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言

中国诗之最 作者:庄叔炎 著


序言

庄叔炎君穷二十年心力编著而成的《中国诗之最》,对泱泱“诗国”之诗的方方面面,作了全面系统的总结。该书条目搜集之广泛,体制编排之精当,都大大超过已出版的同类书籍,且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我和庄君是老同学。1955 年一起考取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20世纪90年代在一次同窗聚会时,他告诉我,退休后想编撰一本有关中国诗之最的书,以实现自己“少年梦,老年圆”的愿望。从一开始,我就关注他的这一重要课题,支持和鼓动他完成这一重要工程。如今,大功即将告成,他邀约我为他这本57万余字的书写序,我非常乐意。

编写这样一部大著作,需要眼光、学识和毅力。庄君三者得兼,终于完成了这样一部惠及后学的力作。我有幸最早展读他的书稿,只觉得真知灼见扑面而来,大有如走山阴道上,目不暇接、美不胜收之慨。约略说来,我认为《中国诗之最》有以下显著特点。

第一,内容繁富,搜罗广泛

从诗篇来说,从远古传说中黄帝时期的“弹歌”到当今成为时尚的“网络诗”“博客诗”“手机诗”,无所不有;从诗人来说,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传世名家,也有乡间野老;从诗集来说,有一时期、一诗体的总汇,也有一诗人、一流派的专集;从民族来说,有汉族的民歌,也有少数民族的史诗,体现了中华民族一体多元的特点。全书列条目562条(包括八个类别条目548条和“存目”中的条目14条),比先出的同类书籍所收诗词条目最多者,还多出近一倍,堪称中国文学分体工具书类中最为翔实完备之作。可以说,它穷尽了有关中国诗创作、理论、运动、典籍之最,林林总总,包罗万象,细大不捐,基本上做到了没有缺失,少有遗漏。

第二,结构完整,体例科学

作者将中国诗之“最”分为“诗人”、“诗集”、“诗篇”、“诗论”、“诗史”、“流派社团”、“报刊工具书”及“其他”八个类别,确实涵盖了中国诗的方方面面,做到了全面、完整。作者的功力,更重要的体现在每一大类的编排和相近类别之间的科学区分上。例如,“诗集”这一大类的编排:古代部分循诗歌自身发展过程,按时代先后由最大的总集领起,余皆按作者、编者生卒年或活动年代排序,生卒年或活动年代不详者列于朝代(或时代)之最后。既是诗集又是诗篇的长篇英雄史诗和创世纪史诗,则列于“诗集”古代部分之最后。既是诗篇又是诗集的长篇叙事诗,则在“诗篇”中收录。“诗集”现当代部分则按出版年月排序(有年无月者列于该年之最后)。这样的编排体现了史家的眼光。再如,作者对“诗史”与“诗论”作出严格的区分,明确规定:本书的“诗史”类目,一般仅选收狭义范围内的诗史。“诗歌史论”“诗歌概论”“诗歌通论”“诗学史论”“诗学通论”“诗歌研究”等之“最”者,均不视为诗史,一律列入“诗论”类目。这样的区分体现了科学的精神。

第三,观点独到,评述简要

作者坚守学术研究工作的独立创造精神,即使是已出同类书籍已经选用的条目,也绝不随便移用,而是坚持自己的学术观点,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凡发现同类书籍的解释有误者,均以新说纠正。这样的例子在书中还是时而可见的。

