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登幽州台歌

唐诗三百首(精) 作者:(清)蘅塘退士(编选)编; 张忠纲 注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1]。念天地之悠悠[2],独怆然而涕下[3]

【题解】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进陷营州,建安郡王武攸宜率军征讨,表子昂为参谋。第二年三月,军次渔阳。与契丹战,大败,全军震恐。陈子昂向武攸宜切谏,并自请率万人以为前驱击敌。攸宜轻率无将略,不听。子昂又谏,攸宜怒,降子昂为军曹。“子昂知不合,因钳默下列,但兼掌书记而已。因登蓟北楼,感昔乐生(毅)、燕昭之事,赋诗数首,乃泫然流涕而歌”(卢藏用《陈氏别传》),所歌即为此诗。幽州台,即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

【评析】

这首千古绝唱,在无限广阔的时空背景下,以苍凉悲壮的情调,唱出了历代志士仁人壮志难酬的忧愤,知遇难求的孤独,时不我待的焦灼,悲怆中激荡着意欲奋发有为的豪情,质朴中蕴含着对于宇宙人生的沉思,故能使人读来回肠荡气,震撼心灵,发生强烈的共鸣。黄周星评云:“胸中自有万古,眼底更无一人,古今诗人多矣,从未有道及此者。此二十二字,真可以泣鬼。”(《唐诗快》卷二)

【注释】

[1]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如燕昭王、乐毅诸人。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楚辞•远游》:“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南朝宋武帝刘裕称赞谢庄《月赋》亦有“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作者”(《诗话总龟•前集》卷六引)的话,或为二句所本。

[2]悠悠:旷远无穷尽貌。《诗经•唐风•鸨羽》:“悠悠苍天,曷其有极?”《楚辞•远游》:“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

[3]怆然:悲痛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