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弗莱德立希·威尔海姆·茂瑙

改变电影的电影人 作者:(英)汤姆·夏利蒂


弗莱德立希·威尔海姆·茂瑙

FRIEDRICH WILHELM MURNAU

诗意电影

1888—1931年,生于德国比勒菲尔德,卒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巴巴拉。

无声电影大师。

作为无声电影时代的杰出导演,茂瑙执导了表现主义惊悚大片《诺斯费拉图》(Nosferatu,又名《吸血鬼》《吸血僵尸》,1922年)、幻想大片《浮士德》(Faust,1926年)、现代寓言大片《最后的笑声》(The Last Laugh,1924年)和预见了黑色电影的卓越爱情片《日出》(Sunrise,1927年),茂瑙将非寓言式的现实视觉经验带入了电影。

茂瑙曾修习过艺术史,有时他会将这些元素用于具体绘画中。和一战时期其他电影制片人一样,茂瑙在灯光和舞台技巧上深受马克斯·莱恩哈的影响(曾有一段时间,他也是莱恩哈公司的一员),并运用了表现主义中明暗对比和变形透视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茂瑙将移动相机特性中再次想象的空间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他电影中的流动性和现代主义感觉在今天看来依然是十分时尚的。

吸血鬼惊悚电影《诺斯费拉图》(1922年)是茂瑙的代表作。

茂瑙在一战中曾担任过飞行员,1919年,他和演员康拉德·维德成立了一家电影公司。在他的21部电影中,9部已遗失。《诺斯费拉图》是无声电影时代众多电影中的佼佼者。虽然说是非官方电影,但这部改编自巴拉姆·斯托克小说《德拉库拉》(Dracula)的电影和其后的改编电影有着诸多差异:该电影塑造了栩栩如生的鬼魅吸血鬼形象,啮齿动物般的牙齿、手指和耳朵充满了诡异色彩。由高挑、骨感的马克斯·希拉克演绎,他在阴影中猎食,并消逝于黑暗中。如果说这些是表现主义想象的产物,那么令影片《诺斯费拉图》卓然于众的另一大功劳还应归功于茂瑙择定的拍摄地点——深具中世纪风范的波罗的海小镇,那充满恐惧的战栗来自将超自然的体验置于自然世界中。

《浮士德》则是另一种类型,是完完全全的摄影棚产物,也是由诸多细节堆砌而成的幻想影片。虽然当代批评者指责这是一本粗俗的哥特风电影,但影片的画面还是非常引人入胜的。批评者们显然更中意拍摄于20世纪20年代的《最后的笑声》,该片讲述了一段情感轶事:已老到搬不动行李的旅店看门人钟情于一位清洁女工。虽说故事本身比较单薄,茂瑙的处理方法则颇具启示意义:他完全舍弃了画外音,开启摄像机,通过高速移动的物象摄录相关的一切(包括许多非凡主题的摄像片段)。茂瑙熟练地运用了表现主义技巧,诸如叠印、摄像角度,特别是移动拍摄的手法,并将这些技巧融于自然主义表演中,展现出一种国际视角,不久,茂瑙就拿到了好莱坞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电影合约。

电影《日出》是这份合约的第一份成果,茂瑙又一次为电影配选了充满音乐感的副标题“两人之歌”。同样,影片的故事情节相当简单:一位小镇男士被城里荡妇所引诱,在杀妻边缘幡然醒悟。茂瑙的精湛技巧并不体现于故事本身,而在于其对人物刻画的升华。

不幸的是,茂瑙42岁时死于车祸,在此之前,他完成了电影《禁忌》(Tabu,1931年)的拍摄,这是在波利尼西亚拍摄的晚期奇幻无声电影,该片由纪录片大师罗伯特·弗拉哈迪做前期投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