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长干行

唐诗三百首(精) 作者:(清)蘅塘退士(编选)编; 张忠纲 注


长干行

妾发初覆额[1],折花门前剧[2]。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3]。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4]。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5]。十五始展眉[6],愿同尘与灰[7]。常存抱柱信[8],岂上望夫台[9]。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10]。五月不可触[11],猿声天上哀[12]。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13]。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黄[14],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15]。早晚下三巴[16],预将书报家[17]。相迎不道远[18],直至长风沙[19]

【题解】

长干,地名。《文选•左思〈吴都赋〉》:“长干延属,飞甍舛互。”刘渊林注:“江东谓山冈间为干。建邺之南有山,其间平地,吏民居之,故号为干。中有大长干、小长干,皆相属,疑是居称干也。”建邺,即今江苏南京市,据考,大长干在今南京中华门外,小长干在今南京凤凰台南,西通长江。六朝乐府西曲歌有《长干曲》,仅四句,李白衍为长篇名《长干行》。原二首,此为第一首,另一首或谓张潮作,或谓李益作。此诗约为李白开元年间初过金陵(今南京)时作。

【评析】

这首诗用女主人公第一人称的口吻,次第井然而深情绵邈地叙述了一个完整而动人的爱情故事。这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青年男女,由恋爱而结婚,感情深挚,爱情美满。可是结婚才两年,丈夫就远出经商,而且是到舟行极为艰险的三峡,这就使女主人公格外担心和思念。独居的寂寞与凄凉,蝴蝶双飞的撩拨和引惹,更使她痛感青春空逝,愈增其对丈夫的刻骨思念,于是渴盼丈夫早寄归信,她将不辞长途跋涉之苦,亲往迎接丈夫回家。作者以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刻画了一位天真活泼、善良钟情、热烈执着、大胆勇敢的可爱的女主人公形象。这种带有市民意识和反礼教色彩的艺术形象,在李白以前的诗歌中还是很少见的,我们不能不佩服诗人李白的敏感和卓识。

【注释】

[1]初覆额:古时女子十五岁,方以簪束发如成人,称及笄。初覆额,指未束发时头发散遮前额的样子。

[2]剧:嬉戏。

[3]竹马:小儿把竹竿放在胯下当马骑着玩耍。床:此指坐具。弄:耍弄。二句即为成语“青梅竹马”之出处。

[4]嫌猜:嫌疑。封建礼教规定男女授受不亲,以避嫌疑。无嫌猜:即无嫌疑猜忌之心,正见天真无邪情状。

[5]羞颜:害羞的容颜。以上四句,写初婚时的羞涩娇媚。

[6]展眉:舒展眉头,形容心情舒畅。白居易《寄元九》诗:“展眉时笑谑。”

[7]尘与灰:指人死化为尘灰。此句谓愿同生死,永不分离。

[8]抱柱信:《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即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后即以“抱柱”为守信的典范。

[9]望夫台:传说古有丈夫久出不归,其妻每天登高而望,盼其归来,久而化为石,遂称望夫石,李白有《望夫石》诗,亦称望夫台、望夫山,传说有多处,大概皆以山石形状附会成说。

[10]瞿塘:峡名,为长江三峡之一。滟滪堆即为屹立瞿塘峡口江流最急处之巨石,在今重庆奉节县东,因碍于航行,新中国建立后被炸掉。

[11]不可触:李肇《国史补》卷下:“蜀之三峡……四月五月为尤险时,故曰‘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滪大如幞,瞿塘不可触’。”

[12]猿声哀:《水经注•江水二》:“自三峡七百里中……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3]迟:迟留;一作“归”。二句谓丈夫离家时留下的足迹,都一一长满了绿苔,可见离家之久。江总《姬人怨服散篇》:“自悲行处绿苔生。”李白《自代内赠》云:“别来门前草,秋巷春转碧。扫尽更还生,萋萋满行迹。”与此意近。

[14]黄:一作“来”。白居易《秋蝶》:“秋蝶黄茸茸。”

[15]坐愁:犹言深愁。

[16]早晚:犹何时。陶渊明《问来使》:“尔从山中来,早晚发天目。”李白《口号题杨征君》亦云:“不知杨伯起,早晚下关西?”三巴:指巴郡、巴东、巴西的合称,今属重庆。《华阳国志•巴志》:“(刘)璋乃改永宁为巴郡(今重庆),以固陵为巴东(今重庆奉节),徙(庞)羲为巴西(今重庆合川)太守,是为三巴。”

[17]书:家信。

[18]不道:犹不管、不顾。

[19]长风沙:地名,又名长风夹,俗称鸭儿沟,今名长风镇,在今安徽安庆市东郊二十九公里处长江边上。陆游《入蜀记》卷三:“太白《长干行》云:‘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盖自金陵至长风沙七百里,而室家来迎其夫,甚言其远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