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情报站长在公开场合说希伯来语

以色列摩萨德绝密行动 作者:詹为为,詹幼鹏 著


情报站长在公开场合说希伯来语

弗兰克的抱怨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当年在摩萨德成立之前,以色列情报机构的确是分工不明确,互不协作,政出多门,局面非常混乱。如果说,弗兰克不愉快的巴格达之行完全是由于上级的组织不力与不重视造成的,那么摩萨德的地方谍报网络当时又是怎样一种情形呢?事实证明,处于刚刚起步之中的摩萨德的地方谍报网络,在当时同样是一团乱麻。由于管理不善,以色列驻巴格达的间谍网很快遭到了厄运。就在弗兰克离开巴格达后不久,以色列的情报网就遭到了破坏,包括站长本-波拉特在内的以色列驻巴格达的情报人员,几乎是被伊拉克警方一网打尽。这次失败除了情报机构组织上的原因之外,本-波拉特自身的素质低下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本-波拉特出身于伊拉克的一个犹太家庭,后来随家迁往巴勒斯坦,并加入了以色列军队,参加了1948年的第一次中东战争。1949年秋天,鉴于本-波拉特在战斗中的表现和他以前在伊拉克的经历,以色列情报机构就派遣他到伊拉克组建一个情报站,主要是帮助当地的犹太人非法越境,偷渡到以色列。

回到了巴格达以后,为了掩饰自己在以色列的经历,本-波拉特经常变换身份,轮流使用两个不同的身份和两个不同的假名。尽管本-波拉特使用的那两个假名字是两位已经离开伊拉克的犹太人的,但是,当年在伊拉克的那些邻居和朋友,还是一眼就认出了这个曾经在巴格达生活过十多年的人。但是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本-波拉特后来在以色列的一些经历,他们只是以为他出去旅行了一段时间又回来了。

本-波拉特这种同时使用两个假身份的问题,还仅仅是众多问题中的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是以色列当时情报部门的混乱局面。当时由于情报界各部门之间相互猜忌,使得各分站对于自己的职责认识含混不清。从情报工作的常识来看,为了安全起见,各谍报网之间应当坚持“分工负责”的原则,或者是说“各行其是”。各网络之间可以在必要的情况下配合工作,但绝不应该一起工作。但本-波拉特在负责偷运犹太移民时,还一手掌管着另一个主要由犹太人组成的谍报网。而这个谍报网的工作方式正是当时最普遍的工作方式:负责搜集国外的军事和政治情报,然后汇总到负责人那里,由负责人通过无线电收发报同总部联络。很明显,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还十分危险。一旦其中一个受到破坏,另一个也就危在旦夕了。随后的事实证明了确实如此。

集两个情报网于一身的本-波拉特成了一个大忙人。他经常同手下的特工见面,向他们安排任务,同他们交换信息。除此而外,他还同手下的人一同过犹太人的传统节日,一同购物,一点也不考虑到秘密工作的原则。最后发展到得意忘形的地步,甚至在公共场合公开用希伯来语高谈阔论;开车的时候又肆无忌惮地唱那些让他们引为自豪的以色列歌曲。本-波拉特犯下了一个十分愚蠢的原则性错误,而这种错误对任何一个职业间谍来说,都是不可原谅、不可饶恕的。

于是没过多久,伊拉克安全部的情报人员就把本-波拉特给盯上了。他们很关注这个大大咧咧、会说两门语言的“伊拉克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们发觉这个人竟然在不同的场合变换着使用两份不同的证件,随后,他们又根据本-波拉特的行踪推断出他是某些中心的人员,于是决定对他采取行动。在一个夜幕即将来临的黄昏,伊拉克的秘密警察逮捕了本-波拉特以及同他有密切往来的一些人员,然后对他们进行了残酷的审讯。这是以色列驻巴格达间谍网被击破的开始。这时弗兰克已经逃回以色列一个多月了。

