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夜归鹿门歌

唐诗三百首(精) 作者:(清)蘅塘退士(编选)编; 张忠纲 注


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1],渔梁渡头争渡喧[2]。人随沙岸向江村[3],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4],忽到庞公栖隐处[5]。岩扉松径长寂寥[6],唯有幽人自来去[7]

【题解】

诗题“鹿门”下,一本有“山”字,一本有“寺”字。鹿门山,在今湖北襄樊市东南。《清一统志•湖北•襄阳府》:“鹿门山在襄阳县东南三十里。《襄阳记》:‘鹿门山旧名苏岭山,建武中,襄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夹神道口,俗因谓之鹿门庙,遂以庙名山也。’”孟浩然于景龙二年(708)至先天元年(712)曾隐居鹿门山,诗当作于此时期内。

【评析】

此诗通过夜归鹿门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作者的隐逸情怀,恬淡自然,清幽妙绝,而写来却次第分明。时间是从黄昏到月出,地点是从渡口到鹿门,人归江村,己归鹿门,也就是从喧嚣的尘世回到寂寥的隐居。“忽到庞公栖隐处”,“忽”字妙,不期而至,说明自己与前辈高逸灵犀暗通。“唯有幽人自来去”,“唯”字,用得奇警,“幽人”,既是自指,兼喻庞公,千古高行,自与世俗之人不同。徐献忠曰:“襄阳气象清远,心悰孤寂,故其出语洒落,洗脱凡近,读之浑然省净,而采秀内映,虽悲感谢绝,而兴致有余。”(《唐诗品》)可作此诗评语。

【注释】

[1]山寺:指鹿门寺。

[2]渔梁:当作“鱼梁”。《水经注•沔水》:“沔水中有鱼梁洲,庞德公所居。”

[3]岸:一作“路”,一作“道”。

[4]开烟树:一作“烟中树”。

[5]庞公:即庞德公,东汉襄阳隐士,避世隐于鹿门山。

[6]岩扉:石门。

[7]幽人:隐逸之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