例如“诗人”之最,讲中国最早的大诗人屈原,就是一篇简明扼要的评传。作者说他是战国时楚国的政治家,是中国最早最伟大的爱国诗人。在介绍了他的生平遭遇和爱国情怀以后,着重评论他的创作。书中写道:屈原给世人留下了一批极为宝贵的诗篇。《汉书·艺文志》著录《屈原赋》二十五篇,因已失传,后人所见皆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这些作品从不同的方面表达了屈原热爱祖国的深切情怀、追求进步理想的强烈愿望、批判腐朽统治的愤激心情。代表作《离骚》,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名篇《九歌》,系一组在民间祭歌基础上加工而成的礼神乐章,是我国最早的文人创作的组诗。奇诗《天问》,由一百七十多个问句组成,表现出作者对旧的传统观念的怀疑和对事物的探索精神,是我国最早的问句体诗。在评论作品的基础上,作者又进而论定他在中国文学史特别是诗歌史上的影响和地位。指出: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他的作品大量运用神话,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多姿多彩,词藻繁富,是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典范。他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不朽著作,把我国文学浪漫主义推向了第一个高峰。他在南方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骚体”这一新的诗歌样式,为一代文体的兴起起了先驱作用。他那句法参差灵活的“骚体”诗歌新形式,较之四言诗则更富表现力,为诗歌向五言、七言过渡开辟了道路。屈原也是我国有标题诗歌的始祖。“楚辞”以前的诗歌,如《诗经》中的作品,仅以诗篇的首句或择其中一两个字来标示。而到了“楚辞”,则出现了揭示全篇思想的标题。这种从无标题到有标题的变化,正反映着诗歌由群众性民间创作到作家作品出现的变化。故可认为:屈原的出现,开始了诗人个人创作的时代。屈原以其个人的文学活动和丰富的创作,在中国文学史上确立了崇高的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后世把《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并称为“风骚”。其所开辟的道路,两千年来一直为我国优秀作家继承和发展。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称屈原的作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屈原不仅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也是世界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庄君在“诗人”之最中讲流行于当代诗坛的新诗潮诗人,也相当精彩。他说,舒婷是中国当代“新诗潮”中最具影响力的女诗人。庄君这样评价她的朦胧诗:作为该诗派的主将之一,她的诗歌充盈着浪漫主义和理想的色彩,有着深沉的对祖国、对人生、对爱情、对土地的爱,既温馨平和又潜动着激情,特别善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凸显出女性独有的敏感。她的诗擅长运用比喻、象征、联想等艺术手法表达内心感受,在朦胧的氛围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朦胧而不晦涩,是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相结合的产物。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辨力量,又楚楚动人。比起北岛、顾城而言,她的诗歌更接近上一代载道意味较浓的传统诗人,反抗性淡漠了许多。她更偏重于爱情题材的写作,在对真诚爱情的呼唤中融入理想,展露一种强烈的女性独立的意识。

《中国诗之最》收录诗人95人,其中古代50人,近现代45人。大多数都有这样简明扼要而富有独立见解的评述。全书读来,可谓是一部中国古今具有代表性诗人列传的精华版。

又如,“诗集”之最,上起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和最早的文人诗总集《楚辞》,下迄2013年出版的《中国新诗百年大典》等,著录了堪称为“最”的诗集134部。

对《诗经》,作者指出其诗乐部分曾经孔子校订过,至于史载他曾删诗,则是不可信的。《诗经》的内容,按作品性质和乐调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指“国风”,即各诸侯国的土风歌谣,分为周南、召南、邺、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风,共160篇作品,绝大部分是民歌,只有少量为贵族作品,为《诗经》的精华所在。对《诗经》基本情况的介绍概括扼要又相当全面。

对《诗经》的内容和形式,作者的评论也是简明扼要而又全面的。指出《诗经》的内容广泛,是我国上古时代社会生活的实录,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周代社会历史的写照,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创作中往往“赋兴”相间,“比兴”同具,甚至“赋比兴”三者兼而有之。尤其是比兴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大大提升其情韵和感染力,对后世创作影响极大;《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但也常有二、三、五、六、七、八言者,亦间有一字句和九字句。此种长短不齐的句式,错综变化,灵活自由,读来节奏自然。而呈现的多种多样句型,可谓是后代各种诗体的滥觞。《诗经》还善于运用重章叠句来表达思想感情。以回旋反复的效果,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既充分抒发情怀,又充分体现音律美。《诗经》的语言源于生活,又经润色加工,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应特别指出的是,《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一直为后世进步作家所继承和发扬,成为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作者还指出了《诗经》在当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并评述了诗学的流传发展。

