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节 鸿门宴项羽放走刘邦:有仁心还是求霸业?

一口气读懂十大名著悬疑 作者:钟厚涛 著


第三节 鸿门宴项羽放走刘邦:有仁心还是求霸业?

古来成败有根由,何必遥寻广武沟?

项伯帐中姻汉祖,萧何月下劝韩侯。

吴钩碎斗鸿门宴,楚曲哀萧垓下秋。

只看帝师同亚父,乌江难怪恨悠悠!

在《史记·项羽本纪》里,记载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宴会,那就是上文提到的“鸿门宴”: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破咸阳,根据楚怀王“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约定,暗中谋划称王。不久,北上援赵的项羽也率军攻入鸿门,并准备消灭先行入关的刘邦,形势危急。在张良、项伯等人的斡旋之下,刘邦亲自到鸿门项羽军中赔罪,项羽摆宴招待。酒宴当中,谋士范增多次暗示项羽杀掉刘邦,项羽却迟疑不决。范增不得不找来项庄,想借舞剑之机刺杀刘邦,项伯则挺身保护刘邦,一时刀光剑影、杀机四伏。见势不妙的刘邦托辞醉酒如厕,悄悄逃回霸上。

“鸿门宴”后来演变为一个典故,常常被用来指不怀好意、暗藏杀机的宴请。千百年来,《鸿门宴》以它生动跌宕的情节,深深吸引着无数读者。2011年的时候,导演李仁港携手主演冯绍峰、黎明、张涵予、黄秋生、刘亦菲等人,还专门拍摄过一部电影,名字就叫《鸿门宴》。

这场宴会被看做是秦末历史关键性转折的一幕,也被认为是项羽悲剧人生的开始。

那么,有意思的是,鸿门宴上,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呢?对于这个问题,由于司马迁没有直接回答,因此引起了后人的不断思索,以至于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前人多认为是项羽自大虚荣,刚愎自用,优柔寡断,眼光短浅,缺乏远见和原则性,被刘邦等人的花言巧语所蒙蔽,不听范增的计策,最终在鸿门宴上放走了敌手。

直到现在还有人认为项羽之所以不在鸿门宴上杀刘邦,是他的“为人不忍”和“妇人之仁”等性格因素造成的,可以归结为“性格成败”。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指出:“鸿门宴是项羽一生事业成败的转折点”,“整个鸿门宴只说明了一点,就是项羽的政治幼稚。”认为项羽政治不成熟,没有认识到刘邦的真实面貌。这些观点都不无道理,但似乎又都流于肤浅,没有透过表面现象看本质。

鸿门宴上,项羽不杀刘邦的根本原因是他的政治理念与追求。项羽有明确的政治理念,他追求的是“霸业”,即春秋时期的五霸之业,试图以强大的武力为后盾,九合诸侯号令天下。在他的“霸业”体制之下,是臣服于自己的大大小小的武装集团。因此,当刘邦表示愿意听从号令后,项羽也就将他纳入了自己的政治体制之中,把刘邦与臣服自己的其他诸侯一样看待,从而在鸿门宴上放过了刘邦。

在史籍里,没有过多的关于项羽政治理念的记述,但他的实际做法表现了其所追求的政治理念就是“霸业”。在鸿门宴之前,他就已经初露端倪。公元前207年,项羽率军“破釜沉舟”,大破秦军,取得巨鹿之役的胜利,成为上将军,齐、燕、赵等诸侯“无不人人惴恐”,见他时“入辕门,无不膝行向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其后他又封秦军降将章邯为“雍王”,这些行为初步显露出他欲建立“霸业”的野心,成为实际上的诸侯总盟主。鸿门宴之时,项羽率齐、燕、赵等诸侯之师四十万,“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气势汹汹,前来找刘邦问罪,诸侯都成为他的臣属,俨然就是一副春秋战国时期的霸主派头。

与项羽不同的是,刘邦选择了“帝业”作为自己的政治理念与追求,并积极地践行努力。首先要做的是消灭竞争对手。在“帝业”体制内,是不允许威胁皇权的势力存在的,因此,拥有强大武装的项羽集团就成了首要消灭对象。公元前206年8月,也就是项羽霸业建立8个月之后,刘邦就乘项羽与田荣交战之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很快占据关中地区,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战争初期刘邦多次失利,但在成皋之战后形势发生了逆转。公元前202年12月,项羽遭受垓下之围,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之下兵败乌江,自刎而死,他的“霸业”至此彻底垮台。

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所谓“思路决定出路”,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如果相遇当初选择“帝业”而非“霸业”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或许就没有了后来的汉高祖。

几千年后,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中,曾写道: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好一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项羽如果在天有灵的话,看到这句话时,不知是否会泪流满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