仍然是不可动摇的。同时,闻一多的唐诗研究有他独特的视角和方法,这对我们今天的学者仍然富有启迪。

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这一经典作品以新的形式提供给年轻的读者已成为必要。为此,我们将本书重新整理出版,以飨读者。相信对于青年读者了解唐诗发展的一些基本脉络,促进唐诗研究都会大有裨益。

本书所选内容,参校了已经出版过的多种版本,凡作者行文有见疑之处,一仍其旧,除个别明显错讹之处做了修改外,一些符号习惯原则不做改动,以存原貌。同时,近代学者著作,在引用书证时,有或略或减,或略去出处之习惯,闻先生著作中亦有此种现象,限于本书体例和宗旨,未做专门校补,望读者明察。为了便于专业之外的普通青少年读者阅读,我们在原书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工作:随原著的文字附上了相应的知识性文字及唐人诗句,以帮助读者扩展相关的知识;删去了《岑嘉州系年考证》一篇纯考证且与其他篇目联系不大的一篇;为原著配上大量的图片,使得读者能够获得更好的阅读感受。

愿这辑小书能使闻一多先生的学术成果流布到普通读者手中。增进更多的朋友对唐诗的兴趣与了解。

编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