再如,“诗史”之最列出现当代诗史30部。庄君在本书编排上将“诗史”单独列类,而在此前出版的同类书中,我们还见不到有一家将“诗史”单列的。“诗史”论述的中国第一部诗歌通史,是1928年10月北平石棱精舍印行的李维的《诗史》(东方出版社1996年再版,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重印,改名为《中国诗史》)。该书用文言写成。初版由沈尹默、梁启超题内外封签。作者自序中标明编写此书的宗旨是“综吾国数千年之诗学,明其传统,究其体变,识其流别,详其作者,而为一有统系之作”。庄君评论道:“这既言明了诗史撰者的任务,也给诗史下了一个颇有科学内涵的准确定义。”对全书的评价,庄君既客观介绍了当代学者蒋寅的观点,又进而说明了自己独到的看法:“尽管本书有其缺陷,但作为现代学术背景下的中国诗史尝试,《诗史》还是以开阔的诗史眼光与现代形态的编著体例,给学术界带来相当强烈的新鲜感,因而出版后受到学界好评。今天我们要了解中国诗史研究的学术史,了解近代以来文学研究的转型,李维的这部《诗史》仍然是不能不读的著作。”这样的讲述,使读者有一个相当全面、完整的认识。

在这里,我想特别指出,本书展现的庄君的学术成就,同得到名师传授是分不开的。我们在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读书期间,讲授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导师都是国内著名学者,中文系形成浓厚的学术“气场”。我们在那里不仅学习知识增长学问,同时感受气度领悟方法。杨白桦教授讲《诗经》《楚辞》,既有乾嘉学派的严密考证,又用俄罗斯文艺理论家的观点分析作品,特别是与希腊小诗以至乌克兰诗作的比较研究,非常新颖独特;段熙仲教授讲汉赋和三曹诗风,常发表与沫若先生不同的观点;金启华教授介绍他两度西南联合大学研究院专治杜诗的经历,对每首杜诗的源流都一一进行诠注、阐释、考辨,令人感佩,谈及与杨振宁同室时谈论将来你出国只能当学生而我出国就是教授的往事,更觉气势非凡——他的《国风今译》尽显功力与才华;太炎先生门人徐复教授的训诂考证,精细严密,令人折服,其《秦会要》一书,让学生仰慕;更不用说一代词学宗师唐圭璋,自然地在学生心中被奉为泰斗;还有吴调公教授之论文谈诗,朱彤教授之论鲁迅,新月派诗人孙望教授、吴奔星教授之诗歌鉴赏讲座,也常使学生有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之感。这些导师做出的榜样,毫无疑问,对庄君有着教育、感染和引领的作用。

第四,抱病苦干,精神感人

庄君编著此书经历了二十个春秋。他的身体本来是好的。我们一起都曾是学校舞蹈团的成员、班级排球队的主力。可是,在2013年77岁时,他不幸身罹重症。但他没有消极悲观,仍然执着于自己的目标,孜孜不倦,一往直前。年余后,病魔又逼使他只能僵卧病榻,起身极短时间就必须卧床,且靠服用重度止痛片度日,但他坚持侧卧在病床上改用笔记本电脑写作,终于完成了他的这部大著。这是需要多大的坚韧毅力啊!这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实在令人感佩。

《中国诗之最》可谓是浓缩了中国诗的精华。入选的人物、作品都是中国诗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诗人、诗作。真正做到一卷在手,饱览古今。它既是一部可供诗歌爱好者和研究者置于案头随时翻检查阅的工具书,又是一部既有学术价值,又具阅读品位的普及读物。我相信它面世以后,一定会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对普及中国诗的知识,提高广大读者的文化素养,必将产生无可限量的影响。

《当代中国史研究》主编程中原

2015年10月11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