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什刹海的由来

老北京的传说(超值全彩白金版) 作者:张卉妍 著


第二章 老北京的地名传说

什刹海的由来

烈日炎炎的酷夏,很多老北京人都喜欢去一个地方乘凉避暑,那里湖面开阔、风光秀丽、可乘船可散步,待到晚上则灯火通明,湖光与霓虹相映,乐曲随轻舟荡漾……说到这里,肯定很多人已经知道是哪里了,没错,就是什刹海!

什刹海,也写作“十刹海”,由前海、后海、西海水域以及沿岸名胜古迹和民居组成。元朝曾依托这一片水域在东岸确定了都城建设的中轴线,什刹海始成为元、明、清三代城市规划和水系的核心。历经数百年的发展,什刹海积淀了上至皇亲国戚、士大夫,下至普通百姓各阶层深厚的文化。这里的胡同和四合院组成了老北京的风俗文化,组成了老北京的历史。

什刹海的“刹”字,在北京人嘴里念快了,就跟“季”、“价”、“窖”差不多了,因为这个,就有了活财神沈万三在这里挖十窖银子的传说,什刹海也便因此得名。

说起沈万三这个名字,在大家的心目中,他就是那著名的“活财神”。

按道理说,活财神一般都很有钱,纵然不挥金如土,也得有家有院有轿坐。可是沈万三这个活财神却例外,甭提他有多少间房、多少套院、多少轿子可坐了,他可谓手里一个子儿都没有,有时候甚至连衣服都没得穿。那他为什么被叫作活财神呢?原来之所以叫他活财神,是因为他知道地下哪个地方埋着金子,哪个地方埋着银子。据当地的老百姓讲,平常时候,沈万三也不知道哪里埋着金子银子什么的,但一旦挨人狠打的时候,通常他胡乱指的地方准有金银,并且挨打得越厉害,他所指的地方埋得金银越多。他的活财神之名也因此而来。

冬日什刹海

然而,老百姓谁又会随便打人?而且大家看他穷成这样,谁也不信他知道哪儿有钱。因此,跟沈万三一起过的人都穷得叮当响,缺衣少食。

明朝时期,“靖难之役”之后,朱元璋的四儿子朱棣登上了帝位。这位皇帝想修一座北京城。可修城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儿啊,首先得有充足的物质基础,没有钱去哪弄材料、请人工呢!可是皇帝又不舍得花费自己的钱,于是便跟大臣们商讨如何筹集一些修城的经费来。众大臣们也很焦虑:苦海幽州本就是个贫瘠之地,去哪里弄这么多钱呢?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大臣站出来对皇帝说:“微臣倒想起一个人来,只要找到他,保准有数不完的金银财宝。这个人叫作沈万三。”皇帝听了,又惊又喜,马上着人去抓那沈万三。

皇帝见了沈万三那穷酸样,心里就犯了响咕:就这么个穷酸的糟老头儿,还能称为活财神?

可疑惑归疑惑,皇帝还是好奇地问道:“据说你知道金银存放的地方?”

沈万三回答:“我不知道。”

“那为什么大家都叫你活财神?”皇上一听,开始急了。

沈万三说:“我不是什么活财神啊皇上,那都是别人叫着玩儿的。”

皇帝一听就发了火,说:“哼,一定是你妖言惑众,蒙蔽了众人,活该挨打!”于是吩咐将士将沈万三推出去打他一百大板。

刚开始挨打时,沈万三还大声地叫嚷:“我没有骗人啊,放了我吧,放了我吧!”

将士说:“只要你供出金银的所在,就饶了你!”

沈万三喊着说:“可我真的不知道啊!”

沈万三喊道越厉害,将士打得他越厉害,直打得他皮开肉绽、鬼哭狼嚎。

实在撑不过去,沈万三大喊了一句:“大人别打了,我想起来哪里有银子了。”将士这才住了手。

皇帝便吩咐将士们跟着沈万三去挖金银财宝。可是沈万三哪知道哪里有什么宝藏呀,就东走走西转转,后面的将士们不断催促,就这样他们一行来到今天什刹海的位置。沈万三实在走不动了,就随便指着下面的地说:“这里有金银,你们在这挖吧!”将士们就开始挖起来,果然从中挖出了十窖银子来。一窖是四十八万两,这十窑银子共计四百八十万两。据说北京城就是用这笔银子修建起来的。

后来,将士们挖银子的地方成了一个大坑,经年累月后,那个大坑盛满了水,后世人都叫它为“十窖海”,慢慢地又称其为“什刹海”。直到现在,还会有人强调说:“这原叫十窑海,不是什么什刹海!”

可是,无论后世人怎么叫,这什刹海的美名就这么流传下来了。

北新桥的由来

北新桥是今天北京的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地。茫茫上班族中,在北新桥地铁站转车的人有很多,但知道“北新桥”这一地名来历的人则少之又少了。

北新桥,名称里含有一个“桥”字,然而实际上却没有桥,更没有桥翅儿。那么,为什么大家都称其为北新桥呢?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高亮遵刘伯温的命令去找龙公、龙婆赶水时,一枪扎破了龙女所变的水篓子,慌忙之中,龙婆就带着受伤的女儿逃到了山北的黑龙潭,在那里安顿了下来。

如今的黑龙潭里还有一种能撞石头的小鱼儿,相传就是龙婆的后代。高亮将龙女所变的水篓扎破后,龙公气愤至极,他带着滔滔洪水追杀高亮。高亮死后,水也还了原。然而,龙公却气愤难平。可是迫于能力所限,又不敢得罪刘伯温,只得领着龙子以及龙子那一肚子甜水,顺着玉泉山泉眼,逃到地底下去了。这也便是如今玉泉山泉水又多又甜的原因了。

龙公虽然人逃到了地底下,可始终忘不了侵袭北京城,他在心里嘀咕道:怎么着也得把地盘给抢回来。现在刘伯温修城,但总有完工的那一天,等刘伯温走了,我再出来出气也不迟。于是,龙公和龙子便在地底下老老实实地住了下来。

过了几年,北京城终于给修建好了。就在向皇帝交差的前一天晚上,刘伯温突然想到:“如今我修城,所以那孽龙不敢来闹,可等我走了,保不准那孽龙回来捣乱啊,我得想个法子制服那孽龙。”这时,他想到了和他一起做建城规划图的姚广孝。

于是,刘伯温便去找姚广孝,说:“八臂哪吒城图是咱二人画的,明日我去向皇上交差时,就说北京城也是咱二人修建的。只是明日我要回去交差,我怕在我走后,那孽龙又回来捣乱,所以由你在这里坐镇怎样?”姚广孝听后非常高兴,欣然答应了。

北新桥

待刘伯温走后,那龙公便和龙子带着水一起顺着地下水道,往北京城来。父子二人在北京城的地底下看见了一处海眼,就往上撞,不曾想,二人非但没撞出去,龙头上还撞了一个大包,原来上面有“镇物”。接着,他二人又撞了好几处海眼,直把脑袋都撞肿了,也没有撞出去,他们心里恨死了刘伯温。

就这样走啊走、撞啊撞的,龙公二人又看见了一处海眼,于是又试着撞了一次,没想到,这一回他们一撞就撞出了地面。龙公二人撞地而出的地方,就是今天的北新桥。

龙公、龙子撞出地面后,就把带来的水一股脑倾向了北新桥附近。很快地,北新桥的四周溢满了水,附近的老百姓哭天喊地、死伤无数。龙公、龙子看到这场面别提多得意了。

很快地,姚广孝就得知了这一消息,他赶紧手执宝剑奔向北新桥。到北新桥后,他拿剑一指,三划两划便把水给止住了,接着翻身一跃,跳到水面上大喊:“孽龙,你竟胆敢水淹北京城,今天就让你瞧瞧本军师的能耐!”

听到姚广孝的话,龙公大吃一惊,心想:怎么大军师刘伯温前脚刚走,后脚就跑来一个二军师?看这二军师,也不是好对付的,一定要小心防范!想着,便对龙子使了个眼色,父子二人各自亮出一把青龙剑,朝着姚广孝猛刺。

姚广孝急架相迎,然而对方二人的合力终究厉害,姚广孝很快就要支持不住了。在这紧要关头,只见空中霞光一闪,龙公哎呦一声就躺在水面上了,大腿上鲜血直流。姚广孝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儿,就听见有人大喊了一声:“姚军师,我是大宋的岳飞,你快去擒拿小龙!”

