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唐诗三百首(精) 作者:(清)蘅塘退士(编选)编; 张忠纲 注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1]。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2]。樵人归欲尽[3],烟鸟栖初定[4]。之子期宿来[5],孤琴候萝径[6]

【题解】

这是孟浩然隐居襄阳时的作品。诗题一作《宿来公山房期丁大不至》。业师,名业的和尚,师是尊称。山房,即山寺。丁大,王安石《唐百家诗选》作“丁凤进士”,孟浩然又有《送丁大凤进士赴举呈张九龄》诗,当即此人,姓丁,行大,名凤。

【评析】

作者与朋友丁大相约在山房聚会,但丁大却到时没来。全诗写的是“待丁大不至”,着力渲染的是一个“待”字,待人之情,待人之景。而那焦急等待之情并不明说,而是从待人时所见之景中自然流出。日落西山,群山忽转幽暗,诗人期待的心情,大概也和这薄暮蒙蒙的景色一样。月升天际,凉风习习,风声泉声,声声贯耳,诗人此时的心情愈加不能平静。樵人归家,飞鸟归巢,一个“尽”字,一个“定”字,括尽入夜万物皆归景象。而此时此刻,丁犹不至,诗人不禁“搔首踟蹰”,有点按捺不住了。于是他就抱琴走上山路,依然痴痴地在那里伫望等候,此时他的心情正像那悬垂在山路上的女萝一样,怅然若失。一个“孤”字,就把诗人那种期友不至、孤寂怅惘的心情表露无遗。或许,诗人在山路上抱琴相候已经很久,那由日落而月上而鸟栖的由暮入夜的景色,全是诗人抱琴相候时所见。抱琴候知音,知音终不至,那种黯然销魂的苦涩心情,只能请读者去细细品味了。沈德潜所说“山水清音,悠然自远”(《唐诗别裁集》卷一),张谦宜所云“不做作清态,正是天真烂漫”(《324-1斋诗谈》卷五),尚属皮相之见。

【注释】

[1]壑(hè):山谷。群壑:即群山。倏(shū):忽然。暝:幽暗。

[2]风泉:指风吹泉流的声音。

[3]樵人:打柴的人。

[4]烟鸟:暮霭中的归鸟。栖:栖息。

[5]之子:这个人,指丁大。期:相约。

[6]萝径:悬垂女萝的山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