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约翰·福德

改变电影的电影人 作者:(英)汤姆·夏利蒂


约翰·福德

JOHN FORD

美式民谣的挽歌

1894—1973年,生于美国缅因州伊丽莎白角,卒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棕榈荒漠城。

顶级电影导演,西部片大师。

如果有人要在好莱坞“黄金时代”的诸多导演中评选出一位诗人,那约翰·福德当之无愧。他的电影在美国影院长映60余年不衰,在他的导演生涯中,执导了100多部电影,其中包括戏剧、文学改编剧、喜剧、战争电影、情景剧,当然还有他最为偏爱的西部片,他将西部片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且令后人难以超越。

这是一位傲慢又带点执拗的爱尔兰籍美国人,在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之前,福德前往西部游历,之后他便开始了好莱坞生涯。在格里菲思的《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年)一片中,福德扮演了一位3K党徒。1917年,福德开始执导影片,在拍摄横贯美国大陆的公路巨片《铁骑》(The Iron Horse,1924年)前,福德和哈里·凯利合作了24部广受欢迎的西部片。在无声电影时代的尾声,福德成了福克斯公司的顶尖导演,他在坚持影片艺术性的同时,也以其影片的多样性及执导的高产量而广受赞誉。

令福德声名鹊起的是拍摄于1935年的影片《告密者》(The Informer),该片充满了自我意识的艺术表现形式,维克托·麦克拉格伦出色地诠释了一名迟钝笨拙的爱尔兰莽汉。《告密者》荣获4项电影奖项,也是福德第一次拿下最佳导演奖(在他执导生涯中,曾四获最佳导演奖)。幸运的是,福德对自己的艺术追求永无止境。他在《告密者》、《天涯路》(The Long Voyage Home,1940年)、《逃亡者》(The Fugitive,1947年)中塑造了异于常人的形象,像是对茂瑙和爱森斯坦两位大师的敬礼。而在《汽船弯曲航行》(Steamboat Round the Bend,1935年)中,福德又做回自己,演奏了一曲南方怀旧之歌,这是他和威尔·罗格斯合作的三部喜剧之一。

西部片的永恒经典之作《侠骨柔情》(1946年)仅仅拍摄了45天。

当然,福德最负盛名的还是他第一次将约翰·韦恩置于纪念碑山谷。在1939年的《关山飞渡》(Stagecoach)中,我们见到了一个日臻成熟的福德,这是他的第一部有声西部片。《侠骨柔情》(My Darling Clementine,1946年)、《骑士与女郎》(She Wore a Yellow Ribbon,1949年)、《原野神驹》(Wagonmaster,1950年)、《搜索者》(The Searchers,1956年)、《双虎屠龙》(The Man Who Shot Liberty Valance,1962年),都是人们谈及西部片绕不过去的佳作。

美国天命论

首先由美国政治家于19世纪40年代提出的理念,该原则宣称“美国凭借天命扩张领土,在美国大地上满布民主和自由”(宣称不能让他们眼中的“野蛮人”阻碍他们前进的道路)。

福德是一位唱响挽歌的抒情大师,并不是电影世界的史学家。他也许是美国“天命论”的拥护者之一,但他对文明发展进程中的诸多负面影响也颇为敏感,在新事物到来之前总有旧事物要不断逝去,这一观念在《青山翠谷》(How Green Was My Valley,1941年)中亦能看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