姚广孝听了,高兴万分。一边向龙子挺剑刺去,一边高声让岳元帅留步,但岳元帅很快便走了。就在龙子一愣神的工夫,姚广孝一剑刺倒了他。就这样,龙公、龙子被姚广孝给捉住。北新桥四周的水也就跟着落下去了,并且永远也不会再涨起来。

可是捉住龙公二人后,姚广孝犯了老大难。难就难在该把龙公二人安置在哪里合适呢?他想来想去,决定把龙公锁在北新桥的海眼里,再在海眼上修一个深井筒子,拴上长长的大锁链,井上再修一座三间大殿的庙宇。庙里供什么神像呢?姚广孝想起帮他拿住龙公的不是岳元帅吗,就供岳飞吧!

龙公在被关押之前问姚广孝:“姚军师,您什么时候把我给放出来呢?”

姚广孝说:“那就等到这座桥旧了,修起桥翅儿来,你再出来吧!”

从此,这个地方就叫了北新桥,而且北新桥也从来没有过什么桥翅儿。

锁住龙公后,姚广孝又要去处理龙子,他把龙子锁在了崇文门镶桥下的海眼里。龙子也问:“姚军师,您什么时候把我给放出来呢?”

姚广孝说:“什么时候你听见开城门的时候打点,就是你的出头之日到了!”

从此,崇文门开城、关城都不再打点,一律改为打钟。因此,北京城的老年人们都常说这么一句话:“北京城九门八点一口钟啊。”

这就是关于北新桥的传说。后世人看到北新桥北边还有一座镇海寺,就更信这个传说了。

白云观的由来

位于北京西便门外的白云观地处幽静,被誉为“洞天胜境”,是老北京最大的道观,也是京城的一大旅游、祈福之处,凭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游人的眼球,一年到头都香火不断。逢年过节更是十分热闹,参观的、祈福的、叫卖的,人来人往。白云观俨然已经成为老百姓了解中国传统风俗与道教文化的重要渠道。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道教协会、中国道教学院和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等全国性道教组织、院校和研究机构先后设在这里。2001年,白云观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白云观初建于唐代开元年间,那时候还只是一座寺庙,不叫白云观,而叫白云寺。那从什么时候起,“白云寺”成了“白云观”了呢?这里不得不提一个人,那就是丘处机。

说起丘处机,很多爱看金庸武侠剧的人肯定知道,那是金庸名著《射雕英雄传》中杨康的师傅啊!虽然金庸先生创作的《射雕英雄传》是一部虚构小说,但在历史上却真有丘处机其人。丘处机真名为丘左,道号长春,所以也被叫作丘长春。

相传丘处机是山东人,小时候起就开始跟着师傅学琢玉,后来为了养家糊口,他就干起了琢玉这一行。丘处机心地善良、乐善好施,经常帮助别人,他的善良打动了一位仙长,这位仙长就点化他皈依了道教,并将自己的仙术传授给了他。从此以后,丘处机四处云游,普化众生。

在那时候的皇朝有一个规矩,就是每一个新上任的皇帝在执政后都要出一次家当一段时间的和尚,跟着娘娘也要出次家当当尼姑。可是那皇上和娘娘可是吃住在蜜窝里的人儿,哪能受得了当和尚尼姑的苦?所以那时候都是走走形式,找人替他们出家,替他们出家的人就叫作“替僧”。凡是当了替僧的人,无不身价大涨。

有一年旱灾严重,老百姓们困苦不堪。皇帝在宫内设坛祀天也没管用,就想召集天下能人来求雨。这时娘娘举荐她的替僧白云寺王长老来求雨。王长老带着自己的几个小和尚在宫里净身、斋戒、诵经、拜佛,足足折腾了几天几夜,可还是没有下雨。皇帝一气之下罚了娘娘半年的俸禄,并且下令打了王长老一百大板,把他赶出了宫。接着,皇帝颁发圣旨,下了一道皇榜,上面写明,谁能求下甘露,普救众生,重重有赏。可皇榜贴了七天,也没有人敢揭。皇帝苦恼万分,寝食难安。正在第八天头上,皇帝忽听大臣来报,说有一个老道士把皇榜揭了,声称能够祈福降雨。皇帝听了赶紧派人将这位老道士迎进了宫。这位老道士是谁呢?不是别人,正是那丘处机。

白云观牌楼

丘处机运用法术,手托金瓶、口念真经、挥洒琼浆玉露,不一会儿只见风云变幻,天空顿时阴沉下来,接着几声响雷,甘露飞洒、大雨淋淋,连着下了两天两夜。皇帝大为高兴,封了丘处机“仙师”的美名,加以重用,并赏了他许多金银财宝。

这王长老听说丘老道施法给求下雨来,心里别提多难受了:哼,这牛鼻子老道不知施了什么妖道竟求下雨来,反看我倒被赶出了宫,不行,我得出出这口恶气!于是他买通了太监,以给娘娘斋戒为名又进了宫,见到娘娘把他的想法说了,那娘娘也因求雨的事儿被罚了半年的俸禄,并且近来皇帝也不怎么踏进自己宫门了。俸禄事小,恩宠事大呀!都怪这丘处机求下雨来,让我没有面子,不行,我非得治治他不可。于是,娘娘便和那王长老一拍即合。

“那你说我们该如何整治他呢?”娘娘问那王长老。

王长老来觐见娘娘之前,心里早有了谱,便对娘娘说:“等皇帝召见那丘老道时,您不妨向皇上提个醒儿,让那丘老道掐金断玉,当年张果老不就有掐金断玉的本事么!皇上既然称丘处机为仙师,他一定也能掐金断玉,如做不到,就借此事将他赶出宫去!”娘娘听了,心想这王长老的主意还不错。于是几天后,娘娘在觐见皇帝时对皇帝说:“都说前几天那能祈福降雨的丘处机神通广大,臣妾想见识一下他的本事,看看他有没有掐金断玉的本事。”皇上听了娘娘的话,也想看看丘处机的本事。于是便命人将丘处机叫了来。

娘娘对丘处机说:“丘法师,都说你能呼风唤雨,今儿个皇上想瞧瞧你还有其他的本事不,不知你能不能掐金断玉?”说着递给丘处机一块金子和一块玉。

丘处机接过金和玉说:“贫道不知娘娘想要我掐成个什么样子?”

那娘娘本就为了使坏,心里也没个谱,就胡乱说道:“你想掐成什么形状都可以,随你的便吧!”

丘处机看看了那块玉,随手一掐,那块玉就变了形状,接着丘处机又一下掐成一个方帽翅儿,顺手按在自己的道冠上。随后,丘处机又拿起那块金子,向金子吹了一口气,那金子就软成个面团子一般。丘处机用手指轻轻捏着像抽丝一样往外抽,每抽一条就往道冠上缠一条,也不知抽了多少条,都像头发丝那么细,不一会就织成了一个金道冠。

皇帝见了丘处机的本事,又惊又喜,大声叫好,又大大赏了丘处机一番。娘娘见非但没有惩治了丘处机,还让他借此又表现了一番,还赢得了皇帝的奖赏,心里那个气啊!

这次没有让丘处机出丑,娘娘和王长老不甘心,就又想了一计。一天,娘娘对皇帝说:“皇上,都说那丘法师神通广大,他的本事臣妾也见识到了。可臣妾得知白云寺王长老的法力也很高强。上次王长老祈雨没有成功,这段时间他潜心修炼,功力大涨,不妨让他二人比试一番,看谁的本事更高强。”皇帝听了,心想也未尝不可。于是问:“怎么个比试法啊?”