作为一个参加过战争的以色列军人,本-波拉特具有坚强的意志。面对残酷的审讯他始终一口咬定自己就是伊拉克人,之所以使用两份不同的证件,完全是出于做买卖的考虑。本-波拉特这一态度让伊拉克警方无计可施,当时又找不到新的证据,就只好把他给放了。

但是没过几天,伊拉克警方第二次逮捕了本-波拉特,审讯关押了一两天以后又把他放了。伊拉克警察就这样反复地逮捕,然后又反复地释放,其目的纯粹是想借此消磨他的意志。波拉特也明白警方的用意。当他最后一次被逮捕又再次被释放后,本-波拉特决定离开巴格达。然而,当本-波拉特在移民局一名以色列特工的掩护下,非常狼狈逃回了以色列后不久,那位帮助他离开巴格达的特工却被逮捕了,还逮捕了本-波拉特的一位副手。他的那名副手在伊拉克警方的审讯下终于抵赖不住了。因为他当时在伊拉克的对外身份也是波斯商人,但是他根本就不会说波斯语,于是在连续的酷刑拷问之下,他终于把所有的底细都抖搂了出来。警方根据他的招供顺藤摸瓜,很快就把整个间谍网弄得支离破碎。最后逮捕的以色列间谍大约有100多人,同时还缴获了大量枪支弹药、爆破器材和通信设备,彻底摧毁了以色列在巴格达苦心经营了多年的情报网。

在这一次被逮捕的人中,有20多人被判处了有期徒刑,两人被绞死,有一人被判终身监禁,还有四人被指控对美国大使馆新闻中心和一座犹太教堂进行过袭击。消息传到以色列国内,情报界上下顿时一片哗然。此次事件对以色列那些此时还身在国外的情报人员,无疑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尤其是对刚刚成立的摩萨德来说实在是当头一棒。因为驻外国分站的间谍网被破获,不仅使那些谍报人员在心理上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还使情报的来源被截断,使得以色列以后在国外的谍报工作就步履维艰了。更重要的是,刚刚立国不久的以色列的国际形象,也因此大受其损。

作为摩萨德的主要负责人,罗文·希洛自然是难辞其咎。当时摩萨德内部很多人都认为,这一切都只能说明罗文·希洛先生对情报业务还是经验不足。后来所发生的一连串的事实又进一步证明,罗文·希洛的确是属于那种只能充当高级顾问的角色。他的战略眼光独树一帜,在进行宏观战略规划时显得极富机智和极有条理,并在此领域发挥过重要作用,尤其是他在担任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的高级顾问期间,更显示了他这方面的才干。然而,在他出任摩萨德局长之后,对于具体的情报业务,却显得并不是十分在行。

不久发生的一次车祸,让罗文·希洛头部受伤,身体状况一直不佳,精力也受到了影响,于是他不得不于1952年9 月20日辞去了摩萨德局长职务,担任总理的国际和地区战略顾问。

在以色列情报界,罗文·希洛虽然有“情报先生”的美誉,但是他在摩萨德短暂的任期内并没有做出什么惊人之举。不过,他毕竟还是摩萨德的创始人之一。罗文·希洛为摩萨德制定了指导该机构今后数十年工作的基本原则,确立了摩萨德与外国安全机构,尤其是与美国中央情报局建立起工作关系的基础,还为摩萨德建立了一个经济情报处,专门负责侦查阿拉伯国家为了阻止他国与以色列发展贸易往来所进行的活动。此外,罗文·希洛还极力强调,以色列必须与全世界的犹太人建立起亲密的和相互信任的关系,从而使以色列的海外情报活动得到了世界各地犹太人的广泛支持,并因此取得了令各情报大国自叹弗如的惊人成绩。这一切,都应该是这位首任局长的功劳。

罗文·希洛辞职之后,另一位在以色列情报界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重量级人物接替了他,成为摩萨德的第二任局长。此人就是被誉为以色列“情报之父”的伊塞·哈雷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