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绪论

中国古代戏曲目录研究 作者:王瑜瑜 著


绪论

我国图书目录之学起源甚早,至刘向、刘歆父子,已臻于成熟,其后,公私目录层出不穷,究其首要目的,莫不欲令浩瀚典籍秩序井然,各有归属,便于查检;而成熟的目录学著作更重要的价值在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究其本质,即要为学术研究服务。伴随着戏曲创作的兴起,古代戏曲专科目录应运而生,戏曲作品也开始逐渐跻身于各类综合目录中。中国古代戏曲目录不但是戏曲研究入门的重要指南,其本身也是戏曲史研究的重要对象。

本书所谓中国古代戏曲目录具备如下几个特征:其一,产生于我国古代,即公元1911年之前;其二,以各戏曲体裁(含院本、杂剧、南戏、传奇)之名目为主要著录对象,兼及作品之作者、版本、内容等信息,仅著录散曲作品者不在其列;其三,著录对象较为集中,且形成一定数量规模,分散分布于各类典籍者不在其列;其四,目录编撰者及剧目著录者的主观动机不作为划分依据,即无论剧目著录属有意或无意,均造成了保留戏曲剧目的客观事实,这些目录均为本书要研究考察的对象。本书研究对象主要由戏曲专科目录和综合目录中的戏曲作品著录两大部分构成。

中国古代戏曲目录不仅具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学术功能,还具有不可替代的文献学价值、戏曲史价值和文化史价值。首先,中国古代戏曲目录具有极高的文献学价值,在中国古代目录学、中国古代藏书史、中国古籍版本、校勘方面均占有重要位置,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加全面、更加客观的认识中国古代目录学的发展历程;有利于我们对中国古代丰富的私人藏书史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有利于我们发现中国古代戏曲目录与中国古代戏曲作品整理刊行之间的密切关联。其次,对中国古代戏曲目录的考察和研究还有利于我们“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系统梳理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历史和中国古代戏曲专科目录建构与发展的历程;加深对中国古代戏曲观念的认识。这些对未来中国戏曲专科目录的编撰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再次,中国古代戏曲目录还具有丰厚的文化史意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中国古代俗文学、雅文学互动关系的独特视角;有利于我们透过中国古代戏曲目录的发展历程观察中国古代戏曲作品创作、收藏、传播与地域文化、藏书文化乃至文人生活的密切关系,发掘其背后潜藏的经济生活、社会思潮、审美风尚等文化动因,更加立体地观照中国古代戏曲史乃至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历程。

纵观二十世纪的中国古代戏曲研究(本节虽主要概述二十世纪中国古代戏曲目录整理与研究,但兼及本世纪最新研究成果,我们会发现,戏曲研究前进的步伐始终伴随着珍贵戏曲目录文献发现与整理的历程,戏曲目录文献的发现和利用对戏曲研究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本节拟对数部重要的中国古代戏曲目录的整理与研究历程、中国古代戏曲目录的宏观研究、中国古代私人藏书目录与戏曲目录的整理与研究等三方面在二十世纪至本世纪初一百多年时间里的状况进行简要综述和客观评价,并指出戏曲目录研究整理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为今后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