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诗三百首(精) 作者:(清)蘅塘退士(编选)编; 张忠纲 注


秋登兰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1]。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2]。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3]。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4]。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5]。何当载酒来[6],共醉重阳节[7]

【题解】

诗题一作《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又作《秋登万山寄张文儃》。兰山,据《清一统志》载:江苏常州、山东沂州、四川资州,都有兰山。四川叙州石门山,亦名兰山。但孟浩然没有到过这些地方。岘山,在襄阳南,诗中不当云“北山”。万山,正在襄阳西北,一名方山,一名蔓山,又名汉皋山。故题中“兰山”当为“万山”。张五,一说即张子容,非。张子容行八,孟浩然有《晚春卧疾寄张八子容》、《永嘉上浦馆逢张八子容》诗可证。一说即张,曾隐少室山,与王维为诗酒丹青之友,王维集中有与张赠答之作计七首,《戏赠张五弟三首》其二云:“张弟五车书,读书仍隐居。”“闭门二室下,隐居十年余”。孟浩然与王维交善,疑“张五”为张近是。诗为重阳登高怀张五而作。

【评析】

诗写重阳佳节登山怀友,精心地选择了“薄暮”这一易于抒发愁思的特定时刻。诗人登高相望,急盼友人前来欢聚,可能焦心地等了一天,可友人终于没有来。暮霭沉沉,秋雁南飞,更加增人惆怅;但见村人暮归,滩头待渡,都在急切地回家团聚,愈益引起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秋高气爽,正是激人诗兴的时候,诗人遥望天际,远树如荠,俯视江畔,沙洲如月,在一片薄暮空濛之中,失望的诗人不禁发出了“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的美好祝愿。这是喟叹,又是希冀,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他们之间深挚的友谊。全诗情景交织,浑融一体,平淡见真醇,高远兼清幽,富有艺术魅力。“天边树若荠”二句,摹写物象,更是入神如画,化用前人诗句,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注释】

[1]北山:指万山,因在襄阳西北,故云。隐者:孟浩然自谓。怡悦:喜悦。二句化用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2]登高:古人有九月九日登高的风俗。二句谓佳节思念张五,所以才试着登高相望,自己的心也随着秋雁向远方的朋友飞去。

[3]兴:兴致。发:激发。孟浩然《和贾主簿升九日登岘山》云:“逸思高秋发。”

[4]沙行:在沙滩上行走。渡头:渡口。

[5]荠(jì):荠菜,一种野菜。洲:一作“舟”。薛道衡《敬酬杨仆射山斋独坐》云:“遥原树若荠,远水舟如叶。”二句即从薛诗变化而来。

[6]何当:何时。载酒:携酒。

[7]重阳节:古人称阴历九月九日为重九节,九为阳数,故又称“重阳节”。俗以此日登高饮酒为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