娘娘赶紧进言:“如今臣妾有孕在身,马上就要生产了,皇上何不把王长老和丘法师一起召进宫,让他二人算算臣妾腹中胎儿究竟是龙还是凤?谁算得准就说明谁的本事大。”

皇帝听了,觉着十分有趣,于是点头应允了。进宫后,王长老有意显摆本事,遂抢在丘处机前面,说:“皇上,照贫僧看,娘娘怀的是个公主。”

丘长春笑了笑,说道:“按贫道掐算,娘娘将为皇上养一龙子。”

这王长老虽然祈雨失败,但到底也有一点法力,已算出娘娘怀的就是个公主。于是说道:“皇上,虽然贫僧的法力有限,但这件事敢保证没有算错,娘娘的的确确怀的是位公主。如果是贫僧算错了,贫僧愿将小庙白云寺送给丘法师。”丘处机听了笑而不语。

娘娘临产的日子很快就到了,皇帝差人将王长老和丘处机请进宫来。等了一段时间后,宫人来向皇帝禀报,说是产了一位公主。王长老听了,得意万分,心想丘处机这次可栽大发了!只听丘处机哈哈大笑,不慌不忙地说:“常言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请皇上命人将龙子抱出检验,如若贫道所言不实,贫道愿以死谢罪。”皇帝命太监将婴儿抱来,轻轻将襁褓一揭,见果然是个龙子。

原来,丘处机已经算出娘娘所怀的是个公主,只是为了和王长老斗法,才故意说成是个龙子。

可娘娘明明生得是个公主啊,怎么皇帝一看又成了龙子呢?原来,待娘娘产后,丘处机又施法用公主换来个太子。这王长老当然知道是丘处机施了法术,可自己的法力又比不过丘处机,只能干着急干生气,只得将自己的白云寺送给了丘处机。丘处机得了白云寺后稍加修缮就改名为白云观。

后来,娘娘和王长老又想了个法子与丘处机斗法,便在白云观旁建了座叫作西风寺的庙宇,意在用“西风”吹化“白云”。谁知丘处机又在观山门内修了一座“窝风桥”,将那座西风寺给镇压了下去。

最终,王长老气不过,归隐山林。而丘处机则凭借自己的法力得到了皇帝的第三次奖赏,皇帝还派人做了个上书他亲笔题写的“万古长春”字样的匾额。从此,老百姓们都叫丘处机为“长春真人”。白云观的香火也随着丘处机越来越大的名气而愈加旺盛起来。

公主坟的由来

在北京生活过的人,几乎都听说过公主坟这个地名。公主坟位于北京长安街延长线复兴路西三环交会处,是北京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很多人听了公主坟这个地名后,都心存疑问,这里为什么取名为公主坟呢,是因为这里曾经埋葬过什么公主吗?尤其是在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开播后,更多的人对京西公主坟内埋葬的公主是谁充满了好奇,可以说各种说法都有。有的说是这里埋藏着乾隆皇帝微服私巡时认的一位义女,也有的说埋葬的是清朝的一位公主——一位同清皇室并无血缘关系的汉族公主,此人就是孝庄皇太后的义女孔四贞。

第一个版本:乾隆义女

大家都知道,清朝的乾隆皇帝最喜欢微服私访,而且每次私访几乎都会带着两个死对头——刘墉和和珅。

在民间传说里,乾隆皇帝喜欢微服私访。

话说有一天,乾隆一行人在路上走得长了,水又喝光了,于是便投宿在一户人家里。这家的老人是个十分热心的人,还让女儿小风为他们一行人做了饭吃。小风虽然只有八九岁,但不仅长得漂亮,还勤快灵巧,十分讨人喜欢。乾隆非常喜欢她,便收她为义女。临行前,乾隆对义女小风说:“日后有了什么难处,可以随时来京城的‘皇家大院’找干爹啊!”

几年过去了,小风出落成了一个大姑娘。由于家乡发生了连年的灾荒,小风父女俩的生活实在过不下去了。这时候小风突然想起了几年前干爹临走时对自己说的话,于是她和父亲商议,想去京城投奔干爹去。父亲觉着生活实在无望,于是便答应和女儿一起去京城。

父女二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京城,可是他们几乎寻遍了京城里所有的“黄家大院”,也没找到干爹的家。最终父女俩只得靠乞讨过生活。后来父亲因为年纪大,又吃不好,大病了一场。看着父亲那可怜的病容,小风伤心极了,愁得只是哭。

在一次沿着护城河边乞讨时,小风没要着多少钱,再想起父亲的病因没钱医治更严重了,遂痛哭起来。这时,刘墉正好出来办事儿,见护城河边有一个姑娘在哭,就看了几眼,寻思着:“这姑娘好面熟啊!”走进一看,遂认出这是皇上前几年微服私访时认的干女儿。于是向小风问明原因,将她父女二人接回自己府中。到了刘墉府院,父女二人才知道,那干爹竟然就是乾隆皇帝,接他们的先生是丞相刘墉,“皇家大院”指的是皇官。父女二人又惊又喜又怕。

第二天,刘墉便将小风父女的事情禀告给乾隆。乾隆遂召见了小风父女,把二人安排在宫中做事。又过了一段日子,小风父亲因病去世,只剩下小风一人待在宫中过活。可在皇宫里过活,虽然不愁吃穿,但繁文缛节太多了,再加上宫里的人大部分都是势利眼:娘娘、格格因她长得好看,很嫉妒她,常对她冷言冷语;阿哥皇孙见她长得端庄秀丽,都对她不怀好意,总想欺侮她;太监、宫女也因她出身贫贱,又给不起赏钱,时不时地也指桑骂槐地数落她一通。俗话说:宁喝舒心的粥,不吃皱眉的饭。小风在宫里虽不缺吃穿,但受了不少委屈,整日以泪洗面。在父亲死后不久,就大病了一场,几天油盐不进、昏昏沉沉,最终一命呜呼!小风死后,乾隆本想着随便把她埋了了事,但刘墉建议说:“她虽不是皇上您的亲女儿,但到底也是您的义女,如果草草埋葬,您脸上可不光彩呀!”

乾隆听了,觉得刘墉的话不无道理。于是传旨,按公主的品级给小风办了葬礼,把小风葬在了如今的复兴路西三环交会处,后世的人都管这个地方叫作公主坟。

第二个版本:清汉族公主孔四贞

孔四贞是清朝仅有的一个汉族公主。汉族人在清朝怎么会被封为公主呢?是这样的:孔四贞之父孔有德,原是一名明末降清的参将,后来成为清政府镇压各地起义军的得力大将。顺治九年(1652年)五月,孔有德的军队被抗清起义军围困起来。孔有德被杀,孔家被洗劫一空,全家人几乎都遭杀害,只余幼女孔四贞被部将救出,留下了一条命。

当时的清朝皇帝顺治帝得知这一消息后,又惊又痛,遂命大臣将孔四贞接回皇宫,送交孝庄太后抚养。鉴于孔有德建功颇多,便特赐其女孔四贞食禄,封为和硕格格。从此,孔四贞便成为清朝仅有的一位汉族公主。

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等三藩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发动叛乱。孔四贞的丈夫孙延龄也参加了叛乱。对丈夫的反清行为,孔四贞一直强烈反对。在孔四贞的影响下,孙延龄很快表示要投降清朝。吴三桂得知孙延龄降清的消息后,将其杀死,并幽禁了孔四贞。直到清军扫平三藩后,孔四贞才回到京城,死后便被清帝下令葬在京西,也就是今天被称为公主坟的地方。

除了这两个版本之外,还有其他的版本,可谓众说纷纭。那么,在众多版本中,到底哪一个是真的呢?

