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花间词选:仕女画插图版 作者:张天漫


前言

花间词派是中国古代诗词学流派之一,出现于晚唐五代。后蜀广政三年(940)赵崇祚编的《花间集》,是我国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晚唐五代文人词的总汇。“花间”两字,出自花间派词人张泌“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的诗句。花间词以深情婉曲的笔调,浓重艳丽的色彩,描写女性闺情的词最有代表性。

《花间词》收录了温庭筠、皇甫松、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和凝、顾夐、孙光宪、魏承班、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等18人500首词作。其中温庭筠的词作最多,所以有“花间鼻祖”之称。韦庄与温庭筠齐名,同为花间词派的代表人物,但他们的词风却不同。温庭筠的词雅艳绮丽,含隐深情;韦庄的词明淡清丽,简洁疏放。其他人的词风均受二人影响。陆游称花间词“高古工妙”“简古可爱”。由于注重锤炼文字、音韵,花间词自五代后,直接影响到词的主流婉约词的发展。“以花间为宗”,在北宋成为有些词人的信条,这种情况到了明代依然没有根本改变。

仕女画在中国人物绘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据《西京杂记》记载,我国最早专画女性肖像的画家是汉代宫廷画家毛延寿,其“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而流传下来的,最早技巧成熟、格式完备的仕女画应为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女性自此成为历代画家关注的创作题材,顾恺之、张萱、周昉、周文矩、阮郜、苏汉臣、赵孟頫、钱选、仇英、唐寅、陈洪绶、焦秉贞、冷枚、费丹旭、改琦等,创作了一批精彩的仕女画。元代汤垕《画鉴》中说“仕女画之工,在于得其闺阁之态”,仕女画创作的精妙之处在于闺阁情态的表现,在于绘画中的感情移入。画中“莺语时啭”“皓腕凝霜雪”的美人,“绿玉高髻”“弄水桥头”的少女,“风引宝衣”的神女,“微笑含春”的仙女,“蛾愁黛浅”的西施……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与词中若隐若现的故事情节融合在一起,诗词画境隐约迷离,而又意境幽深。

花间词与仕女画共同为女性谱写了一部优美的“合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