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诗经·汉广

好诗不厌百回读 作者:袁行霈 著


诗经·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此诗是一个樵夫所唱。他热恋着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得不到她。这支绝妙的诗歌正是他在汉水之滨砍柴的时候,浩淼的水势触动了情怀而唱出的。他明明知道所爱的人不可得到,却依然不能忘记她。不仅如此,还要幻想得到她的时候如何如何。真是痴情一片,情深似海啊!

首章八句,四句曰“不可”。二、三章重复首章后四句,又各有两个“不可”。短短的一首小诗,竟浸于一片连接不断的“不可”声中,歌者的那种无可奈何之情沛然流注。

这首诗的结构形式和《诗经》中其他许多民歌一样也是重章叠句。而这首诗的韵味主要就表现在“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这四句的反复咏唱上。长歌浩叹,回环往复,不能自已。这四句构成妙喻,都是就眼前之景,信手拈来。《诗经·卫风》中有一篇《河广》,诗曰:“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江河的宽窄以及是否可渡,人的感觉会随着感情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要比喻事之难成,则曰:不可泳、不可方。要比喻事之易成,则曰:谁说河宽?只要以一苇就可以渡过了。谁说河宽?连一只小船都容不下。是不是没有客观的可信的标准呢?也不是。只是抒情诗的创作原不必拘泥于生活的细节。这种灵活的处理方法,正是诗歌艺术巧妙的地方,细细体会是颇为有趣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