其实,关于埋葬在公主坟内的公主到底是谁,早在1965年修地铁时,谜底就已经揭开。当时文物部门对公主坟进行了考古挖掘,并参考历史资料考证,得出的答案是,以上两个版本都是传说,并非真正的历史。公主坟内真正埋葬的公主有两位,是清仁宗嘉庆皇帝的女儿。两位公主分别葬在东西两侧,东侧葬的是庄敬和硕公主,她是嘉庆皇帝的第三个女儿,母亲是和裕皇贵妃,已婚,死时年三十一岁。西侧葬的是庄静固伦公主,是嘉庆皇帝的第四个女儿,母亲是孝淑睿皇后,已婚,死时年二十八岁。

看到这里,很多人不禁疑惑:两位公主为什么给埋在了一起呢?原来,按照清朝的规矩,公主下嫁后,死后不得入皇陵,也不能进公婆墓地,必须另建坟冢。庄敬和硕公主和庄静固伦公主是同年而亡,仅隔二个月,于是就埋在一起了。因这里埋葬着两位清朝公主,于是后世人将此地称为公主坟。这才是符合历史真相的版本。

大栅栏的由来

来北京购物、游玩,一个不得不去的地方就是前门的大栅栏,这个景点在国内几乎无人不知无人无晓,即使在国际上也很有名气,可谓是闻名遐迩。

回顾历史,尽管大栅栏这条古老的商业街经历了五六百年的风风雨雨,但依然光耀如昨,不得不让人称奇。都说大栅栏繁华、热闹,那么她到底繁华在哪儿呢?也许可以从老百姓流传的顺口溜窥探一二:

“看玩意上天桥,买东西到大栅栏。”

“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

以上顺口溜说的就是早年间大栅栏的地位和繁华景象。

其实不仅在早年间,即便在近代,大栅栏也是很多老北京人、外地游客最爱去的“购物天堂”。现如今在“老北京”中还流传着这样一个购物口诀:买鞋内联升,买帽马聚源,买布瑞蚨祥,买表亨得利,买茶张一元,买咸菜要去六必居,买点心还得正明斋,立体电影只有大观楼,针头线脑最好长和厚。这些老字号,无一例外地都汇集在大栅栏这块“风水宝地”。

大栅栏,北京话读作“大石烂儿”,兴起于元代,建立于明朝,从清代开始繁盛至今。1900年义和团曾一把火将整条街付之一炬,重建后依旧繁华。

说起大栅栏的名称由来,存有不少记载,因为当年前门外的大栅栏地区是北京城最繁华的商业区。其中最权威的说法是应追溯到明代孝宗弘治元年。当时的大栅栏地区还叫作廊坊四条,因为附近还有廊房头条、二条、三条,直到清代才改名为“大栅栏”。

前门的大栅栏商业街

据明朝历史记载,明代孝宗弘治元年,京城廊坊四条地区入户偷盗现象非常多,搞得民心不稳。城里负责治安管理的百户(军官)王敏就上奏孝宗,说:“如今的京城,大街小巷众多,尤其是廊坊四条地区人口众多,而巡逻的官兵却非常少,这难免会防范不周,影响京城的稳定。因此,为了保障老百姓的安全,请皇上下令在大街小巷的各个路口设置栅栏,并于每日的夜间关闭。”皇帝接受了王敏的建议,遂在廊坊地区大街小巷的各个路口设置了一些栅栏。

后来该地区又经历了两次栅栏建造期。第一个时期是在雍正七年(1729年),皇帝批准建了400余座外城栅栏。第二个时期是在乾隆十八年(1753年),皇帝批准建了1919座内城栅栏,196座皇城内栏。因这些栅栏比周围其他胡同的建筑都高大牢固,久而久之,廊房四条这个名字就被“大栅栏”给取代了。清朝末年的时候,德国人拍的关于大栅栏的照片,街口一个铁门上面写的三个字就是“大栅栏”。由此可知,在清朝的时候,大栅栏的名字已然形成。

说起大栅栏,还有一个令人不解的事儿,那就是它的读音。许多外地游客来北京乘坐公交车时,都对售票员报“大栅栏”站名时,把该念为dàzhàlán的地名,报作dàshílàner而感到好奇。其实这个问题曾经不知困扰过多少初到京城的人们,甚至还引发了许多笑话和尴尬。那么“大栅栏”三个字究竟应该怎么读呢?现如今老北京人都将大栅栏说成大厦(音shà)栏或大市(音shì)栏,而根本不念原词本音大栅(音zhà)栏,民间流行的这个京味儿的叫法特殊音词始终无从查考到其渊源,成了一个未解之谜。相关学者认为大栅栏的读音属于地名的特殊读音,这种读法属于保留古音。而部分播音教材专门谈到“大栅栏”作为北京的一个地名应读为“dàshílànr”。

瓮山的由来

提起瓮山,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但提起万寿山,估计大家都猛点头了。万寿山地处京城著名景点颐和园内,为燕山余脉,高58.59米,海拔108.94米。前临昆明湖,其山前曾建有一座圆静寺,该圆静寺由明孝宗的乳母助圣夫人罗氏于明弘治七年(1494年)建立。在清朝初期,该山曾被当作宫廷养马的草料场。乾隆十五年(1750年),为庆祝皇太后六十寿辰,皇帝命人于圆静寺旧址修建大报恩延寿寺,并于次年将山改名为万寿山。

那么在乾隆十五年以前,这座万寿山叫作什么名字呢?叫作瓮山,说到瓮山,不得不提起一个古老而有趣的传说。

相传在很多年以前,瓮山这一带还不都是陆地,而是一片沼泽水洼,当地的老百姓除了几家大财主之外都靠打捞鱼虾、做点小买卖为生,生活十分困苦。在瓮山的半山腰里,建有一座财神庙,里面供奉的是财神爷赵公元帅。当地的老人们常说:“别看这个财神庙又小又破,里面可供着一位大善人呢!这位赵公元帅心地善良,在每年的四月十五这天都会显灵,向一户穷人家施舍钱财。”

其实老人们说的事儿还真不假。因为连着几年,每年都会有一户穷人家在四月十五日这天意外获得一笔钱财,先是卖烧饼的李瞎子捡了一瓮珍珠,后是做扛活的赵老黑挖出了一瓮元宝,再接着是卖醋的老王头捡了一瓮银子……周围的老乡们见了这些稀罕事儿又惊讶又欣羡,都期盼着自家也会成为那被施恩的下一个。

可是那些大财主们知道这些事后可不仅仅是羡慕了,他们可都急红了眼!待到再一年的四月十五那天,他们也都假装穷人,穿得破破烂烂,去财神庙里转悠,妄想赵公元帅也能施给他们一笔钱财。

王有财就是这几个大财主中的一个。王有财家有良田数十亩,在京城还有几家铺子,雇着十来个伙计,可谓家财万贯。可是他依然不满足,妄想得到更多的钱财。于是在四月十五这天,王有财向一个穷邻居借了一套破破烂烂的衣服,从柴火堆里随便捡了根木棒当拐杖,就去财神庙那赶庙会去了。王有财在那庙会上,嘴里不停地嘟囔,说自己上有八十老母,下有几岁幼儿,穷得丁当响,望财神爷能施舍些钱财……就这样嘟囔了一上午,累得腰酸腿痛,口干舌燥,没精打采地回家了。

佛香阁就座落在瓮山上

由于累了一上午,王有财到家后就睡了,还做了一个梦,他梦见从财神庙里蹦蹦跳跳地走出来两个一高一矮的小娃娃,只听高娃娃说:“今儿晚上,元帅让我俩拿那一瓮金豆施舍给本村一个最穷苦的人家,咱们赶紧去挖金豆吧!”

矮娃娃问:“元帅让咱们施舍给哪一户人家啊?”

高娃娃说:“这个人就是住在山西边的大老李,他有个小孩,眉尖上长着一颗痦子。元帅寻访了他一年才确定了这个人选。今晚元帅让咱们把金豆埋在他家西屋旮旯儿里。”

只见这两个娃娃走到山后一棵松树底下,忙活了一阵,挖出来一个小瓮来,里面盛满了闪闪发光的金豆子。高娃娃抱起小瓮就走,可一不小心让树根给绊倒了,跌在了地上,把小瓮的一个瓦片给磕掉了。高娃娃也没有捡那瓦片,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土,和矮娃娃一起走了。见两个娃娃抱着盛满金豆子的小瓮走了,把王有财给急得啊,他一阵狂奔,结果碰在了路边的石头上,给一下子疼醒了。醒了才发现,原来是自己做了一个梦。

醒后,王有财赶紧往那棵松树那跑,还真的在树底下高娃娃摔倒的地方看到了那个瓦片,王有财忙把瓦片捡起来放在兜里,一路盘算着怎样才能把给找到那大老李把那瓮金豆子给弄过来。

第二天,王有财一大早就起来前往山西一带转悠,见人就问人家认不认识大老李或者一位眉尖有痦的孩子。可是问了大半天也没有问到,就唉声叹气地往家走。刚出山西一带,他就听到一个声音喊道:“哎大老李,给我切一块糕点!”听见这声音,王有财的心里猛一咯噔,别提多高兴了。他循着那喊声望去,只见一个卖切糕的中年人把车停在路边在那招呼买东西的人呢。王有财赶紧过去搭话,问大老李有没有小孩。谁知大老李一听就垂头丧气,说:“哎,我打了半辈子光棍,四十才刚娶上亲,如今都快六十了,还没尝过当爹的味儿呢!”

