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庾天锡

元曲三百首(升级版) 作者:解玉峰 编


庾天锡

庾天锡,字吉甫,大都(今北京)人。生卒年不详。曾任中书省掾,除员外郎、中山府判。钟嗣成《录鬼簿》将其列于“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之列。作杂剧《骂上元》、《霓裳怨》、《琵琶怨》等十五种,今皆不存。贯云石在《阳春白雪序》中把他和关汉卿并论,品评两人“造语妖娇,却如小女临怀,使人不忍对”。杨维桢在《周月湖今乐府序》中称:“士大夫以今乐府鸣者,奇巧莫如关汉卿、庾吉甫、杨淡斋、卢疏斋。”可见庾天锡名重一时。其散曲今存小令七首,套数四篇。

【双调·蟾宫曲】(1)

环滁秀列诸峰(2)。山有名泉,泻出其中(3)。泉上危亭,僧仙好事,缔构成功(4)。四景朝暮不同,宴酣之乐无穷,酒饮千钟(5)。能醉能文,太守欧翁(6)

(7)

滕王高阁江干(8)。佩玉鸣鸾,歌舞阑珊(9)。画栋朱帘,朝云暮雨,南浦西山(10)。物换星移几番(11),阁中帝子应笑,独倚危栏(12)。槛外长江,东注无还(13)

【注释】

(1)庾天锡这首【蟾宫曲】乃隐括欧阳修《醉翁亭记》一文而成。

(2) “环滁”句:此句概括了《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五句。滁,今安徽滁县。

(3) “山有”二句:此是“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四句的概括。

(4) “泉上”三句:这是“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的概括。

(5) “四景”三句:这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一段的概括。

(6) “能醉”二句:这是“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的语意。

(7)这支曲是概括王勃《滕王阁》诗的语意而成。王勃的诗抚今追昔,既有年华易逝、好景不常的感慨,又气势雄放、格调高昂,无纤巧淫靡气息。庾天锡将之改编为曲,且能存其风味,颇为不易。

(8) “滕王”句:这是在“滕王高阁临江渚”的原句上,略加删易而成的。

(9) “佩玉”二句:这是“佩玉鸣鸾罢歌舞”一语的改写。佩玉鸣鸾,都是歌伎衣物上的妆饰品。鸾,响铃。阑(lán)珊,是形容歌舞由盛况而入衰微。

(10) “画栋”三句:这是“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一联的概括。此写滕王去后滕王阁的冷落情况。画栋,涂有彩画的梁栋。

(11) “物换”句:这是“物换星移几度秋”的改写。物换,言景物在变化。星移,言星辰在运行。

(12) “阁中”二句:这是“阁中帝子今何在”句的转换。帝子,指滕王。危栏,高高的栏杆。

(13) “槛外”二句:这是“槛外长江空自流”一句的改写。槛,栏杆。长江,这里指赣江。东注,向东奔流。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1)

【雁儿落】春风桃李繁,夏浦荷莲间,秋霜黄菊残,冬雪白梅绽(2)。【得胜令】四季手轻翻,百岁指空弹。谩说周秦汉,徒夸孔孟颜。人间,几度黄粱饭。狼山(3),金杯休放闲。

【注释】

(1)此为带过曲,所谓“带过曲”即某支曲另连带一两支曲,如【脱布衫】带【小梁州】,【醉高歌】带【红绣鞋】,【骂玉郎】带【感皇恩】、【采茶歌】等,“带”也即是“过”。宋人词多包括上下两片(段),元曲小令多为单片(段),故带过曲略相当于两片(段)或三片(段)的词。

(2) “春风桃李繁”以下四句为连壁对,连壁对亦为元曲巧体之一,这种对仗法诗词中皆少见。

(3)狼山:又称“紫狼山”或“紫琅山”。在江苏南通东南,滨长江北岸,风光绮丽,名胜古迹甚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