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诗三百首(精) 作者:(清)蘅塘退士(编选)编; 张忠纲 注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1]。蓬莱文章建安骨[2],中间小谢又清发[3]。俱怀逸兴壮思飞[4],欲上青天览明月[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6],明朝散发弄扁舟[7]

【题解】

诗题,一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据詹锳考证,当以一作为是(详参詹锳《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应是〈陪侍御叔华登楼歌〉》一文,见《语言文学与心理学论集》)。华,指李华,字遐叔。天宝十一载(752),迁监察御史,累转侍御史。李华为著名散文家,与萧颖士齐名,世称“萧李”。此诗当是天宝十二载秋李白陪李华登宣州谢朓楼感怀伤时而作。宣州,今属安徽。谢朓楼,为南朝齐著名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又称谢公楼、谢朓北楼。李白有《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诗。

【评析】

李华官监察御史,因执法严正,为奸党所嫉,不容于御史府。李白待诏翰林,遭人谗毁,被赐金放还。谢朓亦被人诬陷,下狱死。三人遭遇相似,可谓同病相怜。今二李同登谢朓楼,触目感怀,忧愤难平,遂借高楼酣饮,挥笔成此绝唱。起势豪纵不羁,如风雨骤至,将一腔烦忧倒将出来。中借谈诗论文以寄意,既自负,亦自伤。逸兴壮思,于世何补,于己何用,忧愤至极,不禁含泪喊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悲怆呼声,令千古之下的志士仁人犹闻而涕落。李白终是李白,他愁也愁得豪放,愁得奇特,不作小儿女态,悲悲切切;更不作乞怜态,抽抽噎噎。他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绝不乞求怜悯。“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这不是李白的消极,而是污浊现实的无情。在他“散发弄扁舟”的飘逸身影中,我们仍然领略到他那青天揽月的豪情。方东树谓李白“发想超旷,落笔天纵,章法承接,变化无端,不可以寻常胸臆摸测”(《昭昧詹言》卷十二)。又谓“太白诗与庄子文同妙:意接词不接,发想无端,如天上白云,卷舒灭现,无有定形”(同上)。移评此诗,可谓恰切。

【注释】

[1]酣高楼:在谢朓楼酣饮。

[2]蓬莱:代指东汉洛阳皇家藏书和著书处东观。《后汉书•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录并皆在焉。”建安:东汉献帝年号。建安骨:即建安风骨,指建安时期以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和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为代表的诗文风格。李华时负文名,故以为誉。

[3]小谢:指谢脁,因后于谢灵运,故称小谢以别之。清发:清新俊发。李白《送储邕之武昌》亦云:“诗传谢朓清。”此以小谢自比。

[4]逸兴:清逸脱俗的兴致。王勃《滕王阁序》:“遥吟俯畅,逸兴遄飞。”壮思:疾思,指才思敏捷。谢朓《七夕赋》:“君王壮思风飞,冲情云上。”

[5]览:通“揽”,摘取。

[6]称(chèn)意:如意。

[7]散发弄扁舟:指绝世隐居。《后汉书•袁闳传》:“延禧末,党事将作,闳遂散发绝世。”钟会《遗荣赋》:“散发抽簪,永纵一壑。”扁舟:小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