王有财听了细琢磨:“这是不是那俩娃娃提及的那个大老李呀?那个大老李明明有个眉尖有痦的孩子啊!”正琢磨间,忽见远处跑来一个年轻人,朝着大老李喊:“李大爷您赶紧回家吧,我大娘刚刚给您生了个大胖儿子!”大老李一听,拔腿就往家跑,连切糕车和王有财都忘掉了。

等他再赶回来找切糕车,天都已经快黑了。见那王有财还在那帮他看车呢!大老李非常感激,一个劲儿夸赞王有财是个大好人。王有财忙恭喜他,说:“恭喜贺喜老大哥呀,孩子一切都好吧?”大老李笑不拢嘴了都:“是个又胖又壮实的大小子啊,甭提多有福相啦,喜眉笑眼,眉尖上还长了一颗痦子。”王有财一听乐了,心想:我这一下午没白帮他看车,果然他就是财神爷要找的那个大老李!遂赶紧奉承说:“这就是喜鹊(雀)登梅(眉)嘛!”

此后几天,王有财总来山西一带晃悠,有事没事地找大老李聊聊天,很快就和大老李混熟了。

一天,天下起了大雨,大老李家的房子又破又老,到处漏雨。王有财赶紧借机说:“老大哥,咱俩关系这么好,理应互帮互助,你家的房子漏雨漏得实在住不下去了,你就搬到我家祖坟附近的几间平房,你的房子就归我了,你看这样好不好?”大老李听了,感激不尽,第二天就搬走了。

这大老李前脚搬走,王有财后脚就迈进家门,到西屋墙旮旯去挖金豆。挖来挖去,果然挖出来一个缺沿的小瓮。他从兜里掏出那块瓦片一对,正好对上了。这下他可高兴坏了,赶紧把小瓮打开,谁知没有看到满满的金豆子,反而从瓮里钻出几条毒蛇来,把他紧紧地缠住,活活给缠死了。

不久后,大老李重新搬回了山西一带。他在重建新房时,也挖出来一个缺沿的小瓮,打开一看只见瓮里盛满了闪闪发光的金豆子。

因为这一瓮金豆,是从山坡上松树底下挖出来的,所以后世人就管这座山叫作“瓮山”了。

王府井的由来

在北京的市中心有这样一个地方,它有着悠久的历史,纯朴的风格,虽饱经沧桑却因居于闹市而充盈着时尚、前卫之感;它吸引了世界各地多方的文化,聚集了国际众多知名品牌;它经常赢得国内外国家领导人的惠顾,更吸引了众多平民百姓的眼球;它既可以让你买到世界上最新潮、最昂贵的奢侈品,也能让你惬意逗留,买到居家过日子的普通物品;它是古老的,历经岁月的磨砺;它是新潮的,迸发着新时代的光彩……它就是王府井,全称是王府井大街。

王府井

在北京,要是问起王府井大街,那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您要是真追起它的根儿来,能说出个来龙去脉、子丑寅卯的人儿恐怕就没几个了。

传说这王府井大街原是一个王爷的宅子,这个王爷的府中有一口水井。北京城里的水大部分都是苦水,甜水很少。而且一旦遇上天旱,就连苦水都缺乏。

有一年,京城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旱灾,几乎所有的井都干涸了。有钱有势的富裕人家都派人用车子去几十里外的玉泉山拉水,而穷人家只能靠肩挑手提,有的甚至靠从井底淘点泥浆水活命。

其实,在京城里,并不是所有的井都干涸了,还有那么两三口井还冒着水,那王爷府里的井就是其中之一。而且幸运的是,这口井里冒出的还是甜水。这下王爷不知多高兴了,说这是因为祖宗福气大、造化大,房子和水井都在龙脉上。

不幸的是,这个王爷是个十分恶毒的人,他没有将自家井里的水用来救济周围的老百姓,而是命令王府的一个看门老头把水井看守起来,禁止周围的百姓从中取水。这个看门的老头是个非常善良的人,他对王爷的这一做法非常不满,于是经常偷偷地让老百姓从井中打水。一天,王爷得知了这件事,就找看门的老头质问,老头儿心平气和地对王爷说:“王爷,违反您的吩咐这是我的错,可我这全是为了您好哇!”

王爷听了很不解,说老头儿是在狡辩。

老头儿接着说:“王爷您一向那么聪明,怎么这时候就糊涂了呢!您想,您是富贵人家,将来免不了要雇人做事,运粮挑米啥的,如果周围的乡亲们都渴死了,到时候您上哪儿去找给您干活的人呢?您请三思啊王爷,若是您还是不同意,今后我绝不让任何人再取走一滴水。”

王爷听了老头的话,觉得他说得有道理,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再追究了。此后再有人来井里打水,王爷也不管不问了。因此,周围的老百姓都非常感激和尊敬这位老头。从此以后,来打水的百姓越来越多,就连住在府外几十里的人也都闻讯而来。王爷府的这口井在这次旱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救活了不少老百姓,从此,周围的人开始把这座井叫作王府井,王府一带叫王府井大街,就这样王府井的名字被传开了。

八宝山的由来

在北京,很多人去世后都会被安葬在八宝山公墓,八宝山也因此成为一个非常神秘的地方。

其实,八宝山原来并非公墓,它在明代时期拥有很多处名胜,例如延寿寺、灵福寺、朝阳庵,在西峰上还建有娘娘庙,其中最著名的是褒忠护国寺。褒忠护国寺又被称为黑山护国寺,建于明朝,是为了纪念当时的名将刚炳而建。黑山护国寺内建有刚炳墓,但经过岁月的侵蚀,如今只剩下墓碑和墓前的石龟了。日本侵华时期,当时的日本侵略者为了纪念其死难的日军,在山上建了一座名叫忠灵塔的塔。1946年,为了纪念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国民党官兵张自忠等38位将领,忠灵塔被改建为忠烈祠。建国后,陆续于山上建了八宝山革命公墓、八宝山第二公墓和北京西郊殡仪馆。

如今的八宝山

如今,八宝山因有两大公墓而为众人所知,但却很少人知道其为何被叫作八宝山,难道是因为山上真有八宝吗?

相传,在八宝山脚下的山洞里的确藏有八宝,到底是哪八宝呢?所谓八宝,指的是马牙石、白垩、青灰、红土、坩土、黄浆、板岩、砂岩等八种黏土矿物。马牙石,又称方解石,主要成分为石英,也是人类最早认识和利用的矿物;白垩,俗称白土子或大白,白色,质软,是石灰岩的一种,分布很广;青灰,是一种含有杂质的石墨,青黑色,常用来粉刷外墙面或搪炉子,也可用作颜料;红土,是较好的天然地基和筑坝材料;坩土,也称耐火土,是火炉内膛的主要原材料,还可以制成耐火砖;黄浆是木器的涂料;板岩常用作制造房瓦及石砚的原料;砂岩是研磨、玻璃、建筑等工业的原材料。八宝山便因此八宝而得名。

其实,关于八宝山的“八宝”,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传说: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八宝山脚下的山洞里藏有金牛、金马、金鸡、金碾子、金磨、金豆子、金簸箕和金笸箩等八件宝贝,无人知晓。

当时山脚下有一个村庄,村庄里住着一户人家,这家有两口人,是一对无儿无女的李姓老年夫妻。老李和老伴儿无依无靠,只能靠种些丝瓜维持生计。

一年,老李老两口在自家屋后种下丝瓜籽后,按照往年的经验,浇水、施肥、松土,可一段时间过去了,只见瓜秧越长越长,却怎么着都不结瓜。这要搁往年,可早就结了几十个丝瓜了呀!老两口很是着急。终于有一天,瓜秧的深处开出了一朵花,后来结了个丝瓜,可老两口又发愁了。为什么呢?因为好不容易长出的那个丝瓜却没有个丝瓜样,长得上粗下细,反倒像一个倒挂的葫芦。

一天,老两口正在家门口闲聊,看见从村南头走来一位老头儿,这位老头儿路过老两口屋后看到那个丝瓜突然停下了。只见他一会儿朝山看看一会儿又朝丝瓜看看,用手指掐算了半天,就冲老两口走了过来。老头儿走近向老两口作了一个揖,说:“烦请二位将这个丝瓜卖给我,我宁愿出高价。”

老两口摇了摇头,说:“实在对不住老先生,今年我家就结了这么一个丝瓜,打算留着当种子用,不能卖。”

老头儿却坚持要买,声称是为了给孙子看病用的。老两口是个热心人,一听是为了人家孙子看病,就一口应承了下来,还不要人家的钱。老两口正要为老头儿把丝瓜摘下了,老头儿赶紧制止了,说:“请慢!现在这丝瓜还不熟,还不能做药,等到熟透了我自会来取的。”说着又向老两口作了一揖,转身走了。从此,老两口更加仔细地照料这个丝瓜。

其实,老两口被这个老头儿给骗了!原来,这个老头儿是个风水先生,他此行不是找丝瓜来给孙子治病,而是来寻宝物的。什么宝物呢?原来他最近几天掐算到山下埋藏着宝贝,但取出这些宝贝需要开山的钥匙,于是他便找啊找。当他在老两口屋后看到这个丝瓜时,突然眼睛一亮,这个丝瓜正是那把开山的钥匙呀!于是他便向老两口撒了个谎。

老头儿走后,在老两口的精心照料下,丝瓜长得越来越旺,慢慢就成熟了,可还是不见老头儿的影子。立秋很快就来临了,开始下起了霜,老两口怕丝瓜被冻坏,就先把丝瓜给摘下来了,放在一个木箱子里,等老头儿来了就给他。

一个夜晚,老头儿终于来了。他兴奋地跑向丝瓜,可那里哪里有丝瓜的影子,只剩下一堆瓜秧。老两口看见老头儿来了,赶紧将丝瓜从木箱子里拿出来给老头儿。老头儿一看急眼了,跺脚说:“哎呀这可坏了,二位摘得太早了,这下不管用了。”说着垂头丧气地把丝瓜拿走了。

老两口看老头儿的样子,觉着有点不对劲,于是悄悄地追随者他,看看他到底要干什么。走了好长时间,只见老头儿在一座山坡前停了下来,用丝瓜在地上画了一个圆圈。只见山坡上立即出现了一扇门,露出了一个洞,但洞口只开了一道小小的缝。老两口凑上去一看,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原来里面堆的全是宝贝,什么金牛、金马、金鸡呀,还有金磨、金笸箩、金簸箕,靠门还有一个金碾子在转,从碾子上掉下来的全是金豆子。

只听老头儿在那自言自语:“唉,都怪那老两口摘得早了,要不缝隙大点我就可以进去拿宝贝了。”说着,老头儿就把手伸进了洞缝里,先拿了一个金簸箕,可是那缝隙太小了,老头儿怎么拿也拿不出来。就在这时,里面的那只金鸡“咯咯”叫了起来,老头儿说了声:“坏啦!”就赶紧把金簸箕给扔了,又抓了一把金豆子。正要往外拿的时候,老李过去打了他胳膊一下,老头儿手一哆嗦,金豆子全掉在洞里了,门也关上了。

老头儿气得正要骂人,扭头一看是老李老两口,知道自己理亏,先前骗了人家,于是一生不吱地走了。

从此以后,村里人都知道这座山里埋着八件宝贝,就把它叫作八宝山了。

牤牛桥的由来

翻看北京海淀区的地图,你会发现有这么一个地方,它位于北土城西路附近,离新建的地铁10号线牡丹园站比较近,叫作“牤牛桥”。所谓牤牛,即公牛的意思。

这座桥为何叫作牤牛桥呢,它的来历是和一头牛有关吗?

相传在明朝时期,四川一带有一位法名为遍融的高僧,他喜欢云游四海,身边也没有什么人伺候,只有一头牤牛跟着。遍融高僧就是整日地骑在牛背上,靠向过路的老百姓化缘为生。奇怪的是,这位高僧有一个习惯,就是凡是进入某一村庄,他就不亲自化缘了,而是让身边的那头牤牛独自驮钵外出募化,或者是靠为附近的老百姓驮水、驮粮赚些钱财。对这样的稀罕事儿,周围的老百姓都觉得十分新奇。

就这样走了几年,遍融来到了北京城。来到北京城后的他,不再四海为家了,而是当了千佛寺(即德胜门内大石桥胡同的拈花寺)的首任方丈,在当地的名气一天天大起来。据史料记载,当时许多名僧都曾慕名前来向他“参学”。

通常的时候,遍融都是自己在千佛寺内处理寺内杂务,只让身边的那头牤牛独上驮上一个黄布稍马子,到京北一带募化供养,近至城关,远至清河,朝出暮归,从不间断。

时候长了,周围的老百姓都知道千佛寺的方丈养了一头神奇的“募缘牛”。老百姓们对这头牤牛都十分喜爱,都亲切地叫它“大牤子”。只要一听见牤牛的吼声,就都赶紧出来施舍给它一些东西,有的给钱,有的给吃食,即便是贼盗都不忍偷盗牤牛身上的东西,就这样,牤牛每天都能驮好些东西回寺。

一天,牤牛又出去募化了。在回来的路上,牤牛路过土城的护城河畔时,感觉有点累,便卧在地上休息会儿。正在这个时候,突然远处跑来一个老百姓,这个老百姓形态十分着急,他远远地朝着牤牛大喊:“大牤子,你赶紧回去吧,听说遍融高僧圆寂了!”牤牛听了,马上泪如雨下,朝天大吼了三声,滚地身亡。

路过的老百姓见了这一场景,都非常感动,说:“这头牤牛肯定不是个一般的牛,它通人性,有佛缘,是个神牛哪!”

后来,千佛寺的众僧侣为了纪念遍融高僧和他的牤牛,便在北郊土城外修建了一座塔院,将遍融高僧葬在那里。而在牤牛滚地而亡的护城河畔修建了一座桥,并将它埋葬在桥的附近,修建了牤牛庙和牤牛坟来纪念它。

后世人知道这座桥是为那个牤牛而建的,所以都称其为“牤牛桥”。

相传,牤牛桥还是明清时期,人们出城走阎家豁子过护城河的必经之桥;在民国时期,牤牛桥一带还有古庙和土坟的遗迹;1970年花园路开通后,此桥才闲置不用,后于1983年整治小月河时被拆除,但地名仍以“牤牛桥”而称,以后在此成立了牤牛桥社区,属花园路街道管辖。

神路街的由来

在北京市朝阳区区委区政府的门前有一条小路,它北起朝外大街,从东岳庙琉璃牌坊算起,到日坛北门,弯弯曲曲不到一公里。而且路两边的建筑都平凡,大部分是一些低矮的民间屋舍。可是就是如此平凡的一条路,却被命名为“神路街”。

它有什么神奇的来历吗?

据说它的名称来历与清朝的顺治帝有很大的关系。

相传,在清朝八旗之一的正黄旗中,有一个身材健壮、英勇过人的都统领。这位都统领耍得一手好剑法,在与敌军作战中,斩杀敌人无数,立下了很多大功。顺治帝为表彰其功劳,钦赐其黄马褂,并封其为一等伯,命他率亲军镇守朝阳门。

可是这个都统领在战场上虽然英勇无比,立下了赫赫战功,在私下里,却是个十分歹毒的恶人,他无恶不作,经常仗着权势欺压周围的老百姓。老百姓们个个对他痛恨无比,却又敢怒不敢言。

都统领的恶行,惹怒了一些武林豪杰。这些武林豪杰相继潜入他家去刺杀他,可是这个都统领的武艺实在高强,前去行刺的武林豪杰无不败下阵来,死在他的剑下。此后,这个这个都统领的气焰愈加嚣张,附近的老百姓毫无安宁可讲,整个朝阳门内外都笼罩在一种恐怖的气氛之下。

一天夜里,都统领正在家里寻欢作乐时,一名黑衣人突然闯了进去。二话没说,便朝都统领的头上招呼。都统领对于别人的刺杀早有防备,便赶紧拿剑回击黑衣人。但这名黑衣人的武艺实在高强,没打几招,都统领就被黑衣人一剑刺死。

黑衣人将都统领杀死后,也不滥杀无辜,抽身越墙便走。但为时已晚,都统领的手下已经团团将他围住。黑衣人在紧急之中,向一条死胡同跑去。手下们见黑衣人跑向了死胡同,也不再紧追,但又不敢近身,只是排成了一排堵住胡同口,拿出弓箭就射。

黑暗中,也不知发射了多少箭,但都确定黑衣人肯定难逃一死。于是慢慢地移向了胡同口,准备看黑衣人的死状。可是大家大吃一惊,只见地上只有无数断头箭,哪有黑衣人的半点影子!他们朝墙上看,只见上面写了一行血字:“行恶者自绝于人。”这些手下们吓得个个逃窜开来。

北京东岳庙

这件事儿很快传到了老百姓的耳中。老百姓们个个拍手称快,都说是东岳庙的神仙显灵。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传来传去被顺治帝听说了。顺治帝是个明白人,心想哪是什么神仙显灵,肯定是一位民间高手将都统领杀害。

顺治帝心想,既然黑衣人已经不知去向,都统领的名声极坏,不如就趁机好好查查,还黑衣人一个“名正言顺”。于是,他下令对都统领的罪行进行仔细核查,很快便查明了都统领的歹行,下旨将其弃尸行市,满门抄斩。

顺治帝的英明做法受到了老百姓们的一致拥护,大家都齐赞顺治帝明察秋毫,是一代明君。顺治帝听了十分高兴,便借到东岳庙进香的机会,来到朝阳门一带巡查,并问随从黑衣人消失的所在。随从也不知道具体的位置,只随手一指,正指向琉璃牌坊后面的这条街。顺治帝听了,便随口说:“以后就叫这条街为神路街吧!”

从此,“神路街”之名便流传到了下来。

悼陵监村的由来

悼陵监村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镇,邻村有小宫门村、西山口村、万娘坟村、大宫门村。要说起悼陵监村的名称由来,则不提不提明十三陵中的思陵。

明朝十三陵是中国最有名的帝王墓葬群。在十三陵中,几乎每个陵的周围都会有一个与该陵名字相同的村庄,这些村庄大都是由看守各帝陵的陵户长期发展、繁衍而形成的,例如长陵的周围就有长陵村,献陵的周围就有献陵村,景陵的周围就有景陵村……

可是令人觉得奇怪的是,明朝最后一代皇帝崇祯帝的思陵却是个例外。按理说,思陵的周围也应该有个思陵村,可事实是,别说思陵的周围,就是整个十三陵的周围都没有一个叫作思陵村的村庄。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原来是有个思陵村的,只是后来……

熟悉明朝末年历史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崇祯帝自缢于景山。据说,崇祯帝死的时候,明朝政局十分混乱,崇祯帝和周皇后的尸首迟迟没有下葬。几经周折之后,崇祯帝的尸首终于被运向昌平的陵墓群。然而,在运送的过程中人们才发现,崇祯帝的脑袋不知什么时候被砍掉了!

这可怎么办呢?大家赶紧寻找,可是最终没有找着。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现找材料和工匠,铸了个金头,把它安在崇祯帝的脖子上。崇祯帝的尸首这才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就这样,崇祯帝被安葬在了思陵。

尽管崇祯帝的命本就不好,可是上天还是没有放过他。虽然他“亡国之君”的名声不好听,可是他的“金头”却是个金贵的物什啊,很多盗墓人都把目光盯上了思陵。

最初,思陵在思陵村陵户们的精心照看下,丝毫无损。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陵户的变迁,思陵的看管没有当初那么严了,这就给了盗墓人一些可趁之机。

一天,思陵村一个老人路过思陵,突然发现思陵的墓有被挖开的痕迹。他惊慌不已,赶紧找到看护思陵的陵户,把这事儿说了。思陵的陵首带领众陵户来到思陵一看,都惊呆了:崇祯帝的棺材已经腐烂,里面凌乱地放着一些骷髅架子,那颗“金头”不见了!

陵户们着急了,赶紧四处寻找,可哪里有盗墓人的影子,那些人早就携着“金头”跑远了。没办法,陵户们赶紧到州里报了案。可是,没有半点线索,报了案又有什么用呢?就这样,“金头”被盗的事儿就这样因无线索可查而被搁置了下来。

“金头”被盗的事儿给了陵户们一个重击,他们商量着说,在崇祯帝的墓里还有皇后、贵妃及其他附葬品呢,如果以后还有人来盗墓那可怎么办呢?得立下一些看护的规矩才是呀!于是在众陵户的商议下,一些新的护陵规矩产生了。并且,他们还决定把思陵村改名为“盗陵监”,意思就是时刻提醒村民严守思陵,谨防盗墓人再盗思陵。久而久之,“盗陵监”这几个字被渐渐地叫白了,成了如今我们称的“悼陵监”。“悼陵监村”的名称由此而来。

思陵远眺

燕落村的由来

在北京密云县城的西部约三十余里处,有一个村子,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还有一个非常诗意的名字,它就是燕落村。

说起燕落村的历史,需要追溯到北魏太平真君初年(440年),那时候的燕落村还不叫燕落,而叫燕乐,原是一个县城。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隋帝在密云地区设置檀州,州治所就位于燕乐城内,管辖密云、燕乐两县;唐长寿二年(693年),檀州治所开始搬迁,后搬迁到今天的密云县城所在地。那个时候,燕乐县建制仍然存在,直到后梁乾化三年(913年),才废燕乐改为燕落庄。

说起燕落村的名字,还真丰富。因为它除了燕乐外,还有一个名字,叫作“烟络”。说起“烟络”这个名字,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

相传在古代的某个朝代,当朝的皇帝生有两个女儿,其中姐姐在今天的金沟安营,妹妹在今天的燕落扎寨。

自父皇去世后,姐妹俩互相依靠。她二人商定,今后其中的一方遭遇敌情,就燃狼烟为号,另一方见到这警号,就马上过来支援。

住在燕落的妹妹非常调皮,一次她想逗逗姐姐,便在没有遭遇敌情的情况下燃起了狼烟。住在金沟的姐姐见了妹妹燃放的狼烟,赶紧派兵援助。但最后发现只是妹妹布的一场闹局。姐姐虽然略有生气,但对自己的妹妹却也无可奈何,只是告诉她切忌开这种玩笑。妹妹见姐姐这么紧张自己,非常感动,二人的感情更加好了。

后世人听闻了这段佳话,便将妹妹扎寨的地方称为“烟络”。

说起燕落村,还有一个事儿令人津津乐道。那就是燕落村不仅历史悠久,还是个长寿村。据统计,在整个燕落村,8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60余人,而且该村的李敬书老人,还曾被北京电视台《京郊大地》栏目评为“北京十大寿星”之一,享年108岁。人们不禁诧异,燕落村为何是长寿之村呢?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其生活环境的优质。燕落村地处密云水库上游水源保护区,植被丰富,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非常高;除了空气好外,其水质更是好,地下遍布麦饭石,而长期饮用麦饭石水则可以调节人体新陈代谢,有助于人体内的有害物质,延年益寿。

由此看来,燕落村令人称奇的不仅是其悠久的古城遗址,还有令人流连忘返、延年益寿的美丽山水。

刘娘府的由来

在北京市石景山区的中部,距离区政府有四五公里远的地方,有一个村子,它东邻八大处高科技园区,南邻琅山村,西与礼王坟相望,北至永定河引水渠,它叫刘娘府。

刘娘府这一地名非常奇怪,它有什么特别的来历吗?

其实,刘娘府因埋葬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的生母孝纯太后刘氏而得名。对此事实,有史为证,据《明史》记载:“时庄烈帝(崇祯)居勖勤宫,问近侍曰:西山有申懿王乎?曰:有。旁有刘娘娘坟乎?曰:有。每密付金钱往祭。”

在北京的西部地区,有一个民谚特别有名,它就是:“一溜边山府,七十二座坟。”说的就是京西带“府”的地名,均为明代皇家坟地。其实这里的“七十二座坟”并非说确切地有七十二座坟,而是指这里坟墓众多。在这众多带“府”字儿的地名中,“刘娘府”便为其中之一。据说,目前该村里的村民多为看坟守墓人的后裔。

据《明史》记载:“孝纯刘太后,庄烈帝生母也,海州人,后籍宛平。初人宫为淑女。万历三十八年十二月生庄烈帝。己,失光宗意,被谴,薨。光宗中悔,恐神宗知之,戒掖庭勿言,葬于西山。”从这段记载我们知道,刘娘娘是海州(今江苏省连云港市)人。她初入宫时,只是一名淑女。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她生下一个男孩,取名朱由检,就是后来的崇祯皇帝。刘娘娘本该因生下龙子而“母以子贵”,得到光宗的宠爱。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光宗对她反而十分冷淡。刘娘娘为此十分郁闷,最终积郁成疾,在崇祯五岁时去世。光宗心里非常惭愧,就秘密地将刘娘娘草草地葬于京西。

光宗死后,其子朱由校继承帝位,为熹宗。天启二年(1622年),熹宗追封刘娘娘为贤妃。同年九月,封皇弟朱由检为信王,居勖勤宫。

一天,信王朱由检问身边的太监:“西山有申懿王坟乎?”

明朝皇帝所戴的金冠

太监回答:“有。”

信王又问:“其旁有刘娘娘坟乎?”

太监回答:“有。”

于是信王秘密地命太监,在每年的春秋时节前往西山刘娘娘坟处进行拜祭。

后来朱由检登上皇位,是为崇祯帝。崇祯帝继位后,就马上追封自己的生母刘氏为“孝纯恭懿淑穆庄静毗天毓圣皇太后”,简称“孝纯刘太后”,迁葬十三陵的庆陵,与光宗合葬。

黑龙潭的由来

黑龙潭是北京市密云县比较有名的风景名胜之一,它坐落在密云县石城乡鹿皮关北面的一条全长4公里、水位落差达220米的峡谷里,距离北京市城区约100里。

去过的黑龙潭的人都知道黑龙潭有3个特点,即新、奇、险。每到旅游时节,黑龙潭就成了游客们观花赏景的地方。看看景色,住进密云农家院尝尝当地的农家菜,这些都成了游客们必做的项目。

关于黑龙潭的名称来历,还有一段美妙的传说呢!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黑龙潭所在的地方是一座山,山上荆棘丛生,有一座山洞,有一位老奶奶和她的儿子全成在洞里面住着。

一天,全成正在山上打柴的时候,听到不远处有人呼救的声音。他抬头一看,见前面不远处有一位姑娘在往自己的方向跑,她身后有两位骑马的猎人正持枪追赶。

黑龙潭的入口处

全成是个乐于助人的热心肠,他没有多想,便顺手往山洞的方向一指,那位姑娘便匆忙躲进了山洞。两位猎人来到了全成的面前,问他有没有看见一只狐狸从这里跑过。全成心里非常疑惑,狐狸?他很快明白了过来,但并没有将实情告诉两位猎人,只是信手往东一指,两位猎人便匆忙向东方追去。

姑娘见猎人走远后,便走出洞来,拜谢了全成,准备离去,但又不知去哪里才好。全成见她无处可去,便和母亲商议好,留姑娘在山洞住了下来。

全成和姑娘日久生情,后来结为夫妻。

一年后,全成全家商议,将家搬到了山南平地(今天的凤泉区何屯村)。从此,他们一家和和美美,生儿育女,日子过得非常快乐。

几年的时光很快过去了。一天,妻子突然告诉全成说,自己并非人类,而是一只得道的狐狸精,为了报答全成的救命之恩而嫁与他。如今时日已到,很快她的父亲便来接她回宫。

全成听后,伤心大哭,其母和儿女也大哭不止,但又无计可施。

离别的时刻很快就到了。一天早上,一个白发老头前来敲他家的门,并大喊:“小女你快出来吧,天命难违,你赶紧跟父亲回天宫去吧!”说时,天空电闪雷鸣,狂风不止。

妻子怕殃及全成及全家,便打开了家门。只见滚滚乌云落地,随乌云降下了一条黑龙。白发老头便携女儿跨上了黑龙背,黑龙立即驮父女俩腾空而去。

这条黑龙腾飞的地方留下了一条龙样的深沟,后世的人称之为“全成黑龙潭”,又称“黑龙潭”。这深沟便是如今黑龙潭的所在。

簋街的由来

说起簋街,很多喜欢过夜生活的人肯定不陌生。

簋街位于东直门内大街,东起二环路东直门立交桥西段,西到交道口东大街东端,长约1.5公里。在这条大街上,150多家商业店铺中,餐饮服务业的就占90%,餐厅密度之大在京城恐怕难以找出第二条街。因此簋街也被称为是北京的餐饮一条街。

簋街以餐馆多、风味全、特色强、价格廉、夜里“火”而著称,又以24小时服务而受到人们的青睐,是老北京城甚至全国都非常有名的一条小吃街,受到众多食客的喜爱。

关于簋街名称的由来,历来有很多个版本,其中一个比较权威的版本是:

据说在清朝的时候,北京的各个城门都有它专门的用途,不得随意使用。例如德胜门就是朝廷出兵所走的门;宣武门是处决犯人所走的门;东直门是专门为了往北京城内运送木材并往城外运送死人用的门……而从东直门城门楼上往外看,就能看到城内有一条笔直的路,对面就是鼓楼,而在对面城外则是一望无尽的坟场。

当时的东直门没有如今这么繁华,还是个城乡结合部,每天一大早就有各种商贩集结到这里赶早市。这些商贩来得非常早,往往在后半夜就开始蹲点叫卖,到天亮时才散开。由于来得非常早,天还很黑,商贩们便靠煤油灯取光。这样从远处看去,灯光朦胧,再加上周围随处都是棺材铺和杠房,让人觉得非常阴森、毛骨悚然,所以,这个早市也被人戏称为“鬼市”,慢慢地这个地方也被人称为“鬼街”。

许多年后,有很多商贩在东直门大街两侧开了商铺,然而几乎都有亏无赢,最终关了门。这件事在北京城被称为一件奇事。后来,人们发现,在这条街上,只有做开饭馆的生意才能成功,而且还有一个现象是,这里的饭馆白天几乎无人光顾,到了晚上却门庭若市、人来人往。也因此,当地的老一辈人都说,是因为到了夜里,鬼魂们都要进城吃饭,所以非常热闹。

今天的簋街食府云集

由于夜里热闹而白天无人问津的反差,鬼街在北京的名气越来越大。后来很多商人从中发现商机,就连当地政府也从开始的排斥强管到后来的扶持,东城区商委更是把这里命名为“东内餐饮一条街”。

后来挂牌的时候,东城区委的工作人员们开始发愁了。改名吧,怕影响了好不容易扩大的名气;不改吧,这个“鬼”字又太阴森,怎么办呢?就在这时,一名工作人员发现了字典里有这个音同字不同的“簋”字,而且这个字还能和吃沾上边。于是开始大肆宣传并且还在东直门立交桥鬼街一侧的桥头做了一个“簋”的大铜塑像,于是就有了现在这个文明的“簋街”。

如今的簋街发展势头非常好,顾客非常多,已经成为北京饮食文化的代表和时尚餐饮的标志,很多人的夜生活都是从簋街开始的。在和北京共同成长的、很多个值得祝贺的日子,例如申奥成功、中国足球走向世界或者重大的纪念日里,很多人都会选择在簋街度过,彼时,大家一起歌唱、喝酒、拥抱、哭泣、庆贺,创造了很多美好的回忆。因此,簋街也被称为“夜食者的天堂”、“灯火璀璨不夜街”。

六郎庄的由来

在北京市海淀区的中部,东至芙蓉里小区,西接颐和园东墙,北至二龙闸和操场,南至巴沟村,有一个小村子,名叫六郎庄。

在古时候,六郎庄是个绿柳婆娑、河渠纵横、泉水奔涌、风景如画的自然村落,几百年来享誉京城的京西稻就产自这里。因为地理位置特殊,六郎庄受到了皇帝们的多次特殊礼遇,自乾隆皇帝的三山五园建成以后,清代历代皇帝在炎热的夏天都要来这里消夏避暑,军机处就建在了海淀区的老虎洞内。当年的那些军机大臣和王公贵族为了攀龙附凤,接近皇帝、讨皇帝的喜欢,也纷纷在这一带建造自己的私人住宅,至今六郎庄村内还留有清末都察院遗址及湖广总督张之洞和军机首辅荣禄的私宅遗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